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讀後感(11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讀後感(11篇)

《家》讀後感1

《家》這本書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一部,巴金中國四川成都人,百歲老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

《家》長篇小說,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這激流永遠動盪着,並不曾有一個時候停止過,生命是用來征服的。“對於生活的信仰,生活還不會結束,我也不知道在前方還有什麼東西等着我。”巴金說。

《家》的主角是圍繞高覺惠寫的,寫述了在紳士家庭下的故事,這個家庭在和平的,愛的表面下,充滿了仇恨和戰爭。覺惠是三少爺,二少爺高覺民和大少爺高覺新。《家》是一部想哭,有悲憤,有喜悅的書,明白了青春畢竟是美麗的東西。

《家》不僅圍繞了三個少爺,還寫了梅、琴、瑞鈺和鳴鳳。梅初見時穿着“一件玄青緞子的背心”,她是這個家庭的遠方親戚;瑞鈺是大少爺的太太;鳴鳳是一位丫頭;我代那許多做了不必要犧牲的女人叫出一聲:“冤枉”。

這個家庭裏有許多人和事都是腐敗的,許多人的思想還是保守的,正如女子不應和男子同班讀書;女子不應剪短髮;女子應照意結婚……許多不公平的事都在《激流三部曲》中展現。而覺惠正是一位充滿正義感的少年,在這個悲歡離合,不穩定的家庭中你忍無可忍,直到一個你深愛和愛你的少女死後,你才毅然決然地打算,離開這個家庭!

《家》中的這個家庭,隨處都可以找到,也許吧,現在可能不怎麼找到,但在那時,可能是一抓一大把!那時的封建是難以想象的,你的兄弟依然在那個你憎恨的家庭裏生活,有的絕望、有的樂觀,他們都在爲生活生存下去,而你,離開這個家庭,會怎麼樣?

《家》這部充滿生機、封建的書,讓許多人都深有感觸,我也如此。

《家》讀後感2

《家》以作者巴金青少年時期的親身經歷爲基本素材,帶有自傳性質巴金曾說:“要是沒有我的最八年級十年的生活,我也寫不出這樣的作品,”但《家》又不單純是一部自傳,而是對中國當年典型的舊父權制家庭敗落史的現實主義的再現。

《家》以辛亥革命前後的四川成都爲背景,取材於感受至深的老家生活經歷,描寫了一個正在崩潰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歡離合。《家》通過對美麗生命被封建制度摧殘的藝術再現,控訴了封建社會制度的黑暗、腐朽和罪惡,同時展現了青年一代的覺醒與反抗,寄託了對未來新生活的期望。通過覺慧與鳴鳳,覺新與錢梅芬、李瑞珏,覺民與琴三對青年愛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們所選擇的不同生活道路爲主幹,揭露了封建家庭的敗落,和青年一代對光明和新的道路的追求和探索。其矛頭不僅針對舊禮教,而且更集中地指向了作爲封建統治核心的專制主義,沉痛地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對年輕生命的摧殘,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其腐朽沒落,同時還着力表現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響下的覺醒和對封建勢力的不妥協鬥爭,熱情地歌頌了他們叛逆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動。

《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說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家》讀後感3

一個人能否進行文學創作,首先不是技巧上的問題,而是認識上的問題。這本書解決了我很多認知上的問題,感覺是看了本寫作心理書,在書中找到了自己認知問題。同時,也讓我學到了一些堅持寫作的方法。

  解決寫作困難

寫作的時候顧慮太多,沒有紮實的寫作基本功和長時間的練習,越是顧慮就越是寫不出東西來,節省精力,做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

因爲害羞阻礙了才思的涌動,很多想法不好意思去表達。作家的氣質是,成熟、沒有偏見、溫和而公正,有敏感像孩子一樣天真。害羞是因爲膽怯,或者做錯怕人嗤笑而心中不安。我的害羞就是心中有了偏見,少了天真。

  寫作方法踐行

純粹寫作:早起——不做任何事,提筆寫作。想到什麼寫什麼——昨夜的夢,前天的活動,真實或虛構的談話,對意識的檢查,等等。

計劃寫作:每天早上計劃好當天什麼時間進行寫作。擠出十五分鐘時間進行寫作。不要找任何藉口,一直達到能夠隨心所欲進行寫作的程度。

原創:寫自己眼睛看到的、心靈感受的。

  我適合寫

我喜歡寫對一件事的反思,喜歡通過人物展現不同的思想,從而發現我適合寫散文和推理小說。適合跟作品之間是實踐、練習的過程。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發現自己真正適合什麼。

《家》讀後感4

《家》是巴金筆下的《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他的文筆樸素自然,帶有一些方言色彩,筆調清新新,這部小說被譽爲民國版的《紅樓夢》。書中主要描繪了覺新,覺民和覺慧三兄弟的生活畫面,他們是高家三兄弟,他們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了封建統治虛僞殘酷的面目。

可以說,他們三兄弟分別代表着對待新文化與舊文化衝突的不同態度。首先覺新代表着心裏上接受新文化並且嚮往着新文化,但是行動上卻依舊維護着一些陳舊的思想和習俗,而對於一些封建思想的維護給他帶來的卻是讓他自己終止了學業,轉而取了個不喜歡的女人結婚生子,讓他性情溫和的妻子在生子只是因爲舊的習俗而要住在郊外不能得到良好的照顧而難產而死。雖然他最後偷偷幫助三弟去上海求學,但是他所葬送的確實他和他妻子和他愛的初戀三個人的一生。他並不是沒能力改變,只是他缺乏的是勇氣,這種懦弱的性格是不可取的。

覺慧是三弟,他是最小的一個,也是最敢和封建家族反抗的一個,即使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孩,卻能拼儘自己的所能維護正義。他參加學生運動並且獨自去上海求學,去學習先進的思想來喚醒新一代的年輕人。一方面展現了他的與衆不同,另一方面展現了他的正義感和創新意識。敢於接受新文化是好的,但是他過於激進。

覺民是老二。對於新的文化他是一種理智的接受態度,不盲從,有自己的主見,比覺新更大膽,比覺慧更沉穩,對於他來說不僅收穫了愛情 也讓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像覺新一樣在別人的軌道上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

所以我們對於外來文化,應當怎樣來權衡新舊的衝突,相信心中已有答案。我們想他人學習的同時,雖說要守護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但是也不要故步自封,默守陳規。

《家》讀後感5

巴金,作爲現代著名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少傑出的作品,以愛情和婚姻糾葛爲主要線索的《家》是激流三部曲之一,是這位文學大師的代表作。

小說《家》真實地描寫了高公館這個“詩禮世家”“同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沒落分化過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讚年輕一代的反抗鬥爭精神。

小說覺慧,覺民,覺新三兄弟在愛情婚姻下的不同遭遇。主人公覺慧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叛逆者形象,以及其二哥覺民都是在五四思潮下的覺醒,體察到封建家庭的虛僞、黑暗和腐朽。他們追求先進的思想,關注時事,積極參加反封建活動,他們渴望自由的愛情,討厭封建的家庭婚姻,討厭連自己的婚姻都要被束縛,討厭將自己的感情葬送在封建禮教中,就像覺慧與丫頭鳴鳳,明知道身份地位懸殊,卻還是不顧世俗的眼光相互愛着,甚至當馮樂山要娶鳴鳳做姨太太時,她寧願投河自盡也要扞衛自己的愛情。而覺民與琴都是典型的先進青年,在他們見證了覺新、覺慧慘痛的愛情經歷後決定奮力一搏,到最後終於贏得了他們的自由。而大哥覺新是一個典型的人物形象,甚至現在的話說,他有着人格分裂症,他不滿舊家庭的專制,然而作爲長子長孫的他,又加上受封建禮教較多的約束,他養成了委屈求全懦弱順從的性格。他不敢大膽反抗,義無反顧,以至於不能與自己喜歡的梅芬結婚,更是將溫柔賢惠,善解人意的妻子瑞珏推向了死亡地帶。

《家》讀後感6

巴金寫的《家》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一個大家庭,本來充滿着歡聲笑語,卻不斷從裏面冒出兩個邪惡的字:封建。爲什麼男色兒要留辮子?爲什麼丫環剛過18歲就被逼的嫁出去?爲什麼男女不能同等,等等。但這也是社會的封建、自私。不就是把丫環賣給了一個有錢人的老闆,賺來能買兩個丫環的錢嗎?

《家》的主人公爲覺新、覺民、覺慧、鳴鳳。在我的映象中,有一節是專門寫覺新的。覺新是淑華的大哥,自母親去世後,十九歲的他便大步地走進社會了。承擔了這整個家的生活與經濟。在和平的、愛的表面下,他看見了仇恨和鬥爭,而且他自己也就成了人們攻擊的目標。當然爲了這個家,他也放棄了去德國留學、上海或北方的美麗夢想,始他在痛苦中去上工作,去結親,去流淚。而鳴鳳也算得上是一位值得欣賞的人,她雖然是一個婢女,但她卻堅持愛着三少爺覺慧,並在嫁給其他人時,不能和自己的心愛的人在一起,重選擇投湖自殺。覺慧是一個負有愛心的,但卻滿腦子有許多思想,在過節時,人拿炮炸表演人時,其他人覺得很好玩,而覺慧很同情地說:“我覺得他們太可憐了。”而看着自己心愛的人被別人罵,自己卻什麼也不能做,開始想:“要是她(鳴鳳)外於琴姐那樣的環境呢?”

我印象最深的是覺慧與鳴鳳。覺慧的周圍是無邊的黑暗,但他並不孤獨,他有着獨特的`民主思想,這樣思想不斷的延伸到周圍,值得我學習的是他喜歡讀書讀報,沒事就寫稿投稿,來假造新的思想。鳴鳳是一個很也愛,信念堅定的人,她雖然沒有文化,但她和覺慧都有獨立的思想,更讓我佩服的是她雖然沒有文化但是非常好學,很聰明。

不要以封建思想來考慮家庭與孩子的問題,這樣會使社會腐敗。

《家》讀後感7

第一次讀巴金的《家》,百感交集。爲書中人物的悲慘命運十分惋惜,萬分無奈。

我最大的體會就是:人要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三兄弟中雖然對覺民的描寫不多,但我一直被他的勇敢,堅定所感動。他爲了自己的幸福,自己的理想,努力了很多,甚至不惜作爲家裏的第一個“叛徒”離家出走。他之所以可以如此勇敢、堅定,是因爲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過怎樣的生活。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有一個很明確的的人生觀。是清晰的人生觀支持他、鼓勵他與封建大家庭頑強的鬥爭下去。對比之下我覺得大哥覺新就是一個不太清楚自己目標的人,他似乎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所以在面對取捨的時候顯得很是糊塗。他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最終留給自己的只是痛苦和悔恨。他放棄了與梅之間的真摯愛情,最終只能在梅的屍首前吐露心聲。他放棄了瑞珏對他的信任,選擇了封建腐朽的制度,最終讓瑞珏淒涼的離去。是他的猶豫將本應屬於她的幸福帶走了。

體會之二就是:性格決定命運。三兄弟截然不同的性格決定了他們完全不同的命運。就像人生一樣只有目標是不夠的,還要有鬥志,要有努力。就拿覺慧來說,從我個人眼光來看,他與鳴鳳的悲劇收場與他性格有很大的關係,他(覺慧)在外面活動的時候的確忘記了鳴鳳,但是回到沙漠一樣的家裏,他又不能不想到她。他是愛情事業都想要,哪一個也不想犧牲一點,又沒有做好統籌兼顧的工作,最後只能是斷送了愛情。而覺新軟弱的性格更是鮮明的代表,他被封建大家族壓得喘不過氣,卻沒有反抗,而是一味的接受,一味的妥協,最終換來的是自己一生的遺憾,一輩子的痛苦。

《家》讀後感8

這個假期我看了一本書,名叫《帶我回家》。

這書最喜歡的是之一。我家有很多書,我把我最喜歡的四本書列爲四大天王。《帶我回家》就是其中一本。

孫儷在這本書上說過 這本書,是想跟所有喜歡動物和不喜歡動物的人的分享:

分享,怎樣養狗。

分享,那些看起來髒兮兮的流浪動物,只要一點點的愛心,就能夠還給你一個溫暖的值得信賴的家人。

分享,小動物其實很可愛,如果不喜歡他們的話,可以遠離,但請千萬不要傷害。

分享,很多時候,不是人和動物之間有隔閡,而是人和人之間的誤會造成一些人對動物的不滿。如果能先去想想大家生存的環境,再去寵愛動物,任何人之間的隔膜消失,也許你的鄰居就能微笑着看待你的寵物。

這些都是如此簡單的事情,多瞭解一些,也許我們的愛就能更多的更正確的賦予到這些小動物的身上。

孫儷寫這本書是因爲在這個流浪動物的大家庭中,有從犬瘟病魔手中死裏逃生的小馬坊、旺財、亞妮、亮亮……有身殘志堅的孩子麻袋、腫腫、Dollar……還有被遺棄找不到回家的大路、強牆、Jacky……

它們雖然都有着不怎麼幸運的人生,但卻在和命運的抗爭中,讓我看到堅強、樂觀以及對命運的不屈服。

這些故事,不是爲了它們的可憐而寫。

是爲了那些震撼和感動而寫。

《家》讀後感9

一本好書,會讓你感動,會讓你有空靈飄逸感,會讓你百看不厭,會讓你捧腹大笑閱讀作爲人類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自有書籍文字伊始,人類就在閱讀中傳承着文化,開啓心智。而一些經典名著的閱讀,更是人類思想文明的精華,值得後人去研究,發現。讀後感欄目爲您提供以下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家”是指高家,是當地的首富,全家上上下下共有幾十人(僕傭除外),都靠老太爺打下的江山吃飯,而在老太爺的“統治下,高家表面看似風平浪靜,但卻沒有發現這個曾經輝煌的名門望族在逐漸衰敗,當老太爺剛一離世,這個家族便全都亂了套。整日吵鬧聲不斷,各種狀況不斷,都是令人難以想象的。沒有人會相信,曾經外表那麼輝煌的金陵高家,內部竟是如此腐朽,不堪一擊。生活在公館裏的每個人現在都感到陌生,感到恐懼,他們想反抗,但他們不敢,也不能,他們憑藉自己薄弱的力量是無法將舊社會的牢籠給掙脫的。所以,現在,他們能做的,只能是唯唯諾諾地將每件事,每一天應付過去。但事實是殘酷的,如果這些嚮往自由,嚮往光明的人們不去反抗,那麼那些腐朽的舊勢力就會將他們吞噬,他們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見一個個年輕的,青春的生命葬送在這條通往光明的黑暗道路上……

雖然小說是虛構的,但我相信小說的素材一定是來源於生活,我相信作者是希望用《家》來激勵奮鬥中的人們的,激勵他們能夠勇敢地站出來,與封建的惡勢力做鬥爭!

《家》讀後感10

《影子預言家》內容簡介:故事發生在一八七二年的紐約,攝影技術纔剛剛起步,少有人理解照片是如何成像的。年輕的霍勒斯當時只有十四歲,爲剛成爲一名攝影學徒而激動不已。在他的觀念裏,他只相信科學和邏輯,覺得世界上不存在鬼魂。一天,一位貴太太到店裏來預訂拍攝肖像照,打算把照片放在她已故女兒的墓地上。爲了招攬生意,老闆在照片上做手腳,騙說她女兒的鬼魂出現在霍勒斯拍的照片上。而事實上,霍勒斯真的用相機捕捉到了那個女孩的影像。當她從照片中溜走時,他才發現自己招來了一個欲將復仇的鬼魂……

影子預言家讀後感,來自當當網上書店的網友:那些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影子時時刻刻都潛伏在四周。你……真的想看嗎?艾維編著的《影子預言家》是一個引人入勝的鬼故事,攝影成像的細節更增添一份真實感,而小說陰鬱的結尾則讓人毛骨悚然。這個故事足以證明。經過縝密的研究,伴隨緊張的步調,融合推理、瘋狂、傳奇的哥特元素,一個古老的鬼故事能在技藝精湛的作家筆下歷久彌新。

影子預言家讀後感,來自卓越網上書的網友:《影子預言家》應該是老艾維的佳作之一。十四歲的攝影學徒霍勒斯,隨師傅一起接受了一位貴太太馮。馬赫特夫人所派遣的拍照工作。他們將爲貴太太已經過世的十三歲的寶貝女兒艾裏諾拉拍照,爲了她的靈魂永遠安息。聽起來這是多麼荒誕啊,如果死去的人有靈魂的話,那她必定早已成爲幽靈。老艾維的故事就是從爲幽靈拍照開始的,人們都喜歡超越已知世界的新奇,要麼哈利波特和孫悟空不會歷久彌新,風靡全球,傾倒的不僅是孩子們,還有嚮往童心的成年人們。這也是艾維本部作品很討巧的選材。

《家》讀後感11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同看了一本《同桌冤家》,看了這本書以後,對我的影響非常大。真是受益匪淺吶!

這本書主要寫一個班級裏的四位同學,他們分別是兩個男同學和兩個女同學,剛好一個女同學和一個男同學坐在一起,四個人一桌前,一桌後。他們每天都要吵架,讓人不得安寧。上課時,他們不能吵,就在課桌下摸來摸去,不認真上課。這可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啊!

這本書裏的主要人物是阿呆,阿呆嘛是一個“笑料層出不窮,好戲天天上演”的人。本來這本書媽媽不想看,但看着看着,媽媽也就被迷住了。裏面那個阿呆的同桌是咪咪,他們兩個也老是拌嘴,但只要咪咪罵阿呆是早熟的冬瓜,阿呆就語無倫次,無話可說了,因爲阿呆長的真的很胖。可後來不知什麼原因,他們四個人竟然能和睦相處。

我和媽媽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整本書,媽媽說:“還好那時我堅持陪你看下去了,裏面這四個同學本來是冤家,可後來竟變成了好朋友你也一定要和你的同桌和睦相處哦!”

我也十分震撼,本來是兩對冤家,竟然意想不到的變成了好朋友。以後,我也一定會跟我的同桌和睦相處的。最然我震驚的是他們還能互相幫忙,如果有誰作業不會,他們還能互助做作業呢!而且吃午飯時,還能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一邊談一邊吃呢!

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受益匪淺。希望你們能和自己的同桌和睦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