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們誤解的生物學知識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那些我們誤解的生物學知識

科學家通過解剖,發現黃鼠狼主食老鼠、麻雀、蝗蟲和蜈蚣等,而在實在捕不到這些獵物時才吃雞充飢。《莊子·秋水》中就有“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的句子。此“狌”即爲黃鼠狼,它確實是捕鼠能手,對人類的貢獻遠遠超過危害,我們應該爲其正名。

  狡猾的狐狸

狐狸這種叫法是不科學的。狐和狸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平時所叫的狐狸在生物學上應該是狐,嗅覺靈敏,動作迅捷。狸也叫貉,“似狐而小,身肥而短”,就是說狸要比狐顯得肥胖,耳朵、四肢和尾巴都短。另外,狸並不狡猾,因此通常會成爲狐的替罪羊。

螟蛉繼子

《詩·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負之。”人們一直認爲蜾蠃取螟蛉,好好養着,以成其子。事實並非如此,新華詞典有如下解釋:“蜾蠃捕螟蛉,產卵於其體內,以作爲幼蟲的食物。”看來蜾蠃並沒有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好心。

松鶴延年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鶴棲息在松樹上,以作爲長壽的象徵,美其名曰:“松鶴延年”。實際上畫家的原始素材並不是鶴而是鷺。《普通動物學》上說,鶴營巢於地面,從不上樹。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這純粹是《戰國策》杜撰的一個寓言。假如鷸碰到岸邊微張兩殼的蚌,只需用大錐一樣的喙狠狠往裏一啄,就把蚌的神經系統弄癱了,蚌根本來不及關閉硬殼,又如何鉗住鷸的喙?鷸美餐一頓後振翅而去,漁翁趕到時也就只能撿到兩片蚌殼了。

 路遇大熊,躺下裝死

在人們的印象中,熊總是最笨的動物,所以想當然地以爲,當人在野外遇到熊時躺下裝死就行。其實不然,熊的感覺器官相當靈敏,單從體溫或心跳狀況就能判斷出眼前是個活人還是死人,更何況那些肉食動物在食物匱乏時均會吃動物屍體,熊也不例外。因此,假如你不是真的'因緊張而昏厥,千萬不要躺下裝死,否則就是在拿生命開玩笑。

忠貞的鴛鴦

我們總是將鴛鴦視爲愛情的象徵,以爲它們形影相隨、不離不棄,終身相伴。《古今注·鳥獸》有“雌雄未嘗相離,人得其一,則一思而死,故曰匹鳥”的句子,這只是人們平時看見的現象而聯想產生的美好願望。事實上,鴛鴦在生活中並非總是成對生活的,配偶更非終生不變,一方死後另一方也會另尋新歡。

兩棲動物

兩棲動物是指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成體在陸地上生活並用肺呼吸的一類脊椎動物,而不可理解成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上生活的動物。

殺菌香皂

電視裏不斷有廣告宣稱某某香皂具有非常強的殺菌成分,可以保障家人24小時的安全,而且還有令人不得不信服的“對照實驗”。暫且不去討論香皂有沒有殺菌效果,我只想說說我們的免疫系統真的這麼脆弱?健康完整的皮膚、鼻毛、黏膜、黏液等都有阻擋和排除病原體的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皮膚表面正常菌羣對某些病菌有抑制作用。就像爲了治療某種疾病使用抗生素導致一些正常菌羣的死亡而引發另一些疾病一樣,殺菌香皂把這些有益菌殺死,結果會怎樣呢?

 鴕鳥埋頭子虛烏有

鴕鳥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它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倉皇逃竄,走爲上策。別看鴕鳥笨頭笨腦的樣子,它們跑起來可與馬並駕齊驅。假如躲避不及,鴕鳥便會蜷曲雙腿,讓自己遠遠看去像堆雜草,以逃避敵人的視線。

據動物學家介紹,人們從未看見鴕鳥把頭埋進沙裏。不過,有時鴕鳥也確實會低下頭,在靠近地面處探聽動靜;有時甚至垂下頭,放鬆一下長脖子上的肌肉;有時,它們還會好奇地把頭探進灌木叢裏。但是它們從不願把頭埋進沙裏,如果真要這麼做,它們就會窒息而死。

鯊魚本是膽小

有人將鯊魚稱爲海洋霸主。事實上鯊魚是地地道道的膽小鬼,它不但不吃人,反而害怕人類。人類如果想接近鯊魚,必須悄悄地移動,否則會把它嚇跑。而鯊魚之所以會攻擊人類,是因爲鯊魚感覺到它的領地受到了侵犯,或是生命受到了威脅,可以說是一種自衛行爲。

蜉蝣並非朝生暮死

在文學作品中,人們常以蜉蝣這種小昆蟲來比喻生命的短暫,而希臘文“蜉蝣”一詞就是僅一日生命的意思。

其實蜉蝣的種類很多,在全世界約有2000種。熱帶、亞熱帶的湖泊沼澤附近,在日落時經常能見到有大羣蜉蝣成蟲在空中飛舞,不斷墜地死亡的蜉蝣積屍常達數釐米厚,可以用作肥料或養魚的餌料。雌雄蟲交配後,雌蟲產卵於水中,卵孵化爲稚蟲,可活1~3年或5~6年,後羽化成蟲。成蟲的壽命因種類不同而有長有短,有的僅活幾個小時,有的是一二日,最長的可達一週。所以,人們常言蜉蝣朝生暮死,這是不太確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