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讀後感範文範例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活着》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活着》讀後感範文範例15篇

《活着》讀後感範文1

今天我翻開了雜誌《讀者》,看到引人注目的大標題——人靠什麼活着,便把文章讀完。看完文章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鞋匠和他太太收養了一個小孩,這個小孩本是天使,他從近年發生的三件事中,知道了上帝所問的問題的答案,明白上帝已經寬恕他了。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感慨萬分。文章最後說道:“誰生活在愛中,誰的生活裏就有上帝,誰心中就有上帝,因爲上帝就是愛。”其實人靠什麼活着?人就靠“愛”活着。沒有了愛,人們就會感到孤獨,久而久之,便會在孤獨中逝世。愛像一片寬闊的湖泊,拯救生命乾枯的沙丘;愛像一汪清澈的泉水,滋潤遭遇不幸的心靈;愛像一個甜蜜的微笑,鼓勵陷入困境的人們……

其實人世間的愛很多,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爲了拯救有生命危險的叔叔,拿着一美元去買“上帝”。他的這種行爲感動了一個老頭子。老頭子賣給了他“上帝”。其實這個老頭子是一個富翁,於是他請來專業醫生治療小男孩的叔叔,使他叔叔康復了。

是小男孩對他叔叔的愛,感動了一位富有的老頭子,才讓他叔叔康復。愛可以讓死神望而卻步,可以增進彼此的友誼,可以縮短彼此間的`距離。曾聽過一句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世界能變得如此生動、美麗、精彩,是因爲愛,因爲愛是人間的春風,是生命的源泉,是象徵幸福的花朵,因爲愛無處不在。也因爲文中鞋匠及他太太對孩子的愛,令他們家逐漸富裕,也令本是天使的小孩得到了上帝的寬恕。

無論你身處何地,你都不要感到悲觀,因爲愛無處不在。你要永遠記住,人靠“愛”活着。

《活着》讀後感範文2

終是不敢再看一遍《活着》,苦難的經典,卻不存一絲希望,我想餘華先生根本是不打算往好的方向寫!

主人公富貴,亦是一個悲慘的人。年少好賭,敗光家財,又氣死父親;後又陰差陽錯被徵兵,未見母親最後一面;妻子無怨無悔,默默陪伴,也是勞苦一生;兒子有慶,未救他人而死,卻也不是自己心甘情願的;女兒風霞,難產而死;女婿兒喜也是一個苦命的人,一場事故而造成的人命;孫子苦根,竟是被活活噎死……勞累了半生,富貴終還是落得孤家一人!

整本書中只有幾處希望的'存在,餘華先生的文筆平淡,他着力刻畫了許許多多的悲慘生活,但又讓書中的富貴放不下活着的希望。通篇如此,也正是這樣,我看到上世紀千千萬萬的農民的縮影,那是怎樣的影子?是畸形的。是什麼壓垮了他們的脊樑?是文革,是災荒,是農民活着的困難!潦潦幾十頁,卻是中國自開國以來的歷史的濃縮,我們看到的,也絕非只是悲慘而已,還有的,是一個人活着的困難啊!

我不禁聯想的我的父母,他們生活在社會基層,沒學歷,沒文化,只能依靠自己的力氣掙錢,養家餬口,解決溫飽問題。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放下活着的希望,爲什麼?不只是因爲我,更是因爲活着本不易!

佛講輪迴,人生就是渡過苦海,我們每個人在苦海中掙扎,希望到達彼岸。那濤濤江水,不就是一道又一道苦難嗎?不經歷風雨,怎麼能看見彩虹?

活着就有壓力,但正是壓力,才讓我們感到自己還活着,心臟任然跳動,而並非是棺材中的枯屍,死氣沉沉。

我想富貴經歷了那麼多苦難之後也明白了,人生老病死都是註定,這也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活好當下,不必糾結,畢竟新的一天太陽照常升起,地球依然在轉!

活着本就是一場不易的修行,何談容易?

《活着》讀後感範文3

看到活着這一作文題。大家肯定都會想到餘華先生那部經典的著作《活着》。他向我們闡述了一個出生貴門,卻因嗜賭成性,輸得一無所有。最後,帶着一家的孤兒老小,過上了艱辛的生活。但是,這卻僅僅是一個微乎其微的轉折,更大的厄運,已經慢慢的靠近富貴了,白髮人送黑髮人是他這一生做過最多的事,目睹着親人們一個個的離去,富貴無能爲力,他什麼都沒有,曾經的資本都被他揮霍一空。現在的他只有一具沒有靈魂的肉體。我們不明白作者,爲什麼要將富貴的命運寫的.如此的悽慘,已經超過了我們不能承受的範圍。

我想,正是因爲對富貴這一生的命運多舛,讓我們每個讀者都產生對於活着的思考。活着,僅僅是活着嗎。活着,讓富貴從一個富家子弟變成一個一貧如洗的空空老人。讓一個有着幸福生活的一大家子,變成只有一頭老牛陪伴富貴終生到老。難道活着的意義就是不斷地接受着生活給我們的不斷施壓,打擊,折磨,而我們卻毫無反抗之能,只能任憑它將我們粉碎。沒錯,這正是活着,活着就是希望,因爲活着,富貴看到了自己子孫滿堂,享受到了溫馨與愉快。活着就有希望,至少帶着一份記憶,那份記憶仍然在,就像記憶中的人仍然活着一樣。就像我們經歷幸福喜悅,或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着,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甚至好多年之後,想想自己怎麼可能承受得住那些。現實是我們也依然活着。不要去在在意結局的好壞,重要的是我們依然活着,依然可以享受活着帶給我們的希望。

要說活着有什麼意義呢?無數人問過這個問題。有無數中解釋,但是我想在不同的時間對於活着的要求和解釋也是不同的。人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樣並無意義。人的存在只是爲了讓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這是本質。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偉大和無私。

活着,就是活着而已。

《活着》讀後感範文4

我總以爲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也許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靈魂,這個靈魂時常閃躲,但亦毫不羞怯的袒露着。

《活着》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神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和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的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彷彿一陳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的落了下來。

書中,隨着富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終於敗壞家業,淪落爲餬口而下地,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彷彿是看見一綹及纖細的髮絲被逼迫着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地不存在。福遺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化,一層層撕掉人生的.幸福依賴,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最柔軟。最純淨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着的活着——已成爲唯一能描述富貴的形容,也是對富貴最好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裏富貴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的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富貴的一生恍若一面鏡子,窄若一手掌,小弱一水滴,卻透出一個時代的背影。也許渺小的終於只是渺小,就如遭遇風浪的舟船,我們可以挽救於搏擊,卻無法晚會沉默的結局,因爲人性的共同,因爲只要活着,除卻無奈,生命常有空白等待絢爛。

《活着》讀後感範文5

在我比現在還年輕三歲的時候,曾於一次意外看到了一本書——《活着》,很快,我就被這本書所深深的吸引了。這本書深刻的描寫了上世紀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時事的變遷,這是一個充滿血與淚的歲月史,這本書更能讓每一個鐵石心腸的人掉淚。

書中講了一個名叫徐福貴的老人,老人從最先的.紈絝子弟後因賭博而傾家蕩產淪爲佃農,父親在倒賣家產的過程中摔死在缸裏,故事由此開始,老人在日子裏體會到了作爲一個男人的責任,日子逐漸流去,他的力氣越來越小,他的親人也一個一個離去,如果說有慶的死讓我恨欲狂,家珍的死讓我感覺到無力,鳳霞的死讓我感覺天意弄人,那麼二喜的死,在那個既是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環境下,我已經麻木不仁了,直到福貴的孫子,苦根的死,我的心靈又遭遇的一記重創。就這樣,老人親手埋葬了三代人,他死之後卻不知道被何人所埋,他找了一頭牛當做自己的伴,給它取了福貴,鳳霞,家珍,有慶,二喜,苦根的名字,過着剩下的日子,這讓我很震驚,死亡就在那一瞬間,地震,山洪,颱風等等因素都很容易致我們於死地。所以,我們活着要有個目標不是嗎?實現了目標,死而無憾,那麼什麼又是目標?現在很多人把發財當做自己的目標,希望自己有錢,有多少人爲了這個目標而拋棄了生,選擇了死。

其實,我想說,不,這絕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不在物質,而是活着本身,生活誰也無法預料,誰也不能說清前方有些什麼,但是當我們從呱呱墜地開始,我們就已經活着了,我們的目標,是將活着本身體驗完,這是一種權利,無法剝奪的權利,不管前方有什麼,都要活着走下去,這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

我想,這就是《活着》這本書所傳達的精神吧。

《活着》讀後感範文6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餘華

死亡是生命逝去的方式,是終點,亦是起點。而活着,活着是生命存在的證明,但活着的意義是什麼,是爲了什麼呢。這是個問題,也不是個問題。

福貴是《活着》這部小說中一個悲劇性的人物,而悲劇之所以是悲劇,是因爲原先美好的事物被毀掉了。福貴原本的生活究竟是幸福還是悲哀,這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生活不停的`變故,是悲劇的來源,福貴好賭,把家產賭光,從地主的兒子變成了下地幹活的農民,因此導致父親崩潰掉入茅坑,再也沒有發出聲音,接下來福貴的人生可謂是一波三折。經歷種種苦難的福貴,感受過幸運來臨,也感受到了生命離去的無奈,自己的父親母親兒子老婆女兒相繼死去,生活仍舊繼續,福貴還活着,他還活着。

你說無一親人的福貴,這只是苟活,可你怎知他是在苦難中熬着,而不是在苦難中幸福呢。以往的種種回憶,似乎是他最寶貴的財富。他不像其他的鄉間老人,對自己以往的人生一問三不知,似乎那段人生與自己毫無相關。他可以繪聲繪色的描述,他可以徐徐道來,他的曾經,他的人生,他最終爲自己而活着。

有人說他其實算是一個惡棍,在生活富裕之時,他吃喝玩樂、好賭成性、不顧家庭、戲弄老丈人。可他何不是爲自己而活着,在親人全部離去的天昏地暗中選擇死亡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情,可他還是選擇活着。我不知道他在當地主兒子時過着的那些一天天隨風飄去的生活是否快樂,是否幸福,但是我認爲他在苦難中,在有真正的活着的感受時,他是幸福的。

我們的人生也許沒有那麼戲劇化的苦難,沒有那麼多的坎坷。但是活着,爲何而活,爲誰而活,是人生始終要探尋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在生活中前進的一個理由,一個原因。生活總要繼續,最終我們總要爲了自己而活,身邊的人會離開,會離去。而每一個鼓起勇氣生活的人,我們都應該明白,活着不僅僅是活着,爲自己而活的真正含義,需要實實在在的生活去實踐,來活着。

《活着》讀後感範文7

《活着》這部小說所講述的,是一個荒誕卻又真實的故事。說它荒誕,是正因這部小說資料是在一段精簡化了的歷史階段裏將整個中國社會的各種問題誇張化地集中到一個家庭中來表現;說它真實,是正因它所反映的是真實存在的社會問題。這部小說的許多資料還充滿黑色幽默的意味,對官僚主義、大躍進戶外和文革等方面都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如富貴的兒子給縣長老婆獻血卻被抽血過量而死等資料,然而這種諷刺卻是絕望的、無奈的、令人心酸的.。至於這部小說的主題與內涵,一向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許多人都認爲這部小說太過於消極,過於沉重,對讀者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會有這樣的評論也是難免的,正因的確,這部小說從頭至尾都浸沒在一種杯具的氣氛中,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慘的,他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難得的溫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

讀者讀完整部小說,合上書本,看到封面上小說的題目——“活着”二字時,都會思索:活着的好處究竟是什麼?是否像主人富貴一樣,活着就是爲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說的結局——富貴和老牛一齊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和動物的生命價值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僅僅是一種“活着”的狀態而已。然而我認爲上

述觀點並不完全準確,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下,一向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麼辛苦。因此我認爲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餘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職責。”職責,是活着的好處,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爲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職責。

《活着》讀後感範文8

合上書本已是深夜,閉上眼睛,冥思、遐想。《活着》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命運在腦海深處層層涌現,撞擊着藏在深處的靈魂,《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他們相互感激,同時也相互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同時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在講述主人公富貴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難時,也令我從中深受啓發。

福貴年輕時貪圖享樂,以致傾家蕩產,父親不久便被氣死,母親也相繼離世,原以爲命運到這裏便會有一些的好轉,但往往事與願違,幾年平靜生活過後,接踵而來的是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的相繼死去。最後,只剩得福貴與一頭老牛在世上相依爲命。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與他的家庭身上,但當厄運來臨時,福貴並沒有自哀自憐,在稍許的麻木後,又開始迎接生活的挑戰,以一己之力承擔着照顧這個破敗家庭的重擔,他始終沒有放棄生命的想法,即使在這個世上他僅有一頭牛,幾畝田與破茅房。所以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尾時,我沉沉的感受到活着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我已經被這堅強的意志所打動,我明白了無論遇上多大的困難,只要有一顆堅強、樂觀的心,世上沒有邁不過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時,只要想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僅與一頭牛相依爲命,但他那活着的意志超乎於常人,我們更會精神抖擻,充滿這鬥志。

《活着》以簡單的美麗和樸素的力量,召喚着我不斷前行。有人會認爲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

《活着》體現了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活着》讀後感範文9

昨天去看了張莉姐,看着她們一家其樂融融,感覺真好,多幸福的家庭啊!忽然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孤單,多麼的需要有那麼個港灣可以讓我在疲憊的時候盡情的享受那份安逸與溫馨。好人一定有好運嗎?還只是好人有好夢?

昨天在看<活着真好>的時候裏面有段話說的很有道理,其實幸和不幸都是相對的,當你認爲自己極度不幸的時候只要靜下心來用心去觀察,你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比你不幸的人是那麼多,相比之下我這點挫折和不幸又算得了什麼呢?至少我還可以健康的去努力的去創造生活去享受生活,還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的呢?

是啊,有什麼比活着更好呢?所以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我都得堅強的活着,學着去面對任何事情的發生和結束,再艱難的日子我都必須告訴自己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堅信未來的道路是順暢的,我必須學會從裏到外都帶着希望和微笑去生活,其實人的生命有時是很脆弱的,當一個生命結束的時候也許就是1秒鐘的事情,生命沒了他所有的一切對他來說就沒有任何意義了,留下最多的就是親人對他的無限悲傷和眷戀。所以我要告訴自己每天都應該好好珍惜的去過,每天都應該有希望,不管是否真能實現,那都不重要,對於有思想有靈魂的人來說希望應該是人活着的最大的精神支柱吧,生活如果沒有了希望,人就如同失去了方向的帆船,沒有脊樑的'房屋,沒有支撐的橋樑一樣行屍走肉般存在。現在社會生存壓力大,確實大,但是我相信活着就好,活着的基礎上咱們要健康的快樂的活着。

駒於我這樣大齡而又沒有對象的女孩子來說戀愛婚姻成了我不可逃避的主題,無論是父母親戚還是朋友在一起或者見面都成了慣談了,我想堅持自己那個爲愛結婚的信念,但是那真是做夢嗎?那個夢離現實有多遠的距離呢?誰都沒有辦法給我一個答案,包括我自己。所以還在等待中……

希望明天會更好吧!帶着希望和微笑去生活,再苦再難告訴自己要堅強!你可以的,一定!幸福會在不遠處等着我,再稍微堅持堅持吧!

《活着》讀後感範文10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我更覺得書是一杯沁人心脾的濃茶,有苦澀也有甘甜;書是一雙翱翔藍天的比翼,有它就會飛得更高更遠;書是一陣去霧散雲的風,讓你的船一帆風順。假期裏,我認真閱讀了《巴黎聖母院》這本闡述美與醜的真理的名著,認識了純真善良的愛斯梅拉達、外表醜陋無比內心卻無比美好的卡西莫多、道貌岸然的弗羅洛?? 合上書,扣人心絃、感人肺腑的情節彷彿放電影歷歷在目。“那四面體的鼻,那張馬蹄形的嘴巴,那隻如被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細小左眼,那一隻完全被大瘤所遮蓋的右眼,那上下兩排殘缺不齊、七斜八彎宛如城堡垛子亂七八糟的褐黃色的牙齒??”我閉上眼,慢慢回味着作者描寫卡西莫多的句子,心裏油然升起了一種憐憫之情,彷彿他就站在我眼前,駝着背,雖令人望而生畏,但靜下心來似乎感受到他那顆被長時間恥笑卻依然純潔的心在怦怦跳動,是那麼真實。

接着,又一個小鹿般動人的身姿映入我的眼簾,哦,是愛斯梅拉達!她一邊用腳尖旋轉,烏黑亮麗的`眼神裏不時傳遞出聰慧的神色,如墨似的密發一邊在風中隨意飄動。這麼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又怎能不讓讀者們傾倒?是她,在男主人公將死之際以結婚的方式救了他,毫不猶豫地拯救了他!可一想到她的死亡,我的心不禁一緊,爲這個女孩的死而感到惋惜和難過,同樣也爲“美與醜”的真正含義而深思。

“美”與“醜”,一對最易知曉卻又令人最難懂的詞彙!回想起自己只因追求外表而忽略了更重要、更真實的美——“心靈美”,萬分懊悔。書中,弗羅洛就與愛斯梅拉達有着天壤之別,他雖然外表英俊,但心靈十分陰暗,邪惡。

《活着》讀後感範文11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

餘華說“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因此,忍受與苦難造就了活着。

看書過程中對作者文筆無比佩服,用第一人稱講述他在田間遇到的這個叫福貴的老人的一生。卻又恨他,恨作者一次次給我們一點點美好,一點點希望,卻更把我們推向更大的深淵。

第一次大哭是有慶突如其來的死亡,那個早上還迷迷瞪瞪就跑去給羊割草,中午放學又光腳跑三四十里地回家割草,急急忙忙扒了飯回學校的有慶就這樣,被抽血死去。怎麼能讓人接受呢?等看到鳳霞有了美好的家庭,卻又因爲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好不容易生下的苦根,卻又因吃豆子而死。騙我的,生活還是這樣狗屎。

我無法再像一開始那樣批判福貴,將他不幸的開始歸結於自作自受。魯迅先生說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這個世界上也從未有過“感同身受”這回事。沒有經歷過,其所言所行都十分蒼白而無力。

如果有人問我如果你是福貴,你能挺過這麼多苦難,繼續活着嗎?我想我是不能的,但是如果我真的'成了福貴,可能也是這樣活着。

我以前也總覺得爲了活着而活着沒有意義。有一段時間心理上出現了很強的抑鬱情緒,其實什麼也沒有發生,卻感覺自己在泥潭裏。在深淵,在低谷,甚至對生活失望,對人際交往無感,其實活着就是活着沒有任何意義。我的經歷跟福貴相比不值一提。

現在我只想好好的活着,有意義的活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活着》讀後感範文12

我們每個人就像我們踩着的這塊黑土地,坦露着胸膛,召喚着屬於自己的歸宿和使命。一個人生下來不易,活着更不容易,活得好卻是難上加難;有些時候經歷過苦難後倖存了下來,別人認爲你只是倖存者,但對我們自己來說其實這才叫生活。

小說裏的故事與現實與和現實中的現實總有不一樣,而現實總是令人費解和矛盾的,我們活着不應該只是發泄、控訴或者揭露,適當的高尚纔會給人希望和未來,人畢竟只活那麼些年,在時間的世界裏,我們都只是一羣路人,有些時候卑微而自大。一顆安定的心是我們需要的,有些事只有在經歷理解之後纔會蛻變超然,看待善惡一視同仁,用一顆慈悲的'心和同情的目光環顧世界。

人的體驗和慾望以及想象和理解,會屏蔽所有不同的界限,讓人從他人的經歷中感受到自己的命運,就像在不同的鏡子裏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而《活着》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財富,講述了絕望,講述了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讀完福貴的一生,一路喜憂參半。

他走過的這大半輩子異常艱難,在開始時會爲他的不爭氣而生氣,年輕時把家中的一百多畝田輸光了;後來他改過自新,命運卻對他不公,讓人對他的悲慘境遇唏噓不已,妻離子散,到頭來只餘孤身一人在這茫茫人海中,再也沒有老婆的嘮叨和寬容,沒有子女的歡聲笑語,只是白髮送了黑髮人。

當一個人經歷命運的考驗時,選擇各不相同,結局也不同。福貴雖然歷經磨難,但他是幸運的,他在生活面前失敗了,敗得一塌糊塗,但在精神世界裏,他是一個勇敢的強者,任何磨難都不足以擊垮他。所以說,我不敢妄加評論他的一生,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也許時間會把他的身體摧垮,但會讓他的意志更加堅定,活得更瀟灑更自在。可能時間會改變一切,且不會事先通知你,但真正有智慧的人經歷過歲月的沉澱之後,會變得更醇香、更簡單,那是洗盡鉛華之後的浴火重生,我相信時間會讓我們越來越有魅力,無懼所有,即使生死在前,也只淡然笑之。

《活着》讀後感範文13

在一個無所事事的下午,我翻出來一本積了一層厚灰的書,打算消遣一下。書名挺文藝,印刷土了點,作者照片亦憂鬱深沉,名字普通到我現在都記不住,只知道介紹上寫:

“XX,作家,19XX年生於XX,婦科大夫,前麥肯錫合夥人"

下面又加一條:“古器物愛好者"。

喔,這個人很牛啊,我想。作家可以愛好古器物,婦科大夫怎麼會跑去做麥肯錫合夥人?

在一個更加無所事事的晚上,我讀完了這本書,打破了我對文學和筆法的世界觀。

真正好的文學體系,不是詩歌,不是傳記,不是散文,不是小說,而是隨筆。真正好的寫作筆法,不是華麗,不是陰鬱,不是精緻,不是煽情,而是簡·暢。

馮唐(我去翻了翻書)的筆法,也正是如此。李敬澤寫的序,筆法和他如出一轍。李敬澤說“馮唐的小說不是現實不是夢想,也不是夢想照見現實或現實侵蝕夢想。"我讀了馮唐的隨筆集,直覺的思想的浪潮洶涌澎湃,帶着清新的海風撲面而來,把我淋了個透心涼。

我再看看,發現馮唐不太像情緒激動的人,他的文字嬉笑怒罵散逸不羈,但你就是知道這種酣暢淋漓的'文字後面不是個易激動的人。他的文字很少失去控制,再揮灑浩蕩敢怒敢罵還是失不去控制,永遠在冷靜的逗號與句號之間徘徊,讓人暢快讓人大笑,讓人看不清這種平易近人的幽默文字後人是怎樣。

唯一一篇激動的文章在第一卷,小豬大道。

馮唐寫着寫着就激動了,他寫了他媽媽,寫了那個年代,寫了很多往事,灰濛濛的,有點憂傷。逗號和句號沒變,但文字已然失去控制,他寫“我眼圈紅了",我在文章外差點哭出來。

原來文字可以這麼簡單,想什麼說什麼,只用逗號句號,我也要學馮唐,不矯情不做作不裝憂鬱,人有多簡單文字有多簡單,酣暢淋漓一氣呵成,大氣磅礴得像幅潑墨山水。

我要記住兩字真言,“簡·暢”。

《活着》讀後感範文14

有人說,福貴是悲慘的;但我認爲福貴是堅強樂觀的。

望着天空,如果是漫天的星辰,我會想明天一定是晴天;如果烏雲密佈,我會想雨會在半夜襲來,將烏雲帶走,明天依然是陽光燦爛。福貴也是這樣樂觀的人。

在將家當全部輸光後,福貴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拿起皮影闖南走北,養家餬口。在當大兵的時候,即使自己很害怕,依然堅強的活了下來,並且相信總有一天自己會回家。即使經歷父親,母親的離世,兒子有慶的突然離開,女兒的難產過世,妻子的生離死別,女婿的意外死亡,就連最後孫子也離開了,他依然活着。

有人說,這樣的活着,不如去死。但是又是否有想過,生命是父母賦予的,每個人的生命都寄託着父母親最美好的祝願。福貴必須活着,他是徐家唯一的生命了,也是父母親最後的願望。

福貴他必須活着。家珍的希望就是福貴好好地活着。也是孩子們的希望。龍二因爲地主的頭銜被槍斃,福貴看着嚇到尿褲子了,他感嘆到,那五槍原本應該打在自己身上的。上天的庇護,福貴更應該好好地活着。

活着,相信明天會更好,變得樂觀的活着。是我最大的.感觸。假如一個人每天只能在埋怨與淚水中度過,那麼這樣的一天又有什麼意義呢?

哭着,是一天;怨着,也是一天;笑着,也是一天。爲什麼不選擇開心的過好每一天呢?我想起一位同學,每天抱怨着現在學校的不好,懷念過去的校園生活。耷拉着臉,一把鼻涕一把淚,怎麼也停不下來。同學們的安慰,她一律屏蔽,只專注於哭泣與懷舊。最後,發現當自己希望停止悲傷時,卻發現身邊可以安慰自己的人已經所剩無幾了。

無論生活給我們多大的困難,都要咬緊牙關向前衝!悲傷時時有,生活得繼續。

《活着》讀後感範文15

說實話,這個讀後感我不想寫,爲了和兒子的約定,我不得不第三次重新走進餘華的世界。四個小時,八萬字的《活着》從我心底平靜地流過,不起一絲波瀾,我開始分析自己平靜的原因,那種初讀的感慨萬千,仰天無語去哪裏了?

大概五六年前,第一次讀《活着》,是在瀋陽出差,邊吃飯邊讀書,我一下子走進了主人公富貴的世界,跟隨他經歷一個個親人離去,看一會兒便仰頭望望星空,讓思緒任意的流淌,一種無言的沉重壓的我無法釋懷,一杯酒下去,接着感傷無限。

這次閱讀後的平靜是我沒有預料到的,“是我的內心麻木了嗎?沒有。”我回答自己。現在的我已經走過了通過富貴的悲慘來彰顯自己幸福生活的階段。如果第一次閱讀我寫讀後感,一定聲情並茂,情感滿腔,對富貴的遭遇給予最大的'同情,對富貴在所有親人離去後的淡然給予最大的肯定和敬仰,並感同身受。這也是大部分讀者的情感。

富貴的人生沒有波瀾壯闊,如果用筆調去描繪,它一定是黑白的,任何其他顏色都無法添加進去,如果是一碗湯,它一定是苦的,餘華吝嗇地加一點滋味進去,也是爲了發酵過後有更多澀的味道。

富貴的經歷是那一代底層人民共同的回憶,經歷解放戰爭,大躍進,,那是一段怎樣的歷史啊,作爲底層人民的富貴,在歷史的大潮中隨波逐流,哪有資格和能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除了承受,忍受,無奈的面對還能做什麼。所以我不會去讚揚富貴失去所有親人後的淡然,我只是哀傷那一段苦難的歷史。

《活着》無疑是一部深邃的作品,它告訴我們,人對苦難的承受力是無限的,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在我們沒有經歷更多的苦難之前,無論感覺自己有多麼深刻,也是沒有資格討論如此一個廣大而沉重的話題,在真正的苦難來臨時,一切都會煙消雲散,我們要做的,除了無法逃避地面對,哪怕有一絲的坦然自若,便無愧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