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橡皮泥教案

導語:橡皮泥一直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種玩具,特別是對剛剛進入幼兒園的小班的孩子,以下小編爲大家介紹有關幼兒園橡皮泥教案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有關幼兒園橡皮泥教案
  有關幼兒園橡皮泥教案1

目的:

1.引導幼兒學習分泥、團圓、搓條、壓扁、捏揉等泥工技能

2.培養幼兒的觀察、動手及表現能力。

準備:

一次性盤子人手一隻,橡皮泥若干:每張桌上放一隻魚缸(事先用布遮蓋),內有蝌蚪、水草、玻璃彈子等:背景圖一幅(上面畫有一隻大青蛙,事先用布遮蓋):錄音機及錄有青蛙叫聲的磁帶。

過程:

一、引起興趣

1.美麗的春天來到了,小草從泥土裏鑽出來了,柳樹長出了嫩綠的新葉,迎春花張開了小嗽叭,小螞蟻伸伸懶腰,小蜜蜂、小蝴蝶也跳起了舞,你們聽,又有誰來了?(錄音機傳出青蛙的叫聲,教師適時掀開背景圖上的遮布。)

2.青蛙媽媽的小寶寶是誰?它們來了嗎?(幼兒回答後,教師掀開魚缸上的遮布。)

二、引導幼兒觀察蝌蚪的外形特徵

1.小蝌蚪穿什麼衣裳?

2.小蝌蚪長得什麼模樣?

3.它們游水的姿態是怎麼樣的?

三、幼兒操作

1.青蛙媽媽想請你們給它的小寶寶塑像。這樣吧,我們用橡皮泥來試一試。

2.幼兒觀察的基礎上動手操作,教師巡迴觀察。

3.請1~2名已做好蝌蚪的幼兒講述造型的方法和過程。

4.教師小結:剛纔小朋友自己想出了兩種方法來做蝌蚪,正面我來介紹一下。第一種方法是取一小團黑色橡皮泥,把它團成圓,然後在圓泥上捏出尾巴,最後把它壓在盤子上;第二種方法是取一小團黑色橡皮泥,把它團成圓,再取一點泥,把它搓成長條作尾巴,然後把這兩部分連結起來,最後把它壓在盤子上。

5.請幼兒參照上述方法繼續給蝌蚪塑像。

6.引導幼兒觀察魚缸裏除了小蝌蚪,還有什麼。(水草和石子)

7.教師出示範例,請幼兒思考用什麼方法做水草和石子。(將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團圓作石子,搓成長條作水草。)

四、講評

1.以青蛙媽媽的口吻進行講評:呱呱呱,讓媽媽看看,寶寶的塑像像不像。

2.鼓勵幼兒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3.將幼兒的作品用雙面膠――貼在背景圖上,開一個展覽會,並請各班幼兒前來參觀。

  有關幼兒園橡皮泥教案2

案例背景:

在新《綱要》在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指出: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怎樣才能貫徹《綱要》中強調的讓幼兒在生活和遊戲中學習數學呢?我們努力嘗試生活化、遊戲化等多種數學教育策略,引導幼兒在生活和遊戲中學習數學。動物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親密夥伴,給動物送吃的既能激起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又能讓孩子在感興趣的遊戲中自然地學習數學知識,培養思維的條理性,促進空間方位概念的發展,這種沒有負擔、情緒愉快的學習活動促使幼兒自然而然的喜歡上數學活動。 通過已有經驗,搜索材料,發現規律。首先,我通過平時對孩子們吃點心的觀察,發現小朋友在吃餅乾的時候喜歡相互的比大比小。我就收集了孩子們平時吃餅乾的所有形狀,三角形及圓形的圖片。讓他們觀察餅乾的外行特徵及製作方法,爲他們進一步發現餅乾的外形特徵提供環境支持。

小班下學期,幼兒對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特點已經基本掌握了,爲了讓他們更充分地感知三種圖形的本質特徵。因此,我設計此次有趣的遊戲。整個活動以幼兒動手操作爲主,以兒歌引出主題,然後自己動手做餅乾,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鞏固對三種圖形的特徵的認識。培養幼兒對泥工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重點:鞏固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認識。

設計過程:

一、以兒歌《餅乾》導入,鞏固對三種圖形的特徵的認識。

教師:小朋友都喜歡吃餅乾嗎?

幼兒:喜歡。

教師:你們吃過什麼形狀的餅乾呢?

幼兒:三角形。

教師:三角形的餅乾長得什麼樣子呢?

幼兒:有三個角、還有三條邊。

教師:對,那正方形的餅乾又是怎樣的呢?

教師邊提問邊出示實物餅乾,引導幼兒一起總結出三種圖形的特點:三角形有三個角三個邊;圓形的邊是彎彎的合攏的曲線;正方形有四個角四個邊。 (評析:在觀察中,孩子們發現了餅乾的不同形狀,有長方形的,有圓形的,三角形的等。幫助孩子們將平時的經驗進行了歸納和提升。)

二、操作活動:瞭解餅乾的外型特徵和製作方法。

1、教師示範並講解:

(1)、先把橡皮泥捏一捏,團一團,團成圓形;

(2)、把團好的橡皮呢放在泥工板上壓扁;

(3)、在橡皮泥上用印花工具印上自己喜歡的花紋;

(4)、用幾何圖形模具將橡皮泥切割下來,變成一塊圓形、方形、三角形的餅乾,將邊上多餘的橡皮泥去掉。這樣一塊餅乾就做好了,把做好的餅乾放在盤子裏, 多餘的橡皮泥放在盒子裏。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播放輕音樂

(1)、幼兒自願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制作餅乾。

(2)、分別製作出三種圖形的餅乾。

(3)、請小朋友把做好的餅乾放到中間的`桌上來,讓大家都來參觀,比一比誰最能幹,做得最好。

(評析:在操作的過程中,孩子們都很感興趣,自我進行探索,收益更大。)

三、藉助實物,正確感知5以內的數量

1、 看誰數得對又快(遊戲1)

師:小朋友你們真能幹,做了這麼多的好朋友餅乾,好開心哦!現在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看誰數得對又快

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自己盒中的餅乾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共做了幾塊好朋友餅乾?

2、 看誰找得對又快(遊戲2)

師:想一想,你們盆裏的好朋友餅乾該選那一張點子卡片表示?

幼兒分散活動(尋找與餅乾數量一致的點卡)

建議有困難的幼兒可以與同伴一起商量尋找。

師:展示幼兒的作品,集體評講。給找得既對又快的小朋友貼上一顆星(面向全體,以鼓勵爲主)

(1)、從顏色上看:多漂亮的餅乾呀!有紅色、綠色、藍色.......

(2)、從形狀上看:這些餅乾多美呀!有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3)、從數量上看:小朋友都很能幹,做出了這麼多的餅乾,真棒!

(評析:同伴經驗的分享、交流更鞏固了幼兒對餅乾的外形的認識。)

3、給小動物送餅乾( 遊戲3)

師:小朋友你們看,誰來我們班做客了?噢,原來是小豬寶寶、小兔寶寶、小貓寶寶。你們高興嗎?我們把做好的餅乾送給小動物嘗一嘗吧。

師:小動物們見了餅乾很高興,都說自己喜歡其中一種餅乾圖形,告訴我們看看它們的嘴巴就明白了。

兔寶寶喜歡吃哪一種餅乾?(小圓形餅乾)

豬寶寶喜歡吃哪一種餅乾?(小正方形餅乾)

貓寶寶喜歡吃哪一種餅乾?(小三角形餅乾)

師:我們趕緊給小動物們送去它們愛吃的餅乾吧!

(評析:材料的支持有利於幫助孩子們提高學習的興趣,降低學習的難度,更有利於他們回憶經驗,發揮想象,獲得新的經驗。)

四、品嚐餅乾:

1、教師問幼兒你剛纔做的是什麼形狀的餅乾?最喜歡的哪種形狀的餅乾?

2、幼兒一一回答,教師並給相應形狀的餅乾給幼兒嘗試。

案例反思:

通過學習《綱要》中“構建有效地師生互動”這一章節,細細體會;教師如何做好“師幼互動”的組織者和幼兒發展的支持者、指導者,在活動中教師應該怎樣起到支架作用? 在學習後,我將自己新的理解運用到工作實踐中,當幼兒做得很專注的時候,我不在去問“你做什麼呢?”而是靜靜的觀察幼兒,敏感的發現他們的需要,給予適時有效的指導。漸漸的,我發現自己的指導語言豐富起來,具有童趣和啓發性了。

藝術活動中的幼兒能夠充分的表達他們對周圍世界的情感、印象和認知。藝術活動已成爲他們表達情感和認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細則》中也強調“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敏感的察覺他們的需要”。

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我仔細的觀察每位幼兒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給予個別幼兒指導,並幫助幼兒一起完成。滿足了不同能力幼兒的需要,並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獲得發展。

活動的設計比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組織形式上以幼兒動手操作爲主,遊戲貫

穿始終,使幼兒在教師創設的快樂遊戲情境加深對三種圖形的認識。

這一活動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孩子們對新經驗的學習是建立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的,是對已有經驗的一個整合。孩子們對於餅乾的一一對應制作是建立在

他們對餅乾外形的認識基礎上的,並把他們很好的遷移到了新的活動中。正是因爲我對孩子們已有經驗的瞭解,以及對活動中孩子們將獲得經驗的把握,使孩子們在這個教學活動中能主動去探索,既複習了已有經驗,也製作出了新的材料。當然在活動中也有着很多不足之處,我發現在幼兒動手做餅乾過程中

,讓幼兒使用剪刀剪圖形對小班幼兒來說有一點困難,也花了很長時間來剪。我覺得小班幼兒年齡還小,小班是遊戲化的一日生活,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這樣才能使一節課更輕鬆快樂地完成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