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義的讀後感

《終點的意義》是一篇文章,當我讀完之後,我被文章裏面的烏龜的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了。現在就讓我來給你講一下吧:有一天,一隻烏龜聽一隻雄鴿子說,師王二十八世要舉行婚禮,邀請所有動物都去參加慶典。烏龜聽了也想去,於是它就上路了。在路上,它遇見了許多動物,那些動物都勸烏龜趕快回頭,因爲當烏龜到的時候,別說婚宴早已結束,洞房早已鬧完,甚至小孩子也出世了,恐怕生下的小孩也已經長大成人,舉行婚禮了。

有意義的讀後感

但烏龜執意前去,多年後,它終於到了獅洞口。只見門口張燈結綵,各類動物也都到齊了,這時,一隻小金絲猴說:“我們在舉行獅王第二十九世婚禮。”如果當初烏龜聽了那些動物的規勸而回頭的話,就趕不上獅王第二十九世的婚禮了。

當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的態度各不相同:有的堅持了下來而且勝利了,有的半途而廢了,有的放棄了……

就拿我來說吧:我很喜歡做一些手工,當然也會遇到許多困難,我也傷心過,氣餒過,放棄過,失敗過,但我更多的是成功,每當看到長輩們誇我手工做的好時,我就特別高興。

我認爲,我們應該發揚烏龜精神:堅持不懈,最後都會有一個圓滿的結局我相信,這句話不光對我有用,對你們大家也同樣有用。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雖然只是古時對讀書人的最高奉承,卻也從另一個方面詮釋了讀書對一個人的重要意義。

讀書的意義在於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見識;讀書的意義在於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讀書的意義還在於涵泳性情,修持道德;讀書的意義更在於使人明晰地認清現象與本質,從而認識自己,塑造自己。

培根在《論求知》中有言道:“讀書可以作爲消遣,可以作爲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我認爲,他所闡述的讀書的三種用途,恰到好處的概括了讀書的三種意義。

先來看作爲消遣一說。這是人們讀書開始與煩躁時所抱有的思想。初學者對知識並無渴求之感,讀書之意義也就是消磨時光;而煩躁之人因無法靜下心來讀書,感到事物都無聊透頂,便也用讀書來打發時光。殊不知,這樣的讀書意義便像學者們講述“道,可道,非常道”一樣,與讀書的本質大相徑庭,差距頗多。所以講,消遣是讀書中最初級也是最淺薄的意義。

繼而上一個臺階,看看裝飾。這個讀書用途、意義便是我們大衆讀書時所抱有的心態。在家中放一部《四書》,裝作文雅地誦讀幾句《論語》,好在與他人高談闊論時有所談及,這便構成了讀書的進一步意義——在高談闊論時作爲裝潢,或者是說鑄成談笑風生時的資本。

而前兩種讀書之義,只是淺薄之義,深層挖掘且要看增長才幹。讀書增長才幹不是講要一味地按書本辦事,那樣只會變成偏執的書呆子。實踐可以改進知識,讀書的意義便是爲實踐提供理論上的`幫助——幫助理論能在進一步的推導中變得更加真實。所以,我認爲,還要再加上一點,不可輕易相信書本。真理需要有前人的鋪墊,這種鋪墊可以通過讀書而來,但更要有的是後人的論證與推理。

所以講,在理論中實踐,在實踐中鑑別真理與悖論,便是讀書的深層內含所在。

像餘秋雨說行走的意義一樣:“但走的遠了,這個理由漸漸淡去,前一段路成了後一段路的理由。每一段路都能解答一些問題,卻又帶出一些問題”。讀書亦同,讀多了,爲解答新產生的問題,便查閱了更多的書,論證了更多的知識,踐行着讀書的深層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