夢中作·珠鳧玉雁又成埃

珠鳧玉雁又成埃,斑竹臨江首重回。

夢中作·珠鳧玉雁又成埃

猶憶年時寒食祭,天家一騎捧香來。

遺民詩

古詩簡介

《夢中作四首》是南宋末期愛國詩人林景熙的組詩作品。作品以悽愴的聲調記錄了埋骨的經過,抒發了作者的悲憤,並希望將來能讀到他的詩的人知道,民族正氣依然存在,沒有隨着國家的淪亡而完全消失。全詩悽愴悱惻,吞吐嗚咽,代表了南宋遺民懷念舊君故國的拳拳心意。

《夢中作·珠鳧玉雁又成埃》爲第四首。

賞析/鑑賞

創作背景

公元1284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江南總攝番僧楊璉真珈(札木楊喇勒智)發掘宋帝陵寢。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事,南宋遺民無不痛心疾首。事後,林景熙與鄭宗仁、謝翱等一同暗中將宋帝的骸骨蒐集、埋葬起來。宋高宗、宋孝宗的'骸骨埋在會稽蘭亭,後來又找到宋理宗的骸骨,合埋在一起。這組詩就是爲此而寫。因爲當時元朝統治者實行高壓政策,作者擔心寫得太明顯招來橫禍,所以隱約其辭,託言夢中所作。

作品鑑賞

第四首是抒發作者自己的亡國之痛。“珠鳧玉雁”,指墓中殉葬物。諸陵被盜,殉葬物自然也化爲塵埃。“斑竹臨江首重回”,是借二妃哭舜的故事來說明自己對故國的深情厚意。舜死於蒼梧之野,娥皇、女英二妃哭於湘江,在竹子上留下斑斑淚痕。而詩人此刻雖已重新埋葬了諸帝骸骨,但回思前事,仍感悲痛。尤其當他回憶起當年每逢寒食節,皇家都要派專使捧着香來掃墓。可現在是如此荒涼。作者今昔對比,更禁不住熱淚縱橫,爲覆亡的故國,爲遭此厄運的先帝灑下悲痛的淚水。

林景熙簡介

林景熙(1242年—1310年),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著名愛國詩人。鹹淳七年(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後不仕,隱居於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於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遊江浙,因而名重一時,學者稱“霽山先生”。卒葬家鄉青芝山。

林景熙作爲雄踞我國宋元之際詩壇數十年的愛國詩人,其創作成就和藝術造詣,歷來受到極高的評價。他的詩文風格幽婉,沉鬱悲涼又不失雄放,他是溫州二千年歷史中成就最高的詩人。一生中共留下詩文16卷。其中詩歌《白石樵唱》6卷;散文《白石稿》10卷,後人編爲《霽山集》。歷代文史學家稱其爲“屈子《離騷》、杜陵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