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7篇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1

幼兒園數學教學的開展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一個有益的延伸和補充。它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針對一定的數學教育目標爲幼兒提供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等大量活動機會,讓幼兒在活動區內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那麼,幼兒園數學活動區應如何開展呢?筆者根據幾年來的工作實踐,在這裏談談個人的看法和體會: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7篇

教師對本學期的數學活動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什麼樣的目標就要考慮設計達到某個目標的數學活動區。把教育意圖貫穿到數學活動區內容,創設一個與數學目標相一致的良好環境。比如,本週小班數學活動的目標是“按物體的顏色分類,能從多種顏色的物體中找出同一顏色的物體”。那麼,小班教師在當週設置計算活動區時,就應圍繞着這個目標來提供材料。

數學活動區操作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關鍵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體,是幫助幼兒系統地建構數學知識及誘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工具,是施於操作動作,使外部物質動作,逐步進化到內部概念化動作的物質支柱,提供材料不單是活動前的準備,還是引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整個教育過程所需的重要手段。因此,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慮到幼兒各年齡段的認知特點。例如,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好模仿,學習目的性差,任務意識淡薄。他們對活動的工具和使用工具感興趣。而到了大班,他們的學習目的性能增強了,能爲完成學習任務做出努力,重視學習結果和評價。小班和大班認知特點不同,同樣的材料其效果是完全不同,一次大班教師利用印章、實物練習數的組成,效果很好。因此,要把學習任務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業單之類的材料,幼兒按作業單的要求,配合實物進行操作他們會感興趣,活動中不僅能得到有關知識的練習,還能培養任務意識,使它們從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增強自信心。因此,在投放材料時要注重幼兒各階段的認知特點。

在以中班數學《排一排》活動爲例來說明一下,《排一排》活動是在幼兒已認識、熟悉的基礎上進行活動的。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讓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方法,在第一個活動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五個大小不同的西瓜圖片,首先讓幼兒知道這些西瓜是大小不同的。讓幼兒想辦法,如果要把西瓜從小到大排一排,怎麼辦?在孩子想辦法的基礎上教給孩子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排序的辦法。

2。能按要求進行比較物體並排序。例如:我爲寶寶們準備了大樹的圖片,目的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力,也是對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一個昇華。

3。培養幼兒的目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第三個活動中,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盒子的薄厚,這也是我運用的教學方法之一。

在活動中,我還運用了遊戲法、尋找法,通過遊戲活動,能促進幼兒對物體空間形式的正確認識。如:分給幼兒不同粗細的樹木圖片,引導幼兒由粗到細排列,引導幼兒每次從中取出最粗的,一直到取完爲止。然後,再按由細到粗的順序把樹木一棵棵收起來,放回原處,無形中培養了孩子整理玩具的好習慣。總之,本節課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

上述方法在教學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對於本節課,雖然從整體上看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我覺得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處:

1。整節活動,孩子都在圍繞老師設計的思路走,沒有自由探索的空間,我想這是我設計活動的一個誤區。

2。活動中,孩子的興致不高,遊戲活動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課堂氣氛不活躍,感覺到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有待改進教學方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要依靠一定的教育目標和內容,要依據各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要根據各個幼兒的實際水平;爲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有利於幼兒主動活動的材料,使其在操作中學習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力。並且,養成喜歡動手操作、愛動腦思考,具有求知慾望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爲入國小學習做好準備。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幼兒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和知識觀也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建構和發現知識,不是知識的旁觀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而且幼兒的這種角色不是教師仁慈地賜予的,而是他們作爲學習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兒數學教育領域中,讓幼兒真正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爲一種知識儲備或是教條。”需要我們從觀念到行爲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到:

給幼兒一個空間,讓他們永遠向前;給幼兒一個條件,讓他們有自己的一片藍天。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2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上課前兩天,我給孩子下發了調查表,當時我還在想,應該不會找到很多與數學有關的知識的。今天早上,孩子們帶來了他們的調查表,調查表中呈現的內容讓我刮目相看,他們竟然找到了這麼多的數學知識,紅綠燈要用到數學(數字),買東西要用到數學(錢幣),看時間要用到數學(時間),玩撲克牌要用到數學(順數、倒數)等等。

《綱要》中指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學習簡單的數學學習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等。”這些都強調了“學”數學就是爲了更好地在生活中“用”數學。這就需要教師想辦法把數學內容設計成生動、真實、可親身體驗的生活事件讓幼兒“用”數學。今天的活動,我和孩子就在自己身邊“用”數學。我和孩子一起測量桌子,我給孩子提供了一些自然測量材料:小本子、回形針、吸管、繩子、鉛筆等,通過不同的材料測量桌子的長度和寬度,讓孩子瞭解測量工具的不同,測量的結果也是不同的。同時重點解決了測量的方法,如起點、終點、首尾相接、記錄的要點等。在孩子嘗試用不同工具進行測量之後,我和孩子們一起都用尺子來測量相同長度的本子,得出的結果也是一樣的。使孩子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爲了大家方便,人們發明了尺子,有了統一的標準,生活中才有了共識。

在幼兒操作活動中,我給孩子提供了更大的操作平臺,不只在教室中,我們還走到了操場上,如量量滑滑梯、花兒、大樹等,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並且做好記錄,滿足了孩子的測量需求。他們在操作中對比、討論,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幼兒與同伴足夠的交流和解決問題的體會,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價值,學會用數學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這是今後我們應該努力嘗試的方向。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3

數學遊戲對培養幼兒動手動口動腦能力、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通過在遊戲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還可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同步協調發展。

在設計數學遊戲、安排課堂活動時要注重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具體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遊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他們主動地學、愉快地學。如我在教大班學習‘6’的分合與加減時,我在導入時出示小猴小動物引起小朋友的興趣,然後用兒歌;小猴爬上蘋果樹,一個蘋果、兩個蘋果三個蘋果一直數到八個蘋果,吞下肚,呃!呃|!蘋果布丁蘋果派,什麼水果我都愛。指出今天我們要學的是6的分合,趁小朋友興趣·正濃我又在新授環節設置情景激發幼兒興趣,小朋友輕聲喊:魔箱魔箱呼啦啦!可以讓每個小朋友的思想高度集中,接着老師用變魔術的方式變出操作物品“蘋果”,讓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6的分合。再用口編應用題的方法學習6的加減法。就這樣每個小朋友學的都很認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複習鞏固時我用平時沒做過的遊戲—————“摘取愛心”的遊戲:出示一顆愛心樹,樹上結滿愛心卡片,卡片的背面是6以內加減法試題,幼兒隨音樂摘愛心後算對的愛心卡片就送給他。這樣大大的增強了小朋友的興趣。接着是出拳遊戲:如複習6的分合時教師與幼兒共同玩出拳遊戲,我出“2”,小朋友出“4”,2和4合起來是6,小朋友找朋友玩出拳遊戲。

真正讓小朋友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每個小朋友都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並自覺地遵守遊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遊戲中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直觀形象的數學遊戲可以在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數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概念、法則等知識,引導幼兒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形象地表演“數的組成"、“數的分合"、“數字歌"、“找鄰居"、“找朋友"、“送信"、“爭當優秀售貨員"等遊戲都是藉助幼兒的表演動作和生活常識來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兒歌“2字像小鴨,圓圓小腦瓜,斜着長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數字“2"的字形和書寫要領。這些遊戲都爲以後學習有關應用題做了鋪墊。

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要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幼兒只有通過動手操作,才能逐步體驗抽象的數學概念,活躍思維。教師要提供適當的教具來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如教具要新穎、直觀,能使幼兒產生濃厚的好奇心,高度集中注意力。又如教師應給幼兒提供可操作性教具,讓幼兒去擺弄、去思考、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幼兒纔會有興趣,所以我們要不斷的更新教具,給每個孩子提供充分感受數學,參與學習的機會。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4

一、數學教學活動中存在地問題:

數學是一門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在幼兒數學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容易忽視幼兒數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思維特點,而採用重複灌輸的教學方法,使幼兒學起數學來感到枯燥與乏味,大大壓抑了幼兒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較多的進行說教、灌輸,自以爲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可是幼兒卻聽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幼兒對數學活動的學習興趣,以及活動中的實際操作情況,不得不引起老師的自我反省。那麼,教師應該怎樣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實施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教育家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遊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遊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遊戲深受幼兒的喜愛。因此,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思維特徵,創設豐富的活動環境,在遊戲中進行有效數學教學活動。

二、反思:

1、關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開展數學遊戲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隨機地引導幼兒學習數學,能使幼兒在沒有思想負擔的情況下,自然、輕鬆、愉快地獲得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從而有利於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狀、大小、數量和方位存在着的,如:小朋友的個子是有高、有矮,手指的長短粗細是各不相同的,玩具車有大有小,大的放在大筐裏,小的放在小框裏;玩扭扭車時,單數的小朋友向左轉彎開,雙數的小朋友向右轉彎開等。教師應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有意識地結合日常生活,引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當幼兒帶來各種玩具時,教師可引導幼兒,根據玩具的大小、顏色、形狀、長短、粗細、高矮等,進行分類、排序等,創設相應的遊戲情境,學習相鄰數、單數與雙數,及計算加、減法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關注的興趣點,提供多種材料、創設相應的情境,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開展數學活動。在寬鬆愉悅地氛圍中體驗學習數學地樂趣,從而,激發幼兒自主學習數學的潛能。

2、善於創設豐富的情境遊戲,引導幼兒學習數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作爲教師,應創設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故事情境,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學習數學,如:數學活動:複習複習7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故事“智救小白兔”,創設系列的情境遊戲,融合了以個別操作、小組操作和集體操作的多種活動形式,幫助幼兒複習7以內數的加減法。故事以:救小白兔脫離困境爲主線,通過“火車過山洞”、“踩木樁過小河”、“撿石頭打猛獸”、“拼照片找出猛獸”等環節,最終救出小白兔。由於情況緊急、遊戲過程中險象環生,小朋友們認真、細緻的計算出火車上的每一道題,當火車啓動通過山洞,而歡呼;小河裏木樁,真真假假、危險重重:能仔細辨別真、假,爲順利過河,而暗自慶幸;到了猛獸村,需要撿些石頭當武器,爲了能拿到更多的石頭,大家認真的計算着;猛獸村裏猛獸多,爲了弄清小白兔到底被誰抓走了。大家分組合作,在一些撕碎的照片,仔細覈算,認真的.塗上合適的顏色,才知道是誰抓走了小白兔,最後,在大家的奮勇救助下,終於趕走猛獸,救出了小白兔。在歡呼聲中,幼兒們感受到了,自己的智慧,體驗到了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3、充分挖掘區角遊戲中的教育資源,開展數學活動

“幼兒園以遊戲爲基本活動”教師利用多種材料,爲幼兒創設豐富的遊戲環境,區角遊戲中,幼兒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活動內容自主操作,如:娃娃家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寶寶,開飯時間到了,需要擺放多少碗、筷,每人吃一碗麪條,寶寶吃漢堡,需要燒多少碗麪條,多收漢堡。如果一人吃兩碗麪條那又需要多少碗呢;水果店的水果是分類放置的大的在下面、小的在上面;商場購物是需要付錢的等等,爲幼兒提供了有關數學的感性認識。在玩區角遊戲時,爸爸、媽媽帶着孩子去坐公交車,車票的價格是:大人:每人2元,孩子免票,算一下,乘車時,他們一共要付多少錢?根據幼兒知識經驗的不斷豐富,也可以預設爲孩子需要支付半票;娃娃家來客人了,需要去商場採購一些食物,怎樣安排比較合理,幼兒可自由討論、相互協商作出合理的安排。充分發揮遊戲的自主性特點,激發起幼兒的內在活動機制,產生積極體驗,通過輕鬆愉快的活動,從而使幼兒喜歡上數學活動。

總之,需要我們教師從多種途徑、利用多種手段,創設豐富的遊戲環境,有效開展幼兒數學活動,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的發展。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5

這次數學活動是在星期六上午開展的,活動中,幼兒掌握了ABAB的排列模式,不僅能利用材料呈現模式,還能用身體動作表現,思維得到了極大地拓展。

這次活動中,老師有幾點做的很好。首先,教師準備充分,給幼兒提供了很多操作材料,包括教室裏的玩具和用品,還製作了幻燈片幫助幼兒認識和理解ABAB的排列規律。其次,教師各環節清晰連貫,層層遞進,利於幼兒掌握排列規律,發展遷移性思維。活動中,教師首先是讓幼兒觀察圖片,找出排列規律,接着就是讓幼兒自己選擇材料進行操作,擺出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排列的模式,接下來就是請小朋友自己來表述自己的排列,然後就是增加難度,利用一種材料進行排列,利用身體進行排列等等。各環節緊密相扣,幼兒容易理解。

活動中,教師也存在着不足。首先,教師語言不精煉,囉嗦繁雜,喜歡重複孩子的話。這樣是及其不好的,浪費了很多活動的時間。教師應錘鍊自己的語言,問題應儘量簡單、到位、規範。在備課中就應呈現出來預設的問題,只有這樣有意識的規範自己的語言,才能做到語言簡練、有效。其次,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待改進。活動中,特別是在第一個操作環節之後,教師採取的評價方式是個別幼兒談自己的擺放方式,開始孩子們還很有興趣,後來3個孩子之後,孩子們就不感興趣了,教師可採取集體觀察、討論、評價的方式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孩子的興趣,教師做到關注整體。最後,教師總是扮演一個指導者的身份,甚至對幼兒包辦代替,不敢放手幼兒自己操作,作爲一名教師,就是應該引導幼兒學會自己做,而不是幫他替他做,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長起來。作爲一名教師,一定要在放手與保護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活動中也應體現到這種理念。

語言是一門藝術,也是人與人交流的最基本工具。特別是作爲一名幼兒教師,自己面對的是幾歲的孩子,語言的特殊性和藝術性就顯得尤爲重要。作爲一名幼兒教師一定要錘鍊自己的語言,親切一點、誇張一點、簡練一點……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6

數學遊戲能爲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

設計遊戲的目的要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所以,設計數學遊戲,安排課堂活動時應注意下面幾個方面:遊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他們主動地學、愉快地學。如富於思考啓發性的“猜謎"、富有情趣的“小貓釣魚"、“摘蘋果",“幫白兔收蘿蔔"等遊戲一一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們都喜形於色,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並自覺地遵守遊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遊戲中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直觀形象的數學遊戲可以在學生“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數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則等知識,引導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形象地表演“數的組成"、“數的分解"、“數字歌"、“找鄰居"、“找朋友"、“送信"、“爭當優秀售貨員"等遊戲都是藉助學生的表演動作和生活常識來理解數學知識,教學反思《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例如兒歌“2字像小鴨,圓圓小腦瓜,斜着長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數字“2"的字形和書寫要領。如“找兄弟",學生拿着數字卡片“6"說:“我今年6歲,弟弟比我小兩歲,弟弟在哪裏?"學生們想出答案舉起數字卡片“4"說:“我今年4歲,比你小兩歲的弟弟在這裏。"學生繼續問:“比我大1歲的哥哥在哪裏?"學生舉起卡“7"說:“今年我7歲,比你大1歲的哥哥在這裏。"在這個遊戲中,開始學生依據數序知識想出結果,爲學習有關的應用題做了鋪墊。

所以學前班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把遊戲結合到教學中來。

幼兒園數學活動中的遊戲一般是把教學內容,尤其是教學重點、難點與幼兒喜聞樂見的遊戲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把它適當安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

數學遊戲能爲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

設計遊戲的目的要引導幼餓兒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所以,設計數學遊戲,安排課堂活動時應注意下面幾個方面:遊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纔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內驅力,使他們主動地學、愉快地學。如富於思考啓發性的“猜謎"、富有情趣的“小貓釣魚"、“摘蘋果",“幫白兔收蘿蔔"等遊戲一一展示在幼兒面前,幼兒都喜形於色,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並自覺地遵守遊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遊戲中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幼耳4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直觀形象的數學遊戲可以在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數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概念、法則等知識,引導幼兒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形象地表演“數的組成"、“數的分解"、“數字歌"、“找鄰居"、“找朋友"、“送信"、“爭當優秀售貨員"等遊戲都是藉助幼兒的表演動作和生活常識來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兒歌“2字像小鴨,圓圓小腦瓜,斜着長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數字“2"的字形和書寫要領。如“找兄弟",幼兒拿着數字卡片“6"說:“我今年6歲,弟弟比我小兩歲,弟弟在哪裏?"幼兒想出答案舉起數字卡片“4"說:“我今年4歲,比你小兩歲的弟弟在這裏。"幼兒繼續問:“比我大1歲的哥哥在哪裏?"幼兒舉起卡“7"說:“今年我7歲,比你大1歲的哥哥在這裏。"在這個遊戲中,開始學生依據數序知識想出結果,爲學習有關的應用題做了鋪墊。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7

數的分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新《綱要》中關於數學領域的目標定義爲“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而《分燈籠》源於“黑夜密語”主題中的數學活動,整個活動以“分燈籠”爲遊戲情節線索,以幼兒思維發展的理論爲依據,設計了三部曲:操作體驗——歸納提升——遷移運用,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快樂,積累經驗:在交流、歸納、提升中發現一些簡單的規律,在遷移運用中提升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

在聽了陳老師的數學活動後,讓我感覺,內容雖傳統,但是形式新穎。通過活動能讓孩子更快地梳理、感知數的概念,幫助孩子更快地學習數學。我們都知道:數學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等特徵,再加上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發展還不夠好,所以,在本次設計活動過程中,老師很注重幼兒的操作環節,爲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環境,以促進幼兒對數的概念的建構。同時,老師爲孩子製作的操作材料簡單而有趣,如:以往我們最常規的幼兒探索數的組成,可以用撒圓片(一面紅色,一面綠色)的方法,孩子撒下去5片圓片,分成了幾片綠色,幾片紅色。而在本次活動中,老師爲孩子製作了一個有10個鏤空燈籠的底板,一張前半部分是紅色的,後半部分是綠色的紙條,讓孩子用底板在紙條上拉動,這樣就出現了紅燈籠和綠燈,隨着紙條的拉動,紅燈籠和綠燈籠的數量也在變化,由此得到了10的各組成。就是這樣一個個小小的道具卻深深吸引了孩子的學習慾望,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達到了教學目標。

由此也讓我感覺到了,雖然是一個小小的操作材料,但體現了教師的聰明才智,和爲此所下的苦功。讓我們學到了許多:爲了孩子,教師平時要多思考,多創新。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