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課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六年級課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1掌握本課生字詞,積累詞語“翡翠”、“萬象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綵”、“有聲有色”、“各形各色”等。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略得當的好處。

4、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教學方法

感情朗讀法、讀議結合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有關老舍的資料。

2、描寫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

 教學過程

  一、暢談春節,導入課文

1、同學們,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我們是怎麼過春節的呢?誰能說一說,在春節裏,我們都要做些什麼呢?

2、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七年級八年級滿街走。

3、同學們,今天,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一起走進老北京的春節,感受一下京味十足的、獨特的民風民俗的年文化。我們已經學習了老舍先生的一些作品,誰能說一說?

老舍(l899.2.3—1966.8.24),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優秀的成績由北京師範學校畢業,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國小去當校長。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誌連載,立刻震動文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佈置先生自讀課文。

要求:

(1)、藉助課文注音和工具書解決課文生字詞,將課文讀準確,讀流利。

(2)、作者寫了春節期間哪些重要的日子?

2、指名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相機正音)

(1)讀下列詞語:

初旬臘八粥蒜瓣翡翠醋臘月雜拌兒榛子蜜餞麥芽糖鞭炮通宵

守歲水滸傳小販除夕黏嫺熟走馬燈宮燈分外逛街元宵天橋

(2)說出下列詞語的意思:

初旬

臘月

除夕

守歲

天橋

3、讀完課文,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的整體印象是怎樣的?

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祥和等

4、討論交流:課文描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的日子?

  三、再讀課文,感受過年的味道

1、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2. 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順序。師: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老舍先生寫到了哪些天的將北京的'風俗寫清楚的?(本文以時間(臘月——元宵節)爲線索(或是以春節的過程爲線索))。

2、北京人的春節過得又熱鬧又喜慶。現在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能不能找到年的味道,能找到哪些年的味道?

3、那你們見過首都北京的孩子是怎麼過春節的嗎?播放童謠(引用“龍語語文”教材資源知識拓展裏的童謠和民謠)

4、從空氣中到處飄蕩着食品的香味感受過年的味道。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買雜拌兒;吃又甜又粘的糖;臘月二十三那天,還要把肉、魚、雞、青菜、年糕什麼的準備充足;除夕夜,家家做年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家家都要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

5、人們過年的時候快樂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春節對於孩子們來說是大事,對於大人們來說也是大事。家家忙過年,人人都歡喜。孩子們可以盡情地吃、玩、樂,大人們也是忙着準備過年吃的、穿的、用的,還有逛天橋、逛廟會、聽戲、做燈籠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由此可以看出人們過年時的心情是多麼快樂。

  四、展示讀課文,昇華感受

通過閱讀填表,互相交流,我們對北京春節的習俗瞭解得更清楚了。老北京人過春節過得這樣豐富多彩,我們就應該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細細品味這熱鬧、祥和、喜慶又團圓的春節。品讀自己喜歡的日子。

1.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學生自我展示誦讀情況。

3.師生共同評議朗讀情況。

4、把你認爲最優美的部分讀出來與大家共賞。

五、佈置作業

1、文中有許多描寫春節熱鬧、喜慶的場面,找出來並有感情地朗讀。

2、課後蒐集不同地區的人過春節的不同習俗,瞭解自己家鄉的春節風俗,試着也編首童謠。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獨特的民俗文化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 喜慶 團圓 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