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寬和窄教案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數學寬和窄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數學寬和窄教案

中班數學寬和窄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習1-10的序數,會從不同方向辨別數序。

2、學會用序數詞"第幾"較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位置。

3、通過遊戲活動,訓練幼兒良好的觀察力。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ppt課件、車票、火車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小動物排隊

師:小朋友們,森林裏要開運動會了!瞧,小動物們都到了,他們排着整齊的橫隊歡迎我們去觀看比賽呢。

出示ppt1請小朋友說說看:

從左往右數,小猴排在第幾個?(箭頭表示從左往右的意思)

出示ppt2提問:從左往右數,小豬排在第幾個?

出示ppt3提問:從左往右數,小蝸牛排在第幾個?

出示ppt4提問:從右往左數,小老鼠排在第幾個?

出示ppt5提問:從右往左數,小狗排在第幾個?

二、小動物看比賽

瞧!比賽開始了,看看一共有幾條跑道?誰是第一跑道?小羊在第幾跑道?第十

跑道是誰?

教師:在小動物身邊的黑色數字代表小動物在第幾跑道,那藍色的跑道上紅色的數字代表什麼意思呢?紅色的箭頭又表示什麼意思呢?

三、坐火車去旅遊。

小朋友,今天你們玩的開心嗎?現在我們乘着火車去旅遊吧,這裏有2列火車,你們每人拿一張票,看清楚票上的編號,找找該坐那輛車,趕快行動吧。開着火車出去旅遊了。

中班數學寬和窄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習分辨前、中、後的位置。

2、學習聽指令做動作。

【活動準備】

1、三個海獅頭飾。

2、魚的圖卡。

3、《動物真有趣》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5頁。

【活動過程】

1、請三名幼兒戴上海獅頭飾,扮演小海獅,面向扮演訓練員的老師排隊。

2、請“小海獅”說出自己的位置,例如“我在(同伴的名字)的前面。”

3、三名“小海獅”聽老師的指示,模仿海獅做動作,例如:

前面的小海獅拍拍手。

中間的小海獅扭扭腰。

後面的小海獅跳兩次。

4、動作表演完成後,老師表示要把魚獎給小海獅,請幼兒注意聽老師的指示出來取魚的圖卡,例如:

中間的小海獅出來拿一條大魚。

在最後面的小海獅出來拿兩條魚……

5、請其他幼兒輪流扮演小海獅,進行上述遊戲活動,認識前、中、後的位置。

6、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5頁,請幼兒說說圖中海獅的位置。

【活動建議】

老師可以通過調整遊戲,增加幼兒參與活動的機會。如:請其他幼兒給前面的“海獅”送一條魚,請幼兒與中間的“海獅”跳圓圈舞等。

利用生活環節加深幼兒對“前、中、後”方位的認識,如:排隊環節等。

中班數學寬和窄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在衆多圖形中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

2.能注意觀察生活情境中所隱含的圖形。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尋找圖形》

2.電子白板

活動過程:

一、打開電子白板

1.師:小朋友,你們看,圖上有什麼?

2.提問:房頂是什麼形狀的?房身呢?窗戶呢?

引導幼兒說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

二、尋找圖形

1.小朋友真聰明,全都答對了,今天老師跟小朋友複習這些圖形。

師:小朋友,仔細看,老師這裏有一幅圖,你們發現什麼了嗎?

它們全都是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組成的2.幼兒開始從這幅圖中找出那些是用三角形組成、那些是用正方形組成、那些是用圓形組成。

師:請小朋友到白板上畫一畫、說一說。

3.增加圖片難度。讓幼兒不僅能夠找出並能說出圖形裏藏着多少個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

三、通過遊戲鞏固並複習圖形幼兒分組在電腦玩遊戲:《尋找圖形》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除了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徵外,採用幼兒集體討論學習後自主遊戲的方式,這樣能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遊戲與上面環節有較好的銜接,因此能更深地幫助幼兒鞏固前面的知識並調動幼兒的情緒,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中班數學寬和窄教案4

活動目標:

1、能發現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學習不同的排序方法。

2、在情境中感知數學的規律美,增強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幾何積木、吸管等操作材料;展示版塊

活動過程:

(一)觀看ppt1,尋找"abab"的規律。

1.進入活動室"今天森林體育館裏要舉行動物運動會,邀請小朋友們去當小觀衆,你們願意嗎?那我們出發了。"

2.幼兒入坐"小朋友們,體育館到了,請找一個座位坐下來吧!""運動場佈置的真熱鬧,你都看到了什麼?這些東西是怎麼排隊的?"3、幼兒觀察並進行表述,如運動器械皮球(同色)是按照"大的、小的、大的、小的……"規律排列的;氣球是按照"紅的、紫的、紅的'、紫的……"彩旗是按照"三角形、長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的規律排隊的等。

小結:運動會場地佈置的可真漂亮,所有材料都是有規律的排列的,有按照長短排列的、有按照大小排列的、還有的按照顏色進行排列,這種按照一定規律排列的方法我們稱爲排序。

(二)觀看ppt2,探索運動員進場的各種排隊規律。

1、運動會要開始了,小動物們個個精神抖擻地進入場地了,瞧,首先進場的是跑步運動員,它們排着整齊的隊伍有精神地向我們走來。都是什麼小動物?(兔羊羊∣兔羊羊)它們是怎麼排隊的?如果再來一些小兔小羊,讓你幫他們接下去排,應該是怎麼排序?

2、接下來進場的是爬樹運動員,它們也微笑着向我們走來。(教師逐組出示:"松鼠松鼠猴""松鼠松鼠猴"這些小動物是怎麼排隊的?如果再來一些松鼠猴,讓你幫他們接下去排,應該是怎麼排序?

3、最後進場的是舉重運動員,只見它們一個個邁着穩健的步伐徐徐向我們走來。(象熊河馬、象熊河馬)這些大力士是怎麼排隊的?如果再來一些象、熊、河馬,讓你幫他們接下去排,應該是怎麼排序?

(三)製作獎品,再現物體的序列。

1.小朋友們真會觀察,發現了藏在小動物們隊伍裏的規律。真棒!現在動物運動員們正在緊張的比賽,馬上要到發獎的時間了,大老虎給我們傳來了一個緊急消息,獎品還沒準備好,要請我們來幫忙,你們願意嗎?不過,他有一個要求,要將指定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序來製作獎品,你們可以嗎?

2、引導幼兒在五組操作材料中自選一種材料,自定序列或根據序列指示製作獎品。如:a、用塑料珠製作項鍊;b、用吸管制作項鍊;

3、請幼兒展示自制的獎品。

孩子們,把你們製作的獎品拿上來展示給大家看看吧,並向大家說說獎品是按照什麼順序排列的?

4、孩子們真棒!幫助大老虎解決了大難題,還學習了利用不同的材料進行排序的方法,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們多注意多觀察,還有很多很多的事物都是有規律的排序的。

(四)按男女規律排隊出活動室,結束活動。

(五)活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周圍環境中的一些規律,如排隊時、做動作遊戲時進行。

2、在結構遊戲和美術活動中遷移經驗,自創一些簡單的規律拼搭物體和裝飾畫面,體驗規律的美感。

中班數學寬和窄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比較中感知物品的大中小,初步學習按物體大小進行排序。

2.嘗試在表格上根據物品的大小進行匹配。

3.樂意爲猴子家選送禮物,在遊戲中感受爲他人送禮物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在比較中感知物品的大中小,初步學習按物體大小排序。

難點:根據物品的大小進行匹配。

活動準備:

1.課前已聽過三隻猴子的故事。

2.禮物圖卡人手兩份裝在盒子裏(分別是從大到小的皮球、蘋果、香蕉),表格人手一張,猴子,及其它小動物圖片(小中大共三隻)。

3.黑板上已畫好帶有小紅旗和小標記的表格圖、三隻小框。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三隻毛絨猴子,引導幼兒觀察

1.小朋友們看看誰來了?(猴子)

有幾隻猴子呀?(三隻)

這三隻猴子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說出大、中、小)

2.總結:這三隻猴子呀大小不一樣,我們可以叫它們大猴子、中猴子和小猴子,一起和它們打招呼吧。

二、出示標有小紅旗、小標記的表格。

1.這三隻猴子非常有禮貌,它們想排好了隊和我們小1班的小朋友打招呼,我們一起來幫它們排排隊吧!

(教師出示表格,引導幼兒觀察小紅旗和小標記)你看了這兩個標記覺得應該怎麼幫它們排隊呢?

2.總結:對了,小紅旗是排隊的起點,小標記是代表從小到大開始排隊,那誰來幫猴子排一下呢?

3.請個別幼兒上來爲三隻猴子排隊。

4.你們同意她的排法嗎?

三、說一說禮物、數一數禮物。

1.猴子來我們班作客,那你們有沒有爲它們準備禮物呀?(事先將禮物放在小椅子下面)

2.教師:你拿的是什麼禮物?

幼兒:皮球、蘋果、香蕉…

請你們數一數自己的禮物有幾個?

幼兒:三個

3.這三件東西一樣大小嗎?

幼兒:不一樣

教師:不一樣在哪裏?不大不小的我們可以說什麼?教師引導幼兒用“中”來表示。並依次請幼兒把表示中的禮物舉起來;把大的禮物舉起來;把小的禮物舉起來。引導幼兒感知物品的大中小。

4.教師:哎呀,猴子們這會已經在着急了,都在等着小朋友們去送禮物了,那我們手裏的禮物應該怎麼送呢?我請一個小朋友先來幫老師送一送,這個大草莓應該送給誰比較合適呢?

5.總結:原來大草莓是送給大猴子吃是最合適的,說的可真好。

教師:接下來要請每個小朋友來送禮物了,在送之前還要請你們動動小腦筋,怎麼送最合適?大的送誰?不大不小(中)的又送誰?最小的又該送給誰?好,請你們拿着自己的禮物輕輕地走到猴子家送吧!

四、分組給其他小動物送禮物。

1.在我們桌子上呀還來了很多其他小動物,他們也想得到你們的禮物請你們到桌子旁邊把另一份禮物去送給它們,在送之前也要動動小腦筋,怎麼送最合適?

2.幼兒分組開始送禮物,將手裏的三張禮物卡分別貼在表格中三隻小動物的下面,教師巡迴指導,並提醒幼兒怎麼送最合適。

五、師生共同檢查禮物是否送正確。

1.請幼兒講述自己分別給三隻小動物送了什麼禮物。引導幼兒大膽地表達“我把xx送給xx”。

2.爲什麼大蘋果要送給大xx?幼兒自由講述。進一步鞏固對物品的匹配。

3.教師:小動物們收到這些禮物都很高興,說謝謝小朋友!那我們怎麼說呀?(不用謝!)

4.教師:好了,小動物要回家了,我們跟它們說再見吧!

中班數學寬和窄教案6

活動目標:

1.認識梯形,能按圖形特徵進行歸類

2.探索用不同形狀的紙變出梯形的多種方法。

3.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活動準備:

1.教具:教學掛圖(一)中同樣大小的長方形和等腰梯形各一個,不同大小的四邊形和等腰梯形。

2.學具:幼兒用書第14頁《認識梯形》的操作材料,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的紙,剪刀、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梯形。

1.教師提供各種各樣的圖形,讓幼兒進行分類,並說出圖形名稱。

教師:這裏有幾個圖形,誰能說出它們的名字?

2.教師:梯形和長方形相比,哪裏一樣?哪裏不一樣。

3.教師在幼兒講述時,可將長方形和梯形重疊起來,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然後請幼兒回答。

教師:梯形有兩條平平的邊,還是兩條斜斜的邊?

(二)運用已知經驗正確判斷圖形。

1.教師出示倒放、斜放的梯形和四邊形,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這裏有沒有梯形?哪一個是梯形?你從哪裏看出它是梯形的?哪個圖形不是梯形?你從哪裏看出它不是梯形的?

3.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剛纔得出的經驗進行判斷。

(三)幼兒操作。

1.教師:今天我們要玩“變梯形”的遊戲。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各種形狀的紙,請小朋友們看看有哪些形狀的紙,我們要把這些形狀的紙變成梯形的紙。用什麼方法來變呢?

2.教師:小朋友可以拿一張圖形紙先折一折,讓它變成梯形後再沿着摺痕把多餘的部分剪掉,變完之後還要將你變梯形的方法記錄在相應的圖形標記上。變一次記一次,看看誰變的方法多。

(四)活動評價。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你是怎麼做的?怎樣記錄的?還有誰有不一樣的方法?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數學區活動中讓幼兒自由探索如何用各種小圖形拼成梯形。

中班數學寬和窄教案7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並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2。能用正確的語言描述物體的輕與重並進行比較。

[能力目標]

通過生活實踐用自己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遊戲、實踐的過程激發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用自己的方法比較得出物體的輕與重。

【教學難點】

和生活相結合,選擇合理的方法比較輕重。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一)比一比:

師: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在講臺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師:現在誰能說出老師手裏的這兩樣物品哪個重,哪個輕?(多媒體出示:蘋果和氣球;書和骰子)請同學們觀察物體,告訴同桌的好朋友,誰重誰輕?

師:你們爲什麼能一下子判斷出來呢?

小結:這是因爲在平時生活中我們都拿過它們,所以可以直接憑生活經驗用眼睛觀察來進行判斷。

(二)猜一猜:

老師這裏有兩個一樣大小的盒子,裏面放了不同的東西,你們能猜出哪個盒子重,哪個盒子輕嗎?(學生猜測)

師:每個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測,你有什麼好辦法來比較出兩個物體的輕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稱、蹺蹺板等)

師:小朋友想出了這麼多好辦法,那今天我們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吧。(出示課題:輕與重)

二、探究新知:

(一)掂一掂

師:剛纔小朋友都想到了許多好方法,可是當我們身邊沒有天平和蹺蹺板這些工具時該怎麼辦?(用手掂一掂)現在誰願意上來感受一下老師手裏的這兩個盒子哪個重、哪個輕?告訴大家你的感覺是什麼樣的?(請學生上來掂一掂,得出答案)

師:米老鼠給我們大家準備了很多禮物,等會兒我們也用“掂一掂”的方法來任選兩樣物體比一比輕重。

現在每組的桌子上都放了氣球、生梨、蘋果和礦泉水,每個小組可以任選其中的兩個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輕重。(要求:每個小組的小朋友任選兩樣物體來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

()和()比

()比()重

()比()輕

(請3~4個小朋友來說一說)

師:在我們剛剛比較的過程中,哪個物品是最重的?哪個物品是最輕的?(氣球最輕,水最重)

師:氣球的外表形狀最大,爲什麼比較下來是最輕的?(因爲裏面是空氣)

師:物體的輕與重與物體的大小有沒有關係?(沒有)

師小結:比較物體輕重,不能只看大小,物體的重量與它的材質有關,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一種比較輕與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師:(出示課件)現在米老鼠這裏有一堆梨和一堆蘋果,它還用剛纔掂一掂的方法來比較它們的輕重,你們看行不行?(不行,因爲數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會全掉在地上)師:那我們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它的方法來比較它們的輕重呢?(同桌交流,生答:可以用拎一拎的辦法)

師:我們把蘋果全放在紅色的袋子裏,把梨放在黃色的袋子裏用手來拎一拎。(請2~3個小朋友上來拎一拎),並把拎的感受告訴大家。(梨的總重量要比蘋果的總重量重)

2。很多小朋友都想嘗試下拎一拎的感覺,那就和你的同桌合作下,拎一拎誰的書包重,

誰的書包輕,然後把與同桌合作的結果告訴大家。

3。學生交流。(我同桌的書包輕,我的書包重)

(三)吊一吊

1。師:老師這裏的梨和蘋果差不多重,用手好像估測不出輕重,你有什麼好辦法來比較出它們的輕重嗎?(生:用天平秤來稱一稱)

師:這個辦法不錯,可是如果沒有這些工具的時候還可以用什麼好方法進行比較呢?(用橡皮筋吊一吊來比較輕重)

師演示:應該看哪一段的長度?(橡皮筋的長度)

請小朋友上來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長度。

2。比較礦泉水和生梨。

師小結:在同樣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體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長。

三、觀察實驗,比較輕與重:

1。師出示媒體:海綿、吸鐵石、膠水、夾子、玩具車;

師:誰能想個好辦法將這些東西從輕到重擺放整齊?(小組討論交流)

(1。用手估測,2個2個比較;2。2個2個吊起來比較;3。把這5種物品全都吊上去)師:哪種方法會比較方便?(全吊上去)

師:其實,根據生活經驗我們已經可以猜出誰是最輕的。(海綿)

誰是最重的。(吸鐵石)

2。學生動手實驗證明,並記錄結果(從輕到重)

填寫在書上的表格內。

3。學生交流:

把5件物品都掛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就是最輕的;橡皮筋被拉得最長說明這個物體最重。

4。請小朋友上來指一指,要看橡皮筋的哪一段長度?

四、知識拓展:

1、出示課件:小朋友都玩過蹺蹺板,當蹺蹺板停止晃動,像現在這樣時,你能說出誰比較重嗎?爲什麼?(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輕。小胖的一邊已經蹺下去了,而小巧蹺到上面去了,所以是小胖比小巧重。)

師:如果他們兩人一樣重,那蹺蹺板兩邊的高度會怎樣?(一樣高)

2、師出示圖片。

師:你從這幅圖裏看懂了什麼?(2個蘋果=4個香蕉;1個蘋果=2個香蕉)

師:要使蹺蹺板兩邊的重量不一樣,你有什麼好辦法?(生答)

師:如果再加1個蘋果,那右邊要加幾個香蕉才能使它們一樣重呢?(2根香蕉)

3。課後拓展練習:

小木箱一箱可裝4瓶飲料,大木箱一箱可裝8瓶飲料,那麼12箱小木箱裝的飲料的重量和6箱大木箱的飲料的重量哪個重、哪個輕?

12×4=48(瓶)

6×8=48(瓶)

(一樣重)

師:有時候我們還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重量。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本領?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中班數學寬和窄教案8

活動目標:

1.用故事情境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2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係。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教具:美羊羊、喜洋洋等6只羊的卡片;6座房子卡片;1、2、3的圓點卡。

學具:幼兒每人一套操作卡。

活動重難點:

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2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幼一起玩遊戲“吹泡泡”。調整幼兒情緒,進入活動狀態。

2.教師用談話的方式引入遊戲“找鄰居”,幫助幼兒理解相鄰的意思。

師:站在我們旁邊,離我們最近的小朋友就是我們的鄰居,大家找找看你的鄰居是誰和誰。

師幼一起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鄰居,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是我們的左鄰右舍。

二、基本部分:

1.設計故事情境,爲美羊羊等找鄰居。

(1)複習6以內的數和6的形成。

(2)分別爲每隻羊找鄰居。引導幼兒說出爲什麼?(一左一右、最近等)

2.幫助屋頂上的數字找鄰居。幼兒運用知識遷移,找出數字的左右鄰居。

3.引導幼兒發現相鄰數之間多1、少1的關係。(活動難點)

教師以“2”的相鄰數爲例,以“最近”爲切入點,輔助圓點卡,引導發現。

師:小朋友都說1和3離2最近,是呀他們是緊挨着2的,那1和2之間,3和2之間相差幾呢?

根據幼兒的反應,適時出示圓點卡,運用比較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之間少1和多1的關係。

師幼共同小結:一個數的相鄰數就是比它少1和比它多1的那兩個數。

4.幼兒動手操作,自由選擇操作板,爲2或3、4、5找相鄰數。在操作擺弄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理解相鄰數之間少1和多1的關係。

5.展示幼兒操作板,集體檢驗、糾錯,加深鞏固幼兒對相鄰數的認知。

教師要善於鼓勵肯定幼兒的表現。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因材施教,對能力弱的幼兒提出希望,將材料和錯誤的操作放在區角里,鼓勵幼兒反覆操作;對能力強的幼兒可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到區角里爲其他數找相鄰數等。此環節要將集體活動和區角活動緊密結合。

三、結束部分:遊戲“找鄰居”。

通過遊戲複習鞏固對相鄰數的認知,舒緩幼兒學習的緊張氛圍,在遊戲中輕鬆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左鄰右舍》是學習25以內相鄰數的新授課。在設計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幼兒對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裏面小動物的喜愛,創編故事情境引出課題,孩子們對找鄰居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爲小動物找到了兩個鄰居。由於幼兒還沒有形成相鄰數的概念,所以這個部分以情境的引導方式來激發幼兒進行主動探索,讓幼兒輕鬆地在故事情境中自然將問題解決,爲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

請小朋友爲數字寶寶也來找鄰居的這一過程,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遵循了幼兒數學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等規律。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發現相鄰數之間的關係,我以2的鄰居爲例,啓發幼兒操作探索,發現每個數都有兩個鄰居,一個比它少1,一個比它多1,從而爲探索3、4、5的相鄰數作鋪墊。幫助幼兒掌握數的“鄰居關係”。

幼兒人手一套的數學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和滿足幼兒主動探索的願望,更有利於幼兒掌握知識,完成目標。孩子們也能自始至終認真參與活動,在操作擺弄學具中感知相鄰數之間多1和少1的關係。

相鄰數這個看似簡單的內容,要讓幼兒充分熟練的理解和掌握它們之間的關係對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通過孩子們的操作展示,我們發現大多數孩子們都能正確操作,也有個別孩子沒有完全理解,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這需要給幼兒足夠的操作機會反覆擺弄驗證,因此我將材料繼續投放到區角活動中,使得集體活動和區域活動緊密結合,互相發揮其作用。

另外在數學活動中,還應更注意數學活動的科學性、嚴謹性和規範性,因此我們在幼兒理解“鄰居”的基礎上,會在第二課時,將“鄰居”轉換成“相鄰數”這個專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