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七年級數學《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北師大七年級數學《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案設計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本章《豐富的圖形世界》是根據學生從國小到中學的過渡以及知識的銜接精心安排的,其基本出發點是爲了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第一節《生活中的立體圖形》,不僅從數學自身的特點出發,而且還考慮到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讓學生親自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能由實物的形狀想像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像出實物的形狀,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空間圖形的認識和感受。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注重使學生經歷觀察、想像、操作、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意識地讓學生在抽象思維、情感態度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教學重點:

常見幾何體的識別與分類。

教學難點:

常見幾何體的分類以及用語言描述它們的某些特徵。

學生分析

1.學生剛剛從國小升入國中,面對新學校、新環境,一切都充滿着好奇,充滿着幻想,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慾望。

2.學生已經在國小學過簡單的立體圖形,對立體圖形已有一定的認識。本節課的內容對於他們沒有多少難度。關鍵是課不能上得平淡,要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3.開展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讓學生人人積極參與。這不僅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而且也可以給新同學提供相互熟悉、增進了解的機會,讓學生和諧地融入到探究性學習的.氛圍中。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爲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本節課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物體入手,對立體圖形進行識別、分類,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物抽象成立體圖形的過程。運用“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學生主動參與爲前提,自主學習爲途徑,合作討論爲形式,培養能力爲重點,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實踐、交流,爲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自標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球等幾何體,能用語言描述它們的某些特徵,並能對它們進行簡單的分類。

2.培養觀察、抽象、歸納、概括、判斷等思維能力以及分類的數學思想,培養語言表述能力。

3.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激發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資源

1.多媒體輔助教學。

2.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球等幾何體的實物和模型。

教學流程

一、創設精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請打開課本首頁,你看到了什麼?

【一幅現代化城市建築羣的畫面,彙總本章的主要圖形,運用多媒體演示,向學生們展示豐富的圖形世界,給他們帶來直觀感受,讓他們觀察、思考、判斷,體會圖形世界的現實性和藝術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數學的興趣。】

師:在畫面中,你能發現數學的影子嗎?

【分組討論交流,引導學生觀察、抽象、歸納,學會把現實情境中的物體抽象成幾何圖形,感悟知識的生成與積累。多媒體配合演示。】

引入課題,板書:1.1生活中的立體圖形(一)

二、直觀感知,識別圖形。

1.出示常見的幾何體實物,讓學生識別: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球。(板書:常見幾何體的名稱)特別指出棱柱有直棱柱和斜棱柱,本書只討論直棱柱(簡稱棱柱)。

2.請同學們舉出一些幾何體的實例。閱讀並觀察課本第2頁的彩圖,尋找畫面中含有哪些熟悉的幾何體。

3.自學課本第3頁的內容,然後分組討論,回答課本中的四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