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泥人》教學設計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泥人》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泥人》教學設計5篇

《小泥人》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嘗試用身邊的材質(橡皮泥)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法,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2、用橡皮泥通過揉捏敲等方式來製造自己喜歡的形象和不同的造型感受。

3、通過活動來了解襲擊想要了解的有關泥塑方方面面的知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表達方式來玩橡皮泥、塑造形體和麪部表情,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難點:如何運用泥塑誇張、變形等方法制作生動有趣的小泥人。

課時:1課時

教學設計:

1、師生問好

2、提問學生是否玩過泥巴,(農村的孩子對於泥巴應該不會陌生,從提問的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都玩過),請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經驗來做一些簡單的造型(放棄專業做陶的技巧,目的是讓學生對泥巴有一種喜歡)

3、結合課件展示,闡述泥塑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藝術,是民間美術的一朵奇葩,如天津的“泥人張”、無錫的“惠山泥人”等,早已享譽中外,在表現形式與藝術風格上體現了民間藝術純樸、稚拙的特點。

4、欣賞泥塑作品(將審美教育落實於學生的實踐中,有機的協調發展,促學生的操作能力的提高。)

5、請學生按分好的小組進行組合練習,各小組可以按照本組的討論

結果進行創作,教師不固定主題。(發揮小組合作的功能,讓學生體會合作和個人完成的區別,創造集體智慧)

6、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創作當中。

7、作業要求:

製作時,要大膽發揮,敢於實踐,貴在生動。可用誇張、變形的藝術手法,使用捏、卷、貼、刻接等技法,注意人物的動作、神態。同時照顧形象前後、左右的造型變化,注意立體效果。

8、教學評價:

對小組完成的作品發表自己的看法,增強自己的信心。師生共同參加點評。

後記:同學們動手能力很強,他們能在集體合作中找到樂趣,但是有些同學顯得很孤立,他不願意和別人合作,如何更好的調節這部分同學,幫這些孩子拉在一個羣體裏。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教學,體會到學生們非常喜歡親手接觸大自然中的泥土,在做小泥人中得到了極大的樂趣,這也許是人的天性;學生不是雕塑家,老師不要對他們要求過高;

《小泥人》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養動手能力與合作精神

3.體驗學習活動的快樂,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1.在活動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2.想象一定的情操,並根據情境作出各種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學準備:

課件 陶泥

教學過程:

一、走進教室:看一看

1.課件展示在教室裏玩耍的小泥人的圖片,提醒學生仔細觀察

2.老師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學生回答

3.老師小結,揭示課題

二、做個泥人:試一試

1.師生一起隨意捏個外形

2.教師在臺上示範講解

3.指名展示,師生共同調整

三、捏捏泥人 :動一動

1.課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動作,配歡快的音樂

2.師生同做“小泥人的體操”

3.老師提問:你是怎樣讓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動作呢?

4.教師小結捏泥人動態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樂一樂

1.課件展示5張製作完整的小泥人圖片

提高:你覺得他們美嗎?美在哪裏?你能力看出是用什麼方法做的嗎?

2.師生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師生共同點評、調整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

1.課件展示一組小泥人的圖片

教師引導學生從泥人的動態、細節的美化以及組合幾方面來欣賞

2.分組討論:我們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個位置做遊戲,做什麼遊戲

3.小組合作表現

六、展示泥人:評一評

1.學生介紹自己的泥人的特點,談談別人的泥人怎麼樣。

2.老師歸納總結

《小泥人》教學設計3

第一課時 小泥人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瞭解立體雕塑頭型的基本常識——基本形與附屬形。用瓶子和泥條組合成的頭像爲基本形,五官和頭髮爲附屬形。掌握搓泥條,用泥條纏繞瓶子,並採用捏、揉、粘、抹等技法進行像的造型創作。

2.隱性內容與目標:感受美術創作的樂趣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學習立體雕塑的基本知識。作品新穎生動,富有美感。

學習材料:本課教學所用材料,除膠泥、彩泥、紙黏土外,還可以用麪粉加水粉顏料用水和起來使用。

教學過程:

(1)佈置學生感受搓泥條方法。

提問:①搓泥條有幾種方法? ②說說搓泥條時雙手是怎樣配合的?

(2)體驗用泥條纏繞瓶子。

提問:怎樣纏繞泥條才能又快又好?學生分組獨立或二人合作纏繞瓶子,由兩組學生代表總結成功的經驗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3)五官、髮型設計。①欣賞圖片資料。②佈置學生分組。討論自己所見、所想的五官和髮型。

(4)佈置學生完成頭像作品。教師巡視輔導。

(5)展示作品,小結講評。

第二課時 泥面具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紙彈簧的基本摺疊和製作方法,創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2、製作各種有趣玩具和玩法。

3、結合紙彈簧的形態特徵,創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二、教學重難點:

1、用橡皮泥製造面具,創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2、製作各種有趣玩具和玩法。

三、教具準備:橡皮泥、面具

四、教學過程:

課題導入:出示幾個“蹦蹦跳跳”的玩具實物,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由此導入新課。

新課教學:

1、板書課題,說明教學目的要求。

2、探究質疑,把玩具分給學生。學生看看這些玩具是如何製作而成。

3、演示製作立體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製作步驟。

4、嘗試製作紙彈簧。

5、交流討論,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6、綜合製作,設計製作各種有趣的玩具和玩法

7、欣賞評價。

8、表演遊戲。

三、佈置作業:設計各種有趣玩具。

《小泥人》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小泥人》是湖南美術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二年級下冊第20課內容,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捏泥是學生的一大趣事,滿足了學生的興趣需求,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本課小泥人是在捏泥動物一課基礎上運用已學過的製作立體泥塑動物的基本技法,學習徒手捏製泥塑人物,以拓寬兒童泥土造型的表現內容。通過捏製小泥人,讓兒童認識、瞭解人物頭、軀幹及四肢的基本結構、特徵,在揉、搓、捏、接的過程中逐步掌握立體人物造型的方法和步驟,塑造出自己熟悉的、常見的、生活中有趣的人物形象。並能用適當的方法來進行裝飾打扮人物,表現出人物的表情、性格、動態等方面的特徵。

本課的教學活動將個人製作與集體活動相結合,通過設置一個情境或場景等形式來做出不同動作、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最後組成一個活動、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最後組成一個動態、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最後組成一個活動讓大家共同遊戲,激發兒童學習的興趣。

由於本課是低年級內容,學生對於泥巴的使用還無法很好的掌握,所以我在處理這課教材時,把材料變成了學生非常熟悉的橡皮泥。這樣學生既能較好的掌握泥塑方法,也能因爲顏色的多種多樣而增加學習興趣。

學情分析

相較於一年級學生,二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有所提高,他們正處於思維天馬行空、敢於盡情揮灑創意的黃金年齡,他們觀察能力漸長,好奇心強、善於模仿。同時,他們對於簡單的事物有所掌握,對熟悉的知識有所感悟,具備動手錶現的慾望。但他們還有一個特徵,那就是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主要採用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體驗,玩中創造。在遊戲中讓學生理解教材中的內容,建立學生的表象,營造愉悅、歡快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保持他們學習的慾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教學思路

從欣賞民間藝術家的泥人作品入手,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採用造型遊戲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美術創作和展示,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並在學習活動中體驗發現的樂趣,增強學生自信心和成功的滿足感。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從泥塑整體出發,捏製過程可分爲三大部分,即頭、身體、四肢。頭可以似圓非圓,捏製時,根據個人主觀意願進行恰當的誇張變形,使其有其個性特徵。其次要注意調整整塊泥塑劃分身體和四肢的拼接,通過記憶加想象來捏製生活中的人物。

過程與方法:本課教學考慮活動的合理性、趣味性、環節設置的條理性。通過欣賞激趣導入——感受體驗——觀察發現——造型表現——遊戲活動——交流點評。在教學活動中,在教室裏預先設置一個活動場景,將個人做好的小泥人擺在展示臺上進行展示評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記憶、想象,培養造型創造表象的能力,通過多種遊戲(比賽)形式來提高學習積極性。使能力、個性在學習活動中充分得到體現和發展。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瞭解人物造型的基本形態結構。

難點:掌握立體人物造型的方法和步驟,培養團結協作的集體意識。

教學準備

教師:彩泥、PPT課件、範作若干。

學生:橡皮泥。

教學互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教師故作神祕地問: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件非常神祕的禮物,想不想看?在孩子們的期待中,教師出示一組山東高密聶家莊泥塑福壽娃(圖1),然後在孩子們的驚呼聲中,板書課題“小泥人”。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民間小泥人作品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增強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

2、課件展示各種小泥人圖片(圖2—圖7),提醒學生仔細觀察,並說一說他們有什麼特點?

學生甲:顏色是五顏六色的,很漂亮。

學生乙:小人的動作很生動,形象很可愛。

教師提議:讓我們也加入小泥人的遊戲怎麼樣?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感受小泥人的特點,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遊戲激趣?體驗觀察

1、直觀感受

教師讓學生每人拿一塊橡皮泥放在手中隨意撮捏,感受泥的質感,問:孩子們,你們手中的橡皮泥捏在手中感覺如何?

孩子們大聲回答:很柔軟!、很舒服!

教師順勢又說:橡皮泥,大用途,今天就讓我們把手中的橡皮泥大變身吧。

【設計意圖】讓學生最直觀地用手初步感知橡皮泥的柔軟,爲後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2、組合遊戲

教師出示課件,指着大屏幕問:老師這裏有許多不同的形狀,你能看出都是些什麼形狀嗎?”

生A:球形

生B:橢圓形

生C:圓柱形

教師問:“你能用你的火眼金睛把這些形狀組合成小人嗎?看誰拼的小人最多哦!

學生踊躍上臺嘗試移動各種形狀組合成小人

學生組合完成後,教師問:小泥人由幾部分組成?(頭、身體、四肢)它們分別是什麼形?

師生共同總結:頭——球形? ?身體——橢圓形? ? ?四肢——圓柱形

【設計意圖】設置遊戲環節,採用自主探索的方式,讓學生自已總結出小泥人的結構及每部分的特徵。

三、嘗試製作大膽創新(圖8—圖9)

1、製作基本形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快速地用揉、捏、搓、壓等技法制作出各部分的基本形。

2、組合小泥人

教師問學生:你們能把剛纔做的`各個基本形組合到一起,變成一個可愛的小泥人嗎?

教師又問:怎樣組合才能使小泥人更有趣呢?

教師邊示範邊講解組合的時候要大膽地做,不要過分拘泥,人物動作可誇張一些。

當教師製作出動作誇張的小泥人時,學生立即興奮地想躍躍欲試。教師此時抓住時機播放課件,出示一組沒有任何動作的站立的小泥人和一組動態各異形態可掬的小泥人,問學生:你們喜歡那組小泥人?爲什麼?

學生A:我喜歡動作很誇張的這一組小泥人,因爲這些小泥人讓我感覺非常生動可愛。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與肯定後,學生完成小泥人的組合。

3、裝飾小泥人

學生組合完後,教師問學生:“孩子們,你們的小泥人都做完了嗎?

學生A:做完了。

學生B:不對,沒做完,我覺得還要給小泥人裝飾,比如帽子、衣服、道具等等。

教師:說的真好,我們在做小泥人的時候,可以給小泥人進行各種裝飾,你可以用橡皮泥裝飾,也可以藉助其他材料來裝飾,比如樹枝、樹葉、羽毛……,這樣製作出的小泥人會更加出彩,別有一番趣味。

學生打扮完小泥人,教師鼓勵學生舉起自己的作品給周圍同學看,互相發表意見。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分解小泥人的結構和動靜態對比的方式,化整爲零,降低難度,巧妙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四、欣賞作品?開拓思維

教師繼續啓發:如果我想把許多小泥人組合到一個場景裏,你會怎麼做?

學生:可以分組,每個人做一兩個小泥人,然後把做好的小泥人都擺放到小組的桌子中間,小組內的同學再給場景裏的小泥人制作各種道具,比如:桌子、凳子、樹、房子,等等。

教師播放課件,先出示各種不同場景的人物生活畫面,再出示不同場景的人物組合作品。(包括宜昌步行街上雕塑作品)

【設計意圖】通過看生活中不同場景的人物圖片和小泥人的組合場景圖片,開拓了學生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小組合作?勇於實踐(圖14—圖17)

教師提出作業要求:小組合作用彩泥做一個小泥人組合的作品,要求設置場景。

(1)比一比哪個組最會分工合作,積極主動;

(2)比一比哪個組做的泥人最生動有趣。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提高學生的分工合作能力;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活動中感受到創作的樂趣

六、展示與評價

1.學生把自己組的小泥人拿到小泥人展示臺進行展示。

2.每組請一位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解說:談自己組的作品的設計意圖和具體的表現方法。

3.學生互評:誰的小泥人更生動、有趣?哪個組合作得最好?

4.師評。

【設計意圖】互相交流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鑑賞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成功的喜悅。

《小泥人》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與學習時間安排

《生動小泥人》是人美版美術教材第13 冊第四課的內容,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根據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利用隨處可取的黏土材料,運用傳統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學生喜歡的人物形象,並通過小小的泥人來了解祖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文化,欣賞各地區泥塑的藝術特色和審美情趣,特別是瞭解文化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泥材,學習三維空間的塑造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創造能力。

本課我計劃兩課時完成。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民間藝術是中國的文化遺產,民間泥塑表達了勞動人民純真、熱烈,樂觀向上的感情,無拘無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濃厚的生活情趣,作品大多運用誇張、簡練的基本造型方法,給人以美的享受。

能力目標:用黏土捏一個生動的小泥人,體驗原始材料的樂趣。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民間泥塑作品,特別是陝西鳳翔泥塑,通過製作陝北安塞腰鼓中的鼓手形象,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文化的情感和弘揚民間藝術的願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欣賞各種風格的民間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

難點:如何運用泥塑造型的誇張、變形等方法制作生動有趣的小泥人。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課件、“安塞腰鼓”視頻、鳳翔泥虎彩塑一件

學具準備:泥巴、泥塑工具

五、教學特點

引導、啓發,將家鄉本土文化貫穿其中,使學生領會家鄉文化的內涵,培養熱愛民間藝術的情感和保護家鄉文化的責任感。

六、教學過程

(一)準備階段:課前5 分鐘,課件展示一組民間泥塑作品。(背景音樂:悠揚悅耳的二胡音樂)

設計意圖 :上課前先烘托出一種民間藝術氛圍,學生從中領略民間藝術的稚拙樸素的美感,並通過對屏幕上圖片的觀察,交流信息,爲學習本課知識打下基礎。

(二)新課學習

一、激發興趣,欣賞導入(約15 分鐘)

欣賞活動一:教師提問“你們見過屏幕上的這些作品嗎?它屬於——?”

學生異口同聲:“泥塑作品”。

教師簡介泥塑:“泥塑就是用泥巴來造型,是我國民間美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教師再次啓發學生:“這些泥塑你知道出自於我國的什麼地區?”

學生回答:“陝西鳳翔地區”。老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 :鳳翔泥塑是我們陝西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鳳翔泥塑欣賞起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

請學生概括鳳翔泥塑的特點:學生歸納出 “造型生動”“誇張”“色彩對比強烈”“有花紋”等。

教師總結:我們陝西的鳳翔泥塑是從周朝就開始出現雛形,有流傳至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民間泥塑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員,鳳翔泥塑吸取了我們陝西民間年畫、剪紙、刺繡中的紋飾,造型誇張、色彩鮮豔,深受人們的喜愛。每逢過年或趕廟會的時候當地人就要以泥塑爲禮品,在孩子過滿月時,長輩們要送泥虎。

教師出示鳳翔泥虎實物,提問學生送泥虎的原因,學生回答出:生龍活虎,虎頭虎腦。

教師對同學們的回答予以肯定並補充:鳳翔泥虎概括了兇猛動物的性格特徵,如圓睜的怒目、尖利的牙齒,也有驅邪避難、吉祥如意的含義,它的色彩運用了鳳翔泥塑常用的一套顏色如大紅、桃紅、晶綠、米黃爲主色並以黑色勾線進行填彩敷色。請同學們觀察它的造型後討論總結:誇張,大大的耳朵象兩把扇子,耳朵上和尾巴上都插有娃娃生蓮的形象象徵“蓮生貴子”,身上的牡丹花和錢幣圖案象徵“富貴榮華”,教師總結,民間藝人在泥塑作品中敷於美好的願望。

幻燈片欣賞二:天津泥人張彩塑

通過欣賞比較,教師啓發同學們說出天津泥人張彩塑的特點,教師總結,泥人張彩塑是清道光緒年間發展起來自張明山先生首創,隨後傳給張玉亭、張景祜、張錫等,流傳到今有100 多年曆史,泥人張彩塑一般高不過尺,多取材於民間傳說,神話人物,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人物逼真生動,用色典雅秀麗。

幻燈片三:江蘇無錫惠山泥人

教師啓發學生說出這一組泥塑爲江蘇無錫惠山泥人並總結特點,教師補充並總結,惠山泥人相傳有400 多年曆史,造型胖墩墩、笑盈盈,有的物捧壽桃、元寶,有的身掛金鎖片,色彩鮮明亮麗,體現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幻燈片四:河南淮陽“泥泥狗”

學生討論總結河南淮陽“泥泥狗”的特點,教師補充講解,“泥泥狗”是河南淮陽泥玩具的總稱,造型古樸,當地人說它是爲伏羲、女媧看守陵廟的神狗,若買回去送親友,可以去邪水災。它的色彩是以黑色爲底,配以紅、綠、黃、白、桃紅等色。製作過程是先用泥捏塑形象,然後放於鍋中煮染黑色,最後用高梁杆削或斜尖蘸顏色,以點、線結構的圖案加以彩繪。

教師帶領學生欣賞上海、山東高密、北京、浙江海鹽、河北溝鎮等地區的泥塑作品,請同學們總結出民間泥塑的特點。

教師最後總結:泥塑是民間美術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誇張生動的造型、鮮豔強烈的色彩表達了勞動人民純真、熱烈、樂觀向上的感情,無拘無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濃厚的生活情趣。欣賞了這麼多精彩的泥塑作品,我們今天也學着民間藝人的樣子學習製作一個生動的小泥人。

設計意圖 :通過欣賞各地泥塑作品,讓學生在欣賞中體會民間泥塑的特點,從而激發創作熱情,產生想要動手的願望。

二、講授新課:小泥人的技法學習

問題一:小泥人的製作方法。圖例《彈吉它的小男孩》

教師分別講解演示泥條法、泥團結、泥板法、塑形法,請同學們根據圖例依次說明什麼地方用到了此方法。

設計意圖: 通過教師演示,同學們能直觀學習製作方法,通過圖例對比,啓發學生知道小泥人身體的各個部分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完成。

問題二:小泥人的製作步驟。

出示步驟圖解,分別製作頭、身體、四肢道具等,又將各部分粘接,強調要將接口處抹平。

問題三:如何能使小泥人“生動”?

欣賞:東漢《擊鼓說唱俑》

課堂活動:請同學們做擊鼓說唱俑的動作,體會說唱藝人誇張的動作和表情。

說唱藝人席地而坐,頭部碩大,裹着頭巾,前額由大笑而佈滿皺紋,左臂環抱一個圓鼓,右手高舉鼓錘,動作手舞足蹈,表情眉開眼笑,彷彿表演已經進入高潮,雖然我們不瞭解他說唱的內容,但一看到這位熱情、樂觀、充滿生命活動和幽默的藝人,都會受他的情緒感染。

設計意圖 :由學生嘗試模仿《擊鼓說唱俑》的動作到引導學生對《擊鼓說唱俑》的分析,教會學生如何使小泥人生動起來,突破本課難點。

(三)、課堂練習

教師總結:“我們學習了小泥人的製作方法與步驟,感受了《擊鼓說唱俑》中說唱藝人生動的動作表情,讓我們也嘗試創作一個具有陝西特色的生動的小泥人。我們陝西最有特色,最能表現出西北人民粗獷、豪放氣質的要屬陝北的安塞腰鼓了。”(課件出示小資料:安塞腰鼓是陝北特有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xx 年以上的歷史。每逢歡度節日、慶祝豐收的時候,當地人就要演出腰鼓助興。安塞腰鼓的演出陣容龐大,一般都有60 多名鼓手,動作豪邁粗獷、舞姿剛勁奔放,體現了陝北人民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下面讓我們欣賞一段安塞腰鼓視頻,請同學們體會。”

視頻播放:陝北安塞腰鼓

請同學們用一些詞來描繪陝北安塞腰鼓的氣勢。學生:“剛毅”、“兇悍”、“豪放”、“震撼力”等。

教師:“請同學們欣賞由雕刻家劉士銘製做的銅塑《安塞腰鼓》。”使學生了解:不用做細節的刻畫,重點表現了鼓手的動作、氣質即可。

學生嘗試製作一個鼓手形象。(背景音樂:陝北安塞腰鼓)

設計意圖: 這個課堂練習的設計目的一是爲了弘揚陝西的本土文化,二是想使同學們通過練習感受一下如何做出“生動”,也爲了使作業具有可比性,爲下節課的自由創作打下基礎。

(四)展示、評價

將同學們的泥塑作品統一佈置放至班內桌子上,舉辦一個小型泥塑展,請同學們欣賞評出最生動小泥人。

(五)下課

總結本課重難點,自我檢測。佈置下節課的學習任務:自由創作一個生動的小泥人。

七、教學反思

《生動小泥人》這一課首先從欣賞民間泥塑入手,讓學生了解這一傳統的民間藝術,同時在欣賞中產生創作的熱情;在製作方法上我避免了直接傳授技法,而是由學生欣賞總結和教師演示想結合,更好的幫助學生去理解;在解決難點“如何使小泥人生動”的問題上我出示了《擊鼓說唱俑》,引導學生通過做動作、學表情,分析其生動的原因,啓發學生學習製作;在練習上我設計了讓學生來製作陝北安塞腰鼓的鼓手形象,這樣一是爲了宏揚陝西本土文化,另外安塞腰鼓本身非常生動,能夠帶給人一種衝擊力量比較容易表現,同時將美術與音樂很好的結合,使學生感興趣。

總之,這一課學生在看看、捏捏、玩玩中體驗泥塑創作中的樂趣,懂得美術創作來源於生活,指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在課堂中創造美的能力。學生在實踐中體現美、感悟美、用雙手捕捉美、創造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熱愛民間美術的情感。不足之處在於課堂時間比較緊,不利於學生製作細節,只能表現大體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