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學期語文期會考試題及答案

學期已經過去很久了,大家的學習情況怎麼樣了呢?接下來即將到來的其會考試,大家複習了嗎?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帶來一份高三上學期語文的期會考試題,文末附有答案,歡迎大家閱讀參考,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高三上學期語文期會考試題及答案

 一、現代文(論述類文本)閱讀(共9分,共3小題,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3題。

漫談“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品格

趙建成

孔子在後世被尊爲聖人,享有至上的尊榮,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時代,他卻是處處碰壁,甚至發出了“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慨。《論語》記錄了時人對孔子的評價: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爲之者與?”

這個晨門與《論語》中其他的隱士都是勇於避世、果於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爲者。晨門對孔子的評價雖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譏誚的意味,是對孔子的否定,但對孔子的認識卻十分深刻,非常準確地概括了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和奮鬥精神,又具有悲劇美的意蘊。孔子編訂六經、廣收門徒、周遊列國,爲的是實現他的政治理想。而在禮樂崩壞的春秋時代,他的政治主張並不爲各國當政者所採納,因此這隻能是一件無法完成的偉業。但孔子並沒有放棄,靠的就是這種“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孔子在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中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原因之一也正是這種精神。

“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是一種十分可貴的文化品格。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原始先民時期,是對中國古代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展。中國古代神話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海經》中的“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鏚”等可以看作這種文化品格的最早源頭。這雖然是神話傳說,但反映的卻是中國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質,可以說是“知其不可而爲之”文化品格的先聲。

然而,這種文化品格的確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爲之注入更爲深厚和豐富的內涵,並通過具體的行動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知其不可而爲之”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種文化自信。孔子爲匡人所困,他說,文王去世後,周代的文化不都體現在我身上嗎?上天如果想要消滅這種文化,後來的人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上天若不消滅這種文化,那麼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可見,孔子是以文王、周公的繼任者自居的,這既爲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內心充滿了責任感和使命感。

對於孔子而言,他的一切行動不是建立在預判了結果的基礎之上的,而是從他所信奉的道德標準出發,去做他該做的事。當然在做之前,他可能已經預見了事情的結果,但這並不會影響他應有的行動。陳成子弒其君齊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魯哀公而請討之。哀公命其告夫季孫、孟孫、仲孫三子。孔子又告夫三子,不可。兩次“告”的結果,孔子是早就知道的,但“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子路也曾經說過,君子出仕,要盡其應盡之職責,而其政治主張行不通,早就知道了。這種對於形勢的認識,應來自孔子。

爲與不爲,都是一種人生選擇,但孔子所確立的“知其不可而爲之”的文化品格是一種更高的精神境界。朱熹《論語精義》曰:“……夫可不可在天,而爲不爲在己。聖人畏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聽之天,未嘗遺天下。聖人亦不敢忘天下。雖知其不可,得不爲哉?”宋錢時《融堂四書管見》卷七亦云:“知其不可而不爲者,晨門之所以賢;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爲者,夫子之所以聖。晨門但知晨幾,而不知夫子之爲夫子者也。”他們都看到了這種文化品格的可貴之處與重大意義。

孔子之後,“知其不可而爲之”的文化品格代代相傳,成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衆多優秀的代表人物身上集中體現出來。屈原和文天祥便是其中尤爲特出者。“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詩句是他們高潔品格、高尚人格的光輝寫照。他們的言行是“知其不可而爲之”文化品格的突出表現,尤其在國家和民族面臨危亡的重大關頭,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撐作用,培養了中國士人主動承擔歷史責任的勇氣,影響深遠。

今天,“知其不可而爲之”的文化品格仍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

(摘自2014年9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報》有刪改)

1.下列對“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孔子確立了“知其不可而爲之”文化品格的內涵,在孔子身上,這種品格體現爲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 使命感,也是一種文化的自信。

B.孔子之後,“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被衆多優秀的代表人物繼承,特別在國家和民族面臨危亡的重大關頭,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撐作用。

C.“知其不可而爲之”是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他編訂六經、廣收門徒、周遊列國,在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中產生重大的影響,靠的就是這種精神。

D.“知其不可而爲之”的文化品格起源於上古時代,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鏚”等正是這種文化品格的前奏。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晨門譏誚孔子,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孔子;但他說孔子“知其不可而爲之”,也肯定了孔子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和奮鬥精神。

B.“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反映了上古時期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質,是中國古代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因而是一種十分可貴的文化品格。

C.陳成子弒其君齊簡公,孔子“告”魯哀公,要求出兵討伐,哀公也同意出兵,讓他“告”季孫、孟孫、仲孫三子,結果不被三子許可。

D.宋代錢時認爲晨門“賢”在“知其不可而不爲”,但晨門不瞭解也不可能像孔子那樣“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爲”,因而晨門成不了“聖人”。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對於“爲”與“不爲”,孔子不是站在個人得失上所作出的功利性選擇,而是“聽命於天”,“不敢忘天下”,因而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B.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爲之”的文化品格,培養了中國士人主動承擔歷史責任的勇氣,直到今天,仍是我們應該遵守的行爲準則。

C.孔子在其所生活的時代處處碰壁,主要原因是他總以文王、周公的繼任者自居,他的自信使各國的當政者感到了威脅,從而不敢接納他。

D.孔子的一切行動都不計後果,只要符合他所信奉的道德標準,即使在做之前明知會失敗,他仍會毫不動搖,這也正是其人生悲劇所在。

二、古代詩文閱讀(40分)

(一)文言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阮籍,容貌瑰傑,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於色。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羣籍,尤好《莊》《老》。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時人多謂之癡,惟族兄文業每歎服之,以爲勝己,由是鹹共稱異……及曹爽輔政,召爲參軍。籍因以疾辭,屏于田裏。歲餘而爽誅,時人服其遠識。宣帝爲太傅,命籍爲從事中郎。及帝崩,復爲景帝大司馬從事中郎。

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爲常。文帝初欲爲武帝求婚於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及文帝輔政,籍嘗從容言於帝曰:“籍平生曾遊東平,樂其風土。”帝大悅,即拜東平相。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鄣,使內外相望,法令清簡,旬日而還。帝引爲大將軍從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殺母者,籍曰:“嘻!殺父乃可,至殺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殺父,天下之極惡,而以爲可乎?”籍曰:“禽獸知母而不知父,殺父,禽獸之類也。殺母,禽獸之不若。”衆乃悅服。

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爲步兵校尉。遺落世事,雖去佐職,恆遊府內,朝宴必與焉。會帝讓九錫,公卿將勸進,使籍爲其辭。籍沈醉忘作,臨詣府,使取之,見籍方據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書案,使寫之,無所改竄。辭甚清壯,爲時所重。

籍又能爲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由是禮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護之。

籍嫂嘗歸寧,籍相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爲我設邪!”鄰家少婦有美色,當壚沽酒。籍嘗詣飲,醉,便臥其側。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內淳至,皆此類也。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嘆,於是賦《豪傑詩》。景元四年冬卒,時年五十四。

籍能屬文,初不留思。作《詠懷詩》八十餘篇,爲世所重。著《達莊論》,敘無爲之貴。文多不錄。籍嘗於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遂歸著《大人先生傳》,其略曰:“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手執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爲目前檢言欲爲無窮則。少稱鄉黨,長聞鄰國。上欲圖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獨不見蝨羣之處褌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爲吉宅也。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褌襠,自以爲得繩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滅都,羣蝨處於褌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處域內,何異夫蝨之處褌中乎!”此亦籍之胸懷本趣也。

(選自《晉書》,有刪節)

4.下列句中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3分)

A.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得意:稱心如意

B.籍由是不與世事 由是:從此

C.籍嘗從容言於帝曰。 從容:漫不經心

D.籍能屬文,初不留思 屬文:寫文章

5.對文中最後一段劃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其略曰:“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手執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爲目前檢/言欲爲無窮則。

B. 其略曰:“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手執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爲目前檢/言欲爲無窮則。

C. 其略曰:“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手執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爲目前檢/言欲爲無窮則。

D. 其略曰:“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手執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爲目前/檢言欲爲無窮則。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因爲他任性不羈,人們大多認爲他癡。只有族兄阮文業經常歎服他,認爲勝過自己。因此,大家都說阮籍與衆不同。

B. 籍文思敏捷。一次,公卿大臣派阮籍寫一篇文書勸晉文帝當仁不讓。阮籍酒醉忘記寫了。拿文書的人到他府上,見他正趴在几案上醉眠,告知來意。阮籍就在几案上用手指畫字,來者寫下來。沒有任何改動,文辭非常有氣勢。

C. 阮籍見到世俗遵循禮法的人,翻白眼看他。嵇喜來弔唁,阮籍翻白眼。嵇喜的弟弟嵇康,帶上酒,拿着琴,來拜訪。阮籍很高興,以青眼對之。

D. 也有名士不尊重阮籍。他曾經在蘇門山遇到孫登,和孫登探討長生、神仙、道氣的法術。孫登都不答話。阮籍於是長嘯而嘆,悻悻而歸。到了半山腰,聽到孫登以嘯聲譏笑他。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籍因以疾辭,屏于田裏。歲餘而爽誅,時人服其遠識。(3分)

(2)遺落世事,雖去佐職,恆遊府內,朝宴必與焉(3分)

(3)籍嫂嘗歸寧,籍相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爲我設邪!”(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兩個小題。

霜天曉角•梅 [宋]蕭泰來

千霜萬雪,受盡寒磨折。賴是①生來瘦硬,渾不怕、角②吹徹。 清絕,影也別。知心惟有月。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

【注】①賴是:虧得是,好在。②角,軍中樂器。古曲有《梅花落》。

(8)“千霜萬雪”中“千”、“萬”兩詞有什麼表達效果?請簡要賞析。(4分)答:

(9)作者描繪了怎樣的梅花形象?請簡要分析。(5分)

答:

10.名篇名句默寫(13分)

(1)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裏寫夢幻中的天姥山天黑之後,熊龍的吼叫使山林震顫的兩句是“ , ”。

(2)荀子在《勸學》中論述學習的作用時,用了五個比喻,最後推出結論: , 。”

(3)晏殊《浣溪沙》文中被後人譽爲天然奇遇的詞句是:“ , ”。

4. 《逍遙遊》 作者提出自己的觀點——“無所待”纔是真正的逍遙的並列句了三類人的'句子是:“ , , ”。

5. .蘇軾在《赤壁賦》中慨嘆“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 子是:

“ , ”。

6.《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中將月亮人格化,用了擬人修辭方法,抒發了詩人對朋友的無限懷念和深切同情同時抒發了作者對友人被貶遠行的憂慮關心之情的詩句是:“ , ”。

乙 選考題

請從三、四兩大題中選定一個大題作答。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做另一大題的小題。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題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