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讀後感

《綻放》這是一部不同尋常的影片,這部影片雖然沒有名人的效應、驚人的故事和跌宕的情節,卻惟妙惟肖、純真至美地刻畫了殘疾人特殊藝術平凡而美麗的人生,影片將殘疾人內在力量通過藝術化渲染,把觀衆帶入殘疾演員的生活和藝術之中。

綻放讀後感

這是一部對尊嚴的宣揚、人性的讚美、真情的謳歌的電影。影片弘揚了人性,蘊涵了友善,詮釋了人生,值得人們深深地思考。

這是一部可以讓我們心靈受到洗禮、煉獄、昇華的電影。它不僅能夠打動我們一顆躁動的心,更表達出我們這個時代需要極力高呼的東西,那就是“尊嚴偉大,人性之美的人文精神”。

片中的幾十名殘疾人演員都是浙江省殘疾人藝術團成員。面對視力、聽力障礙或肢殘,他們懷有快樂和感恩之心,在黑暗和無聲中感知世界,在殘缺中尋求完美。真實地反映了殘疾人演員的藝術風采、精神風貌與人生之路。一羣特殊的舞者,之所以能揮灑生命的活力、色彩於舞臺,正正依仗着自愛及人間的博愛。而當不特殊的觀者,欣賞、讚美如今舞臺上的他們時,自然亦可悟出欣悅,生出新一輪的博愛。

“黑暗中,觸摸着陽光,無聲世界誰給我方向;我如此不幸又如此幸運,有你撫平我心靈的創傷;我不再抱怨人生無常,面對現實我選擇天生的堅強;我的心在執著地綻放,透過你的關愛我充滿希望”。

盲女月明的歌聲,讓人動容。她從來沒見過光明。她卻是用想象去理解自然界的美好一切。我們從音樂中,從眼神裏,聽得到、看得到她的言語和心靈:那真,那善,那美……

電影中一幕幕展現出的聾人舞蹈者喬吟、肢殘歌手大凱,不論是舞,或歌,都是他們“從心靈深處流出來的藝術”。他們的自尊、真誠,無不表現出殘疾人對健康的人格、生命的熱愛和追求,以“我的心在執著地綻放,透過你的關愛我充滿希望”表達着真情和感恩,閃耀着人性的光芒。他們在訴說着對尊嚴、生命和人性的理解:我不再抱怨人生無常,面對現實我選擇天生的堅強。殘

電影中殘疾人藝術團團長爲了能使一個個藝術蓓蕾得以“綻放”,爲了讓一個個“折翼天使”也能飛翔,用執著的工作熱情,用母親般的關愛,保護着這些弱勢的“蓓蕾”。使得他們在溫暖中綻放。屠格涅夫說過,自尊自愛,作爲一種力求完善的動力,卻是一切偉大事業的淵源。正是一羣生活在黑暗和無聲之中的孩子們,他們有不幸經歷,因爲上帝給了他們殘缺的機體;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爲上帝同時給了他們藝術的天分和懂得自尊自愛的心。雖然他們不能語言,但本性真善流露勝過豪言壯語;雖然他們不見光明,但內心卻充滿燦爛。他們因爲社會的關愛和自身的自強精神使他們忘掉痛苦,停止苦澀的淚水,傾心抒寫了令人驚歎的生命、尊嚴和人性的藝術史詩,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共鳴。由於他們比正常人付出的更多,他們更懂得熱愛生命和知道感恩,纔有一部關於殘疾人生命與尊嚴的偉大的作品《綻放》誕生。

電影《綻放》中告訴我們這樣一個哲理:當正常人遇到一點小挫折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抱怨老天的不公。而對殘疾人,上蒼對他們不公往往是與生俱來,是伴其終生的。我們的挫折是可以克服,也可以忘掉的。但殘疾是自己做出任何努力都無法改變的'。盲女月明和肢殘歌手大凱勇於與命運抗爭,做自己命運的主宰。他們改變了命運,主宰了命運,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在這部很平實的影片裏我們感受到殘疾人所具有的獨特的一些內在分量,因而它有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對於這些殘疾人,往往人們更多地予以同情,作爲弱者,他們有充分的理由生活在人們同情的目光中。但觀看《綻放》這部電影后,我們不敢有絲毫的同情和憐憫,只有發自心靈的感動。他們們靠自尊贏得了尊嚴。每個人都願有尊嚴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爲此就必須自律,必須付出,必須爲他人和社會帶來價值。“面對現實我選擇天生的堅強,感謝每一次精彩都被你欣賞”電影主題歌道出了那些殘疾人演員們無聲但積極的人生態度。

電影《綻放》告訴我們:藝術要真誠地俯身於人民,傳承文脈,關注人性,人民自會讓他“高高在上”。它所謳歌的人文精神,正是我們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內心所期待和渴望的珍貴的價值需求;因爲,它符合當今民族文化主體意識迴歸的趨勢,順應“以人爲本”科學發展觀及和諧文化建設的時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