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49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的:

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能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促進思維的.發展。

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年、月、日計時法。

教學難點:

計算一年內有多少日。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口答:2小時=()分60秒=()分60分=()小時

二、新授。

1、課題:認識年、月、日。

提問引入:我們以前學過了一些時間單位,如小時、分、秒,誰知道還有哪些時間單位?

引入年、月、日,並板書課題。

問:誰知道一年有幾個月?

2、認識年曆。

師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年曆。

教學生學會看年曆,並且指導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一邊回答問題:一年有幾個月?

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嗎?各有幾天?

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分別找出:兒童節、元旦、國慶節、教師節、勞動節、婦女節的月、日,說出今年這些節日是星期幾。

用鉛筆在今年的年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幾月幾日,說出那天是星期幾。

3、認識平年和閏年。

問: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嗎?(出示幾張不同年份的年曆)

使學生明確: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83頁有關平年、閏年的那段文字,瞭解確定閏年的方法:教師講解:經過科學家的測定,地球繞太陽轉一週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大約是355天6小時。用公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閏年。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閏年。

強調:通常每4年中有一個閏年。公曆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須是400的倍數,纔是閏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

16051840190219441955

21001976198719942400

4、學會記大月與小月的方法。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第1課時: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學重點:藉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口算卡片,每人準備一個時鐘。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播放新年聯歡晚會的片段)

談話: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着“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談話:剛纔,我們進行倒計時,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時間單位“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麼發現。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讀取電子錶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錶的讀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錶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着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④小結:剛纔,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裏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據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字

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麼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二)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係

1、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麼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三)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麼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麼事。

(四)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裏分工合作,準確地爲人們報時。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補充:

①們上一節課的時間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錶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麼?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裏,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後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四、作業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

課後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藉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於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係”等問題。讓學生真

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3、藉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數、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4、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5、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事情所需時間,在頭腦中建立表象,在估測其他事情時可借鑑作比較。

當然,除了在學習秒的認識是可以這樣做,建立其他數學概念也可運用這樣一些做法。

第2課時:時間的換算及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遊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後,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①“矮子指的是什麼”?“高個指的.又是什麼?”

②“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③“1時等於多少分”?“1分等於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分

(1)教師:1時等於???(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

2、完成第4頁“做一做”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後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方法(一):時、分、秒

是從大到小的單位,像百位、十位、個位一樣; 方法(二):時、分、秒中從小單位向相鄰大單位換算,即秒向分換算,分向時換算是滿六十進一,進位原理與個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進位類似。

60秒=1分(10個1=1個10)

60分=1時(10個10=1個100)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着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5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3、競賽: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迴歸評價:

教師:現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纔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幾分?一節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啊,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能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計算,用家到學生經過的時間來組織教學。一方面教師要相信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得出計算的時間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細緻引導,通過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總結和實際應用鞏固所學。通過不斷地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3課時:時、分、秒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

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據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麼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

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並要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4、完成“練習一”第6題。

先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分別測量在跑步或跳繩後,1分鐘內心跳和呼吸次數的變化情況。

5、完成“練習一”第8題。

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藉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6、完成“練習一”第9題。

指名說說題意。學生獨立列式,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補充題目。

1、1分=( )秒4時=( )分9分○9秒36分○2時

5分=( )秒150秒○2分400分○4時 10分○1時

2、電影《神奇的宇宙》從2:05開始,到2:5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三、全課總結:你現在回算經過的時間嗎?計算經過的時間應注意什麼?

 四、佈置作業:“練習一”的第10、11題。

教學反思:本節練習課,通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善於表達的能力。學生在傾聽與表達中,可以學到的時間計算方法,體驗到將數學知識應用與生活的快樂。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及操作、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建立分數概念的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去尋求分數,能自己往下寫分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成功感。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初步建立幾分之一分數的.概念。

教學用具:

各類卡片圖,各類摺紙。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T: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在奧運賽場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學校里老師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來教育我們,你也想做一個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小法官和小老師嗎?(想!)那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出示:小華、小麗兩個小朋友。

a:出示6個大蘋果,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要求學生說出平均分成兩份,學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分。)

c:出示兩個漢堡,又該怎樣來分?(齊分,學生上去分。)

(小結:我們都把它們進行了平均分板書。)

d:出示一個大餅,你能公平公正地來分一分嗎?你能用我們已經學過的數來表示嗎?

揭題:我們要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它叫做分數(板書)

(二)探究新知,不斷摸索:

1.認識。

T:剛纔我們把一個大餅通過平均分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分數來表示,這個分數就是。那怎麼來書寫呢?跟着老師一起寫(學生舉起手指一起寫),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把大餅平均分成了2份,再寫1表示其中的一份,讀作二分之一(齊讀兩遍,並舉起手跟老師一起邊演示邊說:把大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師拿起分好的大餅:左邊這一份是整個大餅的,那右邊這一份呢?(齊說:)

同桌活動:從信封中拿出各種摺紙,你能折一折這些圖形的嗎?(請學生交流,注意語言的表達。)

T:老師也忍不住想來折一折了(拿起一個正方形的摺紙,隨便一折,將它剪下,舉起一塊說是。)(學生反對,強調沒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數來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沒有碰到過的例子?(學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個分數,把這個分數折出來,畫出來。

請學生同桌合作,利用摺紙,折出自己想出的一個分數,用畫陰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並請畫得最快的幾個小朋友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寫上你所表示的分數。(教師選取部分,一起評價,並說說這個分數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學生語言的表達)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一口氣來說一說:

2.用手勢來判一判:

3.根據分數在圖中塗陰影,仔細觀察,比較一下這些分數的大小:

4.它是一個長方形,把它這樣對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塊上塗上顏色,你知道每種顏色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嗎?

(四)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1.今天,你收穫了多少,能一起來分享嗎?

2.課外,請你再去折一折,你還能折出多少分數來?

3.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三角形高的確定及畫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一、找一找,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徵

師:從這麼多圖形中的找到三角形,在生活中對三角形並不陌生,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書:三角形的特性)

二、動手操作,構建概念

1.畫一畫,探索三角形的定義

(1)師:你們會畫三角形嗎?現在就在練習本上畫一畫吧。(學生畫三角形)

(2)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對比、評價一下你們畫的三角形。討論:什麼樣的圖形是三角形?

(3)師:同學們說了自己的想法,到底誰說的更準確呢?彆着急,老師先請大家幫個忙,判斷老師邀請來的圖形朋友是不是三角形好嗎?(出示下面圖形)

(4)全班交流,說說這些圖形哪些是三角形,爲什麼?

學生彙報預設:圖①不是,因爲它有四條邊。圖②不是,因爲有一條邊彎曲了,不是線段;圖③不是,因爲沒有封閉起來;圖④不是,有一條線段多出一部分了;圖⑤是三角形;

(5)師:要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條件呢?引導學生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教師板書: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重點討論理解“三條線段”、“圍成”。

2.自學課本,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師:同桌互相指一指,說一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並在自己畫的三角形裏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指名說出三角形的邊、頂點和角。

3.介紹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師:爲了表達方便,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這個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讓學生給自己畫的三角形標上字母,起個名字。

三、動手操作、學習三角形的高

1.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訂校服。

2.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

師:什麼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課件出示

3.學畫三角形的高。

師:現在同學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的高,你會畫三角形的高嗎?

(1)學生在練習紙上畫三角形的高。指名學生板演,並講解畫高的方法,教師適當給予點評。

(2)嘗試在三角形上畫出另外兩條高。討論:三角形有幾組高和底?

(3)全班集體評價,總結三角形高的畫法及注意事項。

4.鞏固練習

師:請你選擇一個喜歡的三角形,畫出已知底邊上的高。教師選出幾幅作品讓學生集體評價。注意指導學生如何畫直角三角形的`高。

 三、實驗解疑,探索三角形的穩定性

1.聯繫生活,尋找三角形的特性

老師帶來了一些圖片,看看生活中的三角形。爲什麼這些地方要用到三角形呢?

2.遊戲激趣,發現三角形的特性

遊戲:拉一拉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哪種圖形更牢固?(板書: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3.解決問題 ,應用三角形的特性

 四、鞏固運用,提高認識

1.填空誰最棒。

(1)由三條線段( )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 )條高、( )條底。

(3)三角形具有( )性。

2. 思維大比拼。

小白兔和小猴子都用籬笆圍了一個菜園,誰的方法更牢固些?爲什麼?

 五、總結評價,回顧全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特性

——具有穩定性

定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一、教材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

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並認識簡單的路線圖。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依照兒童空間方位認知順序進行編排,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境,幫助學生辨認方向。

二、單元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第1課時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內容:教材第2至3頁例1及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1.通過活動體驗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

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辨認東、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養

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在觀察主題圖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

在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2008年的奧運會在哪裏舉行嗎?這是我們祖國的驕傲,也是

全國人民努力的結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體驗,探究新知

1.觀察主題圖

(1)出示第2頁彩圖。

(2)我們現在來到了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你們看見了哪些建築物?願意當小導

遊爲大家介紹一下嗎?同桌之間互相解說。

(3)指名上臺講。

2.學習例1:出示第3頁彩圖。

(1)圖上畫的是小明和他的學校,你能告訴老師他在幹什麼嗎?大家想和他一

樣去我們的操場上認識這四個方向嗎?

早上太陽在什麼方向?面朝太陽,我們面對的是什麼方向?背對的方向是什麼方

向?

學生相互說說自己前面的和後面的方向。

現在同學們像老師一樣伸開兩臂,我們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讓學生說說學校的東、南、西、北各有什麼建築物。提問學校的教學樓等

建築物在操場的哪一面?

(3)請4位同學面朝4個方向背對背站好,讓他們說說自己面對的方向。引導

其他同學觀察和發現東西兩個方向的同學背對背,南北兩個方向的同學背對背。

強調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4)回教室填寫例1。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裏東、南、西、北各有什麼(練習一第1題)?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5人一組,1人指揮,4人做動作。(1人指揮站中間,4人聽指揮站4個方向。)

四、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學到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回家按照4個方向觀察房間的擺設,明天來告訴大家。

板書設計:位置與方向

早上太陽在東方

面東,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教學反思】:

第2課時繪製平面圖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築物的位置關係,並集體交流,使學

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

2.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複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築物。

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出示第4頁彩圖。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製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製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容嗎?

2.生繪製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製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製。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製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後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製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

板書設計:繪製平面圖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教學反思】:

第3課時看簡單的路線圖(一)

教學內容:教材第5頁例3及練習一第3、4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和數學實踐能力。

3.幫助學生了解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難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具準備:掛圖、指南針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5頁例3彩圖。

小明來到了一個陌生的街區,我們來幫小明看看這個街區有哪些主要建築物。在這張圖上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小明問的是你,你能準確的告訴他行走路線嗎?

二、新知探索

1.圖上只標明瞭北方,其餘三個方向你能辨認出來嗎?

2.誰能說說少年宮的位置?體育場的位置呢?

按那個小朋友告訴小明的路線能到達少年宮嗎?你能告訴小明去體育場怎麼走

嗎?

3.根據掛圖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來?

小結:剛纔大家說了好多行走路線,我們在爲別人指路的時候要先弄清楚方向,再找到要去的建築物的位置,然後告訴問路人行走的路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5頁“做一做”彩圖。

生說圖上的信息,辨認四個方向。

描述某些建築物的位置。

2.練習一第3題。

3.練習一第4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五、擴展延伸

介紹四大發明的指南針。

板書設計:學看路線圖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說出路線

【教學反思】:

第4課時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內容:教材第8頁例4及練習二第1、2、3、4題。

教學目標:1、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藉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知識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佈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麼?(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瞭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彙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並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製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裏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麼建築。(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藉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麼位置?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麼建築。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後製成方向板。↑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說說十堰在北京的什麼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麼方向?

五、全課小結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

確地進行計算。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流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植樹節馬上就到了,你們有什麼計劃嗎?請看明明班的同學在幹什麼呢?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出示掛圖,大家看一看,這裏有什麼?

1、仔細觀察並說出圖意。

2、誰能根據這幅圖提出問題?

3、試着解決所提問題。引出:20×3=

4、討論算法——20+20+20=602×3=6,20×3=60

三、嘗試解決,拓展應用

1、每箱草莓40個,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個?(學生獨立解決,全

班交流)

2﹑70×830×6600×94×6020×73×80090×58×50700×4

3、有三堆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

90根。

⑴3頭小象吃一堆香蕉,夠1天吃嗎?

⑵1頭大象一個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還能提出兩個數學問題,並試着解答。

四、小結:

在這節課中,我們學習了什麼新知識?應該用什麼方法計算比較簡便?本節課學生在表內乘法的基礎上,學習並掌握了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方法。

板書設計:

小樹有多少棵

有3捆樹苗,每捆20棵,一共有小樹多少棵?

20×3=60﹙棵﹚

答:一共有小樹60棵。

需要多少錢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cm,藉助實物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並通過估測,形成初步的估測意識。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測量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成做事嚴謹、認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1釐米的長度單位,用釐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數學課文、鉛筆等。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比一比這兩本書,哪本長,哪本短呢?兩本書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們這幾課就學習這個問題。

2、探究新知

學習第2頁例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小組討論。

b、交流彙報:剛纔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鉛筆、鉛筆盒、課本做爲工作測量。下面每4個人爲一組和老師一起用手測量課桌的長度。

C、動手操作,合作完成。

彙報:相同的'課桌爲什麼測量的結果不同呢?學生的五拃長,老師的三拃長。

因爲選用的是不同的手,結果一定會是不同的。

歸納: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爲標準進行測量。

學習第3頁例2

a、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麼?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

數字小格大格釐米、

尺子上的線有長有短,我們叫它刻度線。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b、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1釐米?

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釘、田字格本,小組合作,共同操作。

學習第3頁例3

a、發一張課前準好的彩紙,請同學們先估量一下它的長度,然後動手操作量一量。

b、請一名同學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確,然後同學評議。

教師:一定要把彩紙的左端對準直尺上的刻度0,然後看右端在哪個數字上,就是幾釐米。

3、課堂練習

學完測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項,讓學生試着測量準備好的鉛筆等物體。

教師提出要求:

a、正確準確的測量自己準備好的物體(鉛筆、橡皮、小刀等)

b、先獨立測量後小組交流

c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體的左端要對準直尺上的“0”刻度。

4、鞏固提升

1、用直尺測量自己的數學課文的短邊。爲了照顧理解能力差點的孩子,鞏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難的安排。

2、課件出示兩種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哪種是正確的,這樣的練習目的也是爲了讓學生更好更準確的掌握測量的方法。

課後小結

a、提問: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b、教師總結

1、釐米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在裏面尺上,每相鄰兩個數之間是1釐米。

2、用釐米作單位測量物體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着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板書

認識釐米和使用釐米測量

1、認識刻度尺

2、認識1釐米從刻度0到刻度1

3、認識幾釐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紙條右端對着數字幾,就是幾釐米。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例4以及練習。

教學目標:

1、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藉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知識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點難點: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指南針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畫一畫方向示意圖

2、我們知道了這四個方向,那麼,每兩個方向之間又稱爲什麼方向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麼?(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瞭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彙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並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製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裏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麼建築。

3、藉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麼位置?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麼建築。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後製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說說十堰在北京的什麼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麼方向?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筆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通過不同題型,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連續進位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連續進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口算練習(練習三第1題)。

6×7+4= 2×8+6= 7×9+5=

5×5+3= 3×9+7= 8×6+4=

2.提問: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乘法計算順序是什麼?在豎式計算時需要注意什麼?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練習三第2題。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學生分組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連續三次進位的題目,指名回答時要讓學生說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幾,是如何得到的。

2.練習三第3題。

(1)出示題目中條件,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小云有5本相冊,每本96張照片;小蘭有4本相冊,每本126張照片。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小云有多少張照片?

小蘭有多少張照片?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練習三第4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4.練習三第5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5.對比練習(練習三第6題)。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先讓學生觀察每組中上下兩道題,說一說有什麼不同?你是如何發現的?再動手計算。

三、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學生,你獲得哪些解決問題的經驗?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要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這是學生在已學過的表內除法和簡單的餘數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使學生在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過程中掌握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用除法豎式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以及除數是一位數,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除法。

2、會解決有餘數的除法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教學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及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兩位數除一位數的口算和豎式計算的方法;除法驗算。

難點: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關鍵: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課時:

9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25分鐘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頁。

教學目標:

1、理解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計算。

2、培養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計算方法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難點: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和平共處算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豎式的書寫。。

教學準備:

小棒,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知鋪墊

1、口算練習。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裏面有( )個十( )個一。

95裏面有( )個十( )個一。

84裏面有( )個十( )個一。

73裏面有( )個十( )個一。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揭示課題)

2、教學口算。

? 理解圖意,學生觀察場景圖,說說知道了什麼,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 討論第一個問題: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小組交流。

? 小棒可以演示。

? 討論第二個問題:平均和每個女孩子買多少枝?結合實際操作讓學生形成思維。也可以先讓學生模仿提問。

? 歸納: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來是23枝。板書:

402=20 62=3

20+3=23

3、即時訓練,口答。(讓學生說說算麼算的)

402 603 642 555

505 804 844 363

4、教學豎式計算。

? 教師結合462說明豎式的寫法,邊說邊板演。

? 探索算理。(步驟:除、乘、減、移)

? 思考:2爲什麼要寫在十位上?

? 小結:用豎式計算,要從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數除以除數,再用個位上的數除,除到哪商就寫在哪一位上。

三、實際運用。

1、 完成第2頁第1題。(注意區別與聯繫)

2、 完成第2題。

讓學生試做前兩題,再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兩題。注意筆算注意什麼?以及聯繫與區別。

3、 完成第3題和第4題。

4、 第5題,先獨立後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許學生不同的策略解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體驗,形成對“千米”的量感。

2、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千米、米之間的換算

三、教學過程

1、複習引入

(1)複習單位

師:這個是一份上海市的地圖冊,老師也帶來了一張,同學們觀察一下,想一想這張地圖冊的厚度是多少呢? 生:3毫米

師:那它的寬度有多長? 生:7釐米

師:現在我把這張地圖冊展開,現在它的寬度變成了多少呢? 生:1米這是我們已經學習過的三個長度單位,你能給這三個單位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嗎? 生:毫米、釐米、米(老師板書)

它們用字母如何表示? 生:mm、cm、m(板書)

(2)生活中的mm、cm、m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 生:螞蟻,硬幣的厚度

你覺得1毫米是長還是短? 生:很短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生:指甲蓋的寬度、回形針

你覺得1釐米是長還是短? 生:短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米? 生:紅領巾

你覺得1米是長還是短? 生:有點長

1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 10米

10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 100米

100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 1000米(板書:1000米)

(3)引入

這是哪裏? 上海迪士尼樂園在今年開園了。

我們康城學校距離上海迪斯尼樂園大約有5( )千米

以前學習的長度單位都太小了,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更大的長度單位“千米”,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千米的認識”。(板書:千米的認識)

2、認識千米

那1千米有多長呢?

這個1千米和我們1000條紅領巾連起來的1000米有什麼關係?一樣長

生活中的1千米有多長呢?

(1)操場繞的1千米

你們去操場上跑步過嗎?100米跑過嗎?操場上的這一段直線跑到就是100米,整個一圈跑道是400米,想一想。1千米要跑幾圈呢? 2圈半

(2)直的1千米

想一想:如果走出校門,沿着康新公路往南走1千米能走到哪裏呢?

11號線康新公路站

(3)豎着的1千米

想一想:如果把1千米豎起來,它有多高呢?陸家嘴金融中心聚集了很多高樓大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千米比這些高樓都要高很多,要2幢上海環球中心大廈疊起來那麼高。大概需要300層樓那麼高。

你覺得1千米長不長? 長所以:千米通常用來表示較長的路程或者長度。

3、認知千米的練習

(1)填合適的單位

(2)請你改一改(練習紙)

小胖的爸爸媽媽在迪士尼開園不久,就帶他去遊玩了,小胖還特點寫了一篇日記來介紹迪士尼。但是同學們看了這篇日記之後都偷偷的笑了,爲什麼呢? 有錯誤 請你幫助小胖改一改,完成練習紙第一大題

(3)請你填一填(練習紙)

這是什麼?中國地圖,下面的這條線代表的是我國最長的河長江,上面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他們的起源地是同一個地方就是時間上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上有世界是最高的山峯,就是珠穆朗瑪峯,你能填一填他們各自的長度和高度嗎?(同桌討論一下)完成練習紙第二大題

4、單位轉換

(1)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能想到哪裏會運用到千米這個長度單位?

小胖說:我去迪士尼的路上看到過2次,第一次是這。

但是沒有千米啊,原來公里就是千米,是千米的另一種說法。

小胖說:第二次是高速公路上就看到了千米這個長度單位,你看。

這個指示牌上沒有千米啊?Km就是千米的字母表達式。

距離我們可以用路牌表示,還可以用數射線表示。

看到路牌的地方就是0,那下一個出口在哪裏?A出口呢?B出口呢?

上海工業區呢?

1000米就是1千米,觀察數射線1千米裏有幾個100米?

我們學校出發去迪士尼需要5千米?

5千米裏有()個1千米,幾個這樣的1000米。所以,5千米=5000米

(2)一起練

8千米=8000米(8千米裏有幾個1000米)

7000米=7千米(7000米里有幾個1000米)

2千米=20xx米(2千米裏有幾個1000米)

6000米=6千米(6千米裏有幾個1000米)

(3)自己練

2km= m 5km= m

11km= m 4000m= km

6000m= km 28000m= km

8km+1km= m 12km-6km= m

5000m-2km= m

5、總結

今天你學到哪些關於千米的知識?

評價

對比這張課堂評價表的要求,你覺得你這節課,上課表現得怎麼樣?能給自己打幾顆星?請你說說看。

你的同桌呢?也請你來說一說。

板書:

千米的認識

很長

毫米mm(很短) 釐米cm(短) 米m(長)

1千米(公里)=1000米

1km=1000m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一課時

教學內容

小樹有多少棵。(教材第30~31頁)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明確算理。

難點: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能夠正確地進行口算。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的好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小樹的問題,有興趣嗎?

【設計意圖:藉助談話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師:請看下面的情境圖,說說從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課件出示教材第30頁情境圖)

學生可能會說:

我知道每捆楊樹有20棵,圖中有3捆楊樹。

我知道每車裝有楊樹500棵。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想到什麼問題呢?

生:3捆楊樹一共有多少棵?

師:這個問題你會解答嗎?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1:可以用加法計算,每捆有20棵楊樹,3捆就是3個20相加,即20+20+20=60(棵)。

生2:我們也可以根據乘法的'意義用乘法計算,3個20的和是多少,就是20×3;根據乘法口訣“二三得六”,知道3個2是6,可以推算出3個20是60。

師:你喜歡用加法計算還是喜歡用乘法計算?爲什麼?

學生可能會說:喜歡用乘法計算,因爲用乘法計算簡便。

師:4捆楊樹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學生嘗試自己計算,教師巡視瞭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組織學生交流彙報,對解答正確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

師:園林工人運走了3車樹苗,一共運走了多少棵?

生1:已知每車樹苗是500棵,3車就是3個500相加,500+500+500=1500(棵)。

生2:求3車樹苗有多少棵,就是計算3個500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即500×3,根據5×3=15,可以推算出500×3=1500(棵)。

師:算一算下面的式題,說說你發現了什麼。(課件出示教材第30頁最下面式題)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討論發現了什麼,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彙報,只要學生說得合理,就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彙報,經歷探索多種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三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可能會說:我學會了整十、整百數與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我知道可以用表內乘法來解決很多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發現數學規律的能力。】

板書設計

小樹有多少棵

教學反思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情境,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進而引導學生探索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這是整個單元內容學習的起點,要格外注意讓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重視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歸納。

3.這節課的教學對學生來說並不難,是在以前已經學習的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可以完全以學生爲主體展開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主動探索,以合作的方式總結出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方法。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在幾何中,長方形(又稱矩形)定義爲四個內角相等的四邊形,即是說所有內角均爲直角。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長方形的周長,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方形面,使學生初步理解由面組成體的意義;使學生在認識長方形面、掌握長方形特徵的基礎上,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髮現規律,主動他就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能初步應用長方形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重點: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釘子板 活動記錄單學具準備:帶有長方形的盒子,釘子板學具,米尺

教學過程:

一、 聯繫生活,引入新課上節課,老師給大家留了個作業。

讓同學們觀察周圍的物體,看哪些物體上有長方形,並量出他的長與寬,你們蒐集到了嗎?(蒐集到了)都蒐集到什麼?學生彙報自己收集到的長方形並說出它的長和寬。還有很多,是嗎?(是 )好了,同學們,看得出來,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的好孩子。同學們蒐集到了這麼多的長方形,看來,長方形在生活中到處可見,數學啊就在我們身邊,對嗎?這麼多的長方形,它們的大小一樣嗎?舉起你手中的物體,師選出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帶有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到前面來。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大?哪個小?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麼呢?誰能上前面來指給大家看看?那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呢?它們的周長一樣長嗎?誰能看出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周長長一些?你是怎麼知道的?可見長方形的周長是由它的長和寬決定的,長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有什麼關係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課題:長方形的周長

二、 動手操作,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個釘子板學具,你能在上面圍出任意的一個長方形,並求出它的周長嗎?

好,聽好活動要求:每人先任意圍出一個長方形,然後由組長領着,選出你們最喜歡的幾個長方形填到報告單中,並求出每個長方形的周長,重點要想想:你是怎麼知道它的周長的?活動中要注意分工合作。聽明白了嗎?那我們開始吧!老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彙報操作情況老師看到了,同學們在活動中合作的非常好,哪個小組願意第一個來彙報?想來幾人來幾人。其他小組也來彙報。老師在每個小組的`彙報單中畫出他們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簡單的?(長與寬的和乘2是最簡單的)你們同意嗎?所以我們常用長與寬的和乘2來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怎麼求長方形的周長?在小組裏說一說,再彙報說。那麼,如果知道了長和寬,我們能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嗎?

三、鞏固新知,應用實踐

1、基礎練習題:看圖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2、實踐題: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長方形,比如:我惡魔內數學書的封面,還有什麼?學生舉例你最想知道哪個長方形的周長,一會你就去找一找,然後量一量算一算吧。學生彙報自己的實際測量情況。在實際測量中,我們難免會出現誤差,因此在測量中我們要力求準確,減少誤差。

3發散拓展題:請同學們看老師在釘子板上圍圖形,你也能圍出支援的圖形嗎?試一試,並切除這個圖形的周長。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第一單元

第一課我愛我的家

教學目標:

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2、通過講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愛家的情感。

3、通過學習瞭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溫暖,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教學難點:

瞭解家庭的過去,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課程準備:

1、教學課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1、聽曲《可愛的家》,讓大家猜猜這是什麼曲子,會唱的一起唱。

2、聽教師朗誦一首詩歌:《我愛我家》

3、同學們,你們都有自身的家,你們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關心照顧下健康生長,你們愛自身的家嗎?現在請我們的同學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身的家。

二、認識自身的家庭

1、讓兩名同學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紹自身家的家庭成員和家居環境。

2、談話,讓學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點,每個家庭也各有特點,不同地區,人們的家居和生活習慣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麼時候最想家

1、看圖說說這些人在幹什麼,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他們爲什麼想家。

2、說說你什麼時候最想家,爲什麼?

四、有家感覺真好

1、看照片評價照片中的小孩有一個什麼樣的家。

2、教師給學生介紹自身也有一個溫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況,談談自身對家庭愛的一些體會和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關愛下生長的。

 五、我愛我家

1、請學生用彩筆在教材上畫自身家居的外觀或內景,或者把家居的特點和自身在居室裏的一些活動。

2、展示個別同學的作品,並讓他說說怎樣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張剪貼畫,貼在牆上;將零亂地房間收拾乾淨、整齊。

3、同學們各抒己見:我們應該用什麼行動去愛我們的家?

 六、講講我家歷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師先講講自身小時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長小時候的故事。

2、讓學生將自身的調查情況在小組或班級中彙報,也可以將找到的照片和實物向大家做介紹。

3、交流一下調查後的感想。談一談,自身從中知道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4、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談我的煩惱。

1、教師:家庭是溫暖的,是我們快樂生長的搖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但是在實際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學也會遇到過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煩惱”,現在,請我們的.同學說說心裏話。

2、讓學生自身談談與家長髮生的矛盾,通常是怎麼解決的。大家互相交流解決矛盾的經驗。

3、教師設置三種選擇,學生先選其一,並說明自身選擇的理由: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他們;爸爸媽媽有時對我不好,我還是愛他們;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們。

4、選讀一位學生的習作,宣讀。

 八、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愛我們的家和我們的家人吧,願我們的家庭生活更加溫馨、更加美滿!

第二課、我們的學校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自身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係。

2、通過觀看學校的櫥窗、展板、專欄、學校特色角等,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涵,在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的同時,獲得積極的人生啓迪。

3、通過了解學校的發展變化和全校師生取得的各種成果,形成爲學校感到驕傲自豪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髮生“我也要爲校爭光”的願望。

4、初步瞭解一些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學校,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對學校的認識和對未來學校的神往。

二、教學重點

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係。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

教學難點

從學校文化中,獲得積極的人生啓迪,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發生爲校爭光的願望。

 三、活動準備

1、收集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照片,學校的展板、專欄、文化牆、學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過去和現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圖片。

2、收集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學校的照片。

 四、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

1)播放歌曲《學校中的喜悅》

2)提問:聽了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麼嗎?你們喜歡學校的生活嗎?

(二)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

1)看圖片,瞭解學校開展了哪些活動。

2)說說自身參與學校活動的紀念品,回憶自身參與的學校活動,如入隊時的照片,參與活動時的照片,競賽中獲的獎,春遊時買的小紀念品,活動後寫的日記,上課時畫的圖畫,製作的美術作品。

3)講一講對自身印象最深的學校活動。

(三)學校文化探祕

1)將學生實地瞭解到的本校的學校文化寫成一個小報告。內容可以爲“學校文化面面觀”、“我最感興趣的一角”、“我給學校文化的寄語”等幾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學校設計這樣的學校文化的用意是什麼。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在遊戲比賽中初步感知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並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知道對摺後,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

2、通過判斷,辨析和驗證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和理解,並認識對稱軸,根據特徵會找和畫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讓學生初步感知幾何圖形的美,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並理解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

教學難點:根據特徵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準備:媒體、圖形等。

教學過程:

一、比賽引入,初步感知。

1.女同學和男同學比眼力,老師分別給你們看一個圖形的一部分,猜一猜是什麼?出示:相關圖形的一半,

女:蝴蝶、飛機、

男:木梳、電筒、

宣佈比賽結果,激化矛盾

男生覺得比賽內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圖形另一半與看到的一半一樣,他們猜的圖形兩邊不一樣。

女生猜的圖形兩邊真的一樣嗎?(媒體演示)你發現了什麼?

認識完全重合(板書)

5.再次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A.出示:半張電話圖形,男生猜一猜是什麼圖形?

B.能用最簡單的方法驗證電話圖形兩邊完全重合嗎?

C.演示:“對摺”、“完全重合”

D.學生動手驗證樹的圖形兩邊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說驗證結果。

學生得出結論:對摺後,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板書)

6.認識對稱軸

二、自主探究,體驗新知

1.判斷下列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雙喜圖在判斷中進一步明確對摺後,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中間的直線是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同一方向的一雙鞋對摺後,圖形兩邊沒有完全重合,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徵的認識。

C、兩條相對的'魚

D、葉子圖

2、用手式比劃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字母:E T 漢字:中田)

3.判斷圖中紅線是對稱軸嗎?(小組討論)

只有沿紅線對摺後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紅線纔是圖形的對稱軸。

4.小結:我們怎樣來判斷圖形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三、動手操作,內化新知

1.以小組爲單位挑出軸對稱圖形

A、每組都有一張信封,信封內有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圓各種圖形,學生動手驗證出軸對稱圖形。

B、學生動手找出各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C.小組彙報

2.小結:有的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有的軸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有的軸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

四、課堂總結,拓展提升

生活中有許多軸對稱現象,你能舉例嗎?

媒體出示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欣賞對稱的美。

3,學生製作軸對稱圖形

總結:你是怎麼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