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王法金觀後感

夜色是凝固的,卻有一盞紮在自行車後座上的紅警燈,在湖州文苑社區的樓宅之間,無聲地流動。

電影王法金觀後感

閃爍的燈光,與一位忠誠的片警(社區民警的通常稱呼)相伴相隨,與警惕的眼光交融一起,日夜守護着一方平安,護佑着百姓安寧。

有位居民寫的一首詩《有盞燈》,在文苑社區傳誦着,表達了對這位片警的由衷讚頌:

“有盞燈/點亮在羣衆心中/是一盞把愛傾注給羣衆的燈/“點子警-察”的名字/鐫刻在羣衆的心碑上……”

這位片警,今年9月榮獲全國“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稱號。他就是湖州市公安局吳興區分局月河派出所社區民警、共產黨員王法金。

上篇

“我把百姓奉爲座上賓,百姓把我託上點兵臺”

文苑社區地處湖州城郊,是“路路通”的老式住宅羣,流動攤販敲鑼吆喝,小毛賊混雜其中,鬧得1800多戶居民心神不定,連被子都不敢曬在室外。

2000年4月,王法金調到這個“不好管”、“管不好”的地方接任片警。

“換了教書匠出身的警-察,耍嘴皮子就有治了?”百姓對這位面帶書卷氣的王法金不以爲然。

從省警校畢業後,24歲的王法金就在湖州警-察培訓學校教書。一教就是14年,本想就這麼一輩子教到底了。可年近四十,組織上讓他改當片警。

領導說:“一個社區,65幢居民樓,這個陣地就交給你王法金了。兩個肩頭,兩副擔子:防範和服務。怎麼摸爬滾打,全看你的本事!”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小區居民不那麼歡迎民警進家來。

王法金吃過不少閉門羹。有的居民隔着門縫斜着眼,跟你寒暄幾句,就算客氣了。後來才知道,一些居民遇到過“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的冷遇,而今一報還一報,回敬“大-蓋-帽”。

一個“光桿警-察”,手下連個小兵也沒有,且尚未被1800多戶人家所熟識,甚至被拒之門外。王法金心想,怎麼像個孤獨的“外來打工者”。單打獨鬥,又怎能搞好社區治安?

這可不行!王法金從頭開始,要找回居民對片警的.認同感、親近感和信任感。

於是,哪兒熱鬧他往哪兒鑽。社區裏有“草臺班”演出或者放電影,他就先登臺亮相,唱上一段,引來滿堂喝彩;賣開水的“老虎竈”前,茶客聚集,他擠進去“獻藝”,說上一節揚州評話:

“武二英雄膽氣強,挺身直上景陽岡,精拳打死山中虎,從此威名天下揚……”

每回“謝幕”,他總忘不了自報家門,姓啥名甚。他生怕居民記不住,一個勁地分發“警民-聯繫卡”,上面印有他的電話、傳呼機和手機的號碼。臨了,還叮囑一句:“有困難,找我王法金”。

警民之間的緣分,就這樣充滿“戲劇性”地搭上了。

居民們有話直說,有事直求,一古腦兒把自家的煩事難事窩囊事,倒在王警官的面前。

王法金把成爲“貼心片警”作爲最大追求、最高榮譽。因此,他很激動:“老百姓終於認同我、看重我啦!”

文苑社區的真實社情,他一樁樁記在本子上。這樣的本子,4年多來記了18本。

居民最痛恨的是自行車失竊,幾乎每家都有此遭遇,而且找不回贓車,使得他們心灰意冷,懶得報案。

要喚起百姓的信賴,必先解決這個心頭之患。王法金想盡了防盜的招數,還是防不勝防。但他不甘心,想法子把停在露天的自行車搬進“窩”。

於是,他到轄區內的廢品公司“淘寶”,翻出十幾根舊鋼管,這就有了車棚骨架。

車棚選址,哪兒方便,各家有各家的說法。王法金提出召開居民大會,由大家議出個主意來。

剩下的事——買雨篷,請焊工,找幫手,王法金全包了。他看廢鋼管上鏽跡不順眼,銼過一遍,又動手刷上銀色油漆。

只花了兩天的搭棚時間,這個組建12年的文苑小區就有了第一個自行車停車點,且有專人看護。

水鄉人都知道“千槳划船,一篙到岸”的道理。有王法金這個貼心的“撐船人”,老百姓就知道該合力“划槳”了。只要心貼心地幫,實打實地幹,治安狀況怎麼不會根本好轉?

——老人們戴上紅袖章,結成“夕陽紅”義務巡邏隊;

——失業工人挽起袖管,當上全天候的社區保安;

——雜貨店、理髮鋪、“老虎竈”成爲社區固定治安觀察哨;

——十多個掃地的保潔工、送奶工被聘爲流動治安觀察員;

——頂層的住戶居高臨下,也受“命”觀察前樓的治安動態……

老趙是退休的刑偵隊指導員,小偷曾光顧他家,偷了3輛自行車。聽說新來的片警曾是教官,他想掂掂分量,先瞧瞧練的什麼把式。

沒想到,王法金找上門來“求張良,拜韓信”。

老趙被他“實打實”的勁頭感動了。他把住在其他樓層的公檢法退休幹部約來,一齊剖析治安的癥結,幫着給王法金點撥點撥。

從那時起,老趙就自願擔任王法金的“祕書長”,而他的老伴當上了社區“巡邏兵”。

83歲的“山東娘姆”,老伴去世早,獨居304室。她沒裝電話,王法金留給她一塊“黃手帕”。如有求助,只消在窗口掛出“黃手帕”,就等於通報“SOS”……

她感激的話說不盡,於是認定要加入“夕陽紅”巡邏隊。她準時報到,繫上值勤的紅袖章,爲上班的住戶看門。

“山東娘姆”不留神在屋裏絆傷了腳,臥牀不起。王法金來到她的牀前,像親兒子一般給她梳頭擦臉,還吩咐保安員巡邏路過要常來看看。老人傷愈後,王法金堅持勸她退出巡邏。她急了:“王警官呀,你們不要我了?”

王法金拗不過她,答應她的最後條件——值勤紅袖章留作紀念。

一塊黃手帕,一個紅袖章,王法金讓“山東娘姆”感受了晚年最珍貴的生活亮色。現在,她只能扶着欄杆下樓,卻還掖着紅袖章。她說:“嗨嗨,憑我的老骨頭,不說逮不住毛賊,總還能喝退鬼影子吧!”

在黑板上,王法金講過十多年依靠羣衆搞好治安管理的課,但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廣泛、如此活躍的羣防羣治局面。

衆多居民的熱情和智慧,催生了他許多好點子。全市第一輛“社區警車”的“點子”,就是這樣產生的。

那時晚間巡邏,他提着手提擴音器,一夜三遍地拖着腔喊:火燭小心,門窗關牢,衣裳收進,車子鎖好……被人戲稱爲“更夫三部曲”。

日復一日,王法金覺得不對勁。即使不引起“警覺疲勞”,也可能攪了原本的寧靜——老人躺下早,孩子正忙功課,真的有點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