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讀後感(精選20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活着》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着》讀後感(精選20篇)

《活着》讀後感 篇1

《活着》這本小說曾令我幾度落淚。它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親眼看着他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陸續死去。在他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爲伴。儘管是這樣,他還是樂觀地面對世界,部部悲劇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我很奇怪:既然福貴的親人都離他而去,那爲何他還要苟活於世上?當我將這本書來回翻看了好幾遍後,我才知:

人的一生總是會幾經挫折,飽受災難,痛苦,生老病死。坦然的面對一切纔是最好的選擇!

這個世界的確不公,有人可以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福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灑完熱汗過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還不如靠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

以前想到死,我都會感到恐懼。現在看來,也不過如此。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願選擇一個方式,發現活着的價值。真實清醒併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到了告別世界時,但願我能帶着平靜的微笑離開,對身邊的人說聲再見。

《活着》讀後感 篇2

前幾月,聽聞大學隔壁班的一個女孩子跳樓自殺了,研究生還未畢業。具體原因也不好去揣度了,留給大家一陣唏噓,而自己又重新思考了一下活着的意義。

最近拜讀了餘華的作品《活着》,作者認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餘華認爲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當向人們展示高尚。而他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所以他以特別冷靜地筆觸描述了福貴老人的一生,告訴我們活着就是活着。

翻開血紅的封面,主人翁一幕幕生活畫面清晰呈此刻腦海裏,合上書本已成記憶。福貴生於富貴家庭,年輕時放浪不羈,將家產揮霍一空,成爲普通佃戶。後被強徵入伍,九死一生逃回老家。在那樣的年代,生存不容易,福貴眼見着自己的親人一個個死去,最終只剩自己和一條老牛。老牛是他因同情從屠夫手中買下來的,這印證了那句話: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

福貴承受住了難以承受的苦難,垂垂暮年與老牛相伴,和老牛唸叨着親人的名字,唱着歌謠: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在我看來,生命是載體,而生活是資料。不管我們一生要肩負多少職責,或者經歷多少磨難,再或者享受多少輝煌,都是由生命來承擔。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看輕生命,同時還應當進取樂觀地去應對那些或好或壞的事情。

《活着》讀後感 篇3

《活着》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福貴的故事。文章敘述了福貴從富家少爺因爲賭博而輸光家產變成窮人,有外出謀生遇到春生等人,後回家的故事。

故事結尾只剩下富貴和他的老牛,他們仍會繼續活下去。因爲他經歷了這麼多事,對許多事情已經看淡了。文章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春生開車撞死了富貴的兒子,家珍不願見他,後春生被組織調查,家珍知道春生過的也不好,在春生離開富貴家時,家珍對他說:“一定要活着,活着。”

人生固然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因爲有了這些困難,我們活得才更加精彩。如果人生總是一帆風順,那這樣的人生必然是無味的,人也會因此而懈怠。只有在困難中,纔會使人不斷磨礪,不斷進步。

文中的龍二因爲贏了富貴的家產而富裕,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就因爲割資本主義的尾巴而被槍斃。富貴知道龍二被殺後,心中害怕極了,幸好把家產輸給了龍二,不然被槍斃的可就是自己了。

有時,失去一些東西未嘗不是一件幸運的事,富貴正是因爲失去了家產,才撿回一條命。失去,是爲了更好地獲得。我們不必因爲失去了什麼東西而悲痛不已,也不必爲了得到了什麼東西而洋洋得意,得與失都應以平常心來對待,這樣我們纔會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活着。

活着,就應該勇敢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活着,就應該不爲了得失而大喜大悲;活着,就要以平常心對待生活中的人或事;活着,就要充滿對生活的信心,腳踏實地地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

《活着》讀後感 篇4

餘華稱(活着)是“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這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小說。經過一位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眼淚的豐富與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這是餘華對他這部書的評價。

的確,我這個12歲的少年也深有體會。尤其是有慶,鳳霞,二喜和苦根接二連三的死,讓我感到了命運對福貴的不公,然而,命運又讓他從原先的闊少爺轉變爲一個本本分分的農民,沒有成爲地主,免遭文革時期的一死。也許活着就首先要爲本身,在去研究所謂的“身外之物”。

此刻,我在想想那多少無知的青年,他們誤入歧途也許是以爲一個物質的享受,他們的人生沒有歷史,真是該好好讀讀這本書。生活會讓你覺得離不開它,除非你真的從根兒上就不想好好活着。

朋友們,醒來吧!尋求你生活的靈魂的天空。

《活着》讀後感 篇5

我總是看見一個老人,牽着那頭老牛緩慢的走着。有時候,他們在耕地;有時候,老人坐在草地上,老牛在水裏安靜地洗澡;有時候,他們一前一後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們沒有剩餘的言語,他們只是相互依偎着走過餘下的時光。

我想,對於福貴來說,沒有什麼美麗人生,活着纔是他全部的力量,也是他唯一的期望。堅忍地活着,頑強地活着,苟延殘喘地活着······

我想,對於我來說,也沒有什麼美麗人生。我也默默地忍受過孤獨,我也一個人承受過失意,我也獨自地等在黑暗中,在悲痛欲絕的時候,我也彷徨過,痛苦過,掙扎過,也感受過生活的無常活着讀後感500字六年級作文。可是欲絕,卻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因爲我明白,人生下來便帶有一種力量,不是與命運抗爭,而是與命運爲友。人是世界上最脆弱又是最頑強的生物。如果我們不能將人生過得完美,我們能夠將人生過得完整。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島嶼與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失意與痛苦,從來就不是消沉的理由,它們只是人生路上一塊小小的石子,或許會硌腳,或許會絆倒,可是我們依然能夠向前走去。它們或許不能讓人生變得更加美麗,可是這纔是人生的意義。

《活着》告訴我們,從來就沒有過不了的命運,只要能活着,我們就該好好的活着。人生的滄桑可是如青石板上的刻痕,歲月流轉,水珠滴過而又了無痕跡。以往的掙扎可是是過眼雲煙,而事到如今,我們才明白,我們要的從來都不是美麗的人生,我們要的,是一步一步走過的故事。

《活着》讀後感 篇6

在假期的時候我讀了一本書,叫“活着”,是餘華寫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一個人沉思了好久。主人公的親人一個個離開人世,最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孤獨的生活,但儘管這樣,他沒有選擇放棄生命,而是堅強地活着。他的這種堅強深深地打動了我,畢竟面對所有的親人離世,這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承受住的,但他還是堅強地活下來了。

可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一遇到事情,面對壓力就承受不住,甚至會選擇輕生?我們總是會看到這樣的新聞:某高中生跳樓自殺,某明星得抑鬱症……確實,人這一輩子會遇到很多事,不可避免的就會有不如意的時候,導致很多人想不開,特別消極,甚至選擇放棄生命。其實靜下來想想這是多麼不負責任的行爲,每個人的生命不只屬於自己,也屬於父母,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是多麼不容易,就是這麼回報他們的嗎?如果沒有孩子,父母接下來的日子要怎麼過?人活在這個世上,有很多責任要去承擔,所以要學着成熟,學會忍受,學會承擔,心態要豁達一些。而且我覺得什麼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好,也不是絕對的不好,凡是要往好了想,或許上帝給你關了一個門,但卻會給你打開另外一扇窗呢!而這扇窗外的景色又是格外美麗呢!還有很多時候人的壓力真的是自己給自己的,有的時候就是太在意外界的想法,所以讓自己活得很累,其實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最後我想說,生命是最珍貴的,畢竟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都應該好好珍惜生命。

《活着》讀後感 篇7

有幸讀了一本餘華先生的活着,正如評論所說,這是一次殘忍的閱讀。他帶我走進了那個無奈的年代裏苦悶的生活,讓我猶如身處其境,真真切切。

福貴身經曲折,從一個不羈放縱的闊少爺到落魄成爲貧農階級,從家庭美滿到家破人亡,送走一個又一個的至親,最後只留下自己與一頭與他同名的老牛,孤獨的消失在轉瞬即逝的黃昏夜幕中,我能想象得出那是一幅怎樣淒涼的畫面,人啊,因爲活着而活着!

春生身經百場戰役都活了下來卻受不了因爲“走資派”被紅衛兵的恥辱而自己了結。只要自己還熱愛生命無論遇着怎樣不堪的命運都昂揚的活着,而當你對這世界再無期待時便是輕輕的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生活沒有讓我們大多數的平凡人遇見大風大浪,已該感恩戴德,而我們卻因爲不甘平凡而常常抱怨,忽視人生中很多細節上的美好。

相比福貴所經歷的一切,我們生活中那點兒苦悶又算的了什麼?那不過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點浮塵罷了。而我卻因爲這點苦悶常常迷失了方向。

《活着》讀後感 篇8

《活着》這本書是我從國中開始就很喜歡的一本書,那時的我曾經夢想過做一名作家。

作者說,“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爲內心寫作,只有內心纔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麼突出。內心讓他真實地瞭解自己,一旦瞭解了自己也就瞭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這個原則,可是要捍衛這個原則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和長時期的痛苦,因爲內心並非時時刻刻都是散開的,它更多的時候倒是封閉起來,於是只有寫作、不停地寫作才能使內心敞開,才能使自己置身於發現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靈感這時候纔會突然來到。”我自己創作的時候也會有這種感受,寫作時常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

這本書剛剛開始看的時候非常吸引我,我發現它有一種強大的吸引力,辭藻不華麗,語言很接地氣,比喻也恰到好處,行文舒服,不得不讓人讚歎。再說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最後落得只有富貴活着,緩緩透出人生道理。

《活着》裏的福貴就讓我相信,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活着”兩個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成年後步入社會,我們需要逐步鍛鍊自己的耐受力,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一點一滴化解壓力,因爲所有吃過的苦,終會化成生活饋贈的驚喜,讓你在來日歲月裏,成爲底氣十足的自己。

這本書教給我很多,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在於它能用最樸實的語言講出人生的真諦。

《活着》讀後感 篇9

《活着》這部小說所講述的,是一個荒誕卻又真實的故事。這部小說的主題與內涵,一向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許多人都認爲這部小說太過於消極,過於沉重,對讀者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會有這樣的評論也是難免的,因爲的確,這部小說從頭至尾都浸沒在一種杯具的氣氛中,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慘的,他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難得的溫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讀者讀完整部小說,合上書本,看到封面上小說的題目——活着二字時,都會思索: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否像主人富貴一樣,活着就是爲了承受活着的痛苦?

另外,小說的結局——富貴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和動物的生命價值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僅僅是一種活着的狀態而已。然而我認爲上述觀點並不完全準確,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向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麼辛苦。所以我認爲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

餘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職責。”職責,是活着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可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所以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爲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職責。

《活着》讀後感 篇10

生活有如立體幾何圖形,它是多面的,而我們卻長了一雙平視的眼睛。而優秀的文學作品會用語言和文字將你的思維帶進它的多維世界,猶如編筐編簍。所以說閱讀一本書就是對另一個自己的認知。“餘華”的《活着》,似乎是在講述一個“富二代”的敗家史。主人公“福貴”不削眼裏只有土地的父親,那是他的生活。

母親的溺愛也不過是父親責罰的擋箭牌,那個活着的“福貴”不過是個肉體,又或者說他從來沒活過。時間就是這麼奇妙,歷史的變革讓“福貴”一無所有,然而悲慘卻將他揉碎後埋在現實的土壤裏生了根,發了芽,這纔是一個有枝有葉的“福貴”,真正的“活着”。這也許就是“餘華”創作的初心。

面對“活着”這個看似簡單而又沉重深刻的話題,這是一個讓我們學會思考的作品。我們是要活在別人眼裏還是要活在自己的心裏?“活着”可以解釋爲“生存”和“生命”,當然“福貴”也許沒有想這麼多,他只是覺得“活的像個自個兒”。然而即使是現在,又有多少人能“活的像個自個兒”?又或是說有多少人想過要“活的像個自個兒”!

面對富貴,面對貧窮,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如何“活着”!!也許只有經歷過才能領悟。寫作,不僅是記錄,更是一種對世界認知提高的整理。不用活在別人的觀點裏,學會深度思考。

《活着》讀後感 篇11

作爲一部作品,《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因爲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埋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福貴的一生,經歷了年少闊綽、家道敗落、戰爭離亂、賢妻早逝、兒女雙亡,最後只和一頭老牛相伴…這些苦難疊加於一個人的身上,的確顯得有一點戲劇化,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或許不必執着於苦難本身的形式,於人而言,活着的痛苦經常是一樣的,或殘陽如血,或黯然如塵,儘管苦難的形式會不同。

因爲遠離那些動盪的年月,因爲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讀起來平淡中有些窒息,卻也不乏溫情和感動。

當我們知道苦難是生命的常態,煩惱痛苦總不離不棄時,也便沒有必要自怨自艾。正如我們終會明白,無論現時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亦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着,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而對那個結果,我們終將毫髮無傷。

《活着》讀後感 篇12

早上泡在圖書館看完了餘華的《活着》。我不明白該怎樣去評價福貴這個人,說他不幸,他卻度過了最爲漫長而黑暗的一夜,樂觀而堅強地活着;說他幸運,他又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只剩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着。

我看到兩個福貴一樣黝黑的脊背在餘暉中發光,聽到老人用渾濁的嗓音在空曠的田野間響起: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書以老人的敘述爲主,作者和我都是旁聽者,坐在午時的山頭上,聽老人默默細數。正如作者所說,很少有人能這麼詳細地講述自己的一生,我想這大概是因爲福貴這大半輩子都用在回憶過去了,一個人守着7個人的人生,不斷在腦海中放映,無論鉅細。就像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老人福貴責罵老牛福貴道:“今日有慶,家珍耕了2畝田,苦根還小,也耕了1畝田,你呢,我明白你年紀大了,也就不說出來羞你了。”我不解,明明那裏就僅有一人一牛,哪兒來的那麼多名字?福貴得意地解釋說,:“如果它(牛)明白僅有它在耕作,就會偷懶的。”呵,多麼趣味而憂傷的畫面,其實福貴和他的牛一樣,他們都假想着自己的親人還在,所以從來不曾忘記。

故事的.最終,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彷彿是想要哭出來的,但卻又覺得連福貴自己都從未哭泣過,我又在那裏流着誰的眼淚呢?

原先,《活着》便是最好的幸運,亦是最大的勇氣。

《活着》讀後感 篇13

初讀餘華的《活着》,感慨頗深。在這本書中,主人公福貴一直在忍受着,忍受生命賦予他的責任,忍受現實帶給他的各種苦難和逆境。最後,連唯一的親人苦根也因意外撐死而離他而去時,他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家人了。福貴的一生很悲慘,家道衰落,失去親人,這些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難發生在了他的身上。但他沒有氣餒,依然“活着”,他的活着好像就是在向我們證明的生命到底有多麼堅韌。更爲可貴的是,儘管經歷了這麼多苦難,他活着也並不僅僅是爲了消耗難熬的日子,還有希望、熱愛和慰藉。

活着這件事向來不易,家族的衰敗和親人的離去讓福貴難以釋懷卻也無力回擊,但他在面對苦難時的生活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對於命運接二連三的捉弄,他沒有怨天尤人,相反是自己慢慢消化、獨自適應。這讓我想起那些和福貴一樣經受過苦難卻熱愛生活的人,作家史鐵生便是之一,失去了雙腿後又被查出尿毒症,他的人生是艱難的。可他最後卻拿起了一支筆,用羸弱的筆尖勾勒出了生命最真實的樣子。這羣人只是看似在逆來順受卑微地活着,實際上並沒有屈服,而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反抗着,等待生命的爆發,讓“活着”更有意義。

這本小說也將我拉進了對現實的思考,庚子初的疫情讓“活着”成爲了每一個人平凡到極致的追求。或許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苦難,工作的煩悶,愛情的失意,家庭的瑣事,無休止的“難題”,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嘗試重新接納生活並努力去改變現狀!

畢竟人只活着一次!

《活着》讀後感 篇14

我們爲了什麼活着?爲父母,爲學習,爲了感受世間百態……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不論爲了什麼,我們都應該好好的,堅強的活着。

福貴原來是那麼富裕,享盡多少榮華富貴,可是命運不會讓人一帆風順,他揮霍無度,最終將家產敗光,父親的離世使福貴漸漸收斂了脾氣,開始對家人好。小時候曾被他當馬騎的長工告訴他“要飯的皇帝也是皇帝,你沒了錢也是少爺”。從戰場上逃回來的福貴深知活着不容易,他不再頹廢下去,接受現實,脫掉綢緞換上了粗布衣,從磚瓦房搬到了茅草屋,開始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然而,命運仍覺未盡興,兒子,女兒,妻子相繼離世,只留福貴一人在着世上,與一頭老牛那頭他用最後的家當在菜場救下的待宰的牛相伴,孤苦伶仃,一貧如洗,渡此餘生。雖然晚年落寞,可他並沒有放棄,爲了自己和家人堅強的活着。一生一世一人一牛。

福貴的人生大起大落,老天與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這個玩笑使他遍體鱗傷。可他還是頑強的活下去。

也許,命運會捉弄你,請不要放棄,請你一定堅強的活下去,即使這一生到頭只有你一人。因爲我們活着就是爲了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15

第一次認真的想着:活着的意義。

認真的看着餘華的小說:《活着》。想不到人世間還有活着這麼辛苦的人們。引發了我思考我活着的意義。

因爲身體的原因,一直被病痛折磨着,在經濟上也給父母增添了過重的負擔。一次次的住院複查,都是不小數目的醫藥費。沒聽過父母的抱怨,換來的是父母對我格外的疼愛。

因爲有了經歷,所以我思考我活着的意義:如果可以痊癒的話,可以給父母養老送終,可以在他們養我小,我來養他們老。如果,不幸的話,在醫院經歷的很多的生死離別,對能活着生活質量太失望。

一天,看着畢淑敏老師的文章:活着。她這樣講,人活着,真的說有意義,其實和植物一樣,沒有實際的意義,一定說有意義,就是自己找的,找個活着的意義:小的說爲了自己,爲了父母,大的方面說,爲了我們這個祖國。能做一番事業。

我活着:力爭每天發現大自然美好的東西,呼吸新鮮的空氣,欣賞可愛的小動物,這何嘗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呢!

生而爲人,一定是與父母有緣,才藉着父母的身體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我一定要在短暫的人世間,學着享受美好,學着忘記痛苦,寫着修行心靈。

活着,不僅僅爲自己,也是一份社會責任,活着,學着做一個有價值的人吧。

《活着》讀後感 篇16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餘華的《活着》寫出了真正的意義,書中主人公小時候是個富家公子,因爲年輕時吃喝嫖賭,將家產全部敗光。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一生曲折多變,最後他沒有了所有的依靠,所有的親人,只剩他一人孤獨的活在世間,但他依舊活着,他努力賺錢,只爲買一頭牛,與自己共度餘生。

富貴坎坷的一生告訴我們很多人生道理,生命中充滿了無數的坎坷和挫折,但這些都不能成爲阻礙我們前進的道路,我們可以被打壓,但是不能被打敗,要努力,勇敢的活着。或許,人們活着就是爲了自身而活,而不是爲了人以外的任何東西而活。如果要說活着的意義,那就是爲自己而活,並且活的精彩,因爲時間會證明一切。

生命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餘華

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倖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

——餘華

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餘華

《活着》讀後感 篇17

《活着》這本小說可謂是餘華的巔峯之作,作者在笑中有淚的故事裏難以言喻的是一種苦澀之意,推薦大家有時間可以看一下。在書中你能看見興盛、衰敗、頹唐、生活是怎樣折磨一個人,看見離奇卻又平凡的人生。

主人公富貴年輕時沉迷賭博敗光家產,氣死父親;爲母求醫的路上被軍隊抓去當壯丁,從戰場上回來後,獨子有慶捐血過多致死;女兒鳳霞難產離世……但正如作者所言,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富貴和命運之間的友情,他們相互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埋怨對方。

生活對富貴而言,真的就一條路,沒有分叉,風來了,就吹風,雨來了,就淋雨。受不住了,就倒下躺一會再站起來,繼續蹣跚前行。他對苦難的承受力以及樂觀的生活態度,讓我有了更深的思考與理解。人生的喜怒哀樂都建立在活着的基礎上,活着讓生命變得有韌性,所以活着成了一件幸福的事。如果我們還在抱怨生活裏的不如意,爲生活的不完美而糾結髮狂時,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這本書,或許你會更加感恩和接納生活,感恩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平靜與幸福,接納生活給予的不足與苦難。

《活着》讀後感 篇18

《活着》給人的感受是,哇,這個人好幸福,誰知下一頁劇情陡然轉變。讀這本書是一種把喜劇讀成悲劇,把悲劇讀成喜劇的感受,它不遺餘力的展示命運如何摧毀生活,到最後好像活着是一件無比心酸的事情卻又顯珍貴。

富貴這樣一個小人物,實際上折射的是整個社會的底層人物,他的悲劇實際上也是當時整個社會的悲劇。他們被時代的洪流激地無法喘息,那個時代有很多像他們那樣的悲劇人物,他們雖愚昧無知,但卻勇敢勤勞。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與我們的無聊和平庸,幸福和苦難。”

雖然不知前路如何,一直走下去卻是我們必然的選擇,有時作出選擇就意味着勝利。縱然要擔當衆多難以承受的苦難,但是依然要堅韌頑強。就像是福貴,儘管風雨飄搖,但他從未倒下,帶着已被時間沖刷成黑白色的回憶,牽着那條新買的老黃牛,仍能從容的漫步與夕陽下,淡然地講述過往。我想,這應當便是堅持的結局,生命的力量吧。

《活着》讀後感 篇19

一口氣讀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淚水多次掉落。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此時此刻我想說的是,命運怎會如此殘酷?有種向蒼天怒吼不甘的衝動,太多的不甘……

死亡不可怕,也並不以你的可怕而不來找你。真正可怕的是有些時候你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他們都一一離你而去,而你卻一點辦法也沒有,獨留自己一個人,就像本文主人公。

活着,短短一篇。樸實無華的第一人稱平淡的道盡了他們的一生。故事從解放前一直到19世紀末。這不正是我們祖輩,父輩,都親身經歷過的那段歲月嗎?也包括我們80後的那點有限的童年記憶。那樣的年代,字裏行間已經令人十分動容,而實際更是不敢想象……小時候常聽起祖輩,父輩提起過他們的歲月……而我也彷彿跟隨故事跟隨兒時的記憶碎片在裏面找尋他們的影子。如今,讓人不經感嘆,我已長大,你也白髮,時間都去哪了?讓人不勝唏噓……

活着,活在當下社會是我們莫大的福氣。和祖輩父輩以及書中的各種動亂,戰亂,饑荒,疾病等等來比現今的我們可算得上是天上神仙的日子。這讓我們怎能不好好珍惜呢?沒有比活在當下更幸福的事了。好好活着,活出自己的精彩,把美好的生活一直傳承下去!!!

《活着》讀後感 篇20

是啊,人只要活着,比什麼都重要!無論你有多少千山萬水,多少金銀財寶,人死了又有什麼用呢?

在《活着》中最讓我心疼不已的就屬鳳霞了!打小就又聾又啞,家裏又窮,就算是給她找了一個好人家,她的命最後還是在死神的手裏徘徊。鳳霞是生孩子難產而被死神給看中的,生小孩原本就是女人的鬼門關,再加上她又瘦又小,肯定逃不過這一劫了!而且是一個惡魔般的天氣——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傍晚,狂燥的雪風嗚嗚亂叫,讓地面上的雪花翩翩起舞,周圍白茫茫的什麼也看不見。二喜揹着鳳霞去往醫院,接着鳳霞被推進了產房,二喜與福貴(她爸)焦急而興奮地在外面等待。可是10分鐘、30分鐘、120分鐘,鳳霞還遲遲沒出來,就連比鳳霞晚進去的都出來了,他們這才發現事情大了。這時醫生突然出來問:“保大還是保小?”他們一愣後傷心地說:“大的!我要大的!”接着幾分鐘後,醫生又出來說:“是兒子,大的也沒事!”他們鬆了口氣。可令人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鳳霞就沒氣了。

故事到這兒,我輕輕嘆了口氣:唉!活着最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