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的三維目標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估等子系統所組成,小編收集了教學設計的三維目標,歡迎閱讀。

教學設計的三維目標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既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相聯繫,又不同於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所謂“教學目標”,是指“與教學或訓練有關的,而並非與教育有關的目標,也稱行爲目標。”

教學目標是師生通過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準,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後將能做什麼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主要描述學習者通過學習後預期產生的行爲變化.

必須以教學大綱所限定的範圍和各科教材內容所應達到的深度爲依據,都必須服從、服務於培養"四有"新人這個總目標。

對落實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着重要的導向作用。

二、目標三維度的統一

基礎教育各門課程均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課程目標,語文課程也不例外。從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加強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重要維度。這就說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而不是附加任務。

這還說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注重潛移默化,滲透在語文教學過程之中。

從語文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出發,突出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將“過程和方法”作爲目標的又一維度,強調了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方法的重要性,改變重知識傳授和被動接受的傾向。

從現代社會對人的發展的要求出發,對語文的“知識和能力”這一維度有了新的理解,不再侷限於聽說讀寫,更加強調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正確認識三維目標,實現目標三維度的統一,是語文教學目標設計的重要工作 。

三、正確認識三維目標

有的教師錯誤地把字詞的理解和運用作爲知識和能力目標,把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當作過程和方法目標,將文章在思想方面的薰陶作用當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識上的誤解導致教學實踐中的誤區,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割裂三維目標的教學設計。所以,須明確三維目標的意義和目標三維度的關係。

(1) 三維目標的意義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

三個方面相互滲透,注意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給了語文教學以正確的導向,使教師和學生從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中解脫出來,不再僅僅關注學生知識學習的結果,而是開始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問題。

這對於改革教學、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2)目標三維度的關係

課程改革體現以人爲本的精神,人的語文素養是一個整體,應該整體地而不是分割地納入課程目標中。目標的三個維度是相互交融、滲透的關係,且體現於具體的目標中,而不是油水分離的三個四、目標的三維度如何統一

目標的三維度在教學中統一,在過程中統一。

所謂的三維目標,應該是一個目標的三個方面,而不是三個互相孤立開來的目標,對其理解,可以準確表述爲“在過程中掌握方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目標的三維度在教學中的統一

所有語文教學目標,都應該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度的統一。比如朱自清的《春》寫春天來時,“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了。”針對這句話,一位老師這樣引導閱讀。

師:春天到了,小草長出來了。小草怎麼長出來的呢?作者用了“偷偷地”這個詞。“偷偷地”,就是說小草趁人家不注意,讓人毫無察覺的,無聲無息地從土裏長出來了。但是沒有用“長”,而是說從土裏(老師用右手食指做了一個向上的手勢)——

學生齊聲:鑽出來了。

師:用“鑽”這個詞,寫出小草的生長是很不容易的。

它要穿過厚厚的土層,有時還會碰到石頭瓦塊,就要頂翻它們,然後茁壯地生長出來。

可見一個“鑽”字,就寫出了春草雖小,但是它們的生命力,卻是極頑強、極旺盛的。大家看,“偷偷地”和“鑽”這些詞用得多好呵!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了方法,獲取了知識,形成了能力,通過聯想和想象,認識春草生長的勁頭,領悟春草默默無聞、不譁衆取寵的品質,領悟春草不怕困難挫折、頑強進取的拼搏精神。

即使是最簡單的識字,也有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融。

識字可以有看圖識字、做遊戲識字、字謎識字、兒歌識字、韻語識字、歸類識字、部件識字、隨文識字、注音識字、字理識字、辨形識字等多種方法,而識字的同時,也滲透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 目標的`三維度在過程中的統一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在過程中,掌握方法、獲取知識、培養能力、體驗情感、形成良好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呢?

這裏僅以閱讀教學中關注過程、關注方法爲例,加以解釋說明。

一位教師在教《小桔燈》時,要讓學生理解“行動描寫及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先安排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了有關的詞語:

“登上(凳子)、想摘(電話),爬下(凳子),縮回(小手),(對我)點頭、搖頭……”

正當老師準備佈置學生討論這些詞語的作用時,有位學生舉手發言:“我認爲這些行動描寫表現了小姑娘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

這脫口而出的正是完全正確的“標準答案”,如果我們僅僅關注結果,那麼,教學目的顯然已經達到了。

但是,這位老師不滿足於此,接着問了一句:“你很聰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跟大家說說好嗎?”

由此,從對結果的肯定轉向了對過程的詢問。教師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於結果的“準確無誤”,而應關注過程的“萬無一失”。

由此可見,方法是在過程中掌握的,能力是在過程中形成的,知識是在過程中獲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在過程中培養的。

關注過程,是三維目標對我們最有益的啓示。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方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才能夠真正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