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教案

一、教材簡析:

六年級科學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教案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是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第四課。這一單元的第一課:認識到所有的物質都是變化的;第二課:知道變化有兩種,即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第三課:日常生活中常見物質的化學變化;第四課:化學物質的變化。這是一堂典型的培養學生描述能力的課,先描述小蘇打和白醋的外形,緊接着描述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的實驗現象,再描述“氣體檢驗”的實驗現象,最後從現象描述基礎上抽象得出化學變化的概念。

二、教學背景:

學生對醋的認識多一點,對小蘇打的認識可能不多,對這兩種物質混合後會產生什麼現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對小蘇打和白醋的反應,學生是沒有經驗的。

本課讓學生觀察到小蘇打和白醋的劇烈反應過程,體會到化學變化的奇妙和有趣。

在本課中,當學生混合醋和小蘇打時,它們將會看到明顯的化學反應現象,例如看到氣泡的產生和聽到嗤嗤聲。這一化學反應的發生是因爲小蘇打包含有碳酸氫根,當醋酸與小蘇打反應時,一種新的物質——二氧化碳就生成了。

對二氧化碳的確定,不是採用直接告訴的方式,而是通過實驗觀察比較,發現該氣體的一些性質,從而做出初步的判斷,再結合教科書提供的資料,確定產生的物質是二氧化碳。這是一個嚴謹的分析、推理過程,它可以提醒學生,分析、推理的結論是否正確,必須經過實驗驗證。

三、教學設計:

(一)科學概念:

1.知道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和閱讀資料得出正確結論。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只有足夠的證據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得出科學結論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

教學重難點重點:

1.小蘇打和白醋混合時現象的觀察、描述。

2.新產生氣體特徵的判斷。

難點:

新產生氣體特點的檢驗方法。

教學準備教具學具說明與提醒

火柴、細竹棒、蠟燭、玻璃杯、毛玻璃片、小蘇打、白醋、三隻玻璃杯、毛玻璃片、細木棒、火柴、蠟燭、記錄紙蠟燭點燃後要放入玻璃杯內,玻璃杯要儘可能的小

教學流程

觀察:實驗:驗證:小結

小蘇打和白醋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產生了什麼氣體拓展延伸

活動過程

基礎設計個性設計

(一)觀察:小蘇打和白醋

1.認識小蘇打和白醋,討論觀察方法。

(1)師:同學們,你們桌上放着兩種物質,你們看是什麼?(學生根據瓶外的標籤來認識)

(2)簡單介紹“小蘇打”。(出示:食品中一種應用最廣泛的疏鬆劑,用於生產餅乾、糕點、饅頭、麪包等)

(3)師:對這兩種物質,你打算怎樣來觀察呢?(看、聽、摸、嘗、聞等)

師:今天的這兩種物品都是安全無毒的,所以我們可以放心地運用多種感官對它們進行觀察,但如果以後遇到不知名的物質,可不能輕易地嘗試。

(4)學生分組觀察、記載。

2.交流彙報。(從顏色、形狀、氣味、味道等方面)

(二)實驗: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1.猜測混合後現象,討論混合方法。

(1)猜測:如果把白醋和小蘇打混合在一起會發生什麼變化呢?(根據:物理、化學變化)

(2)小組討論實驗步驟及注意點。

師:剛纔大家做出了許多猜測,那我們該怎樣利用桌上的材料來做這個實驗?又該注意些什麼呢?四人小組先討論一下。

(3)交流彙報。(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要點)

a放要小心;b看變化;c摸外壁;

d聽聲音;e整材料;f記現象

2.學生分組實驗,觀察現象,作好記錄。教師指導。

3.交流彙報。(聽到聲音、冒出氣泡、溫度下降等)

(三)、驗證:產生了什麼氣體

1.猜測: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的大量氣體會是一種什麼氣體呢?(板書:氣體?)老師也很想知道,我們先給它取個名,叫“不明氣體”。書本中向我們介紹了兩種檢驗它的方法。請大家快速地默讀一邊。

2.學生自學書本中介紹的兩種方法。

3.請學生上臺演示。

要點:點燃火柴,伸進不明氣體中,觀察現象;再點燃蠟燭火焰,放到玻璃杯內,將另一瓶不明氣體倒在蠟燭火焰上,觀察發生的現象。

4.學生分組實驗。

(出示實驗的方法及注意點)

點燃火柴和蠟燭後再移開毛玻璃片

不把火柴梗丟進杯內,不把杯內液體倒出來

5.交流彙報,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根據彙報板書。

(1)師:大家看到了什麼現象?(火柴在不明氣體中立刻滅了;不明氣體倒在蠟燭火焰上,蠟燭馬上滅了。)

(2)師:根據這個實驗現象我們可以推斷這種不明氣體有什麼特點?(板書: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

(3)師:我們找到了這種氣體的兩種特徵,現在能判斷這是一種什麼氣體了嗎?(不能,符合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的氣體不僅只有二氧化碳。)

6.確定產生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碳。

(1)師:雖然我們收集到的證據還不足以判明產生的是什麼氣體,不過,科學家經過無數次的實驗,最終才得以確定這種氣體就是二氧化碳。(板書:二氧化碳)

(2)簡單介紹二氧化碳的用途。(出示)

(四)、小結、拓展延伸

1.得出“化學變化”。

(1)師:這節課我們把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生成了一種新的氣體——二氧化碳。這種變化屬於什麼變化呢?(板書:化學變化)

(2)師: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玻璃杯中留下的物體:剩在杯中的無色透明的液體仍是白醋嗎?誰能用簡單的方法來證明?(再放一勺小蘇打、聞一聞等方法)

(3)師:白色的沉澱物還是原來的小蘇打嗎?你能有什麼好辦法來證明,請同學們課後再去思考一下。

2.小結。

除了小蘇打和白醋外,生活中還有許多物質混合後會發生化學變化,我們在後續的活動中將會繼續研究。

板書設計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化學變化

不支持燃燒

氣體(二氧化碳)

比空氣重

課外活動在生活中尋找更多物質混合後會發生化學變化的事例。

生成預見1.學生對小蘇打比較陌生,因此,應對它作較爲具體的介紹。

學生對二氧化碳其實並不陌生,早在四五年級,就已經多次接觸過,所以當猜測產生的氣體時,多數學生都會認爲是二氧化碳,教師一定要指出:“我們的實驗證據還不足以證明產生的是什麼氣體。”要讓學生明白,科學研究的態度比得出一個結論重要的多。

課堂評估將產生的氣體像流水一樣倒到蠟燭火焰上,這一個實驗學生能否做成功。

根據實驗現象,學生能否推斷出產生的氣體具有兩種性質: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