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步驟

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老師們,大家知道怎麼開展閱讀教學工作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好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步驟,歡迎大家參考學習哦!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步驟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步驟【1】

(一)記敘文閱讀方法指導

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爲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爲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它的主要特點是通過生動的形象和具體的事件來反映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蘊含在具體材料之中的,是通過對人、事、景物的生動描寫來表現的。記敘文的另一特點,就是以記敘爲主,採用綜合表達方式,包括記敘中的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等。記敘文閱讀的基本方法包括:

一、整體感知

1、理清記敘的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一般來說,每篇記敘文都應具備這六要素,把這些要素交待清楚,內容才顯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2、理清記敘的順序。記敘的順序有三種:順敘、倒敘和插敘。倒敘往往出於作者表達的需要;或是爲了突出中心;或是爲了使內容集中,對比鮮明;或是爲了結構的變化,使敘述有波瀾;或是爲了造成懸念,引人入勝。插敘,有兩種:一是由於某種需要,暫時把敘述線索中斷一下,插進有關的另一件事情的敘述;二是插進對有關事情的追溯和回憶,敘述完了,仍按原線索繼續敘述。如2005年山西臨汾市會考試題《喝得很慢的土豆湯》一文中的第二題“請按事情發生的本來順序,爲本文另寫一個開頭。”本文采用了倒敘的順序,此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對素材進行重組的能力。只要熟悉文章的故事情節以及人物性格,進行合理的想象,就會寫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再如2006年瀋陽市會考試題《獻你一束花》一文中的第三題“選文第4、5兩段在記敘的順序的安排上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裏採用了插敘的順序,只要理清了事件,再聯繫上下文就不難回答。

3、理出記敘的線索。線索是文章的綱,抓住了這個綱,就能理順文章的內容,掌握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爲敘述線索,可以有多種,如以時間發展爲線索,以事件爲線索,以某人爲線索,以見聞爲線索,以地點的轉換爲線索,以感情爲線索等等。如2006年浙江溫州市會考試題《不落別處》一文的第一題“本文的線索是什麼?”本文是以“獎券”爲線索,只要通讀全文,聯繫文題,理順內容,此題不難作答。

二、分析綜合

1、分析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採用綜合表達方法是記敘文的主要特點之一,即除了以記敘爲主之外,還要運用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描寫是指在敘述過程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以及環境進行描寫,給人以鮮明、生動的印象;說明是記敘的一種補充,它要交代解釋記敘文中需要加以說明的部分;議論是在記敘描寫的基礎上直接發表作者的見解,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記敘的基礎上採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發作者難以抑制的感情。弄清這些特點,有助於提高閱讀記敘文的能力。

2、分析記敘文常用表現手法。①過渡。主要從兩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分析過渡的方法和規律。常見的過渡方法有用詞語過渡、用句子過渡、用段過渡。第二,瞭解過渡的作用。人們常說,寫文章要承上啓下,這就離不開恰當的過渡。穿針引線,組織成篇,可以說是對過渡重要作用的恰當比喻。②照應。閱讀時要注意分析作者的照應技巧,做到四看:一看起段與題目的照應,二看開頭與結尾照應,三看前設懸念,後有照應,層層推進,多處照應,四看相同或相近的語句、段復疊式照應。復疊式照應對突出文章中心,標明文章線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③懸念。懸念是寫作中爲加強表達效果,吸引、感染讀者常用的手法之一。④ “抑揚”的表現手法。巧用揚抑則是使筆底波瀾陡起、搖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可以是貫穿於作品整體的,也可以出現於作品的局部,但作者同樣根據目的與手段安排好了輕重、主從、詳略,閱讀時應注意把握。⑤襯托。襯托是用一些別的人或事物作陪襯來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寫作手法。如2005年遼寧瀋陽市課改區會考試題《月光餅》一文中的第4題“作者在臺灣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覺臺灣的各種月餅‘做得比大陸更膩口,想起家鄉的月光餅,那又香又脆的味兒好象還在嘴邊呢!’從全文看這是什麼寫法?有什麼作用?”此題考查寫作上的特點和運用的手法,這裏用了對比(或襯托),其用意十分明白,就是表達思鄉情懷。

3、把握關鍵詞語的深刻含義。應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是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藉助上下文去推測、判斷詞語的含義。二是試用同義或近義詞語替換作比較,理解詞語的含義。理解得對不對,還可通過朗讀體味,通過工具書來查證。三是注意句中隱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如瀋陽市2006年中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題《獻你一束花》一文中第4題“選文第⑿段中‘奇異的力量’指什麼?”此題考查對文中短語的理解,這類題結合上下文內容分析,不能簡單地割裂地理解詞語。

4、歸納記敘文的中心。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從分析標題入手。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讀者獲得總的印象,有的可從中窺出文章的中心。二是從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現文章中心的基礎,可以通過材料蘊含的意義總結中心。三是從分析段首入手。文章常開篇點題,分析開篇的語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四是從分析篇末入手。許多記敘文都是在篇末點明主題或深化中心意思的,分析結尾的含義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五是從分析文中議論、抒情入手。記敘文中的議論、抒情句,有畫龍點睛之功效,我們要善於抓住這個“睛”來“看”文章的中心意思。六是從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隱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綜合歸納,才能突出中心意思。如瀋陽市2006年中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題《獻你一束花》一文中第五題“選文最後一段有什麼作用?請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回答。” 此題考查對文章最後一段作用的分析,記敘文最後一段從內容上看通常有點明(或突出)中心、深化中心等作用;從結構上說通常有總結全文、照應開頭等作用。

三、鑑賞評價

1、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從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寫入手,還可以從分析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還有其他人物,分析時我們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

2、分析寫作技巧。分析記敘文的寫作技巧,除了注意體裁的特點之外,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從文章的取材方面看,選擇材料是文章寫作過程中的重要步驟,有的文章,作者善於緊緊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從文章結構佈局方面看,分析文章的結構特點,要着眼於全文的整體構思,理清文章的思路、脈絡,分析文章各部分的內在聯繫。從文章的表達方式看,可以研究其記敘、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綜合表達方式運用得怎樣,人物的肖像描寫、行動描寫、對括描寫、心理描寫以及人物活動的環境描寫,怎樣爲表現中心思想服務等。從文章的語言運用看,可先看遣詞造句的準確性、形象性、鮮明性、生動性,成語典故的運用,句式的變換,修辭方法的運用等等。還有語言風格,有的樸實自然,有的清新流暢,有的含蓄蘊藉,有的通俗曉暢,有的幽默辛辣等等。如河南省2005年會考試題《寶石項圈》中的`第二題“從第六段第七段的甲、乙兩處句子中任選一處,具體分析其在表達上的好處。”做這類題目要求答全兩個方面:一是句子運用的手法,二是表達的內容。回答此類題,學生很可能只答一個方面,或僅說明使用的手法,或單純說明句子的作用,使答案不全面,而不能得滿分。再如2005年北京市海淀區會考試題《奔跑的火焰》中的第四題“文中對茫茫雪原上紅狐奔逃的情景,描寫得非常精彩。請從第4、5、10三段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賞析。”此題考查了對作品藝術手法的賞析,具有選擇性和開放性,體現了對考生的人文關懷。

3、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要求考生了解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對文中描寫對象是歌頌讚美還是批判諷刺,是喜愛同情還是厭惡憎恨。如2005年遼寧瀋陽市課改區會考試題《月光餅》一文中的第五題“文中記敘了中秋節作者與表姑爭吵、和好的經歷,讓你在爲人處事方面明白了什麼道理?請結合生活實際,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此題考查讀文與自身實際的關係,這是閱讀的目的,凡閱讀就會有所收穫,也會對自己的認識或情感有所影響和啓發,在記敘文閱讀中,這類開放式的聯繫實際的題目很多,但是必須表達出真實的感受和體會,要結合得自然纔有說服力。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之我見【2】

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的學科,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構成語言能力的核心問題是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問題。當今人們所面臨的是一個“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準確而迅速的接受大量信息,經過辨析、判斷,並及時作出反饋,應該成爲每一箇中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對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益的提高便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了。同時也是對我們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給予更嚴峻的考驗。而閱讀本身就是一種複雜的思維過程,是閱讀者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篩選、加工的過程。所以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掌握高效而實用的閱讀技能與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指導,注意閱讀的目的性和恰當的閱讀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浩瀚的書海中有所選擇、有所吸收。達到教師想要的預期效果。

一、明確閱讀的目的性

閱讀者在每次閱讀時都應帶着一定的目的,目的性是閱讀的前提。因此在閱讀時,我們要尋找一個思維的突破口,對於一般作品而言,重點就在於內容和形式這兩個方面,根據自己的閱讀需求,就內容上,我們可以從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中心主旨,人物性格特徵等方面來感悟作品;就形式上,我們可以從作品的文學樣式,結構形式安排,語言特色等來理解作品。《陋室銘》是選入國中語文課本中古文的名篇,閱讀此文我們可以從銘文的特點讀出它的音樂美,也可以從它寫作方面體會託物言志的技巧美,還可以從內容上領悟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思想美。總之,目的性一明確,就能使不同檔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得,使同一學生在每次閱讀時都有新的不同感受,不至於使閱讀變成一種散漫無邊的行爲活動。

二、應用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1、整體感知文章

應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大概內容,即文章的觀點和材料、大體的思路與佈局,獲得總的初步印象;例如: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初讀文章時,較快的通讀全文,只求大體瞭解而不做細緻推敲,只求粗略的把握文章的大概內容而不作精確的歸納,然後以這個總的印象爲出發點和依據去深入理解分析文章和各個局部、片斷,直至詞句關係、意義,以及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最後把各個局部、片斷聯接起來。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高屋建瓴的分析閱讀材料,思維上由粗到細,視野上由大到小,從而快速而準確的把握住要點。先從整體去感知文章是爲精讀詳析做準備,對進一步深入閱讀,透徹理解、全面把握文章的精髓,起到了確定方向的作用,從而使對文章的理解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2、掌握各種文體不同閱讀要素

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各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除了瞭解共同的閱讀規律外,還要懂得各種體裁作品各自的閱讀規律,在閱讀時能恰當的應用一定的閱讀方法,比如:記敘文是寫人記事的文體,閱讀時應抓住其“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還要辯明記敘的順序、尋找文章的線索。然後明確材料是通過什麼人做了什麼事來表達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從而抓住的文章的主旨。與記敘文相類似的散文應抓住其“形散神不散”的特點來閱讀,還有小說應從其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環境描寫這三要素來閱讀。應用各種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細節描寫,直接描寫和側面烘托等)來塑造人物形象凸顯人物性格以及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表達效果是我們在閱讀小說時不可忽視的兩個重點。 而說明文在於說明事物的特點和闡明事理的文體,閱讀時應先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而後理清說明的順序,重點在於分析說明的方法,最後品味說明的語言這一方法來閱讀。對於議論文,它主要是論述作者的見解或主張的,因此閱讀時要弄清作者所提出的主張(論點),明白作者採用什麼材料——事實或道理(論據)來證明論點,還要理解作者是如何運用這些材料來證明論點的(論證)……這些基本閱讀方法是我們在閱讀時應該注意的,我們應該努力尋找自己喜歡的,效果最佳的好方法來指導自己的閱讀,充分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3、以說帶讀,提高閱讀水平。

在閱讀時,恰當的、充分的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並用。即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彙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語文老師可以藉助錄音磁帶,範讀,齊讀等形式,特別是藉助一些經典古詩詞或美文(如朱自清的《春》,劉禹錫的《陋室銘》等)來帶動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閱讀,尤其是大量的課外閱讀,能夠獲取並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使自己的語言變得生動活潑。通過閱讀,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的規範自己的邏輯思維,使語言條理清晰,發現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真正感受到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都是一個優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語感。

4、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告訴我們學習必須要有良好的環境,其實良好的環境同時也是培養興趣的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學校便是爲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天地的一個良好的環境。語文老師如果能利用這得天獨厚的環境,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以學生爲主體,重視學生作爲閱讀者所具有的自由聯想、進行創造性想象的力量,培養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休閒活動,養成良好的閱讀的習慣。那麼將對學生獲得各種知識,陶冶其情操,培養其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和文化素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 “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爲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有何種地位。”利用課堂把經典之作帶入教室,與生同閱,當學生找到的自己喜歡的書籍時,其閱讀興趣也就上來了。

三、走出閱讀的誤區

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就沒有風,閱讀就能獨立的在知識海洋裏航行。”可見,閱讀對於語文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們對閱讀往往會有一種錯誤的認識,以爲只有自由讀書才叫閱讀,以爲只有課外書才叫閱讀,其實構成閱讀的材料,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非教材上的,課外閱讀只是課內閱讀的延伸和補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補充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的不足。因此,我們應該既注重對教材的閱讀欣賞,同時也應該放開視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時文,讓學生對各種文學樣式均有所涉獵,對世界各地的自然風貌及風土人情有所瞭解,這樣能有效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大量的閱讀,向他人借鑑語言素材,對提高我們的語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對於我們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至關重要,因此,學好語文必須能閱讀、多閱讀、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