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6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6篇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1

週五,我們在心理學課上看了一部名爲《地球上的星星》的電影。電影《地球上的星星》的主角是八歲的伊桑,一個充滿奇思妙想的男孩。在他眼裏,世界神祕可愛,充滿色彩。他喜歡天空、白雲、鳥類、河流和小魚。他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看着小水坑,欣賞它被踩出的水紋和倒影。伊桑的哥哥尤汗顯然和他有兩個極端。尤汗成績優異。尤汗無疑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和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在成年人以家庭作業、分數和整潔爲標準的世界裏。伊桑經常在課堂上製造麻煩,然後他的父母被叫去上學,並被老師批准。但他一點也不羞愧。最後,他逃學了!他還謊稱請假,讓他的兄弟尤汗寫。成功後,另一個人在街上閒逛。最後,我父親發現了,罵了一頓,直接把伊桑送進了技術學校。他只是害怕。後來,一位代課老師來了。這位老師的出現很奇怪。穿着小丑的衣服,吹着我們中國傳統的笛子,他出現了。他非常可愛、善良和淘氣。在他的啓發下,伊桑逐漸變得更好,他的學習成績也逐漸提高。後來,又舉辦了一場繪畫比賽。老師和伊桑的畫相當,但最終,伊桑的畫贏得了冠軍!在家長會的一天,伊桑的父母認爲他們會再次受到批評。結果,老師們稱讚伊桑。伊桑的父母當場很高興。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幸運地見到伯樂。我只是希望通過這部電影,社會和更多的家庭知道如何愛我們的孩子。孩子們就像地球上的星星。他們需要愛、自由和陽光。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贏得殘酷的競爭和挑戰。讓我們放開對孩子的束縛,讓他們更好地享受生活。孩子們就像地球上的星星。他們需要愛、自由和陽光。只有這些,他們才能贏得殘酷的競爭和挑戰。讓我們放開對孩子的束縛,讓他們更好地享受光。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2

看了這部電影的感覺,不僅詮釋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也詮釋了家長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在看電影的過程中,一度被感動到落淚。但最重要的是電影中老師的教學方式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也爲我們今後的教育事業指明瞭方向。

電影中的伊桑其實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他有讀寫障礙,不管自己怎麼努力,都不能改變這一狀況,當他被學校退學時,他的父母送他去了寄宿學校,我還記得他在大門口看着載着父母的車遠去而他久久不願離去的場景,我想他的心裏想的大概是爸爸媽媽把他拋棄了……在這所新的學校裏,他被譏笑,挨罰,患上了自閉,也越來越沒有自信,連他最喜歡的畫畫都不在喜歡了。如果他的人生中沒有出現尼克老師,那麼伊桑的未來也許就不會是快樂的少年了。他的父母固然愛他,可是卻不去找伊桑之所以差的原因……但是,他幸運地遇到了永不放棄的尼克老師,尼克老師用鼓勵和幫助讓伊桑重新找到了自信。其實,在我們的班裏,也有這樣學習成績不理想,卻總是給老師和家長找麻煩的孩子,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的教育方式呢?我們也許會打擊,會批評,也許從來沒有發現這些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天賦,而這個孩子正在等待我們去發掘。

尼克老師不僅細心,而且心思細膩,用畫畫的方式幫助伊桑找到了自信。當這樣的'學生出現時我們應該去找找原因,從根源出發幫助孩子,孩子就像一棵小樹,只要我們勤施肥,勤鬆土,他總會茁壯成長。

對於我們來說,這部電影告訴我們,遇見這樣的孩子,需要耐心,細心,更需要我們和家長一起找出原因,解決原因。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3

我想對所有的大人說每一個小孩都是最棒的,每一個小孩都會創造出奇蹟,每個孩子的本事都是超出大人想象的。伊桑就是,他的潛力在心裏面只是沒有機會給他想象。

我十分支持教伊桑畫畫的美術教師,他不像別的家長那樣是讓孩子死記硬背的,他是一點一點的教孩子,他不嫌孩子學胡慢,他會給孩子想象的機會。

伊桑的教師還專門給他準備了一個畫展,我覺得這樣十分好,因爲伊桑的教師明白他畫畫很好,想專門給他一個展示的機會。我覺得伊桑的爸爸媽媽的選擇不怎樣對。因爲他們是讓孩子死記硬背的,並且還把伊桑送到了寄宿學校,如果我是伊桑的爸爸媽媽,我就會讓他一點一點的去學。

我想《地球上的星星》就是告訴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最棒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創造奇蹟,每一個孩子的聰明都藏在孩子們的內心裏。要好好給他們表達的機會。

昨日晚上我看了一部電影,他的名字叫《地球上的星星》。

它的資料是:在印度,有一個三年級的國小生。他經常考試不及格,作業亂七八糟,還翹課。他的父母十分無奈,在校長的提議下只好把他送到了寄宿學校。在寄宿學校,那裏的教師更嚴厲。

他受着教師的吵罵和家長的漠不關心,還有同學們的排斥嘲笑。使他整天低着頭,沒有自信。有一天,學校來了一個美術教師,發現了他語言閱讀障礙的毛病。教師開始幫忙他,一個學期後他趕上了其他同學,還憑着自我畫畫的長處贏得了大獎。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到十分感人,我認爲有些同學在某些方面有障礙,我們不應當只顧着去排斥,而應當更好地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因爲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我的長處,要發展他們的長處才能是他茁壯成長。可是自我還是要儘自我最大的努力來改善這些問題。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4

伊夏是一個想象力非常豐富的小孩,在他眼裏,所有的字母和數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動來動去,作業本上的字母全是反過來寫,考卷上的成績沒有一個是合格的。上課也時,老師提出的問題他沒有一個答得上來,所以經常不是被罰站,就是被罵,大家都覺的他很笨,很沒用,同學們也都瞧不起他。爲此,他連學校都不想去,就翹課,跑到街上瞎逛,這事讓他爸爸知道,還狠狠打了他一頓,只有媽媽和哥哥疼愛他。

最終,伊夏被學校開除了,他爸爸只好把他送到離家很遠的一所寄宿學校去,沒離過家的伊夏到了新學校,心裏受到很大的傷害,連他最喜歡的畫畫課他都不上,整個人像傻子一樣,把自己給封閉起來。

這天,學校新來了一位代課美術老師————尼克。尼克老師初次見面就給孩子們帶來不少的驚訝。正當同學們用好奇的心情等待新老師的出現時,教室外面傳來了優美的笛聲,一位小丑裝扮出現在孩子面前,他帶着孩子們又唱又跳,一節美術課就在這歡歌笑語中結束。接下來的時間裏,尼克老師就發現伊夏的與衆不同,尼克老師決定家訪,發現伊夏的畫畫天分,尼克下定決心幫助伊夏。尼克在課餘時間,讓伊夏在沙盤裏寫字母,慢慢的再讓他從畫畫中一點一點的克服困難,最終幫助伊夏走出了陰影。

在一次畫畫比賽中,伊夏還獲得了一等獎,他的畫成爲學校年鑑的封面,伊夏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他興奮地撲向尼克老師的懷抱!

看完這部電影,我被故事中的尼克老師深深地打動了,我以後要認真學習,將來也要像尼克老師那樣,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5

《地球上的星星》的小主人公伊夏是一個八歲的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滿與別人並不以爲然的驚奇:色彩、魚兒、小狗和風箏;甚至是別人隨意踩出的水紋和倒影。這些對於成人的世界並不重要,大人們只對孩子的分數,家庭作業和名次更感興趣。而伊夏在學校,總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因爲這次他惹出的麻煩已經超出父母的承受範圍,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學校理解“教育指導”。在新學校,一切並沒有什麼不一樣,甚至愈來愈壞,伊夏必須承受與親人分離的創傷。

一天,一位新的美術教師,尼克,突如其來,用他樂觀和自由的教學風格感染着每一個學生,他讓學生自我去思考,去想象,學生們都對這個趣味的教師的到來感到興奮,唯獨伊夏沒有。尼克教師很快發現伊夏並不歡樂,然後他開始尋找原因。尼克教師發現伊夏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能夠拼寫和閱讀,即患有閱讀障礙症。尼克教師對伊夏採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從而最終幫忙伊夏找回了自我和歡樂。

伊夏的爸爸雖然不懂教育,但他也是擔心兒子的。他之所以給伊夏施加壓力是因爲伊夏今日的不努力,今後會遭到社會的淘汰。我覺得伊夏的父母應當靜下心來,多從孩子的角度去體會,去感受。他們應當像尼克教師一樣,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等待。用耐心,愛心去接納和包容伊夏,至少他需要健康和歡樂。

尼克教師組織的學校繪畫比賽中,伊夏的畫勝過尼克教師,最終成爲學校年鑑的封面。伊夏簡直不敢相信着巨大的成功與萬分的喜悅,流着淚撲進了尼克教師的懷裏。這之後,伊夏各方面成績都明顯提高,令伊夏的父母很是吃驚。伊夏也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歡樂,他的臉上綻放出幸福歡樂的笑容。

伊夏的成功更是尼克教師的成功。正是尼克的智慧發現了伊夏的特點從而實施針對教育,才發掘了伊夏的天性,很好的發揮了他的特長。雖然父母不能讓自我的孩子成爲一個很聰明的天才。但父母們能夠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與愛,讓他們健康,歡樂的學習與成長。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6

很開心參加了教育協會組織的這次的活動,看完這部電影,讓我對印度教育制度有了更多的認識,也產生了很多的感觸,由此及彼,我又聯想到了中國的教育制度以及自己一路走來的求學路。

影片一開始塑造了一個調皮搗蛋的國小生,他異於常人。特別喜歡盯着某一事物引發大腦,三處奇異的東西,新奇古怪,讓觀衆不得不詫異老天竟會造出這麼偉大的物種?然而事情的發生都伴隨着兩面性,成績很差的他,時時苦惱着。它擁有不一樣的思維,對於教條式的思維模式無法像正常人一樣按規矩吸收,火上澆油的是父母的不理解,老師的批評、打擊,讓他的自信心一度下降。看着一個活蹦亂跳的小精靈,一步步走向自閉的深淵,不禁使我的心一顫。孩子本來就是愛幻想,擁有屬於自己的世界,可是生活卻總是要剝奪他天真的笑臉,讓他們走向自以爲很正確的死板式課堂。開始我怨恨他的父母,何必要逼他幹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後來我才發現正是因爲父母愛他,纔對他如此“殘忍”。看着父母留下不忍心的淚水,我深深感覺到現實中人們的無奈。

中國的教育制度何嘗不是如此呢?總會在孩子五彩斑斕的童年裏,大煞一筆,創造力被一步步抹殺,走上人們所謂的“正軌”。不由主的想到了自己,從小就帶着父母的希望,即使自己覺得很累,也會堅持不懈,用學習去麻痹自己。在13歲就被送往私立學校,獨自面對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在此期間,哭過、痛過、怨恨過,可到了最後還是選擇屈服。爲學習失去了很多本該得到的,比如:和家人團聚、與朋友玩耍、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因爲只有這樣才覺得會讓自己的人生實現價值。與其說我們是教育制度下的犧牲品,不如說我們都錯誤的理解了教育的真正含義。

在此,我只有一個願望,希望下一代的孩子會在快樂中學習,做他們最真實的自己,讓教育創造更多不一樣的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