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手冊讀後感

朗讀手冊讀後感

我認真拜讀了美國著名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的名作《朗讀手冊》,真是受益匪淺,使我以往在教育孩子閱讀時所遭遇的困惑豁然開朗。雖然這本書名叫《朗讀手冊》,但是並非一本傳授朗讀技巧的教科書,而是一本推崇通過給孩子讀書培養孩子閱讀興趣,促進孩子學習能力的書,看這本書,裏面的很多觀點都讓我有一種深以爲然的感覺,所以一邊讀一邊就有一種跟知音聊天的輕鬆感與認同感。後半部分主要針對學校,但是裏面的做法我們也可以部分地移植到家庭,這部分可以粗略地看看。前半部分認真看看,應該對大家閱讀觀念的改變很有幫助的。

看到這本書的人一定會被書的封面上的這段話所吸引: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

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作者想要傳達給我們的便是朗讀的重要性。艾林出生第一天起,她媽媽就開始給她讀書。15個月時,

艾林閱讀量達到30本書左右,21個月時,艾林就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24個月時,艾林已經知道1000個詞.羅伯特 艾倫6歲時就成爲孤兒。7歲時,他的姑婆開始讀書給他聽。後來,他讀一切他能獲得的書。他從未上過一天學。直到32歲進入一所小型學院就讀。3年後,他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接着,他獲得了凡德比大學的英文碩士與博士學位,如今在田那西馬丁大學任教。

《朗讀手冊》是通過各種實驗數據,案例來推導出結論:有了渴望和興趣,什麼事都好辦了。教孩子們渴望閱讀比什麼都重要。而爲孩子大聲朗讀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大量作練習,效果不如少做些練習、多閱讀。乏味的過量的練習就是在抹煞學習的興趣。福特的兩個表弟天天和都都就是這樣的例子。他們在同一個國小,同是二年級,天天的老師很賣力,每天留好多的作業,基本孩子回去要寫到11點,寫不好就罰,反覆的抄,別說孩子煩不煩,家長都好煩。學習學得恐懼;而都都的老師,作業留的適量,從不押堂,鼓勵做好後就可以出去玩,結果學生很認真,很快寫完,學生都好開心。兩年下來,都都班的成績總是全年級第一,而天天的班總是倒數第一,作爲他們的父母,好感嘆,所以福特能趕上有個超前理念的學校,又有超前理念的好老師,是孩子的福分,也是家長的福分,通過這次閱讀,我不斷地反省自己,自己作爲老師,也儘可能的使自己的教學理念跟上,而不僅僅是認真和敬業。讓我的更多的學生因爲我的教學更喜歡上閱讀,這是我的目標。

阿爾菲.寇恩有關教育的金玉良言:“身爲一位教師,當他坐下來安排一堂課或考慮學生對自己的評價之前,他應該先問自己這樣的問題:‘當學生10年後回憶這堂課時,我希望他們能記起什麼?’”大部分老師在提問之後通常只等1秒或更短的時間就叫學生回答。然而如果老師們能多等3------5秒鐘,學生將會更踊躍地回答問題,而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對複雜問題的思考能力也會有明顯的改善。這對我今後的教學是一個啓示。

一、朗讀的好處:

這本書不難理解,但文中有大量的事例,還有很多確切的數據事實,充分說明了朗讀對孩子的教育意義,講了怎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動機。朗讀能帶來什麼好處?

讓孩子讓學生感到讀書是一種樂趣是一種消遣,然後纔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學習。你想,孩子坐在你的膝上,你讀故事給他聽,給他看好看的圖片,在孩子的心裏一定會種下一顆美好的種子-----讀書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幸福,當他能自已閱讀時,他能不喜歡讀書嗎?等他有了孩子,也會把這種習慣帶給他的孩子。

在這樣的閱讀中,孩子的注意力時間會越來越長,爲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讀書可以豐富孩子的詞彙,這一點誰也不否認。讀書可以爲孩子創造背景知識,有這樣一個說法,讀得最多或旅行最多的學生往往是班上知識最淵博的學生。他們擁有大量的背景知識,因此對老師或課本所教的內容理解得最多。比如當學生讀到,“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首先他在腦中解讀自己所讀到的`文字,同時在回想有關登山的背景知識,可能是他原來登過高山或登過高,有這種現實經驗,也可能是他讀過類似的文章描寫。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一個從沒見過大海的人,也沒讀過類似的描寫,他會問,哪來的雪呢?

以理解他你讀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歡讀,就讀得越多。你讀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聰明。你越聰明,在校學習的時間越長。

朗讀簡直有神奇的效果。卡索拉出生時由於染色體受到破壞,導致脾臟、腎臟和口腔都有缺陷,直到3歲,才能用手握住東西,醫生們都診斷她是“心智及身體生長遲緩”,建議把她送到特殊的收容機構去。然她的父母的做法是,每天朗讀14本書給她聽。在她5歲大時,心理學家發現她的智能發展超出了一般孩子的平均水平,而且社交適應能力良好。

書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對嬰幼兒,對殘障兒,對監管的特殊少年,對特殊家庭的孩子,朗讀,都起到了改天換地的作用。

SSR持續默讀法,一名國中校長使用這種閱讀方法,將該校成績從最後一名提高到第一名。如今日本有3500所中學採用這種方法。

影響學生閱讀成績的因素主要有兩個:老師對學生朗讀的頻率和學生在校持續默讀的頻率。

二.教師閱讀的意義

我們的學生,在一本書上痛苦奮鬥多年,除了錯過書本外的很多知識,而且一直很難與書本建立聯繫,這種與書疏離的狀況將伴隨其一生。給孩子朗讀是培養閱讀習慣最重要的因素。每天朗讀15分鐘是美國教育的祕訣。我們教孩子去熱愛與渴望,遠比我們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事實也證明,學生對閱讀的喜好程度,關鍵取決於他的父母和老師對書的愛好程度,試想想如果一個老師除了課本,在課堂上從來不討論其他書裏的內容,那他的學生對其他書又會愛好到什麼程度呢?自然也有例外,對於這樣的孩子,老師是“最後的希望”,是孩子“在步入成年之前的最後一個加油站”。如果老師能找到方法讓孩子享受閱讀的樂趣,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那麼孩子就有較大的機會健康成長,並能用正確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這樣也就爲未來的老師減輕了負擔。

其實在讀這本書以前,在讀《愛心與教育》一書時,全國特級教師李鎮西老師給學生讀書的故事就曾打動過我,讓我模仿了一陣子。但以前爲學生讀書,功利思想太嚴重,總覺得我拿出課堂時間來讀書了,就不能白浪費這時間,所以經常是要麼讓學生談談感受,要麼回答個問題,感覺只有這樣,學生纔會聽得認真。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大可不必這樣,羅伯特、艾倫博士的例子子證明,純粹、地道、不受干擾、隨意且有目的的閱讀更有說明力。

三、倡導閱讀

從現在開始給你的孩子朗讀吧,給你的學生朗讀吧,你的孩子正在上幼兒園上國小,你的孩子已經上了中學,即使你的孩子只有8個月大。

如果你的孩子現在還不愛看書也沒關係,很可能是他還沒遇到能打動他心靈的那本書,那本書可以叫做閱讀的啓蒙書,也可能是環境還沒影響到他。如果你的孩子只喜歡看漫畫書也沒關係,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各年級裏幾乎所有優等生看的漫畫書都比成績差的學生多。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回然越早越好,但不是說晚了就沒希望了,蘇荀27歲開始讀書,不也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嗎?

兒童心理學專家俞國良說過:

如果您爲人父母,每天拿出一刻鐘,與孩子共讀,孩子會擁有不一樣的人生;如果您身爲師長,能給予孩子的除了良師、書籍與教室之外,還有什麼比創造出愛讀書的校園環境更讓人倍感自豪的?從現在開始,與孩子一起分享朗讀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