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在我心中》教學總結反思

愛國主義的對象是“國”,國的含義有兩種:一是祖國,二是國家。祖國和國家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祖國就是一定的民族及其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條件。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大家整理了三篇關於《祖國在我心中》教學總結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祖國在我心中》教學總結反思

  《祖國在我心中》講評課教學反思

在積蓄了數日之後的今天,迎來了期待與緊張的淮上區作文教學比賽。如今靜心沉思,在教學中存在着不足和一些優點。

上課時,我採用視頻導入的方法。視頻內容來自精心選擇的祖國從古到今、人物從古到今等範圍愛國人士的資料圖片,背景音樂爲《我的中國心》,目的是喚起孩子們對祖國的熱愛,同時出示了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現代軍事和航天的圖片,讓孩子們有作爲中華兒女的自豪之情,再加上我的導語,目的是從孩子們的內心引出祖國在我心中這個主題。

首先我帶領孩子們回顧了要寫好《祖國在我心中》這篇演講稿,需要做到哪些?從而引出習作要點及老師的板書設計:1、有明確的觀點,即我是怎樣做纔是熱愛祖國;2、有具體材料,目的是用事實證明,增強文章的真實性、可信性;3、語言要有感召力,也就是運用恰當的表達方式。在孩子們的習作中經常用到的修辭有:比喻、擬人、排比、反問、感嘆……旨在讓文章具有真情實感,使語句的表達效果更加優美、貼切。但也就是在這一環節,我發現了不足之處,我忽略了一個常識,在演講稿中擬人句的使用是微乎其微的,演講稿大多采用反問、排比、感嘆。再者是出示老師的作品,在引導孩子們讀這一段時,我沒有給孩子們時間來讀讀自己的作品,而後按照設計的意圖進行修改後的對比,這樣做孩子們能夠取長補短,更能激發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爲今後的習作做好鋪墊。如今反思,發現這是我此次教學的一個嚴重失誤。

在出示學生作品時,孩子們能用敏銳的眼睛尋求語段中的優點和不足,比積極發言,在這個過程中,若能加上老師的評語,勢必會事半功倍。

在整個活動中,最大的優點是:一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孩子們都能精力集中、專注地聽講。二、作爲老師的我並沒有評委和聽課教師的到來而緊張或者手忙腳亂,能夠完全駕馭課堂,能帶領孩子們的視覺和思路緊緊圍繞祖國在心中這個主題進行討論,這無非是我成功的一個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在孩子們起身到講臺時或者發言時,都能夠很自然地將椅子輕輕地推進桌下,這雖然是一個微小的細節,但我心中有說不出的喜悅,這說明我在平時的教育和班級管理中,得到了回報,孩子們在發生變化,在不斷地成長。作爲老師,還有比學生的進步更值得我們高興的嗎?

在整個活動結束後,我仔細聆聽了評委老師對這節課的精彩點評,從中學到了許多,選擇教師這一行業,也就選擇了學習,未來的'道路還很漫長,在這個道路上我將不斷學習,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正,同時學習他人長處,將學到的知識在自己的教學中得以實現,不斷努力向更高層次邁進。

  《祖國在我心中》教學反思

在本次習作前,先講:演講稿是應用文的一種,它需要表達一種觀念,發起一個倡議或指導一個方向。演講稿在結構上是很簡單的,分爲三部分:開場白、正文、結尾。開場白是吸引大家注意力的,開門見山交待發言的內容。正文是鋪開敘述,但是它緊緊圍繞着主題進行,從各個方面各個看法各個角度來談,需要有細節上的元素,有親切的令人容易接受的表白。結尾須點明自己的觀點,要用影響力號召力,要引發聽衆和讀者的共鳴,所以,拉近關係很重要,口號很重要。具體到寫法上就可以很豐富了。技巧上無外乎有引用法,歸納法,質疑法,口號法,反問法……

這次的作文題目是《祖國在我心中》,自然是愛國題材,倡導大家有激昂的愛國熱情。習作一定要讓聽衆和讀者被你的演講帶動,更深刻的認識我們的國家。

然後在回顧第二單元4篇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進行了資料蒐集和整理,之後是仿寫片斷。如《詹天佑》一課 ,外國報紙嘲笑我們國家能設計鐵路的工程師還沒出生呢,這是多麼大的恥辱啊!讓學生蒐集這樣烙印在中國歷史上的恥辱痕跡。於是,就讓學生開始寫。

可是,評改交流後發現,學生對突出主題和點明中心這些手段有些把握不好。在每一個事例的具體指導中如何聯繫到主題,如何突出主題和如何用語言引發聽衆共鳴還是個難點。

  北師大語文《祖國在我心間》教學反思

在第一次執教了《祖國在我心間》之後,我最深的感受便是老師更多的在備教材、備學生,關注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而忽視了學生應做的課前準備,因此在教學時學生找城市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難度且耗時較多。因此,在教授第二次前,我就佈置二班的孩子們回家去找找地球儀,看看地圖,在上面去找找我們的祖國、自己的家鄉和自己熟悉的城市等等。這樣,在第二次授課的開課時,學生不僅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而且也能比較快捷準確地找到相應的地理位置。雖然二班也是我教的一個平行班,但兩個班的學情差異較大,對這一點我的準備不充分,仍舊用教學一班孩子的思路和方法,課堂上學生出現我意料之外的回答和表現時我便慌了神,亂了手腳,居然漏掉了一個重要的環節——梳理字詞後的整體讀課文。正是少了這一步,後面學生的理解內容、感情朗讀都受到了影響,導致課堂上學生讀得不充分,不到位,理解也就自然不夠深入了。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雖然注重了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知和感悟,如對“遼闊”“昂首”等詞語理解上,先讓學生在讀句子時感受它們的意思,再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進一步理解詞語的本義,最後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融入到朗讀中去,但是由於學生前面少了初讀感知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了學生對句子對詞語的意思的把握和理解,讀悟結合的效率也大打折扣。本節課的教學中,老師的理答技巧最突出的便是重視了通過理答引導學生參與語文學科的閱讀中去,也注重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把問題回答準確。同時,對學生的回答能及時相應地鼓勵、稱讚。但是,教學中老師有自己過於着急而代答的情況出現,主要表現在對詞語的理解上老師缺乏技巧性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