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教案

  九年級物理教案:速度和平均速度

目標:

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教案

1.知道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定義、公式.

2.知道速度的單位“米/秒”和“千米/秒”及換算關係.

3.變速運動和變速運動的平均速度.

目標:

1.能力:從日常生活中比較物體運動快慢來建立速度的概念,並思考比較快慢的兩種.

2.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用於實踐,並初步瞭解計算的解題思路和規則.

情感目標:

養成良好的習慣,規範解題步驟,養成認真細緻的習慣.

教學建議

"機械運動"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過三個問題使領會要比較運動的快慢必須同時考慮運動的時間和通過的路程這兩個因素.在此基礎上直尺速度的定義.在實驗設計中,由自行提供三個玩具通過測量時間和路程計算速度,並給出了速度的公式.

教材用實際示例來建立學生一般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的觀念,並給出了速度的單位,米/秒是國際主單位,而常用單位還有千米/時,並分析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

平均速度的概念還是由實踐建立的,因爲實際的需求而產生的變速運動和其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公式沒有作強調,仍沿用速度的公式,只是其符號的意義發生了變化.最後由想想議議來使學生知道一些物理量是比值物理量.

"機械運動"教法建議

速度的概念,應當從一個實際問題入手,爲了能區別物體的運動快慢應當如何處理,可以分學生小組討論得出,總結兩種方法.快慢用物理量速度表示,進而引出了速度的概念,在此基礎上用學生提供的玩具來實際測量速度,並給出了速度的公式.速度公式也可以由學生根據實驗的結論得出.

速度的單位,應當聯繫實際,提供大量的圖片,展示不同的物體運動的一般速度,建立速度的物理圖景,並提供一些視頻,展示現代科技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關於速度單位換算,應當在長度的換算的基礎上,用同樣的等量代換的方法明確兩個單位的換算,並讓學生記住兩個單位的換算關係.

平均速度,上一節內容是勻速直線運動,本節讓學生思考實際情況,實際的運動都不是勻速的,但是我們需要作粗略的計算,所以引進了平均速度,最好讓學生自行思考出這個思路.在此基礎上用具體的例題來形成學生的解題規範.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單元分析】

速度的概念,從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入手,正確的引出速度的概念,應當先從比較物體運動快慢分析,認識到比較速度的意義進而用單位時間的路程表示速度.

速度的公式和單位,速度的單位是由時間、長度的單位合成的,是物理中第一次遇到的複合單位,速度的計算要認清路程和時間的對應.

【教學過程分析】

一.速度概念的引入

思考教材中提出的三個問題,從這三個問題中分析出比較速度的

方法:用相同的時間,看運動的路程;運動相同的路程,看所用的時間.而比較不同的時間和路程的方法是用相同的時間衡量通過的路程.

對於基礎較好的學校和學生可以提供圖片資料、視頻資料,使學生認識到比較速度的必要性,也可以直接由學生速度比較的意義,可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說清用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這是速度的物理意義,結合國小的知識,得出速度的概念,可以由學生總結概念.

二.實驗:速度的計算

學生在課前就應當準備玩具小車,進行課本上的實驗,把實驗中的數據添入表格中,就得到了計算速度的公式.

本內容的教學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學生可能設計成使小車通過1米的路程,記錄下所用的時間,進而比較小車的速度的大小,教師應當予以鼓勵.

三.速度的單位

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應當提供大量的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讓學生比較和認識不同物體的速度,適當選取科技,使學生聯繫實際和科技的學習,也可以用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接觸更多的信息,建立自然界速度的物理圖景和養成從信息習的習慣.

可以提供的資料有:步行的速度、游泳的速度、騎自行車的速度、汽車速度、列車速度、飛機速度、衛星速度、地球運動的速度等.

速度的單位可以用對比法學習,對比長度的單位換算和速度的單位換算,然後應當找到最簡單的方法進行換算.見副板書1.

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學生觀察出特點:單位進行等量代換、單位用字母表示.

四.平均速度

可以提供圖片、視頻資料使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的運動都是變速運動,而我們一般都是不要求很精確的情況下,做粗略研究用平均速度,例如列車從廣州到北京的平均速度等.所以引入平均速度概念,平均速度的計算是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值,日常所說的速度,多數情況下都是指平均速度(實際上指的是平均速率).

計算平均速度的例題,例題如副板書2

形成作題的規範步驟:已知列出已知條件,一般換算成求所需的單位,用字母表示;求列出所求的物理量;解的過程是公式、代入數值和單位、得結果;答結果的內容.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

速度單位的資料

【組織形式】

學生小組

【教師輔導參考】

1.可以在網上查找各國的速度的單位.

2.各個速度單位的換算關係.

3.相同時期各地速度的單位.

【評價方法】

1.網上的資料可以列出學習記錄.

2.小組總結,各個小組互相補充資料,實現資料共享.

3.發揮學生的創造性,看看哪個組能根據資料提出新的問題.

衝刺中大學聯考 資深專家給你四大提醒

大學聯考已經不遠了,緊隨之而來的便是會考。不管是面臨會考仍然大學聯考,學生不惟要有嚴肅對待的準備和浩博的備考手眼,慢說家長也要維持令人滿意的心態。本報尤其邀請成都市品牌培養訓練機構的名師們給出了四大考前提醒。資深專家同時指出,中大學聯考前,考生有煩悶苦惱、煩躁情緒都是難以避免的、正常的,但家長太過焦慮則會影響考生的情緒,着急憂慮也是會“傳染”的。

四大提醒助你中大學聯考

提醒1:“題海戰術”還不如“觸類旁通”。如今衆多題都是考有經驗,創新、綜合、剖析有經驗是主要考察的對象,因爲這個要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上做文章。

提醒2:正視自個兒的弱項。考生有一個存在廣泛現象就是獨自一個人因爲一小批知識的學習顯露出來破綻,因爲這個必須要找一下子到盡頭自個兒的問題出在哪局部知識點上。

提醒3:樹立“知識點”整體體系,特別是針對會考考生很關緊。由於會考出題目要求是每題考3-5個知識點,大學聯考則要求每題牽涉到5個知識點以上。

提醒4:重視考試體能培育。蟬聯打仗的中大學聯考非常大程度上還有考試有經驗和體能的考驗。因爲這個,日常有認識地延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最後達到前腦、身板子可以承擔每場兩、三個鐘頭前腦維持高度興奮地深刻思考,蟬聯幾天經禮節場這麼的超強洗禮。

名校名師有絕着

成都戴氏英語學院已經推出了中大學聯考考前“一對一”幫助指導。據這個學校副校長戴久洪紹介,“一對一”幫助指導主要是針對學生考試有經驗上的一點“短板”施行集中訓練。學院派出長時期在教學前線辦公的老師,與學生面臨面地交流並對學生施行測試,找出學生在考試上最脆弱的環節施行集訓。“一對一”幫助指導課時比較靈活,學生可以每日來學習幾個鐘頭,也可以集中一個星期時間“攻關”。然而,戴久洪稱,假如學生自個兒安置的系統溫習還是就讀學院安置的系統溫習沒有終了,學生最好依照原來的規劃溫習,免得打亂溫習步驟,影響迎考心緒。爲了幫忙學生調試好意態,戴氏英語學院還在五月十八號後半晌2時安置了一場“大學聯考考前心理實際作戰訓練”不收費講座,四川師範學校大學教員教育學校遊永遠教授將在講座上與學疏遠享考前降低壓力、維持考試體育競賽狀況的體會,家長和學生可以提早預約。

而名師堂學院教學總監張丹秋老師則覺得,很多孩子考試分數不高,關鍵是自信心不充足,自信心強的孩子能多考30分左右。她提議考生每日睡醒後給自個兒一個積極的自我暗中示意:“我會成功。”這個之外,在試院上,學生要注意考時的分配,依據試題所佔分值做大概的時間計劃,先易後難,假如一道兒題越過規劃時間5分鐘,還未找到打破口,考生要學會讓步。答題時,考生要嚴肅對待審題,每道標題至少讀兩遍以上,讀懂題幹,開鑿出隱含條件,防止低級不正確。

最終,新思惟學院李元雄校長提示家長們:目前“着急憂慮型”的尖子生家長不在少量,家長假如整天擔心孩子會施展失態,這種焦慮情緒無形之中會傳交給孩子,反倒會影響它們的心態和正常施展。家長首先要建立自信,再從學習、生存上給考生更多的激勵和關切,以尋常心看待考試。

探究式教學在國中物理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物理學作爲一門重要的自然學科的基礎,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它主要由實驗和理論兩部分組成,物理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物理理論是人類對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規律的認識和概括。所以,對物理學的進一步瞭解和認知得從國中物理教學開始。

通過這幾年的物理教學,我發現“物理難學”的現象已讓不少學生對物理望而卻步。然而,國中物理教學是學生進入物理知識探究的入門和啓蒙,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使之具有初步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所以,對國中的學生進行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地引導,使學生能順利跨上高一級物理的臺階,其次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物理知識的方法。所以,在今天新課程的課堂上,教師應是教學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師生應以平等的地位進行對話交流。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認識科學、感悟科學,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那麼,國中物理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如何在物理教學中進行設計與實施呢?

一、關於探究式教學的含義

首先,探究式教學作爲一項新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方式,它的總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以及通過科學探究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關心社會與關心生活的意識,從而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更有利於實施探究式教學,開展科學探究,有利於新課程三維目標的實現。

  八年級物理判斷題練習:光的反射

【—八年級物理判斷題練習:光的反射】同學們認真學習,下面是對光的反射判斷題的練習講解。

光的反射

判斷題

(1)樹在河裏形成的倒影,樹在地面形成的影子本質上沒有區別.( 國中學習方法 )

(2)發生漫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也在同一平面內.( )

(3)雨後晴朗的夜晚,人迎着或揹着月光走時,看到地上發亮處都應是水.( )

答案:

判斷題:(1)× (2)√ (3)×

通過上面對物理中光的反射的練習題目學習,相信同學們對上面的題目知識已經很好的完成了吧,希望同學們考試愉快。

八年級物理公式大全之熱量

【—八年級物理熱量的】公式定理:熱力學第零定律:若A物體與B物體達到熱平衡時,C物體與B物體達到熱平衡時,則A與C物體溫度相等。(此定律應成立於第一、二、三定律之前,卻總結於之後,故被稱爲熱力學第零定律)

熱量

熱力學第一定律:系統在任一過程中包括能量的傳遞和轉化,其總能量的值保持不變。也即能量守恆。

熱力學第二定律:熱量在自發的情況下只能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熱傳遞的方向和溫度梯度的方向相反。這是克勞休斯的表述,也叫熵增加原理,它表明世界將變得越來越沒有秩序,越來越混亂。

熱力學第三定律:絕對零度不可達到。

計算公式與單位

①經某一過程溫度變化爲△t,它吸收(或放出)的熱量.Q表示熱量(J),

Q=c×m×△t.

Q吸=c×m×(t-t0)

Q放=c×m×(t0-t)

(t0是初溫;t是末溫)

其中C是與這個過程相關的比熱(容).

熱量的單位與功、能量的單位相同.在國際單位制中熱量的單位爲焦耳(簡稱焦,縮寫爲J).歷史上曾定義熱量單位爲卡路里(簡稱卡,縮寫爲cal),目前只作爲能量的輔助單位,1卡=4.184焦.

注意:1千卡=1000卡=1000卡路里=4184焦耳=4.184千焦

△T=(t1-t0)

②固體燃料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的計算公式:Q放=mq 氣體燃料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的計算公式:Q=Vq Q表示熱量(J),q表示熱值( J/kg ),m表示固體燃料的質量(kg),V表示氣體燃料的體積(m^3)。

q=Q放/m(固體);q=Q放/v(氣體)

W=Q放=qm=Q放/m W=Q放=qV=Q放/v (W:總功)

(熱值與壓強有關)

SI制國際單位:

Q———某種燃料完全燃燒後放出的熱量———焦耳 國中物理 J

m———表示某種燃料的質量———千克 kg

q———表示某種燃料的熱值———焦耳每千克 J/kg

歸納總結:某一區域在某一時段內吸收的熱量與釋放、儲存的熱量所維持的均衡關係。

用塑料瓶做的國中物理實驗

【—用塑料瓶做的實驗】下面是我們對用塑料瓶做的國中物理實驗的介紹,希望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

  用塑料瓶做的國中物理實驗

(一)、聲學實驗

1.聲音的產生和空氣能傳聲在一隻塑料瓶中放一些小紙屑,敲擊塑料瓶,可以觀察到瓶底的小紙屑跳動起來,而不敲擊時發現瓶底的小紙屑並不跳動。說明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我們能聽到聲音,說明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2.探究聲音的音調在幾隻相同的塑料瓶中裝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後用嘴對着瓶中吹氣,會發出音調高低不同的聲音,從而可以說明音調跟頻率的關係。

(二)、電學實驗

1.絕緣體用導線將電源、小燈泡、開關和塑料瓶連成串聯電路,閉合開關後發現燈泡不發光,說明塑料是絕緣體。

2.摩擦起電把一隻小塑料瓶在頭皮上反覆摩擦幾下,然後將其靠近一些小紙屑,發現小紙屑被吸引,說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體帶電,帶電體能吸引輕小物體。

(三)、光學實驗

1.光的折射透過盛水塑料瓶,看書本上的字,會字變大了,這是光的折射現象。當然,學生在觀察時還發現了其它一些獨特的現象,收穫很大。

2.光的直線傳播在一隻塑料瓶中裝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適量的豆奶粉,擰緊瓶蓋,充分搖勻,將激光筆發出的光透過瓶底,對着瓶蓋照射,會看到光沿直線傳播的光柱,效果明顯。(此實驗還可說明光能在液體中傳播)

(四)、熱學實驗

探究白色和黑色物體吸熱能力的強弱用白紙和黑紙包住兩個裝滿水的塑料瓶,在太陽光下照射相同的時間後,看看誰的溫度升得高。溫度升得越高,說明其吸收的熱量就越多,其吸熱能力就越強。

(五)、力學實驗

1.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三要素雙手擠壓塑料瓶,可以使瓶發生不同程度的凹陷變形,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如果施加的力越大,瓶子的形變程度也就越大,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關。用手推裝滿水的塑料瓶使其運動,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推力方向不同,塑料瓶運動的方向也不同,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關。將裝滿水的塑料瓶豎立在桌面上,用手指推瓶蓋與瓶身,發現推瓶蓋時瓶子更容易傾倒,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點有關。

2.物體的慣性用手將一塑料瓶扔出,離開手後瓶仍然繼續朝前運動,說明物體具有慣性。將礦泉水瓶放倒在水平桌面上,向它的側面吹氣,它會很容易被吹的滾動起來。當將瓶中裝滿水再用同樣的力吹它時,它卻不容易被吹動。當用同樣的力使它們滾動起來時,裝滿水的瓶子滾動的較遠。這些現象說明:質量大的物體不容易改變運動狀態,即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

3.物體受平衡力和非平衡力將一塑料瓶靜止在水平桌面上,此時瓶子受到重力與支持力這一對平衡力的作用。將一塑料瓶拋出後,瓶子最終落回地面,說明它受到重力的作用。瓶子在空中作曲線運動,說明它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態是改變的。

4.探究摩擦用手抓住一塑料瓶,瓶子沒有落下來,說明它受到豎直向上的靜摩擦力。將一塑料瓶放在水平地面上,使其從同一位置分別向前滑動和滾動,比較兩次運動中所用推力的大小。前者是滑動摩擦,後者是滾動摩擦,而且還可得出結論:“用滾動代替滑動可大大減小摩擦”。

5.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將裝有一半水的塑料瓶豎放在一塊軟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情況;再將塑料瓶內裝滿水,重新豎放在這塊軟海綿上,比較這兩種情況中塑料瓶對海綿的作用效果,從而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有關。把一裝滿水的塑料瓶分別豎放、倒放在海綿上,觀察並比較海綿的凹陷情況,表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有關。

6.探究液體壓強在一塑料瓶的瓶口包上一橡皮膜,將其瓶口壓入水中,橡皮膜發生凹陷,說明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在塑料瓶的側壁上的不同高度的地方扎三個小孔,再往瓶內倒水,比較水從孔中噴出的遠近,最終得出液體壓強跟深度有關,深度越大,壓強越大。

7.體驗大氣壓的存在在一塑料瓶內裝滿水,用一張硬紙片緊壓在瓶口,然後使瓶口朝下,發現硬紙片能托住水,有力地證明大氣壓的存在。也可將熱水灌入塑料瓶搖晃幾下,倒去熱水後迅速擰緊瓶蓋,用自來水衝瓶子,可觀察到塑料瓶被壓癟,並伴有變形時產生的響聲,也能說明大氣壓是存在的。

8.探究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在塑料瓶中裝上適量的水,左手拿着一支吸管豎直插入瓶內水中,右手橫拿着另一支吸管,將嘴對着橫管的一端用力吹氣,觀察管內液麪和管口的情況,從而得出“流體流動,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的結論。

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敲打塑料瓶,手感到較痛,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探究浮力產生的原因將塑料瓶的底部剪去,瓶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入其中並落在瓶頸處,從上面倒水,直到水滿後,乒乓球也不會浮起來,而只有用手從下面堵住瓶口時,乒乓球纔會浮起來。從而說明浮力就是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向上與向下的壓力差。

11.演示物體的浮沉條件將礦泉水瓶裝入適量的沙子,擰緊蓋,放入水中,瓶可豎直下沉;通過調節裝沙量的多少,國中英語,可使瓶在水中豎直地漂浮或懸浮。

12.能量轉化把塑料瓶向高處拋,觀察塑料瓶的高度和速度的變化,可演示動能與重力勢能之間的能量轉化。

隨處可得的塑料瓶能做出如此多的.實驗,同學們在學習中興趣一定很濃,其實可用塑料瓶做的實驗還很多,例如可以替代燒杯、量筒、漏斗、溢水杯等實驗器材,聲音與能量、阿基米德原理的演示、潛水艇模型、土電話、噴泉、閉口浮沉子等的實驗裝置。

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只要我們善於發現,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勇於實踐,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充分利用身邊可以利用的物品,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教具,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長久興趣,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並使學生有意識的將物理知識應用到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真正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掌握國中物理精髓 輕鬆學好物理

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是中學的精髓。如果把中學物理這門科學比作高樓大廈,那麼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就是構成這座大廈的磚石和鋼筋框架。有經驗的物理老師經常要求學生抓好基礎知識,指的就是抓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

然而,有些同學卻不這樣,他們不重視對概念規律的理解與掌握,把主要精力都用在盲目做題上,其結果不但在做題中遇到了很多障礙,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而且始終不能抓住系統的知識體系。他們總是有一種題目很多,頭緒很亂,忙得不可開交的感覺。最後得出一個物理難學的結論。一次,一位同學拿着一道物理題。題目是如圖(1):木塊A和木塊B一起沿着斜面加速下滑,試對木塊受力分析。這位同學認爲木塊B對木塊A的摩擦力應該平行於斜面向下,理由是木塊A的加速度是沿斜面向下的。(原答案給出這個摩擦力是水平向左的)他說完後我提出了兩個問題:1、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是什麼關係?2、加速度方向是跟合外力方向一致還是跟隨便的一個力一致?他低頭想了一會兒,說:“我明白了。”象這樣由於概念不清,導致做錯題的例子舉不勝舉的。

什麼是物理概念呢?物理概念是對物理現象的概括,是從個別的物理現象.具體過程和狀態中抽象出的具有相同本質的物理實體。在中學物理中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用詞語直接表達的概念。如力、重心、點電荷、理想氣體、干涉、靜電平衡、勻速直線運動、衰變等等。另一類是用數學語言表達的概念,常稱爲物理量。如加速度a=△V/△t,動能Ek=1/2mv2,動量P=MV,電場強度E=F/q等等。

對一個物理概念的認識,一般需經三個階段:一、感性的具體,二、理性的抽象,三、理性的具體。老師每講一個新的概念的時候,總是首先引入我們比較熟悉的一些具體物理現象,物理實例或做一些物理實驗,使我們產生具體的感性的認識;再經過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表及裏的分析比較,抽象出本質屬性,上升到理性認識;再經過演繹的練習,使物理的抽象上升爲理性的具體,實現應用所學概念有針對性的解決有關問題。

例如:學習靜電平衡這個概念時候,老師首先舉出把一箇中性導體放在勻強電場中的例子。引導同學認識自由電子在電場力的作用下發生定向移動,產生感應電荷,發生靜電感應的現象。再透過這個現象認識感應電荷產生的附加電場與原來勻強電場的迭加,直到感應電荷的場強與原電場的場強大小相等時導體內部合場強爲零,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停止,導體達到了靜電平衡狀態。從而再總結出靜電平衡等體的一些性質:內部合場強爲零,導體是個等勢體等等。在我們頭腦中形成一個反映靜電平衡本性的理性的抽象。進而應用到其它各種電場中,由此及彼,在具體運用中昇華到理性具體,得心應用地解決多變的物理問題。

對於一些物理量,還要清楚以下內容:引入目的、定義式、單位、是標量還是是矢量、由什麼因素決定、測量方法等等。如加速度這個概念,引入的目的是爲了描述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定義式a=△V/△t,國際制中的單位是米/ 秒,是矢量,一個物體的加速度由它的質量和它所受的合外力事決定。測量方法很多,課本中專門安排了一個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的學生實驗。

這裏還特別提出的是,有些物理概念不是隻在一節課上,通過一兩個例子就是能夠認識清楚的。需要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認識,不斷地理解。如力這個概論,從國中二年級就開始學習,有了一個初步認識。升入高中後,第一章第一節又開始學習,並給予初步的概括: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第三章中學習了牛頓第一定律,又進一步認識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到此,也只是停留在機械力的範籌之內。到學習了電磁力後,才從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力的作用情況,通過聯想和類比,形成比較深刻的認識。也就是說,認識一個物理概念有一個不斷髮現,不斷提高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多觀察,多擴大自己頭腦中的信息量,經過加工比較,實現對概念的深刻理解與掌握。

同學們在學習物理概念中往往存在以下蔽病,應注意克服。

(一)只記結論,不注意引過程。現舉兩道習題說明。

例一:關於物體的加速度,下例說法正確是的:[ ]

A.加速度越大,物體運動的越快;B.加速度越大,物體速度變化越大;C.加速度越大,物體速度變化越快;D.加速度爲零時,物體的速度也爲零。

該題正確答案是C。在初學階段,很容易選錯。原因何在?老師引入加速度概念時,一般都要舉出幾個變速速運動的例子,分析比較,最後強調了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引入加速度。如果聽課時,注意這些清楚的。之所以選錯是忽略了引入過程。

例二:如圖(2)。帶電量爲的正電荷A,半徑爲R的不帶電的金屬球的感應電荷在球內的電場強度的大小與方向是( )

;; C.方向指向A;D.方向背向A 。

答案爲ABC,很多同學都不選B。只要我們回顧一下初學靜電平衡概念時,老師分析的靜電感應過程,注意到導體發生靜電感應時內部有原電場,還有一個感應電荷的電場,這兩個電場反向迭加,合場強爲零時達到靜電平衡,意味着導體中任一點感應電荷場強都與原電場的場強等大反向。此題中原電荷q在金屬球中場強大小範圍爲kq/9R——kq/R2,自然就含有kq/4R2和kq/6R2。

(二)只背公式,不理解其含義和條件。

如靜電一章,給出三個場強公式,E=F/q、E=KQ/r2和E=U/d 。這三個公式都能計算場強,但各自含義和適用條件是不同的。 E=F/q 是定義式,對某點場強有一種量度功能,任何電場都適用,但它不能決定場強的大小。E=KQ/r2是真空中點電荷場強的決定式,只適用真空中點電荷產生的電場。而E=U/d反映是勻強電場中U.E.d三者的關係。如果不清楚這些,解題時就會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

有些物理量還受狀態.時空等因素的影響。如我們常常認爲一個物體的重力是恆定的,只在高低及緯度變化不太大時才成立。一段導體的電阻跟它的長度成正比,跟它的橫截面積成反比,是在電阻率 ρ不變時才成立,對於一般金屬,溫度變化 ρ發生顯著變化時,計算電阻時就得考慮 ρ的影響。

(三)只重視物理,不重視用詞語直接表達的概念。

中學物理課本中用語言直接表達的物理概念比物理量還要多。如:重心.質點 國中生物.平動.共振.內能.點電荷.電磁振盪.光心.焦點光譜等等。這些概念不僅定義嚴謹,而且能與其它物理概念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如果模糊不清不,不但直接影響解答習題,而且對於學習新知識,對於系統掌握物理知識都造成障礙。比如:重心概念不清楚,涉及重力勢能變化的一些題目就難以處理;光心.焦點的概念不清楚,焦距的概念就建不起來;衰變的意義不清楚,半衰期就無從談起。

物理學本身就是研究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及其規律的一門科學。物理規律反映了各物概念之間的相互制約關係,反映在一定條件下一定物理過程的必然性。

中學物理規律主要有:1.物理定理:如動能定理,動量定理等。2.物理定律:如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守恆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3.物理定則:如平行四邊形法則等。4.物理方程:如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等。5.物理學說:如分子運動論,原子核式結構學說等。

對於這些課本中明確出來的規律,不但要記住它的內容表述和對應表達式。更重要的是透徹理解。一般應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驗基礎。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研究楞次定律實驗等。

(二)導出方式。如根據動量定理和牛頓它三定律推導動量守恆定律;據玻-瑪定律和查理定律推導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等。

(三)清楚規律揭示的內涵及公式中各字母的含義。如動量定理:Ft= △P,從整體上揭示物體所受合外力的衝量與它的動量變化的直接對應關係,即兩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如果題目中要求合外力衝量,就有了兩條思路:一是用合外力乘時間,二是先求其動量變化。分解看:式中F爲合外力,解題時就需從受力分析入手,找出合外力,等號右邊爲動量變化,特定要求末態動量減初態動量。該式爲矢量式,中學大綱只要求一維情況,解題時一定規定正方向,列代數式方程。變形有:F=△p/t ,說明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等於它的動量的變化率,等。

(四)注意適用條件。如:庫侖定律F=Kθ1θ2/r2 只適用於真空中點電荷。動量定守恆定律用於不受外力或合外力爲零的系統。動量定理對一於不論直線還是曲線,恆力還是變力,物理過程是單一的還是多階段組合的,幾個力作用於物體上的時間是否相同都適用。在中學階段對處理打擊.碰撞一類問題尤爲方便。

(五)物理圖象。物理圖象是物理規律的更直觀.更形象的表達方式。如v-t圖象,波的圖象,P-V圖象,此外還有一些在題目中出現的圖象如F-t圖象,B-t圖象等。對圖象一般應抓住以下方面:1橫縱座標.斜率.交點的含義;2對應規律煤數學表達式;3反映的物理情景。

以上所說,者是課本中明確出來的規律。物理學中還有許多規律,需在老師指導下發現和總結,實現知識系統化。

(一)單元知識結構的概括和總結。現以磁場一章爲例總結如下:

(二)跨單元知識聯繫規律。舉兩例:

瞬時作用效果:F=ma

1.力的作用效果 對時間累積效果:Ft= △P

對空間累積效果:W= △Ex

2.功能關係:功是能力轉化量度。

1量度重力勢能變化: WG=△Ep

2量度彈性勢能變化: W彈=△Ep

3量度分子勢能變化:W分子=△Ep

4量度電勢能變化: W電=△E

5量度動能變化: W總=△Ek

6量度機械能變化:W其它=△E

前四式把整個中丌涉及到的勢能與之對應的功總結到一起,找到了共同規律:某種勢能的變化都對應着一種功,都是做正功時勢能減少,做負功時勢能增加,且所做功與對應勢能變化在數值上是相等的。五個式子綜合比較,使我們對功和能的關係理解的非常清楚了。

(三)從課本內容中提煉規律。如:力學中判斷物體做直線或曲線運動的方法;判斷物體做加速運動或減速運動的方法。熱學中分子力隨分子距離的變化規律。電學中根據電力線方向比較電勢高低的方法;直流電路中電壓分配規律。幾何光學中像距.像的虛實大小隨物距的變化規律等。這些方法或規律幾乎遍佈物理課的每章每節,雖然沒有形成定理或定律,也是解決物理問題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如能隨時系統總結出來是大有益處的。

(四).在解題中發現規律。比如加速度a=△V/△t ,F=△P/△t ,ε= △φ/△t ,加速度.合外力.感應電動勢本來三個不同的物理量,也有一個共同點:都對應着一種變化率,即對應變化的快慢,反映到圖象上就對應着斜率。

物理習題千變尤化,只要留心,總是會找到一些共同規律的。總之,抓住了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就抓住了物理學的精髓,就具備了駕馭物理學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