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社會實踐報告(通用10篇)

轉眼間充滿意義的社會實踐生活就已結束了、相信大家這段時間來吸收了不少的新思想、不如認真地做個總結、寫一份實踐報告吧。那麼實踐報告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公益社會實踐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公益社會實踐報告(通用10篇)

公益社會實踐報告1

人們常說、勞動是偉大的、是光榮的、沒有勞動就沒有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也就是說、只要是勞動、不論是什麼勞動、都是光榮偉大的。公益勞動、也得到了許多深刻的爲人處世的道理。這次公益勞動、我是在學校辦公樓做公益勞動、作爲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着大學生要注意到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不可少。畢竟、1年之後、我已經不再是一名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分子、要與社會交流、爲社會做貢獻。只懂得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以後的人生旅途是漫長的、爲了鍛鍊自己成爲一名合格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學校把學校作爲社會實踐的場所、讓我們參與社會、在實踐中有所啓示。在勞動中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爲我心裏都有一股自豪感。而這種自豪感不是在學校裏能夠體會到的。公益勞動是不記報酬、不謀私利、不斤斤計較的;公益勞動是忘我的勞動、也是培養我們關心公共事業熱情的。參加公益勞動的光榮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靈。

處於這個時代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對待一些人際關係和自我評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這次的集體公益勞動、使我體會到了集體的力量、集體的溫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感。這些都促進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錯誤、正確認識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去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對於抵制一切向錢看的思想腐蝕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讓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們輕視勞動和不勞而獲的思想的侵蝕、避免了我們形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公益勞動也同樣加強了我們的勞動觀念、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公益勞動同樣培養了我們的競爭意識和開拓進取的精神。 這次公益勞動讓我懂得了公益勞動不僅能造福社會、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靈。而我們也該爲了公共利益而自覺自願地參加勞動、因爲那是我們中學生的勞動態度的一個特徵。不記報酬也是我們中學生勞動態度的一個特徵。我們講的公益勞動、就是以不記報酬爲前提的;那是根據以公共利益而勞動;我們必須爲公共利益而勞動、自覺要求進行勞動。積極參加公益勞動是爲社會盡力、是熱愛勞動的表現。

社區實踐活動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引導了我們接觸、瞭解社會、增強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更讓我們明白了學會獨立的重要性。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於我們這些出生牛犢的中學生們、獨立的培養和社會的洗禮是多麼的重要。在這個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適應社會也是我們即將面臨的困難。對於現在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就意味着我們越能適應它。

義務勞動是忘我的勞動、也是培養我們關心公共事業熱情的。參加義務勞動的光榮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靈。處於這個時代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我們的寵愛、使我們對勞動的概念瞭解膚淺。這次的集體義務勞動、使我們體會到了集體的力量、集體的溫暖、也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感。老師有意識地組織了我們去參加力所能及的義務勞動、讓我們對勞動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讓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的光榮、讓我們重視勞動、重視自己的勞動成果。義務勞動也同樣加強了我們的勞動觀念、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校這次組織的義務勞動讓我們瞭解勞動的光榮和價值。

這次的義務勞動讓我們明白了學會勞動的重要意義。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於我們這些在校的大學生們、獨立的培養和社會的洗禮是多麼的重要。在這個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適應社會也是我們即將面臨的問題。對於現在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就意味着我們越能適應它。我們應該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不辜負黨組織對我們的要求。勞動鍛鍊了我們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勞動不像平時上課、每天都坐在教室、困了還能趴在桌上打盹兒;更不像在家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整天的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懶懶散散、毫無生氣。第一天的勞動讓我覺得很新鮮、拿了鋤草工具就開始幹、因爲不得要領、一仗下來累得腰痠背痛。這樣的結果導致第二天的勞動中提不起精神來。不過、經過了幾天的鍛鍊、我已有所改變、不怕髒不怕累、儼然一個真正的勞動者了。

勞動更使我懂得了做什麼事都應該有堅定的信心和堅強的意志。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廢。在學習上如此、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更應該像這次勞動一樣、一干到底、不留“後遺症”、這樣、我們做的任何事情纔會在最大程度上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週的勞動確實讓我們收穫了許多在課堂上不曾學到的東西。我想、我們應該在學好書本知識的同時、多多提高自己課外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提高自己在各個領域的戰鬥力和適應力。

公益社會實踐報告2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又一個寒假如期而至、我已經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褪去了大一時期的青澀與迷茫、我在內心醞釀了幾個寒假計劃、希望能度過一個充實的假期。後來在老師的推薦下我瞭解了“大學生和大學生村幹部保險扶貧”這個有意義的公益活動、因爲當時瞭解到活動的時候已經是假期、因此只能報名參加個人宣講活動。

我對這次志願活動進行了深入地學習、該活動是在中國保監會、共青團中央的指導下、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共同主辦的。活動目的就是爲了把覆蓋廣泛、社會關注度高、對新生事物認識能力強的大學生羣體發動起來、通過志願宣講、需求調研、社會實踐等多種方式、利用假期走進社會、傳播風險知識和保險理念、實現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效果、從而爲構建形成全社會學保險、懂保險的大格局作出貢獻。這次假期我們的主要宣講對象是貧困農村、通過我們的宣講讓農民們認識到保險的重要性。瞭解這些、我聯繫到了活動的主辦方、努力學習保險知識、爭取早日成爲一名合格的講師。

因爲這次活動是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想要學習有關農村的保險知識只能在線上進行、這也是對個人的自律性的一種考驗。通過一週的學習、我基本瞭解了農業保險的基礎知識、並通過了網絡試題測試、成功地認證爲該活動的講師、隨後主辦方頒發了“農村保險志願者”的資格證書、我的寒假社會實踐就這樣開始了。

根據主辦方提供的資料、我開始聯繫山西省朔城區神頭鎮的張姓大學生村幹部、卻別告知該村幹部已經調走到其他地區;隨後又瞭解到贊助此次活動的保險公司也沒有我們當地的、一下子感覺自己像是被拋棄的孩子、一時摸不着頭腦。一個去年暑假參加過這個活動的同齡人的一番話讓我恍然大悟。他告訴我沒有別人的幫助自己也能完成的、只要想去做就沒有做不到的事、“少想多做”纔有效果、想得再多沒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和付諸於實際行動的勇氣也是紙上談兵。與此同時我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我相信我可以完成任務。

爲了使活動順利開展、我選擇了自己比較熟悉的山西省右玉縣殺虎口村進行宣講、再親戚的幫助下我找到村支書楊書記、楊書記表示支持我們的保險宣講活動。正值正月、走親訪友的人也多、於是我們採取去村民家裏宣講的形式來完成活動目標。爲了達到預期效果、我重新看了一遍農村保險的知識、並儘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爲大家解說、活動在我們的計劃中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本次宣講活動儘管比較困難、但還是堅持完成了、同時我也收穫了很多東西。

首先、意識到增強了農民的農業保障意識的重要性。歸根結底農民還是靠天吃飯、農業是典型的風險產業。而現在農村逐漸走向老齡化、很多農民學問不高、防災意識不強、收到損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靠“老天爺”的眷顧。天有不測風雲之時、苦的還是農民。由於自身的弱質性和生產過程的特殊性、在整個產業生產循環過程中面臨着許多風險、比如自然風險、市場風險、政策風險等。因此、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都離不開對農業風險的防範和管控、而農業保險的災害補償功能也正推動了農業風險的社會化轉移和分散。在宣講活動過程中、我發現當地村民農業生產保障意識薄弱、一大部分村民對農業生產保障政策瞭解甚少、對於農業保險的理解也是比較狹隘。有的認爲花錢投保沒有必要;也有的農民有一點保險意識、但不知道怎麼進行理賠;有的人甚至擔心會被保險騙了錢。

這樣下去、一旦發生自然災害、農產很容易因災致貧返貧。如果我們能夠經常到鄉村宣傳相關知識、或者加強對他們子女的培養和教育、這樣就可以使農民認識到農業保險的重要性、也爲改善我國農業的現狀作出相應的貢獻。

其次、增強了大學生在公益活動中的責任感。我感受到村民們聽到可以通過農業保險保障權益的歡欣喜悅。同時很幸運能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努力、來提升農民們農業生產保障意識、爲當地能進一步提高農業保險覆蓋面和保障水平出一份力、讓百姓們生活得更幸福、同時更加確定了自己之後要更多參加有意義的公益活動、以實際行動助推精準扶貧。

最後、提升了自己的保險知識水平和能力素養。即使我的專業和保險無關、但是通過培訓和宣講、讓我進一步瞭解到國家有關保險業助推脫貧攻堅的政策要求、拓展了保險方面的知識。本次活動深入基層走進鄉村、親身感受到了民風的淳樸。雖然這次活動有些倉促、又是個人展開、沒有和大學生村幹部及保險公司取得聯繫、但是後期在親朋好友和村支書的幫助下、我最終還是完成了爲期兩天的農村走訪式保險宣講活動。

本次活動、讓我深刻體會到大學生深入基層走進鄉村的意義、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當今社會、就業問題總是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成了說不完的話題。招聘會上的大字報總是寫着“有經驗者優先”、可還在校園裏的我們社會經驗又有多少呢?多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以便在畢業後能儘快適應社會、更好地去處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以後的假期我會繼續從事這樣的公益活動、並且提前做好準備。平時努力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多認識一些熱心公益的同學、組建一個充滿活力的大學生公益團隊、用我們的綿薄之力爲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最後我衷心地希望村民們能從這次農業保險知識宣講中有所收穫、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公益社會實踐報告3

我第一次認識愛心宿舍公益活動是在那天晚上、有兩個人到我們宿舍來宣傳這個公益活動、那時我想這種公益活動不就像家裏賣廢品一樣、也就能得到幾塊錢嘛、但昨天晚上看到所賣廢品得到的543元的錢數、我震驚了、這不但讓我知道這項公益活動的強大力量、更讓我收穫了比這更寶貴的東西。

我昨晚參加了我人生中第一次公益活動、和另外三個組員“走街竄巷”、真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在此過程中、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一起跑樓梯、一起扛大大的麻袋、一起說說笑笑、在歡笑與汗水中、我們度過了這難忘的兩個多小時。

在這次公益活動中、我們接觸了比平時更多的人、這不但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更讓我們的社交能力得到了鍛鍊。我們知道了如何與人相處、我們知道了禮貌的重要性、其中最最重要的是、我們深刻感覺到這個社會的和諧。

因爲每個寢室的人都很配合我們的工作、而且都很有禮貌、比如、我們在敲明九一個寢室的門時、裏面亮着燈、還有水聲、我們敲了半天門、也沒人來開、我們決定放棄、這是水聲沒了、出來了個健壯的男同學、在得知剛纔他在洗澡、我們說真是對不起、而他卻說:“哪裏、該說對不起的是我、我在洗澡沒給你們開門!”

這句話讓我頓時感到這個社會是如此的和諧、這也讓我知道對他人禮貌、不但能夠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更能給他人帶來溫暖、要是這個社會人人都能像這位男同學一樣、那“大同社會”就近在咫尺了!

總的來看、這次公益活動真是讓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也讓我認識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我期盼着下次公益活動的進行、因爲這項公益活動讓我們知道了我們存在的意義!

公益社會實踐報告4

爲了豐富同學們的寒假生活、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我係於20xx年組織寒假社會實踐活動、主題之一爲“改革開放xx週年農村發展變化及現狀調查”。我選擇了“改革開放xx週年農村發展變化及現狀調查”這一主題、對自己的家鄉—xx市陵縣xx喬家村進行了調查。通過爲期40多天的調查訪問、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來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農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下是我的調查報告:

從20xx年x月xx號到x月xx日這三天我做了調查活動的準備、包括擬定計劃、羅列提綱、設計和打印調查問卷、確定採訪人及時間等。從x月x日開始正式在我村開展采訪調查、採訪因天氣、人爲因素等是斷斷續續進行的、一直持續到x月x日。從x月x號起我開始整理並撰寫調查報告、並於x月x日完成。

我家鄉所在地爲山東省xx市xx鎮喬家村、原政府駐地爲鹼店鄉、後因鄉鎮合併、現政府駐地爲鄭家寨鎮。村中擁有土地一千二百八十畝、是一個地多人少、以農業爲發展主的村莊。村中有100多戶人家、人口爲四百八十九口(2002年統計結果)、後因人口死亡、計劃生育政策、農村富餘勞動力對外輸出等原因、至20xx年、村中大約現生活人口爲400口。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分別以發放調查問卷、錄音、攝像、調查訪問等形式走訪了村中67戶人家、採訪了282人、約佔全村總人口的63%。在調查採訪過程中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70份;拍攝照片67張、錄音26份、錄像13份。這次調查活動主要是爲了瞭解家鄉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發展變化、國家對農村實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實行情況、村中建設、村容村貌、村中經濟發展總體態勢等;瞭解家鄉村民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巨大變化;瞭解當前村民的現實生活狀態、生產生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將來家庭發展的想法、期望。因此次只調查了本村63%的村民、故在一定程度上對反映問題可能有所影響、但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村的一些實質問題。現將統計結果列表如下:

1、改革開放30年來、村中變化最大的表現:

2、改革開放30年來、村民家中最大的表現:

3、對國家政策的瞭解情況:

4、對國家政策的改進情況:

5、對現狀的滿意程度如何:

6、制約本村發展的最大因素:

7、對自己家庭的發展是否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

8、認爲本村落實不好的方面:

9、通過哪些途徑瞭解國家政策:

以上便是我採訪本村父老鄉親後做出的的統計。從統計結果且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總結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讓人不自覺的感嘆家鄉三十年來發生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

1、新房一排排、寬敞又明亮。當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門已不復存在、如今的磚瓦房寬敞明亮。往前幾十年數、家家戶戶的小木屋在夏天是屋外大雨、屋內小雨、現如今的大瓦房堅固耐牢、有些村民戲言:“颳風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這當然是說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堅固性。單從門窗的換代上看:從紙糊的木窗戶到安有玻璃的門窗、但現在鋁合金的門窗、變化之大可見。

2、摩托車、電動車來去自由、麪包車、小轎車也來“趕會”。早些年的腳走肩扛的運輸方式早已不復存在。現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馬路已修到了家門口。村裏人出門摩托車、電動車、不到一會功夫就到達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購置了麪包車、小轎車、出門更是舒適、方便。

3、摒棄大魚大肉傳統吃法、講求吃得健康綠色。改革開放30年來、農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有45%的被採訪村民認爲30年來家中最大變化表現在生活質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內容不斷升級換代、往前幾年、年年過節吃上雞鴨魚肉、那叫富裕。這幾年村民的大魚大肉已經吃膩、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漸多、村民們也開始講求吃得健康綠色了。

4、大姑娘、小媳婦花枝招展、年會上個個時髦、時尚。以前、家中婦女緊衣縮食、省出錢來給孩子購買過年的新衣、小孩子也爲要過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村民可以說天天穿新衣、什麼時髦穿什麼。各個花枝招展、告別黑白年代、迎來精彩生活。就連那髮型、也是年年新變化、年年新內容。

5、家用電器一應俱全、生活輕鬆自在。現如今村中70%——80%的家中安有彩電、很多農戶家中安裝有電冰箱、洗衣機、電鍋、音響等。回想前幾十年前、冬天洗衣服婦女手凍得通紅、洗的衣服好幾天曬不幹;夏天的肉、菜總因溫度高不便儲存;婦女整天圍着鍋臺轉、沒有空閒、這些家用電器的安裝、減輕了婦女的勞動強度、空閒出很多時間休閒、娛樂。

6、農村醫療保險體系不斷完善、減輕農民病顧之憂。一直以來村民都害怕家裏人出現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錢的現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貧的現象很多。最近幾年國家出臺好政策、在農村醫療保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資金。村民通過入農村醫保、受惠頗多。像一位村民因得腦血栓所花的4000多的醫療費中、有2000多由農村醫保負擔、這種農村醫保的政策的確減輕了村民的病顧之憂。

改革開放30年、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這是否表明當前的農村就十全十美、沒有任何問題了呢?也不盡然、在調查訪問過程中、村民就對制約我村發展的問題提出了建議。總體說來、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1、農業生產結構單一、缺乏其它副業的發展。我們村座落在魯西北平原上、本村村民是一個以農業爲發展主業的村莊。就土地總數與人口總數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幾十年來、本村村民在農業生產上一直沒有任何突破、創新。種植作物單一、無怪乎小麥、玉米、棉花。村中沒有什麼農特產品、更談不上農特產品的加工。在蔬菜種植上、林果業發展、畜牧業等方面的發展落後、國家出臺的農村政策中鼓勵提倡的農村要發展多種經營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實現。

2、水源問題亟待解決、村中至今爲安上自來水。水是農業發展的命脈、像我們村這種以農業生產爲主的村莊、水源問題更是處在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村莊所處地理位置遠離河流、農田灌溉要通過好幾級調水、村民吃夠了澆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認爲制約本村發展的最大因素是水源、但對此卻無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難、所引用的水要到很遠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氣緣故吃水更是難上加難、絕大多數村民強烈要求村中安上自來水、解決吃水不便。

3、村名腦中“墨水”還是少、種田缺乏科學知識。在村中廣泛存在着村民種田不懂科學、不用科學、不信科學的現象、有的人想科學種田還受到周圍人的嘲笑、認爲那是瞎折騰。科學知識的缺乏嚴重製約着村莊的發展、制約着村民的“錢袋子”。最近幾年、有科學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聽者不是很多、聽了的人大部分也沒有按照做。

4、忙於修建、急住新房、讀書人漸變少。村中這幾年的住房修建規模發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但卻出現了一個很不好的趨勢:讀書上大學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將家庭絕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對減少了對孩子學習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國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掙錢、這種看輕知識、缺乏知識的現象、其負面影響是深遠的。

5、文化生活很單調、賭博之風日盛。雖然家家戶戶都安上了電視、但村民瞭解外界的途徑也僅限於此。調查村民中通過電視瞭解國家政策的佔到94.33%、而通過報刊、村委會了解國家政策的只佔有2.48%、3.19%。我明顯感受到現在農村文化生活的單調、乏味、有很多村民爲了解悶、農閒時節就聚在一起打麻將、“頂牛”等、這些具有賭博色彩的活動日益受到村民的“歡迎”。

針對本村所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鄉親父老發表的對於改變本村發展現狀、儘快脫貧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農村的發展繁榮離不開國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出臺一系列有利於農村發展的好政策、像小麥、棉花等作物的補貼、生豬養殖補貼、農村醫療保險、新宅基法等。這與國家的好政策是分不開的、在我個人看來、國家政府應繼續關注農村、關注居民、將現已出臺的關於農村的政策不斷加以修養、同時根據時勢出臺新的有利於農村發展的政策。

發展農特產品、擴大農特產品的生產規模、進行農特產品的深加工。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發展農特產品的生產、只是因爲生產規模較少、這種單戶單幹的規模易造成農特產品的出售困難。村民們說:“種植太少了、成不了規模、人家不願來收、還往下壓價。”村中領導幹部應號召發展農特產品的種植、生產、形成生產規模、將本村打造成一個以某種農特產品爲主的生產基地、吸引購買商前來收購、並在此基礎上號召有能力的村民進行農特產品深加工、過大生產鏈、取得經濟效益。

開展農貿集會、擴大村民收入、消費渠道。像我們臨近村鹽廠村就是一個農村發展的典型。村中帶頭人本着“先富帶動後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資蓋起樓房、建起工廠、學校。爲取得經濟效益、開展了“九月九農貿會”“元宵大型農貿會”、這些或大或小的農貿集會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其村的經濟發展。像這種發展農村經濟的模式很值得借鑑、開展本村的農貿招商活動、促進村民多方面、多途徑收入。另外若趕上好機遇、還可以吸收外商投資。

完善水裏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河流的範圍。我村遠離河流、湖泊、水源缺乏、這是客觀原因所致。但是我們完全可以發揮人力資源、不斷完善水裏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水流影向範圍。隨着村莊經濟的不斷髮展、村民爲了增收、創收、開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組織兩次開鑿人工河流的活動、讓村民受益頗多。我們村領導幹部還應繼續發揮作用、解決擺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難的問題。

豐富農民頭腦、增加農民科學種田知識。在調查訪問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認爲制約本村發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學知識。這個數據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認識到科學種田的重要性的。像現在科技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就應繼續下去。要在村中進行實打實的實驗、讓村民嚐到科學種田的甜頭、從而達到運用科學知識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地。

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增強農民鄉村生活情趣。自從電視普及以來、農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單調了。有些村民表示:現在生活很乏味、電視節目也不好看、閒來逛去也無趣。我想在村中農閒時節、大家滿可以組織一些文化活動、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鬧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組織、還可以聯合鄰近幾個村莊一起、到時還可以比賽、自娛自樂、增添村民生活樂趣。

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對於我來說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這短短40天的調查訪談中、我發現了很多在這次調查活動中的不足、存在較多欠缺:

1、準備工作不充足。在所要求的調查形式中有發放調查問卷、要照相、錄音、錄像、訪談等、我沒有準備一套相應的設備、從而會或多或少影響到調查結果。

2、調查問卷設計不足。在我個人看來、在此次自己所設計的調查問卷像是一張試題、從第一問到第十四個問項、整張就像14道選擇題、形式太單板了。

3、調查問卷題目問答模糊。像問村民瞭解的國家政策多少時、選項爲“瞭解很多、瞭解部分、不瞭解”、其問題具有模糊性、不利於調查結果的統計、有些題目問答時所用的措詞也是不當的。

4、沒有如數完成調查任務。在村中100多戶人家中、只走訪了72戶、佔全村總人口的65%、在反映村中問題上有其狹窄性、差異性。

在這次調查訪問過程中、我的感受、感悟很多、這次的這個學習任務讓我成長不少:

我深切期望村莊可以很好的發展、村民都過上富裕的生活。能夠解決困擾鄉親們的水源問題、家家戶戶安上自來水;希望村莊可以形成某種農特產品的生產、蔬菜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等都得到長足發展、改變當前農業生產單一情況、實現多種經營;村民科學種田的知識不斷增長、實現穩產、高產;豐富鄉村生活、村民過上豐富多彩的鄉村生活。

農村的發展是任重道遠的。我們必須認識到農村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幾代人共同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實現。像上面我所發表的關於本村如何致富、如何發展僅了了幾句、但真要實施、實現起來就會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了。

我發現農民階層是一個易於知足常樂的階層、在採訪的324個人中、有60%多的村民表示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比較滿意、39%多的村民表示對現狀滿意、他(她)們對我說:“現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這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重視農民、發展農業、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他們的笑容讓我看到了那顆知足常樂、感恩的心。

農民現如今的日子仍不好過。莊稼稍有不好、直接影響家庭收入、家中老人孩子生病花掉上萬元、就會使農民的生活很難維持。村中有個姓趙的人家、大女兒得了重病、花掉家中七八萬元錢、母親覺得沒發過、跟丈夫鬧離婚。另外像自家飼養的牲口無論是病死還是價格漲浮變化也會影響家庭發展。隨着衣食住行各方面花銷的增大、農民過日子也很困難。

在最後、我要感謝我們村的父老鄉親、謝謝他們的支持、當我問及他們很多問題時、他們知道多少就說多少、不隱不瞞。我請他們幫助我填寫調查問卷時、他們會放下手中的活計、幫我認真作答。當我向他們要取一些照片時、就算那些照片很珍貴、他們也不吝嗇。他們對我說、只要有利於你學習、你用就可以了。這些話着實讓我感動、謝謝您們了、我的鄉親們!

公益社會實踐報告5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爲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爲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

而且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涌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在現今社會、招聘會上的大字報都總寫着“有經驗者優先”、可還在校園裏面的我們這班學子社會經驗又會擁有多少呢?爲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真正走入社會、能夠適應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的變化、並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

畢竟身在學校、接觸社會的機會很少、所以要讓自己面對更多的各種各樣的人、增加自己的閱歷、因爲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需要有更多的體驗、更多的經歷。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爲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在暑假前拿到社會實踐表格時、我就萌發了策劃一場愛心捐書活動的想法、那時我信心十足、覺得這只是一場小小的捐書活動、程序再簡單不過了、寫策劃書時我想到在我生活的城南社區中、仍有部分家庭生活在貧困中、這些家庭的孩子正忍受着物質和精神財富的雙重匱乏、把書捐給他們、從身邊小小的愛心活動做起、同樣可以帶給人們溫暖。

確定了活動主題和目的後、我開始聯繫中學同學、因爲我從未搞過社會實踐活動、沒有這類的活動經驗。我聯繫了十幾個分別在不同大學讀書的同學、他們欣然表示協助我、並給了我很多有益的建議和意見。他們的話語讓正在迷茫中不知所措的我有了很多信心和勇氣、而他們告訴我的很多實踐活動經驗、注意事項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我再走更多彎路。

活動策劃書幾經修改、前後共寫了四份才敲定了比較滿意的一份。當我拿着策劃書去居委會蓋章、遇到種種困難。那時的我真的心急如焚、幾乎想放棄了、沒想到一個看似簡單的活動、它的準備工作卻是如此繁瑣而累人、方方面面可能出現的狀況都要考慮到。

我終於在x月xx日那天蓋到了同意活動的章、同時、居委會主動表示向我們提供活動所需的長桌、椅子等物品、並會在活動結束後負責將得來的舊書分送給社區家庭貧困的學生、解決了所有我們擔心的問題。“萬事具備、只欠海報”、由於第二天就要正式舉行捐書活動了、25號下午我抱着兩摞海報紙去同學家、從來沒有過出海報經驗的我們倆折騰了整整一個下午才終於出好了兩張海報。

x月xx日活動當日、除了我之外來自那七所大學的我的十名同學過來協助現場活動、其中四名男生、六名女生;活動正式開始的時間是上午九點半、但我們從八點半就到達了活動現場——我們城南新村中心晨練中心的大轉盤。男生負責去居委會搬長桌和椅子、我們女生則在現場張貼海報、進行活動前的宣傳。九點半活動正式開始後、忽然有城管人員過來、我們拿出居委會蓋了同意印章的策劃書給他看、他纔沒說什麼、轉身走了。我們在放心之餘又學到一些活動經驗、那就是活動一定要得到相關部門的書面同意、比如蓋章什麼的、否則隨時都有可能被當作非法活動處理掉。

那天駐足的羣衆很多、但很多人竟把我們當成是大學生賣舊書的活動、我們仔細看了一下海報、才發現海報上忘了把最重要的活動信息“捐贈舊書”寫上去、真是忙中出錯。修改海報肯定是來不及了、結果那天我們十個人站在活動現場口乾舌燥的向每一個前來詢問的居民一遍遍解釋、一直到下午一點半、心裏直犯暈。

那天我們收到近200本捐贈的舊書、雖然數量不多、但活動過程中發生了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事:年齡最小的捐贈者是一個三歲的小男孩、由他八歲的表姐領過來、當他很鄭重的把一本連環畫交到我們手中時、他臉上那認真而自豪的表情讓我們無比感動;還有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媽媽、一下子捐了三十幾本書、我們懇請她留下姓名時、她只是擺擺手微笑着走了……很多很多事情、現在一想起來我的心裏還是暖暖的。

這次活動算是比較圓滿而成功的完成了。活動前期繁重的準備工作讓我認識到無論做什麼、說是一回事、真正實行起來又是另一回事、沒有什麼是簡簡單單就可以完成的、必須要全心付出;在活動的過程中總是會碰到困難、會出現錯誤、我們都要坦然而正確勇敢的面對、切不可半途而廢;個人能力有限、所以應該具有團結合作的精神、必要時積極而誠懇的向他人尋求幫助。

這次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組織和策劃能力、增強了我的自信心、給我原本空白的實踐經驗經歷填上了重要的一筆、而且捐贈所得的舊書送給了需要它的貧困學生、更讓我的心靈得到教育和洗禮、讓作爲大學生的我開始一步步承擔起對這個社會應盡的責任、在社會實踐中證明和實現自我價值!作爲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着大學生要注意到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不可少。畢竟、1年之後、我已經不再是一名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分子、要與社會交流、爲社會做貢獻。只懂得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以後的人生旅途是漫長的、爲了鍛鍊自己成爲一名合格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人的一生中、校園並不是永遠的學校、真正的學校只有一個、那就是社會。一個月的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悟到了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也將讓我終身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情感、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體現、爲將來打下堅實基礎。我會不斷實踐、在實踐中鍛鍊、在實踐中得真知。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會更加努力、端正思想、明確方向、在不斷完善中求發展。也知道了:不要抱怨這個社會是如何如何的黑暗、哪裏哪裏的人是不對的。因爲這個社會不會因爲你的抱怨而改變的。不是讓社會來適應自己、只有自己去適應這個社會才行!

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培養了我們的獨立處世的能力。讓我們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通過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自主的去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社會的認識更加清晰。不管在實踐過程中遇到挫折還是成功、對我們都是一種收穫、明確了優勢同時也發現了不足之處、讓我們面對社會更加自信。希望以後學校多開展一些這樣的活動、從各方面鍛鍊我們!

公益社會實踐報告6

《大學生公益行爲研究調查分析報告》的調查提綱

(1)調查目的:針對現階段大學生對公益事業的社會效果存在爭議的情況、通過了解同學們對公益事業的態度和做法、從中分析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由此尋求改變這一原因的措施。

(2)調查對象:紅河學院抽樣調查

(3)調查形式:問卷調查爲主、個別談話爲輔。

(4)調查內容:

①瞭解公益事業的渠道和程度。

②參與公益事業的方式、途徑。

③影響參與公益事業的因素。

④對周圍公益行爲、氛圍的認識。

⑤對社會公益事業的總體評價。

通過以上調查、進行全面歸納整理、寫成調查報告、並提出建議。

大學生參與公益行爲研究調查分析報告

捐贈及其他公益公益行動是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表現、更是中華民族世代相承的傳統美德。公益象徵的是愛心、公益與社會責任。作爲在社會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羣體、作爲社會未來的中堅階層、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公益捐贈的主要羣體。

他們對目前周邊的公益行爲、社會的公益事業如何評價呢?是什麼因素影響到他們進行公益活動?又是通過哪些渠道、方式參與到公益中?爲此、筆者通過對紅河學院100多位各領域發放問卷進行調查、來了解當代社會公益觀念和行爲現狀、並分析其原因及提出建議、這對於促進建設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公益事業、加強培養與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一、紅河學院學生對公益事業的觀念行爲

1.紅河學院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熱情度

筆者在對100位紅河學院學生的調查中發現:支持參加公益活

動的同學有90%、表示不支持參加公益活動的則有2%、表示無所謂的佔8﹪。另外、在對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同學中調查得知、每週參與公益活動的佔60﹪、利用課餘時間參與公益活動的佔51﹪、節假日參與公益活動的佔30﹪、而只要需要、任何時間都參與的佔11﹪。在對錶示沒有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同學調查以後是否會參加公益活動的問題中發現、43%左右的同學表示以後會積極參加、53%左右的同學表示遇到有價值的公益活動會參加、4%左右的同學表示對公益活動不感興趣。在調查如果學校組織公益募捐活動、或者街上有公益募捐活動的問題上、有79。2%的同學表示會參與、有20。8%的同學則表示不會參與。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紅河學院大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只有少部分的同學對公益活動不熱衷。但是、從關注公益活動的積極度上看、現今的紅河學院大學生仍缺乏熱情、只有極少數的同學表示經常關注公益活動、積極找機會參加。這一點反映了當今大學生公益觀薄弱、對公益活動的熱情度不足。

2.紅河學院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能力

筆者在對上述100位同學的調查中還發現:紅河學院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調查中男生佔43 ﹪、女生佔57﹪、而且大多數女生對公益活動更有自覺性和積極性。在這個調查中按照年級來比較、大一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佔4﹪、大二參與公益調查的佔28﹪、大三佔公益調查的41﹪、大四佔公益調查27﹪。其中大部分同學參加過現場捐資和捐物活動、其數量和捐款金額只在同學們的能力範圍之內。

3.紅河學院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渠道

調查發現、對於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同學、有71.5%的表示曾經通過由學校團委、學生會、志願服務團體組織參加、有27.7%的通過同輩羣體及其他志願者參與活動。有13.8%的加入紅十字會等社會公益機構、50%的以志願者、義工身份參與義賣義演等公益活動、7.7%的則表示通過其他途徑參加。而在對沒有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同學中調查得知、只有26%左右的同學表示以後會現場捐贈或者通過手機、銀行、網絡等方式捐款、高達90%左右的同學表示以後願意以志願者、義工身份參與義賣義演等公益活動、也有50%左右的同學表示願意加入紅十字會等社會公益機構。

在詢問參與公益活動遇到的阻礙因素時、76.9%的同學表示主要是因爲他們認爲是時間因素、與個人生活或工作學習相沖突、表示主要是經濟因素、參加志願服務還要花錢的佔53%、而有35.4%的同學以社會因素、多數人對志願者有偏見爲主要因素、另有6.2%的表示是外界壓力造成的。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當今大學生參加公益活動的形式主要是捐贈和以志願者的身份參加。而從大學生選擇公益方式的考慮因素也看出了當今大部分大學生還是能夠以接受幫助者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選擇最優公益形式幫助他人、但也仍存在不少同學是爲了個人的方便或受外界影響而選擇的方式、不能夠做到真切幫助他人。

在調查能讓大學生最便捷地參與到公益中的渠道——校園組織公益活動、發現: 22.3%的同學表示學校裏經常舉辦公益活動、75.4%的同學表示學校有時或很少舉辦、而有2。3%的同學則表示學校從沒舉辦過公益活動。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在提供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機會方面做得不足夠、讓大學生參加公益活動的渠道少。

4.對社會公益事業的認識與態度

筆者在調查中又發現:多達38%的同學參與公益活動的風氣很一般、少部分同學、佔5%認爲參與公益機構活動風氣很好、而16%的同學覺得不太好、認爲公益機構活動風氣比較好的同學只有16%、覺得風氣很差的佔4%。這說明了大部分同學對公益事業的風氣和現狀存在着不滿。

問卷調查中發現、過半同學對公衆誠信度缺乏信心、對需要幫助者和積極參加公益者都產生了懷疑的心理。在對大學生對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作用的觀點上41﹪的人認爲有重大作用、55﹪認爲有一定作用、但大部分靠社會其他力量、4﹪的人則覺得不太清楚。在對參與公益過程中遇到的挫折上當作鍛鍊自己、更加振奮的同學佔43﹪。接受教訓、繼續訓練的佔53﹪、受到打擊退出活動的佔3﹪。感到委屈、再不參加活動1﹪。這說明大部分同學對社會公益事業態度很好、具有很大的熱情。

二、紅河學院高校學生產生這種公益事業觀念和行爲的原因

通過調查、筆者認爲紅河學院高校學生產生這種公益事業觀念和行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個人因素

(1)大學生的能力有限、這與家庭經濟來源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紅河學院高校的大學生一般都是靠家庭提供生活費的、都是消費一族、經濟收入直接影響到參與公益事業的行爲與觀念、有穩定充裕生活費的大學生更願意通過捐贈的方式幫助別人、因爲這種方式比較方便且能給予接受者最爲實際的幫助;相反、生活費來自打工兼職的大學生、相對比較少參與公益捐贈、但他們也願意通過當志願者等方式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爲接受者提供實際的幫助。

(2)大學生對社會公益事業的瞭解甚小、直接影響到其參與行爲與觀念。大部分大學生對社會公益事業的現狀、參與途徑等信息瞭解甚小、並且極少主動關心公益事業的發展。他們通常是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公益活動纔會參加、對不瞭解不感興趣的則完全不理會、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行爲和觀念。

2.社會影響

(1)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渠道單一。目前社會上參與公益事業的方式比較少、只有捐款、志願者等、無法調動公衆參與到公益活動的熱情。特別是在學校的大學生、學校只是偶然有組織參與公益的活動、校園宣傳不足、缺少參與公益事業的渠道、難以調動大學生參與到公益活動中。

(2)社會的誠信度缺失。當今社會出現許多“僞”窮人、他們原本能夠自食其力、不需要幫助的、但卻欺騙公衆捐款、導致大學生對社會上的捐款持懷疑態度。公益透明度不高、對捐款的使用情況、流向不明確、導致大學生對公益事業誠信度的缺失、對公信力的下降。

(3)公益事業發展緩慢。社會上的公益機構數量不多、質量不好、內部組織建設不規範、效率低下、缺少有效的管理、導致大學生不敢投身到此類的公益事業中。

(4)政府重視程度不足。現代意義上的公益事業是最近十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在監管程度上存在不足、政府對此缺少足夠的關注、宣傳。因此、關於公益事業的相關法律和制度還不完善、無法起到很好的監控作用。

三、對發展紅河學院高校學生公益事業的措施與建議

針對上述調查及原因分析、筆者認爲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做起、逐步增強紅河學院高校學生的公益觀念意識、使大學生投身於公益事業中來:

1.學生自身角度;

大學生需要增強自身的公益意識、積極主動關心公益事業的發展。

在校大學生的經濟實力有限、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多餘的經濟物資收入來援助他人、但是大學生需要提升公益意識、積極主動的發掘身邊可以進行的較爲實際的參與公益方式、並投身其中幫助他人。

大學生進行公益的方式不止捐款一種、例如參加網上公益機構、進行義演義賣活動、加入社會志願者團體等等、都是每個大學生可以做到的較爲便捷可行的公益方式。另外、大學生作爲現在中國社會上一個大開銷羣體、並沒有想象中的貧困。大學生可以在平時生活中做到節儉、學會理財、並把其中一部分投入到幫助他人的公益事業中、相信人間真愛、以提高個人道德素養、儘早揹負社會責任心。

2.學校角度:

學校應儘可能爲學生提供參與公益的平臺、做好宣傳、給予當代大學生充分的參與公益事業的渠道、調動大學生參與公益的積極性。

目前大學生公益現狀並不樂觀的一個較爲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平臺給其發展、學校及校內的社團組織應在全校倡導人道主義精神、鼓勵黨員及學生幹部帶頭參加紅十字會、公益總會等組織開展的公益公益活動、推動形成良好的公益氛圍、促進公益事業在校園中的發展。

同時、在校內形成公益光榮的氛圍也是非常重要的、學校可以採用標語、海報等鼓勵形式、在校內傳媒大力宣傳、營造公益公益氛圍;或定期邀請一些公益或公益組織的創始人來校做演講、宣傳公益的本質意義、塑造大學生對公益的正確理解。使同學們形成一種多多參與公益的心理、形成互幫互助的氛圍。

3.社會角度:

社會上的公益機構應該努力吸收大學生這一階層、爲中國的公益事業發展做貢獻。

當今社會誠信度缺失是一大問題、公益結構應首先提高自身質量和誠信度、讓民衆特別是大學生對其安全性、有效性有信心、如做到捐款使用、流向情況公開透明化等。

同時、政府應該提高對公益機構的重視程度、在監管上加大力度、並積極開展各類社區、大學公益活動、以求讓更多人蔘與到中國公益活動中來。

大學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對社會和其個人都具有重大意義、推動着現代文明和人道主義的發展。社會和學校應該爲此創造一個良好的平臺與氛圍、讓當代大學生繼續發揚公益公益事業、向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借公益的火把溫暖世界。

附一:調查問卷

公益社會實踐報告7

今天的社會就業環境的不容樂觀、競爭形式的日趨激烈、面對憂慮和壓力、就有了像我一樣的在校大學生參加了社會實踐工作。社會實踐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在這段時間裏、我卻可以體會到工作的辛苦、鍛鍊自己的意志品質、同時積累一些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這些經驗是一個大學生所擁有的“無形資產”、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它們的作用就會顯現出來。

社會實踐實際上就是一次就業的演練、在實踐中、我發現、其實學習不光在課堂上、社會上給我們提供的學習機會更多。只不過、這個學習資源需要我們的篩選。在課堂上、老師教給我們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真理性的知識、而社會上提供的學習資料更及時、利用效率更高。學習的機會時刻充實在生活中。

先來大概介紹一下我寒假社會實踐的基本情況——1月19號到1月28號期間、我在家鄉一家超市當售貨員。xx年1月18號回家、隔天我就去了一家超市面試併成功地成爲一名售貨員、雖然只是短暫的幾天、我依然認真對待。因爲接近過年了、所以每天到商場的顧客都很多、相對的我的工作量也增多。超市裏還有幾個和我一樣去進行寒假社會實踐的學生。

我的工作日程是這樣安排的:每天上午9:00上班---下午17:00下班、負責商品上架和顧客諮詢、每天查看貨架的排列是否整齊和清潔、貨物是否齊全並及時加貨上架;瞭解顧客需求、幫助顧客充分了解本店產品。也許很多人都認爲、在超市打工是相當輕鬆的。其實不然、特別是春節來臨之際、每個人都變得十分忙碌、休息時間少得可憐……而且超市裏也有很多規矩、比如:上班時間不可以閒談、不可以串崗、不可以吃東西等等。

我每天都要補貨、就是說貨架上的貨物被顧客買走了、貨架上就空了、這就會影響排面、還會影響銷售、我就的拿來相同的貨品補到原來位置去。聽起來輕鬆、可是實際操作起來可一點都不輕鬆吶、那麼多的貨物要搬上搬下也是一件耗費體力的活。我工作的那幾天顧客很多、所以就不能光顧著補貨、而忽略了顧客、要吸引顧客的注意、告訴他們貨品的優點、作用等等。

有的時間段顧客少了、我就要抹貨架、如果貨物上面有灰塵、顧客看到了就會覺得這件商品時間久了、是舊的、賣不出去、就自然不會買了、也給顧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通過幾天的社會實踐我發現我在說話和接待顧客方面還有所欠缺、所以我總結出幾點:

第一、服務態度至關重要。做爲一個服務行業、顧客就是上帝良好的服務態度是必須的、要想獲得更多的利潤就必須提高銷售量。這就要求我們想顧客之所想、急顧客之所急、提高服務質量語言要禮貌文明、待客要熱情周到、要儘可能滿足顧客的要求。

第二、誠信是成功的根本。成信對於經商者來說無疑是生存的根本、如果沒有誠信、倒閉是遲早的、誠信、我的理解就是人對人要誠實、真誠才能得到很好的信譽。

第三、付出纔有收穫。記得有一個長輩就跟我說過:無論做什麼、要多做事、少說話!剛開始因爲對工作不熟悉、還總是被主管罵、於是我就學習本超市商品所相關的知識、用最短的時間掌握自己的工作。

公益社會實踐報告8

“善行100——圓夢六一”是由中國扶貧基金會、重慶大學團委、重慶大學學工部主辦、重慶大學勵行志願者協會承辦的大型公益活動。“善行100”公益活動是一項大學生志願者籌款活動、通過高校的公益社團組織和宣傳、號召大學生以自願爲原則報名成爲“愛心包裹”活動的勸募志願者、利用週末和其他空餘時間前往郵局網點以及周邊進行“愛心包裹”活動的宣傳和勸募。

20xx年、“愛心包裹”以“小包裹、大愛心。我們五歲了”爲主題。作爲重慶大學互助協會的成員、我報名成爲勸募志願者。現將實踐內容及我所獲得的感悟報告如下:

實踐時間:20xx年4月13日——6月2日期間的`週末。

實踐地點:重慶市南坪萬達廣場和沙坪壩三峽廣場。

實踐目的:爲貧困山區的貧困國小生募捐六一禮物——“愛心包裹”。

實踐參與者:重慶大學勵行志願者協會及互助協會成員。

20xx年4月、“愛心包裹”活動開始在重慶大學招募志願者、我作爲互助協會的成員報名成爲志願者。在成爲志願者之後、我參加了勵行志願者組織的志願者培訓講座。在講座中我對“愛心包裹”有了更多更深入的瞭解、並在視頻講解中學到了勸募過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在活動期間、我利用週末時間多次到南坪萬達廣場和沙坪壩三峽廣場進行“愛心包裹”活動的宣傳和勸募。到達募捐地點後、活動負責人分組安排工作、一般是兩人一組、在募捐地點200米範圍內進行募捐。在勸募時、爲了取信於人、我們先拿出中國扶貧基金會開出的志願者身份證明、然後對“愛心包裹”活動進行簡單地介紹。如果勸募對象有捐助意向或者又想要繼續瞭解的意向、我們會再進行詳細的介紹。爲了使勸募成功率更高、我們在選擇勸募對象時傾向於選擇身邊帶有孩子的、或看似面善的、或身著名牌的人。因爲這類人更容易對貧困學生產生憐憫之情、且他們具有捐助的能力。在沙坪壩三峽廣場募捐時、我和隊友選擇了一棟商務樓裏面的商場店主和店員進行勸募、他們多爲年青一代、對公益事業瞭解更多、也更支持、並且他們更容易相信大學生志願者。當天、我們總共募捐到5個包裹(每個100元)。

從高中時期、我發現自己對公益慈善有了更多的關注、也熱衷於從事公益慈善活動。到了大學之後、我申請加入了重慶大學互助協會。在互助協會的“三走進”活動中、我與協會的同學一起到重慶市沙坪壩區曾家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雖然不是轟轟烈烈的善舉、但是我第一次體會到公益慈善給自己帶來的快樂。這種由衷的快樂、不僅僅是幫助別人之後獲得的感謝、更多的是在幫助別人之後自己內心所得到的淨化。從這個層面講、並不只是我幫助了他人、同時我也得到了幫助。所以、在得知“愛心包裹”活動招募志願者的消息後、我立即報了名。在參加了這次“愛心包裹”活動之後、我有了很大的收穫、尤其是鍛鍊了自己的與人交流的能力。另外、我對社會、對公益慈善事業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首先、這次活動鍛鍊了我的交際能力和與與人合作的能力。通過這次活動、我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與人交流並取信於人。我變得更加主動的與陌生人交流。這爲我疑惑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做了準備。同時、在勸募活動中我領悟到了團隊合作的魅力。第一次在南坪萬達廣場勸募時、我與隊友分頭行動。兩人各自在商場附近勸募、以爲這樣能夠對更多人宣傳和勸募。結果、單兵作戰的成績並不理想、我們沒有勸募到哪怕一個包裹。第二次、我們來到沙坪壩三峽廣場、我們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因爲女生更容易被人相信、所以由她負責取信於人、我負責介紹活動。在默契的配合下、我們那天勸募到了5個包裹。

其次、在勸募過程中我們一些本來有捐助意願的人因不願相信我們而放棄捐助。他們說:“現在社會上騙子太多了、都不知道誰是可信的。”沒錯、現在的社會風氣確實不怎麼好。不斷地有犯罪的案件被曝光、扶起被車撞倒的老人卻反被訛詐、以及涉及到公益慈善事業的中國紅十字會“郭美美事件”。這些負面信息導致社會上信任危機每況愈下。生活在一個缺乏信任的社會上、搞得人人自危、還能指望多少人能夠爲貧困的孩子捐助一份六一禮物、獻身公益事業呢?只有在一個互相信任的社會環境下、才能使我們的公益慈善事業蓬勃發展、蒸蒸日上。

再次、在募捐過程中、我們遇到許多具有捐助能力的人不願意捐助、甚至不願意聽我們把活動介紹完就不耐煩的走開了。確實、我們不能指望每個人都能多麼的熱衷於公益慈善。但是、如果我們夠更多的去宣傳我們的公益活動、是不是能夠喚醒更多人的那份善心呢?在參加這次“愛心包裹”活動之前、我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

我認爲加大公益活動的宣傳力度是有必要的。一來能夠招募到更多的志願者參與其中。而來吸引更多有善心的人蔘與、支持公益慈善事業。三來能夠使更多人相信勸募的志願者、使他們不至於被人誤認爲是騙人的。不得不承認、我國的公益慈善體系還不夠完善。然而、通過這次的“愛心包裹”活動、我更加堅定了我參與公益慈善的初衷: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把那一份“公益的心”通過我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去認識公益、參與公益。

比如拿了問卷掉頭就跑的迷糊型、比如拿了問卷和周圍爭論到臉紅脖子粗的較真型、比如站着叉腰說我纔沒空呢的裝瞎型、比如把年齡寫年輕了好幾十歲的裝嫩型、當然更多的是笑着認真的把問卷填完的羣衆們、給隊員們的調查順利完成大大提供了便利。

最深的領悟是辦事要找準找對對象、從到教育局第一次吃了閉門羹、到氣都不敢出、看着超級強勢的易縣打了個小電話、第二次回到原地便是專門接待、境遇差距實在大。再來就是有熟人就是好、從各種給力的地陪到我們最後回家坐上火車鄰座都能碰上差點成爲我們地陪的童鞋、人脈確實很重要。

最快樂充實的該是籌辦公益活動、一大早、隊員們就分頭行動、拉外聯的、籌集設備的、舞臺佈置的、活動宣傳的……忙得不亦樂乎、面對着有淡漠和不屑、也有熱情和笑臉、路途的遙遠、炎熱的高溫天氣、然而隊員們卻一點都不被困難所挫、被汗水溼透的臉頰依舊堅毅、被拒絕的笑容依舊燦爛、勞累的身軀依舊挺拔、只因我們心裏明瞭、如果沒有失敗和挫折、沒有痛苦和彷徨、那怎麼能品嚐到成功的自豪和勝利的喜悅、怎麼能甩掉自己的幼稚和淺薄的足跡、怎麼能真正的體會實踐的意義、歷經一天的奔波、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家的同心協力下、活動得到了圓滿的成功、並得到了當地電視臺媒體的致力報道、燈光下的明媚笑臉、孩童們的歡聲笑語、羣衆們的積極參與都是對辛苦最大的回報與肯定、返程途上、疲憊的雙足也因心中的喜悅而歡快起來、也突然意識到、或許描繪夢想、放飛希望的公益活動原本便不僅是小朋友們的夢想啓蒙、也是我們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的夢想路標、喚醒我們最初的夢想、告訴我們繼續執着的堅守、去成爲勇敢的追夢人。

實踐的收穫太多太多、各種考驗與磨礪間雜而來、各種艱辛與彷徨交接而至、短短一段時間經歷了許多、體驗了許多、意識到幸福的來之不易、意識到知識付諸實踐的重要、然而最大的收穫、還是你們、實踐隊的每個隊員們、擁有的這段共同走過的時光。

最好的幸福、是把一個人記住、或許在多年以後、我們會看着照片裏的年輕的容顏笑臉、搖響記憶最深處的迴音、記起心心向農、記起順昌、記起疲倦之後依舊能打點行囊上路的青春、記起笑得毫無顧忌的自己、記起多年前我們攜手走過、披着陽光穿行過的歲月、去追尋青春的足跡、去點亮心頭的理想之光的路程、哼起青春之歌的每一個旋律、溫着往事這壺酒微笑入夢、與你們並肩一起走過一路、苦中有甜、笑中有淚、不思量、自難忘、當故事凝結成記憶的時候、封口用的是永恆的標籤、不須刻意銘記卻已早就難以抹去。

和七十四歲爺爺的聊天中、我們瞭解到了他們大概的生活狀況。他們一天有三塊錢的伙食費、一個月有十塊錢的生活費用於購買洗衣粉油鹽等生活必需品。當然我們知道這十塊錢是遠遠不夠的、那麼不夠怎麼辦呢、沒有怎麼辦、就那樣咯、沒油就不用油咯、沒鹽那麼做菜就不用鹽咯。政府會派寫米給她們、菜的話就自己種。爺爺告訴我們、他們是每個人自己種菜自己煮自己吃的。前面一大塊空地就是他們的菜園、那塊油麥菜就是七十四歲爺爺的。也就是說七十四歲!

而作爲一名還未走出校園的學生、我深知自己要學的東西有很多很多、對即將踏入的工作崗位又有着太多的陌生和神祕、在這種矛盾心理的促使下、我滿懷着信心和期待去迎接它。初來酒店我就被它神祕的色彩、清新的空氣、幽雅的環境所深深吸引、爲能有機會在這個地方實習而感到慶幸。

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也是推進素質教育進程的重要手段、可以有助於我們大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同時實踐也是我們大學生學習知識鍛鍊才幹的有效途徑更是回報社會的一種良好形式。短期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在這其中、讓我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都將會讓我終生受用。回到家時爸爸媽媽也說我真的變了好多、變得懂事多了、孝順多了、脾氣也變好多了。

上班的時間結束了、我也只有待在家裏、剛開始幾天還可以自己要求自己學習、看書、可是、到了過年的那幾天、心裏就開始浮躁了、一是被濃濃的新年氣氛感染了、二是要和媽媽一起去她同事家裏拜年、這些便打亂了我的計劃了。過年好幾天都沒有看書學習了!等到年過完了、我便又開始自己要求自己了、爭取把日語的學習完成、看來、假期生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自己要求自己了、我還是很佩服自己的自制力了、因爲復讀了一年、我的很多壞習慣在復讀的一年裏改變了、同時也磨練了我的意志、自制力就是在復讀的一年裏慢慢培養的、喜歡學習、喜歡看書、這樣的生活習慣也是在復讀的一年裏形成的。

公益社會實踐報告9

小朋友的體力精力果然很好、一個下午的活動讓我們個個疲憊不堪、他們仍舊活蹦亂跳。真的太累了、我找把椅子坐下、邊看他們比賽邊休息、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曾幾何時、我們也是這般天真無邪、這般隔壁老師無慮、也會爲小事和同學吵得面紅耳赤、也渴望得到老師的鼓勵和表揚。回過來想想覺得他們很可愛、活潑又充滿朝氣、於是我又站起來走進他們、融入其中的快樂。

時光飛逝、轉眼間、寒假就要過去、新的學年就要來了。在這個寒假裏、我嘗試到了生活的現實和不易、或許、是這種真實會、纔是我最寶貴的收穫。

寒假期間、我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來幫助了我們的社區、剛放假的時候、就下起了大雪、地面積起了厚達十幾釐米的雪、小區裏面的路都被雪覆蓋了、社區裏的人都無法出行、看到一些保潔阿姨在雪地裏辛辛苦苦的掃雪、而且天公不作美、還依然下着大雪。看到此景、心裏感覺作爲一個大學生的我、應該做點什麼、所以我去社區、也拿了工具、來幫助她們、一起把路上的雪往兩邊掃、讓小區裏的車子可以進出、讓路面在第二天不會結冰而滑。

在過年的前兩天、嘉興政府爲了幫助貧困的家庭和年老的老人、給每個社區發了貧困金、讓社區慰問貧困家庭和老人、我也隨同我們社區的主任一家一家的走過來、一家一家的拜年過來、當把一個個紅包給他們時、他們的眼中含有淚、滿是對政府的感謝、而且也可以讓她們都過個開心年、希望在20xx年都可以快樂!我們還幫助了一些孤獨老人、打掃房子、幫他們洗洗東西、整理下屋子!那些老人都很開心、雖然有點累、但是看到他們的笑容、再累都不覺得累了!希望他們感受到社會還是充滿愛的、感受到過年的氣氛!

這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明白大學生實踐活動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取新的思想與知識。社會實踐拉近了我和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闊了視野、曾長了才幹、雖然是短短几天的社區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一生受用。

作爲團隊的一員、我覺得更多的是壓力和厚望、看着隊員們忙忙碌碌的燃燒自己、想着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能讓整個團隊越來越好、更是爲了能調查出有價值的問題、讓武漢市的法律援助工作更好的運轉下去、讓更多的弱勢羣體享受公平與正義、所以每一次的分工、每一次聯繫、每一次出發都顯的極爲重要。我們擁有同一個夢想、同一個目標、朝着自己的夢想勇敢前行、於是、我、真的是責任與壓力並存。我知道、在整個活動成功的背後、在隊員們滿意的笑容背後、纔有作爲隊長壓力釋放的時刻;我也相信、等待我的還有很多、只有不懼壓力、才能把實踐做的更好。

其次、學生的思維敏捷度不可小覷。小朋友們思維十分活躍、他們所接觸的生活經驗知識不一定比我們少、例如一位學生在老師講到血濃於水時主動提出“滴血認親是不科學的”、還有一位學生完全可以解出大學邏輯學的問題。這說明教育其實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在這個過程中以虛心的態度長善救失。

我的工作是給客人安排坐位以及爲他們介紹菜式、每天倒班制的工作、有時候做到凌晨一點、雖然時間長了點、但熱情而年輕的我並沒有絲毫的感到過累、我覺得這是一種激勵、明白了人生、感悟了生活、接觸了社會、瞭解了未來。除了基本的工作、我還會做些清潔整理房間什麼的、在學校裏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做些什麼、明天做些什麼、但在這裏、不一定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自覺地去做、而且要儘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會得到別人不同的評價。

這是我第一次經歷社會實踐。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敢於接受挑戰是一種基本的素質。雖天氣嚴寒、寒風呼嘯、我毅然踏上了社會實踐的道路。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學校是一個小社會、我們不再是象牙塔裏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社會是一所更能鍛鍊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爲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並有效的爲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今後的工作中、是在過去社會實踐活動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範圍、挖掘實踐活動培養人才的潛力、堅持社會實踐與瞭解國情、服務社會相結合、爲國家與社會的全面發展出謀劃策。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特點相結合、爲地方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爲社會創造了新的財富。

工作是件不容易的事、做生意要儘量滿足各類客人的需求、需要良好的心態作爲基礎、我們此刻的學習也是爲了將來的就業。但機會會給有準備的人、適當的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經驗和機會、實現個人價值。

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我感覺到了嘉興政府對老年人的關懷、我感覺到了社會之間人與人的愛、我感覺到了在實踐中我得到的快樂和學到了知識!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在今後我要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磨練自己的同時讓自己認識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會就已體會社會更多方面。

公益社會實踐報告10

如果不是有這樣一個機會、我根本就不知道在我以爲酒足飯飽的今日、在這個社會的某些個小小角落裏、仍有這樣一羣人。他們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被自己的父母接納、又因爲各種各樣的機緣巧合聚集到一起、只能感受着來自國家、來自社會各界愛心公益夏令營、讓我有幸在這個暑假作爲志願者認識了這樣一羣可愛的小朋友。

福利院安靜地坐落在充滿沙塵的道路的一側、顯得些許孤單偏僻。在此之前、我竟對這樣一棟建築物的存在渾然不知。大門並不寬敞、甚至於這整棟建築的佔地面積也不過那麼一兩百平方米。然而就是在這狹窄的空間裏、幾十個孩子安靜地生活着。吃飯、睡覺、偶爾看看電視、再加上必不可少的醫療機構、這就是他們全部的生活。

放眼望去、這裏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十歲以下的幼兒、最大的也不過十三四歲。大多孩子天生都帶有身體上的缺陷、兔脣、無法行走的雙腳、只有一隻能靈活運動的手。等等的問題在這裏並不稀罕。我不知道他們在成長到目前爲止究竟遭遇了怎樣的人生變故、但這樣的孩子註定無法多麼健康地成長。於是這也難怪當志願者們爲他們帶來一些零食的時候大家都爭着搶着去要、甚至暗地裏耍點小手段多搶一些來。我們無法因此責怪他們、有這樣的心態並不是他們的錯、甚至再正常不過。

帶給我最深刻印象的是這樣一個小男孩。老師們在上課的時候大家都好好地坐着、只有他、不知是爲了吸引別人的注意還是其他什麼原因、板着一張臉坐在角落的地板上。我們志願者跟他講話、他以憤怒的面目來回報我們;我們去拉他希望他坐到椅子上面、他用腳踹。在耐心地跟他周旋了一陣後、我們實在是別無他法。上課的老師看到我們、也只是簡簡單單地對我們說這個孩子就是這樣沒有辦法的。我們不是他的父母、不可能將自己全部的精力傾注到他身上、尤其是在得到這樣的迴應的時候、我們只好作罷。人生有很多無奈、就如那一刻、明明不忍心、卻不得不那樣做。這個孩子今後會怎樣成長、會變成怎樣的一個人、我都不得而知。這個社會能給予他的最大幫助、可能也就是給他提供一個生存的場所罷了。多麼現實的領悟。

在這裏的這幾天、印象最深的要屬七月十八日晚上在市府廣場進行的義賣了。小朋友和志願者們分成了四組、高聲叫賣着之前從愛心人士手裏捐贈而來或從市場上進貨的賣品。在我身邊的兩個小男孩、雖不是福利院的孩子、卻真是拼了老命地叫喊。儘管大人們告訴他們不必這樣大叫、他們卻像是被上了發條一樣不願停止。一瓶又一瓶的水、帶給了廣場上的人們夏日的清涼、帶來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沉甸甸的愛。當然、這樣的好機會志願者們也是不願錯過。買了一瓶一塊五的水給了二十整不要找零、買了一把三十五的陽傘付了整整一百元大鈔……人們在用各種各樣無聲的方式儘自己最微薄的力量爲孩子們奉獻愛心。看着志願者們雖然忙碌卻仍不忘臉上的微笑、我的心也一直溫暖着、盪漾着。最終、我們募得了七千多的人民幣、圓滿地完成了這次規劃已久的義賣。

最後一天的彙報演出、當孩子都畫上了五彩的妝容、一個一個登上臺去表演、我彷彿看見了許多年前的自己、傻乎乎地在臺上指手畫腳。唯一不同的是、下了臺、我的父母會在下面迎接我、而這羣孩子卻只能坐在擁擠的大巴車裏駛向那個小小的福利院。對於他們來說、能夠睡一個安穩覺已是莫大的幸福。臺上的孩子們背誦着《弟子規》、《三字經》、跳着追夢的舞蹈、他們即將綻放的青春會是什麼樣子?缺少了家庭關愛的他們、能夠在這個社會平平安安地生活下去嗎?這些遙遠的問題、我無法細細思考下去。我所感受到的、不過是在這樣一個明亮的禮堂裏面、那麼多嘉賓應邀而來、坐在臺下注視着臺上的小明星們。燈光打在他們身上、電視臺的攝像機鏡頭一步步隨着他們的步伐移動、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給他們這幾天來的辛苦帶去肯定。那一刻的我只是單純地希望、結束完演出後、卸了妝的他們能夠平安地回到福利院、吃上一頓熱騰騰香噴噴的晚飯、再美美地睡個覺、犒勞一下這幾天辛苦的自己。

這一次的暑期社會實踐志願者經歷讓我體會到當自己對這個社會有做出哪怕是一點點的貢獻的時候、你的內心世界也會變得豐富起來。這絕不是一日日呆坐在家裏百無聊賴能帶來的慰藉。希望福利院的孩子們接下來一切安好、也感謝他們爲我這個假期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