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牽牛星教案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迢迢牽牛星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迢迢牽牛星教案

迢迢牽牛星教案1

教學目標:

1、瞭解《古詩十九首》的內容及地位。

2、學生通過反覆朗誦,瞭解五言律詩的節奏及其韻味,並掌握詩中疊音詞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

3、通過點撥,引導學生理解其思想內容,欣賞牛郎織女悽美的愛情故事。

教學重點:

掌握疊詞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理解其思想內容,品味牛郎織女的愛情的悽美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了很多愛情題材的詩歌,比如說《靜女》,它描述了熱戀中的男女青年約會時的甜蜜;《氓》敘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而今天,我們將學習另一篇愛情題材的詩歌——《迢迢牽牛星》,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又給我們描述了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

好,大家把書拿出來,翻開101頁,結合註釋自讀《漢魏晉詩三首》之《迢迢牽牛星》。

(學生自讀、教師板書題目)

二、解題以及介紹文學常識

《迢迢牽牛星》選自《文選》中《古詩十九首》的第十首。

這十九首古詩沒有題目,一般以每首詩的第一句作爲題目。

《古詩十九首》 (是專有名稱)都是五言詩,全篇由五字句構成。東漢末年,社會的動盪,政治混亂。下層文士漂泊蹉跎,遊宦無門。《古詩十九首》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表述着同類的境遇和感受。這十九首詩歌,基本是遊子思婦之辭。具體而言,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無常之感,是《古詩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內容。

《古詩十九首》在藝術上繼承了《詩經》 、《楚辭》的傳統,吸取了樂府民歌的營養。《詩經》的賦、比、興表現手法,在“古詩”中得到廣泛運用。《迢迢牽牛星》是其中藝術成就頗高的一首,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它爲“五言之冠”,鍾嶸在《詩品》中說它是“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三、朗讀感知,瞭解大意

1、請學生起來朗讀,正音

他讀得怎麼樣?好不好?

點撥字音:

纖:xiān纖維素qiàn縴夫(板書)札zhá

問題設計:五言詩的節奏有何特點?

點撥:五言詩的誦讀節奏,一般是三個節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數成的兩個節拍交錯起來而組成一句的五言詩,在節奏上就遠勝於板滯的四言詩。

比如說“迢迢/牽牛/星纖纖/擢/素手)

這是一首描寫織女思念牛郎的愛情詩,也可以把它歸爲“思婦詩”,所以它的感情基調應該說是較爲哀怨的。

2、集體朗讀

來,我們一起朗讀一遍。儘可能地把詩歌所要表達的那種(離別的哀怨、相思的痛苦)情感讀出來。

(集體朗讀)

3、錄音播放

來,我們聽一下錄音,看別人是怎樣朗讀的,大家要認真聽。

4、好,大家聽了這麼多遍,那麼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在你看來,它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感情?(指明學生回答)

寫的是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故事。抒發了男女情人分隔兩地的相思之苦。

(一)把握詩歌內容,體會其情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譯文:牽牛星位於遙遠之處,織女星明亮而皎潔。

提問一:詩歌第一句就點明瞭什麼?

明確:描寫對象——牽牛、織女,引出本詩的抒情主人公——織女。 “迢迢”寫出了兩個人分隔異地,引出他們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引申: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我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梁山伯與祝英臺》和《孟姜女》、《白蛇傳》、《牛郎織女》)

(學生國中已經學過牛郎織女的故事,請同學講一講這個故事)

傳說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因此,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降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取名叫牛郎。而織女則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後來,織女私自偷下凡間,重遇牽牛(牛郎),兩人遂結爲夫婦,生一男一女。一家四口過着幸福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知道後,非常生氣,命令天兵天將把織女拘迴天上。牛郎就把兩個小孩放在籮筐裏,奮力追趕織女。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釵,在牛郎織女之間一劃,變出現了一條波濤洶涌的銀色河川(銀河),於是,牛郎在銀河以南,織女在銀河以北,遙遙相對,無法相見。

探究:這裏用到了什麼手法?

明確:這裏用到了“互文”的手法。“迢迢”既修飾牛郎,也修飾織女;而“皎皎”同樣也是這種情況。

知識點回顧:互文是指詩文的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

例: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

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纖纖擢素手,札扎弄機杼。

譯文:織女擺動纖細雪白的手,織機“札札”作響。

明確:這裏進一步描繪了織女織布的形象。

據說織女心靈手巧,她能用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層層疊疊的美麗的雲彩,隨着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幻它們的顏色。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譯文:(因相思)一整天也織不成布匹,哭得淚如雨下)

提問二:前一句寫織女忙綠地織布,她整天織布,爲什麼還是“不成章“呢?爲什麼“泣涕零如雨?

(之前我們學過《孔雀東南飛》,劉蘭芝“十三能織素”,而織女是仙女,肯定比劉蘭芝厲害得多,爲什麼還是會“不成章”呢?)

明確:因思念遠方的人而無心織布

提問三:終日以淚洗面爲何還要去織布呢?此句運用了什麼修辭?表現什麼情感?

明確:用比喻、誇張手法,以借織布排遣思念的愁苦,來表現愁苦到至極。這種情感,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調去讀?(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背)

相去復幾許?

譯文:銀河既清且淺,相距又有多遠?

且:並且,表並列關係。

去:距離(一詞多義:離開;除掉;丟棄;到去。)

復:副詞,又(一詞多義。回來;恢復;回答;報復;免除賦稅徭役;通“覆”覆蓋;繁複)

提問四:既然河水既清又淺,應該可以涉水而過,但是他們兩人爲什麼不能見面呢?那麼作者借這一故事有何目的呢?

明確:河水並非不能渡過,而是不可逾越。是因有像王母這樣的勢力的阻隔,愛情被扼殺、遭遇挫折。可見,織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源於對情人的愛情被無情毀滅的悲恨。

本詩明寫傳說故事,暗寫現實生活,表面是寫織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實際是抒發人世間思婦對遠在他鄉戀人的離愁別緒,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發閨婦的感傷情懷。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僅有又清又淺的銀河相隔,(牛郎織女)卻只能含情脈脈相望而不能互訴衷腸。

那麼,這裏就給我們交代了什麼?(織女痛苦的緣由)抒發了織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二)藝術特色

疊詞的使用或是狀貌或是摹聲或是繪情都準確而生動收到較佳的效果。

疊詞的作用是增強了詩的節奏感和旋律美,增強形象性,也使感情表達得更纏綿悱惻。

在《迢迢牽牛星》中,運用了疊詞和擬聲詞,

“迢迢”,寫距離之遠(是織女心裏的感覺,情人眼裏的咫尺天涯。); “皎皎”,寫星光之亮(寫出了織女整體形象的嬌美姿態明豔動人),使人產生一種夜空廣大、星光燦爛的視覺感受。

然後,詩人將視線移到織女星上。由遠而近,先物後人。

“纖纖”狀素手之修美,“札札”狀織布之繁忙,一狀形,一摹聲。“纖纖”和“札札”,形聲生情。

“盈盈”寫水之物貌(既表現水波的晶瑩,又表現了女子的美麗,還可表現女子眼含熱淚的神態.讓人回味無窮。);

“脈脈”寫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可是一水之隔,卻“不得語”,只能含情脈脈,隔河相望。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隔河相望,河漢的清淺和並不寬闊強化着見面的渴望,當然也就增加了見不了面的無奈。同樣,在見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隔,“不得語”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景情並生,哀怨動人。

四、課外拓展

1、牛郎織女鵲橋會古來詩詞吟詠多。他們動人的愛情故事至今被傳誦。中國曆代詩人騷客以七夕爲題,寫下了無數名篇佳作,下面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鵲橋仙·七夕》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首詞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闢蹊徑。特別是最後一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衆人大多慨嘆牛郎織女相見太難時,它卻反其意認爲堅貞的愛情不在於耳鬢廝磨。

迢迢牽牛星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古詩十九首》,瞭解五言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體會《迢迢牽牛星》中疊詞使用的妙處;學會分析詩歌的情感;掌握詩歌鑑賞的一般方法,結合自己的體會來欣賞詩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歌中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迢迢牽牛星》中疊詞使用的妙處;學會分析詩歌的情感。

難點掌握詩歌鑑賞的一般方法,結合自己的體會來欣賞詩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欣賞圖片讓學生講牛郎織女的故事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作品介紹,寫作背景介紹。

《迢迢牽牛星》選自《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最早見於南朝梁代蕭統《文選》。這十九首詩沒有題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題目。詩作表現了動盪、黑暗的社會生活,抒發了對命運、人生的悲哀之情,藝術風格含蓄動人,樸素凝練。劉勰《文心雕龍〉稱之爲“五言之冠冕”,鍾嶸《詩品》讚頌它“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古詩已形成一種特定含義專類名稱:它與兩漢樂府並稱,專指漢代無名氏所作的五言詩,並發展成爲一種新詩體,後人有不少擬古作品。

(四)瞭解五言詩。

(五)聽示範朗讀。

(六)全班讀書,自學下列問題:

1請同學們自行鑑賞詩歌、展開聯想、說說你喜歡的詩句。(詞、句、藝術手法)

2分析詩中的疊字的作用。

3 《迢迢牽牛星》全詩沒有一字直接寫織女對牛郎的思念,卻處處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這種藝術效果是如何達到的?

4本詩的創作目的是什麼?(主旨)

(七)學生討論,互助答疑(8分鐘)

(八)師生合作探究。

迢迢:寫星空的距離,遠

皎皎:寫星的光輝,亮

纖纖:寫手的形狀,秀美

札札:寫織機的聲音,(織布繁忙)

盈盈:寫水的形態,清且淺

脈脈:寫人的神情,含情

詩作是讓織女的深情通過她的活動、情態和這些活動引起的讀者的想像表現出來的。比如,織女整日忙碌在織布機上卻織不出布匹,說明她被思念折磨而無心織布,那麼她又爲什麼要徒勞地上機呢?恐怕是爲了轉移、排遣苦悶。隔河相望,河漢的清淺和並不寬闊強化着見面的渴望,當然也就增加了見不了面的無奈。同樣,在見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時,“不得語”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

抒寫了遊子失志無成和思婦離別之苦,突出表現了中下層士子的不滿不平,從一個側面表現了東漢時期政治混亂、敗壞、沒落的時代面貌。

(九)小結詩歌鑑賞的方法:

1把握詩歌的特點。

2從瞭解作者、寫作背景等方面來理解古詩。

3反覆誦讀,品味,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4抓住關鍵字詞或詩句,以點代面。

(十)當堂練習:(賞析《杳杳寒山道》)

1找出最能直接表現詩人情懷的兩句。

2賞析詩中疊字藝術效果。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疊字寫出詩人長期置身於深山密林中,不知時間變化,分辨不出春去秋來的感受,表達他冷漠孤寂的心情,與前面寂靜幽深寒冷的環境描寫自然融爲一體。

(十一)課後作業:

1用鑑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自學《歸園田居》。

2熟讀成誦。

板書設計

迢迢牽牛星

外貌描寫

動作描寫

迢迢牽牛星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體會《迢》詩的疊詞妙用,

2.探究《迢》詩的意境。

二、重點難點:

詩詞的意境。

三、教學方式:

鑑賞課形式

四、教學時數: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A在《孔雀東南飛》一詩中,我們學過“初七及下九”這個文化知識,其中“初七”是指農曆七月初七,也稱之爲“七夕”。“七夕”是一個美好而又充滿神話色彩的節日。那麼爲什麼說“七夕”是一個美好而又充滿神話色彩的節日呢?因爲這牽涉到一個美麗傳說,大家知道嗎?(對,是牛郎織女的故事)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B提問學生

哪位同學能自告奮勇給大家介紹一下牛郎織女的故事呢?

故事:據說西周時齊地,也就是今山東一帶,有一貧苦人家,父母早喪,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們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漸漸長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歡他,於是他牽着一條老黃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結茅而居。一面墾荒,一面哭泣,淚珠點點滴滴落地上,不久後就生出一朵朵豔麗的牽牛花來。繼而,有粉蝶雙雙在上面飛舞,小鳥在枝頭碉啾和嗚,叫個不停,田地裏也長出了茂盛的莊稼。

老黃牛的來歷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觸犯天條而被謫降人間受苦受難,有感於小主人牛郎對它的飼養和愛護,除了感恩圖報辛勤耕作外,還挖空心思想要爲牛郎撮合一段美滿的良緣。

終於,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時常結伴到人間來溜達,甚至在東邊山谷中的明鏡湖裏沐浴。於是便在夜間託夢給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時到湖畔,趁仙女們戲水時,取走一件仙女掛在樹上的衣衫,頭也不回地跑回家來,便會獲得一位美麗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將信將疑地翻山越嶺,在曉霧瀰漫中,果然瞥見七個絕色美女在湖中嬉戲,粉裝玉飾,雲鬢花顏,不覺爲之心神盪漾;旋即抱起矮樹上一件粉紅衣衫,飛奔而回。

這個被搶走衣衫而無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織女,當天夜裏,她趁着夜幕的掩護,輕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燈影裏,一個是誠實憨厚,壯碩俊朗的少年農夫,一個是美豔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兩人一見鍾情。

幸福的生活過得總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時光荏苒,眨眼三年,織女已爲牛郎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老黃牛已死,留下的一對牛角掛在牆上,牛郎捨不得老黃牛,天天對着牛角發楞。織女私自偷下凡間的事終於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將把她拘回宮裏,牛郎此時真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一對小兒女也天天哭着要媽媽,牛郎肝腸寸斷,想着曾給過他無限幫助和關懷的老黃牛,抱着牛角痛哭。誰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蹟發生了,兩隻牛角竟然變成兩隻籮筐,牛郎把兩個孩子放入籮筐中,準備一肩挑起,尋找嬌妻,一陣清風吹過,兩隻籮筐像兩隻強有力的翅膀,驀然平地飛昇,騰雲駕霧,風馳電掣般地飄飛在霄漢之中,眼看嬌妻就在前面,牛郎奮力追求,眼看趕上了,卻被王母娘娘察覺,拔下頭上的金釵,在牛郎與織女之間一劃,立刻出現了波濤洶涌,白浪滔天地銀色河川,從此一個河東,一個在河西,遙遙相對,卻無法相見。

鵲鳥非常同情牛郎與織女的情真意摯,每年夏秋之間,趁銀河風平浪靜的時候,羣集河上,口尾相銜,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相聚。“鵲橋崔鬼河宛轉,織女牽牛夜相見。”據說七夕過後,鵲鳥的羽毛都會七零八落地脫掉不少,就是因爲辛苦搭橋的緣故。(找同學描述,說出大意即可,注意時間)

是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真是讓人感動。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們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這天晚上會有無數喜鵲飛來,爲他們搭成一座長橋,便於他們相會,人稱“鵲橋相會”。傳說織女精於紡織,能將天上的雲織成錦緞,是織造雲錦的巧手,所以,這天夜晚天空的雲彩特別好看。舊時風俗,少女們要於此夜陳設瓜果,朝天禮拜,向織女“乞巧”。這個美麗神話,引起了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的詠歎。

那麼最早傳唱這一神話題材的詩作是什麼?(最早是見於漢魏時的`古詩:《迢迢牽牛星》。板書題目)

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首詩。

2、正音練習

A朗讀課文

我們來一起朗讀《迢迢牽牛星》這首詩,注意要有感情,“迢迢牽牛星”預備起,好的,大家讀得不錯,不過開頭部分似乎不太整齊,大家知道爲什麼嗎?大家發現沒有,這首詩的題目和開頭一句完全一樣,這是爲什麼呢?(可能有學生看了註解,有反應)對,我們先來看看課本註解1,明白了吧。它收錄在南朝梁代的所編的《文選》,像這樣以每首詩的第一句作爲題目的詩歌還有另外18首,題爲《古詩十九首》。我們再把此詩讀一遍剛纔大家開始讀的是一樣,但不是從同一地方讀起。我們再把此詩讀一遍,這次記着從標題讀起,以後讀書也應養成這樣的習慣,“迢迢牽牛星”預備起。

(在學生讀書時,在黑板上寫上“纖纖”,“脈脈”,重點指出,並根據前兩此學生讀書情況而增刪)這個詞怎樣讀呢?qian?還是xian呢,對,讀xian,maimai還是momo呢?,讀momo。

3、正文

A自讀

現在給大家兩分鐘的時間閱讀這首詩

B問題:

好,時間到

a)這首詩是把牛郎織女的完整故事都告訴我們嗎?是在複述故事嗎?還是寫了某一部分?看看課本。

(生答)(老師給予提示:相見?相愛?分離?)很好,織女寫的是離別後的情形。

b)我們知道牛郎織女被銀河所阻隔,那麼具體環境情況到底是如何呢?詩中“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迢迢”,遙遠的樣子,“皎皎”,明亮的樣子,“迢迢”“皎皎”我們稱其爲疊音詞,大家找找,這首詩共有多少個疊音詞呢?對,共有六個。把他們劃出來。這首詩掌握這六個疊音詞比較重要。

(老師把這六個詞標在黑板上,首先在迢迢後標上路遠)

迢迢——路遠環境

皎皎——星明亮描寫

纖纖——手細織女

札札——織布聲的

(不成章,零如雨)相思

盈盈——水清淺傷心的

脈脈——情之深原因

c)牛郎織女只能一年一度相會,那麼在平時不能相見的時間裏,牛郎織女各自都在幹什麼啊?把相關的語句找出來。

首先牛郎在幹什麼呢?有哪些描寫嗎?(生答)對,詩篇當中並沒有對牛郎進行直接刻畫。

那麼,織女呢?(織女平時都在做什麼呢?)

哦,在織布,哪裏看出來呢?很好,“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標上“纖纖”“札札”)織女輕巧地擺動着柔美潔白的雙手,一紮一紮地穿梭紡織。剛剛我還聽到有同學說織女在“哭”,哪裏寫織女哭呢?“泣涕零如雨”,這裏的“涕”是鼻涕還是眼淚呢,諸葛亮的《出師表》一文中最後一句寫到“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裏的“涕”又是什麼意思呢?對,都是眼淚的意思,織女哭得淚如雨下。

d)而且這位織女是終日“札札弄機杼”卻織“不成章”,心靈手巧的織女一整天在織布卻織不成布,還“泣涕如雨”呢?難免讓人奇怪,引起讀者的極大好奇?大家知道她哭的原因嗎?

e)具體在哪裏體現呢?是的,在最後的兩句“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原來啊,織女是因爲濃濃的相思而悲傷不已。是啊,雖然又清又淺的銀河阻擋着他們相見,但割斷不了的是有情人的無盡相思。河漢,就是指銀河,古詩最後兩句交代了織女傷心的原因。(板書:傷心的原因)

C串講課文

剛剛我們從環境描寫——織女的相思——傷心的原因對這首詩這首古詩內容進行了解,我給大家再把文章的大意串講一次,看課本,

(一邊是)遙遠的牛郎,(一邊是隔着銀河的)燦爛的織女。

輕巧地擺動着柔美潔白的雙手,一紮一紮地穿梭紡織。

一整天都織不成布來,哭得淚落如雨下。

銀河的水又清又淺,相隔的距離又有多遠呢?

在又清又淺的銀河兩邊,只能含情注視而不能互訴衷腸。

老師問:《迢迢牽牛星》全詩沒有一字直接寫織女對牛郎的思念,卻處處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這種藝術效果是如何達到的?疊詞在其中起了什麼作用?

詩作中織女的深情是通過她的活動和這些活動引起的讀者的想像表現出來的。比如,織女整日忙碌在織機上卻織不出布帛,說明她被思念折磨而無心織布,那麼她又爲什麼要徒勞地在織機上忙碌呢?恐怕是爲了轉移注意排遣苦悶吧。隔河相望,河漢的清淺和並不寬闊強化着見面的渴望,當然也就增加了見不了面的無奈。同樣,在見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時,“不得語”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疊詞突出了該詩哀婉的情調,同時,還使詩歌具有濃厚淳樸的民歌風味和婉轉流利的音樂美,既深化了主題,又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D學生提問

針對這首詩的字詞,大家看看有哪些字詞的注音和解釋還不清楚,可以提問,坐着就可以了(老師做解答,也可以找學生解答)

E朗讀

我們再把詩歌朗讀一遍,可以試着看黑板板書試着背誦,“迢迢牽牛星”預備起。

F背誦

不錯,我看到不少同學能背誦了。好,這次合上課本,大家一起背誦。

很好,今天的課上到這裏,下節課我們講《短歌行》,會講到曹操,大家做好預習

迢迢牽牛星教案4

教學目標

1.會寫“宮、侯”等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描繪的景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導入新課:春色是美好的,人們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樣,安靜美好。杜甫借花、蝶、鶯來歌頌春,一起背誦《江畔獨步尋花》。我們再走入春天的長安城去看看寒食節的景象吧。

2.知詩人,解詩題。

韓,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官至中書舍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原有詩集,後散佚,明人輯有《韓君平詩集》。

寒食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清明節的前1~2天,節日期間不能生火做飯。

二、讀準字音,自學生字、詞語。

1.自學“御、暮”兩個漢字。指導學生從意義上區分“暮、幕”,從而理解“日暮”的意思。

2.指名讀詩,要求讀準、讀通。

3.再讀詩句,畫出停頓、重音。

三、再讀古詩,感悟詩意。

(一)連詞成句,讀懂詩意。

1.想想每個詞的意思,遇到不會的怎麼辦?(查字典、看註釋)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寒食:寒食節,在冬至後的第105天,清明節前1~2天,節日期間不能生火做飯。

御柳:皇帝御花園裏的柳樹。

漢宮:這裏用漢朝皇宮來指唐朝皇宮。

傳蠟燭:寒食節禁火,但朝廷傳賜蠟燭給公侯之家,受賜的可以點火。

五侯:這裏指天子寵幸之臣。

2.把詞語連成句子,小組內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樹。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嫋嫋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3.全班彙報。(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二)展開想象悟詩情。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1.指名讀第一句。出現在你眼前的是什麼景象?(板書:飛花御柳)

2.“飛花”是什麼情景?“無處不飛花”寫出了花的什麼特點呢?(落花隨風飛舞,寫出了花的輕盈美麗。)

①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意蘊深遠。由此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詩人煉字的功夫。

②指導讀出花飛柳搖的美。

③用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於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

3.交流寒食節有哪些習俗。(寒食節禁火、吃冷食。)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4.日落天黑時,長安城裏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指名讀第二句。

5.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想說的?(板書:蠟燭輕煙)

四、補充資料,加深理解。

1.補充課前蒐集到的資料,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用自己的觀點去理解這首詩的含義。

2.寒食節民間禁火,而漢宮卻傳燭賜火,這說明了什麼?

(皇帝特許重臣“五侯”可破例燃燭並直接自宮中將燃燭向外傳送,諷喻皇宮的特權以及宦官的專寵。)

五、熟讀成誦,拓展延伸。

1.朗讀全詩,熟讀成誦。

2.課下蒐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同學交流你自己的見解。

板書設計

寒食

以漢喻今

流露不滿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展示牛郎織女故事圖,提問:這是什麼故事?請同學們講一講牛郎織女的故事。

2.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跟這個故事有關的詩《迢迢牽牛星》。

3.板書課題,解釋題意。(選自《古詩十九首》。作者不詳,寫作時代大約在東漢末年。迢迢,遙遠。)

二、初讀古詩,掃清字詞障礙。

1.藉助拼音自由讀詩。同桌互讀,集體交流。指導學生讀好以下詞語。

迢迢(tiáotiáo)皎皎(jiǎojiǎo)擢(zhuó)素手札札(zházhá)機杼(jīzhù)脈脈(mòmò)

2.重點指導書寫“素、章、盈、脈”四個生字,注意字的佔格和筆順。

3.熟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三、結合註釋,理解詩意。

1.藉助註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小組內交流。

2.全班彙報。

①彙報詞語意思。

迢迢:遙遠。

牽牛星:隔銀河和織女星相對,俗稱“牛郎星”,是天鷹星座的主星,在銀河東。

皎皎:明亮的樣子。

河漢:銀河。

河漢女:指織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銀河西。織女星與牽牛星隔銀河相對。

擢:伸出,抽出。

素:白皙的。

札札:織機發出的響聲。

機杼:織機的梭子。

章:有花紋的紡織品,這裏指整幅的布帛。

零:落下。

幾許:多少。

盈盈:形容清澈。

脈脈:用眼睛表達情意的樣子。

②連詞成句,交流每句詩的意思。

(看那天邊)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

(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正擺弄着織機(織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

(她思念牛郎,無心織布),因此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整幅布帛,眼淚像下雨一樣落下來。

銀河又清又淺,相隔又有多遠呢?

雖只隔一條清澈的河水,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而不能用話語交談。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再讀古詩,與同學交流詩文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織女與牛郎被銀河阻隔,不能相見的哀傷與不幸的情感。)

2.詩中哪些地方體現了織女的哀傷與不幸的情感?(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五、熟讀成誦,拓展延伸。

1.熟讀成誦,小組交流:詩中的織女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美麗、勤勞、孤獨、哀怨、痛苦)

2.推薦閱讀《牛郎和織女》。

板書設計

迢迢牽牛星

牽牛星8596;織女星美麗、勤勞、

孤獨、哀怨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貼出圖片(一個寧靜、美麗的夜晚,一輪玉盤似的月亮高懸夜空),你看到了什麼?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麼?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可誦讀關於月亮的古詩)

2.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另一首關於月亮的詩《十五夜望月》。

二、釋題意,明作者。

1.十五夜: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夜晚。

2.王建,字仲初,許州(治今河南許昌)人,唐進士,曾任昭應丞、渭南尉。一生困頓,晚景尤其淒涼。早年以宮詞著稱,中年後,詩風轉變,其樂府詩多方面地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統治階級的暴行。語言通俗明晰,凝練精悍,風格簡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體。

三、初讀古詩,掃清字詞障礙。

1.藉助拼音自由讀詩。同桌互讀,集體交流。

2.重點指導書寫“棲、鴉”兩個生字,注意“棲”字右面是“西”,不要加橫。“鴉”是左右結構,注意書寫時筆畫的穿插避讓。

3.熟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四、結合註釋,理解詩意。

1.藉助註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小組內交流。

2.全班彙報。

①彙報詞語意思。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白霜。

棲:歇,休息。

冷露:清冷的露珠。

溼:打溼。

秋思:秋天的情思,這裏指思鄉懷親的思緒。

②連詞成句,感悟詩意。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霜,樹枝上棲息着烏鴉。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溼庭院中的桂花。人們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會落到誰家?

五、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文中寫了哪些傳統習俗?(八月十五望月)你還知道哪些傳統習俗?

2.再讀古詩,與同學交流: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八月十五遊子的思鄉之情。)

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熟讀成誦,感悟古詩表達的情感。

2.課下蒐集描寫中秋節習俗的古詩或思鄉的古詩,與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十五夜望月

望月興嘆

教學反思

1.課前佈置了蒐集與古詩相關的資料,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古詩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2.朗讀是學習古詩的好方法,經過充分地朗讀,能體會詩文的意思,理解詩人的情感。

迢迢牽牛星教案5

教學目標:

古詩表達思念的常用意象

教學過程:

師:《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在淚別小姑時有這樣一句話:“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註釋說古代女子在農曆七月七日晚向織女乞巧。何謂乞巧?

生: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織女相會,婦女於當晚陳列瓜果於庭中,在月下穿針,向織女乞求智巧。

師:講到牛郎織女,我們就會想起在奶奶懷裏聽過的他們的愛情故事。

請一生講述故事(略)。另一生找出課文和故事相應的詩句。疏通字句(略)。

師:本文除了“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二句外,其餘的詩句都能從故事中得到驗證。但這首詩並不是對牛郎織女故事的複述。如果只是簡單地複述故事,它就當不起“天衣無縫,一字千金”的美譽。那麼這首詩在牛郎織女故事的背後,想告訴我們什麼?

明代文藝理論家鍾惺《古詩歸》說:“樂府之妙,在能使人驚;古詩之妙,在能使人思。”面對這首古詩,你能思到什麼?(學生討論)

師:提示:解讀這首詩的關鍵應該是“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兩句。爲什麼整天織布卻織不成布,還哭成淚人兒呢?

這兩句詩和《詩經.周南.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頃筐。”有異曲同工之妙。爲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在下文:“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生:原來是“懷人”。那“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原因也是懷人,思念遠方的人兒。

師:討論:作者爲什麼講牛郎織女的故事,而不講女媧補天或者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

生:原因是爲了表達自己的思念。作者借織女思念牛郎,牛郎織女相隔遙遠不能見面來表達自己思念愛人,兩人不能見面的哀怨的感情。這種手法叫做託物言志。

師:再看:敘述者是男是女?從何可知?

生:女。從“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可知。

師:一個女子思念遠方的人的詩,有個特定的名稱:思(sì)婦詩。《古詩十九首》中有不少思婦詩,比如《青青河畔草》也是。這首詩影響了唐代王昌齡的《閨怨》,課外大家可以分析這兩首詩的關係。

和思婦詩相對的是遊子詩,這也是古詩一個主題,比如《涉江採芙蓉》,表達遊子思念故鄉和親人。

師:所以《古詩十九首》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表現生離死別,羈旅情懷,表達思念。

我們再引申出去,表達思念,古代詩文中除了課文所用的牛郎織女這一意象外,還有哪些常用意象?

生:常用的還有:紅豆,楓葉,鴻雁,青絲,青草等等(例句略)。還有最常用的就是月亮。

比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一輪明月,照兩地相思。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佈置作業:

1、古人常用月圓月缺表達人間的悲歡離合,但很少有人用到月亮裏的嫦娥,爲什麼?結合課文思考。

2、然而李商隱的《嫦娥》(略)卻用月亮裏的嫦娥表達思念,寫出新意,思考這首詩爲什麼成功了?

3、背誦課文。誦讀課堂上所舉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