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致病的五大特點分別是什麼

瘀血是基礎理論名詞。病因之一。凡離經之血積存體內,或血行不暢,阻滯於經脈及臟腑內的血液,均稱爲瘀血。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瘀血致病的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瘀血致病的五大特點分別是什麼
  瘀血致病的特點

①疼痛:多爲刺痛,痛處固定不移,拒按,夜間痛甚。

②腫塊:可見腫塊,部位固定。

③出血:因瘀血阻滯,損傷血絡醫|學教育網整理,血溢脈外而見出血色紫黯,或夾有血塊。

④色紫黯:一是面色紫黯,口脣、爪甲青紫等;二是舌質紫黯,或舌有瘀斑、瘀點等。

⑤可出現肌膚甲錯,脈澀或脈結代等。

  瘀血的形成

血液的正常運行,主要與心、肺、肝、脾等髒的功能,氣的推動與固攝作用,脈道的通利,以及寒熱等內外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凡能影響血液正常運行,引起血液運行不暢,或致血離經脈而瘀積的內外因素,均可導致瘀血的形成。

1.血出致瘀

各種外傷,如跌打損傷、金刃所傷、手術創傷等,致使脈管破損而出血,成爲離經之血;或其他原因,如脾不統血、肝不藏血而致出血,以及婦女經行不暢、流產等,如果所出之血未能排出體外或及時消散,留積於體內則成瘀血。

2.氣滯致瘀

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若情志鬱結,氣機不暢,或痰飲等積滯體內,阻遏脈絡,都會造成血液運行不暢,進而導致血液在體內某些部位瘀積不行,形成瘀血。《血證論·吐血》說:“氣爲血之帥,血隨之而運行;血爲氣之守,氣得之而靜謐。氣結則血凝,氣虛則血脫,氣迫則血走。”

3.因虛致瘀

氣分陰陽,是推動和調控血液運行的動力,氣虛則運血無力,陽虛則脈道失於溫通而滯澀,陰虛則脈道失於柔潤而僵化。津血同源互化,津液虧虛,無以充血則血脈不利。因此,氣與津液的虧損,亦能引起血液運行不暢,導致血液在體內某些部位停積而成瘀血。

4.血寒致瘀

血得熱則行,得寒則凝。若外感寒邪,入於血脈,或陰寒內盛,血脈攣縮,則血液凝澀而運行不暢,導致血液在體內某些部位瘀積不散,形成瘀血。如《靈樞·癰疽》說:“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醫林改錯·積塊》說:“血受寒則凝結成塊。”

5.血熱致瘀

外感火熱邪氣,或體內陽盛化火,入舍於血,血熱互結,煎灼血中津液,使血液黏稠而運行不暢;或熱灼脈絡,迫血妄行導致內出血,以致血液壅滯於體內某些部位而不散而成瘀血。如《醫林改錯·積塊》說:“血受熱則煎熬成塊”。

  瘀血的概念

瘀血是疾病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產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其形成原因有氣虛、氣滯、血寒、血熱均可使血行不暢,而形成瘀血。各種外傷損傷肌膚和內臟,使離經之血積存體內而形成瘀血。

“瘀血”與“血瘀”的概念不同。血瘀是指血液運行不暢或血液瘀滯不通的病理狀態,屬於病機學概念。而瘀血是能繼發新病變的病理產物,屬於病因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