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必修三地理基礎知識

在學習必修三的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很多同學抱怨課本上的知識很簡單,但是不會作題。其實,任何一道題目的解答都與基礎知識是分不開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知識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湘教版高中必修三地理基礎知識

  必修三地理知識

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爲例

一、地理條件

1、範圍: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

2、自然條件:

(1)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作物一年一熟,作物易受低溫冷害的影響。

(2)地形分佈:西部高原(畜牧業)、中部和東北部平原(種植業)、周圍山地(林業)爲農業多種經營提供了條件。

(3)土壤:黑土、黑鈣土廣泛分佈,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有利於農業生產。

3、社會、經濟條件:

(1)良好的工業基礎;

(2)交通發達,對外聯繫方便,有利於發展外向型農業;

(3)開發時間較晚,人口密度較低(地廣人稀),有利於綠色農業和大農業的發展。

二、農業佈局特點

1、耕作農業區:

(1)主要分佈在三大平原區;

(2)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水稻等。

2、林業和特產區:

(1)林業:主要分佈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

(2)長白山區是我國主要的 鹿茸、人蔘等珍貴藥材產區,延邊生產蘋果梨。遼東低山丘陵和半島丘陵區是我國最大的柞蠶繭產區。遼南是重要的蘋果產區。

3、畜牧業區:

(1)主要分佈在西部高原、鬆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區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馬牧畜生產基地;

(2)畜種:呼倫貝爾市三河地區:三河牛、三河馬;鬆嫩平原西部:東北紅牛。

三、大規模專業化生產——商品糧基地建設

1、生產特點:

(1)大規模機械化生產;

(2)地區專業化生產。

2、其他知識:

(1)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

(2)國營農場,機械化程度最高。

四、農業發展方向

1、存在問題:人口激增,高強度的農林開發,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導致農業生態環境惡化

2、指導思想:從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入手,堅持開發、利用與治理、保護相結合,堅持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

3、農業發展方向和重點

(1)平原區:發展適應加工需要的優質、專用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加快發展商品糧豆等的生產,促進糧食轉化,延長產業鏈條;建設綠色食品基地。(增強抗衡國外農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的能力。)

(2)西部草原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舍飼畜牧業,強化人工草地建設,發展集約化草食性畜牧業。

(3)山區農業:森林資源保育,發展特色農業和特色產品,實現由原料型生產向原料及產品加工並舉的轉變。

  必修一地理重點知識

氣壓帶和風帶

一、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1. 三圈環流——記氣壓帶、風帶名稱及各風帶的風向

氣壓帶

名稱

分佈

成因

氣流運動

對氣候的影響

赤道低壓帶

0°附近

熱力作用

受熱膨脹上升

高溫多雨

副熱帶高壓帶

南北緯30°附近

動力作用

受空氣重力作用下沉

炎熱乾燥

副極地低壓帶

南北緯60°附近

動力作用

冷暖氣流相遇,暖氣流擡升

溫和溼潤

極地高壓帶

南北緯90°附近

熱力作用

冷卻下沉

寒冷乾燥

風帶

名稱

風向

對氣候的影響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緯信風帶

東北風

東南風

炎熱乾燥

中緯西風帶

西南風

西北風

溫暖溼潤

極地東風帶

東北風

東南風

寒冷乾燥

2.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導致氣壓帶、風帶也隨季節移動,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

二、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分佈

時間

亞洲大陸

太平洋

七月: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

亞洲低壓(又稱印度低壓,)

夏威夷高壓(西太平洋副高對我國夏季天氣影響顯著)

一月:北半球副極地低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切斷

亞洲高壓(又稱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對我國冬季天氣影響顯著)

阿留申低壓

形成原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2.季風環流

成因

風向

氣候類型

分佈範圍

東亞

季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1月西北 風;7月東南風

北迴歸線以北地區:溫帶季風氣候

我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

北迴歸線以南地區:亞熱帶季風氣候

南亞

季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1月東北風;7月西南風

熱帶季風氣候

印度半島 、中南半島、我國西南

3. 副熱帶高壓與我國的降水和旱澇

副熱帶高壓對我國雨帶

位置的影響

4-5月(春末)雨帶位於華南,華北出現春旱;

6月(夏初)長江中下游梅雨;

7—8月雨帶移至華北、東北地區, 此時長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出現伏旱。

副高異常對我國水旱災害的影響

副高(夏季風)勢力弱,南澇北旱;

副高(夏季風)勢力強,北澇南旱。

  高中地理常考知識

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海陸分佈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1)海陸分佈下氣壓帶、風帶特點:

①南半球基本上呈帶狀分佈,因爲南半球海洋麪積佔優勢

②北半球氣壓帶斷裂成塊狀分佈,因爲北半球陸地面積大,海陸相間分佈

A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

B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

(2)季風環流

①.概念:風向在一年內隨季節有規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變化。也是大氣環流的組成部分,亞洲東部的季風環流最爲典型。

②.東亞季風最顯着的原因:位於世界最大大陸亞歐大陸,東臨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陸熱力差異最大。

③.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對比:

東亞季風

南亞季風

季節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風向

西北風

東南風

東北風

西南風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亞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亞

印度洋

成因

海陸熱力差異

海陸熱力差異+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性質

寒冷乾燥

溫暖溼潤

溫暖乾燥

高溫高溼

比較

冬季風強於夏季風

夏季風強於冬季風

分佈

我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我國西南地區

④季風的影響:季風的共性特點:雨熱同期;降水量季節變化大,易有旱澇災,宜興修水利。

⑤東亞的兩種季風氣候及各自分佈區(以秦淮一線爲界);各自氣候特點

A--溫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北季風區;冬乾冷;夏溼熱

B--亞熱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南季風區;冬溫和少雨;夏溼熱

C--東亞兩種季風氣候的冬夏季風風向相同,成因相同

D--注意季風區城市工業佈局中大氣污染企業的分佈(盛行風的垂直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