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課《法不可違》教案

導語:在教育課堂中,和學生們的互動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像政治這種對於青少年來說枯燥無味的課程。下面是《法不可違》的教案。

政治課《法不可違》教案

  【學生分析】

國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他們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響下走向品學兼優、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環境影響下走向道德敗壞、違法犯罪的道路。近年內,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佔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佔了青少年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缺乏法律知識的現象非常嚴重。因此讓學生了解哪些行爲是違法行爲,使他們懂得什麼行爲是合法的,什麼行爲是違法犯罪的,懂得什麼樣的行爲會帶來什麼樣的法律後果,以及相應地要受到怎樣的法律制裁,從而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教學理念

1、堅持“以學生爲本,以貼近學生生活爲內容”,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切實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

2、依據新課改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分享中不斷激發學習的興趣與願望,感受法律的尊嚴,增強法制觀念。、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樹立尊重規則、尊重法律的觀念(2)感受法律的尊嚴,做知法守法愛法的人。(3)加強自身修養,增強法制觀念,防微杜漸。

2、知識目標:(1)違法行爲的含義及其類別(2)犯罪的特徵(3)我國刑罰的種類 (4)瞭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爲和嚴重不良行爲可能發展爲違法行爲。

3、能力目標:(1)能結合違法犯罪的有關案例,正確判斷什麼是違法行爲,什麼是犯罪行爲。(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爲的能力。(3)初步學會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違法行爲的含義及其類別和犯罪的特徵

難點:行政違法行爲、民事違法行爲、刑事違法行爲三者的區別。

  【教學方法

通過分析案例、小組討論、創設情境、營造氛圍等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在學生在已有的認知水平上通過典型事例進行情感的昇華,增長知識、提高能力。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法律的三個特徵和法律的作用,通過學習我們知道法律是神聖的,不可冒犯的,我們不能做違法的事情,要做到不違法,就要了解什麼是違法,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二框內容《法不可違》。

  2、出示嘗試題:

(1)什麼是違法行爲?

(2)什麼是行政違法行爲?民事違法行爲?刑事違法行爲?

(3)什麼是刑法?什麼是犯罪?

(4)犯罪的三個特徵是什麼?

(5)什麼是刑罰?刑罰的種類有哪些?

(6)一般違法行爲和犯罪有什麼聯繫?

  3、學生自學課本,分組討論,解答嘗試題。

  4、出示案例和情景(利用多媒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並進行交流合作。

情景一:小勤的故事

小勤是個要強的孩子,家裏生活比較困難,學校要求買校服,可家長一時拿不出錢。看到撿廢品也能賺錢,小勤決定試試自己掙錢。他來到建築工地,撿了些固定腳手架用的鐵卡子,準備拿到廢品收購站去賣。工地保安員發現了,把他送到派出所。本來自尊心挺強的一個學生,結果在這件事上丟了大面子。

思考:1、一個要強的學生爲什麼會丟了大面子?

2、這樣的事情可以避免嗎? (學生簡要閱讀教材,分組討論,思考兩個問題,並簡要分析)。

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總結:

1:小勤之所以丟了大面子,是因爲他道德的扭曲和對法律認識的誤區造成的。雖然他一時拿不出錢,但不能去建築工地拿固定腳手架用的鐵卡子,這就造成了他人的財產損失。那種認爲小偷不搶便不違法的觀點是非常狹隘、非常錯誤的,這也就造成了小勤丟了大面子。

2:這樣的事情可以避免。我們維護自尊、培養自信、實現自立,力求自強,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遵守規則,尤其不能違法。因此,青少年增強法律意識,自覺守法,就可以避免上述事情的發生。

情景二:違法行爲的類別

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分別模擬教材91至92面中的三個情境,並思考:

1、三個情境中的主人公的行爲給社會造成了什麼危害?

2、其行爲違反了什麼法律?行爲人自己落得了什麼結果?然後完成93面的表格。(把全班學生分成三組,分別展開模擬和探究活動,教師在學生模擬和探究的過程中適時的指導,廣泛的參與學生的活動)。

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出示下列表格的填寫:

對社會的危害程度 違反的法律 承擔的.法律責任 所屬違法類別 一 較輕 行政法 行政制裁 行政違法 二 較輕 民法 民事責任 民事違法 三 嚴重 刑法 刑事處罰 刑事違法 情景三:開玩笑犯法嗎?

閱讀教材第96頁的故事,回答:開玩笑也犯法嗎?如果人們在無意中犯法,就可以原諒嗎?如果有人慫恿你,你會這麼做嗎?……(學生討論回答)

小結:都是玩笑惹的禍。看來我們開玩笑也要分清場合,要把握分寸,玩笑開的不當會害人害己的。這個材料也告訴我們不論什麼原因,只要觸犯了法律(包括無意中違法),都是違法行爲,都會給社會造成危害,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王某在讀高中時,結識了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在這些所謂的哥們兒的帶動下經常出入網吧、歌舞廳,打架鬥毆的事是三天兩頭的發生,雖然受到了學校多次紀律處分,王某卻不思悔改,爲了籌錢打電腦遊戲,王某多次在校門口找小同學勒索錢財,並因此被公安機關處於警告處罰。一天,王某在街上閒逛,路過一家銀行時,正好遇到一客戶取錢出來,王某頓生邪念,尾隨那人至一僻靜處,用匕首殘忍的殺死了那人,並搶走了現金2萬元。后王某被公安機關抓獲,法院判處王某死刑,並剝奪政治權利終身。面對法院的判決,王某流下了悔恨的淚水,但卻悔之晚矣。

思考:

1.王某是怎樣一步步走上不歸路的?

2.王某“找小同學勒索錢財”與“殺人搶劫”這兩種行爲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3. 王某最終受到的處罰是一種什麼樣的性質的處罰?這種處罰分爲哪幾類?請結合案例進行說明。

4.王某的案例給了我們什麼啓示?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思考、討論、探究以上問題。(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然後小組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討論結果)

5、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討論解答問題過程中的成功與缺憾。以此來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6、出示課堂練習題,進行第二次嘗試,鞏固新知識。(投影)

7、教師在引導學生交流合作後做出課堂小結:

通過這個框題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哪些行爲是違法的,那些行爲是合法的,什麼行爲是違法犯罪的,什麼樣的行爲會給社會和他人帶來什麼樣的法律後果,以及相應地要受到怎樣的法律制裁。事實說明,違法與犯罪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有些人走向犯罪的深淵都是從一些小事開始的,我們青少年一定要學法、知法、守法,防微杜漸,做一個合格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