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二年級《雷雨》課堂實錄

教學目的:品味戲劇語言,把握人物心理與個性。

國小語文二年級《雷雨》課堂實錄

教學時數:第一課時

導入:

上世紀60年代,有一位年輕的日本作家訪問中國,他專程登門拜訪了劇作家曹禺先生,並表達了這樣的願望:“我希望日後也能寫出像您的《雷雨》那樣的傑作來。”

這位日本作家是誰呢?他就是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雷雨》是曹禺在中學時期開始構思,在大學畢業時完成的話劇處女作。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部年輕的作品,成爲大江先生眼裏“豐碑”式的鉅著呢?

單元知識短文告訴我們,語言、人物與戲劇衝突是構成一個劇本的三要素。其中,語言是劇本的基礎,是第一要素。(投影:“話劇語言”)

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人物語言也叫臺詞,包括對話、獨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動作的外觀。舞臺說明是一種敘述性語言,用來說明人物的動作、心理、布、環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戲劇和情節。

《雷雨》的成功,可以說首先就是語言上的成功。(投影:“錢穀融語”。全體齊讀:)

我確實太喜歡曹禺劇本中的語言了,每次讀曹禺先生的劇本,總有一種既親切又新鮮的感覺,他那色彩明麗而又精練生動的語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帶進一個奇妙的藝術世界,給予我無限的喜悅。(錢穀融《令人憧憬和癡迷的藝術境界——關於〈雷雨〉欣賞答問錄》)

原來,曹禺先生的劇作,正是以其精緻的語言,創造了無比美妙的藝術境界。下面,就讓我們一道,經由一個個具體的語言場景,進入《雷雨》那“令人憧憬和癡迷”的藝術世界吧。

一、片段一:洋火

(投影:“洋火”一)

樸 (忽而)你在無錫是什麼時候?

魯 光緒二十年,離現在有三十多年了。

樸 哦,三十年前你在無錫?

魯 是的。

請大家看投影上的文字,與課本原文有什麼不一樣?(頓)對,“是的”後面遺漏了一句話。

(投影:“洋火二”原文)

魯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時候我記得我們還沒有用洋火呢。

1、提問:這段對話的具體情境是,周樸園問:“三十年前你在無錫嗎?”答案很明確:“是的”。按理說,回答只需兩個字就很清楚了,可魯侍萍爲什麼還要加上這樣一句話呢?——前面我們剛剛看過錢穀融先生的評價,曹禺先生的語言是“精練”的語言。——此處會不會是曹禺先生的一處失誤用?你們覺得呢?(生1答:魯想要向周暗示自己的真實身份。生2答:意在喚起周對往事的回憶。)

(聽過幾位學生自由發言後,師明確):①有意識:魯主動地以無錫引起了兩人的對話,當然希望這場有關往事的談話能持續下去,所以,有意識地提出30年前具體的生活細節,以勾起周的回憶,引發新的話題。②無意識:說話過程中魯的思維不由自主地回到30年前的生活當中。

2、提問:那爲什麼不是別的生活細節,而單單提到“洋火”呢?(生答:因爲這一細節在魯心中印象特別深刻。)(師追問)僅僅是魯對此印象深刻嗎?

(提示學生關注句中的“我們”一詞。投影:“洋火三”,突出“我們”)兩個都印象很深刻。因爲,30年前的生活,在魯、周心目中,記憶最深的就是他們兩人一起生活的情景,也正因爲這樣,魯在說話中自然地用了“我們”一詞。

3、提問:這一刻,魯的思緒回到了30年前,那周呢?(生齊答:周也一樣。)(投影:洋火四)從哪裏看出這一點呢?(生齊答:“沉思”“沉吟”)

樸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遠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歲的時候。那時候我還在無錫呢?

魯 老爺是那個地方的人?

僕 嗯,(沉吟)無錫是個好地方。

魯 哦,好地方。

4、提問:同學們,我們可不可以大膽地設想一下,此刻,由於“洋火”這個生活細節的觸發,他們兩個腦子裏可能浮現出了什麼樣的生活情景呢?(師提示:“洋火”是什麼?)看來應該是與點火、點燈有關的情景。注意,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相關信息。

(學生思考片刻,生1答:因爲侍萍生孩子受了病總要關窗戶,所以室內經常點燈,周在燈下照顧魯的情景。生2答:魯爲周縫衣服的情景。)(師追問)你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生2答:因爲下文提到周的破襯衣。師生一道從課文中找到相關的臺詞“右袖襟上有個燒破的窟窿,後來用絲線繡成一朵梅花補上的”。師肯定生2的細緻,並明確)我們可以想見魯在燈下一針一線的繡那朵梅花的情景。

5、想象思考:同學們,我們想像一下:一盞油燈,紅色的火焰在跳動着,一位年輕姑娘正在燈下專注地繡花。在她身邊,一位年輕的父親懷裏抱着嬰兒,靜靜地看着她……眼前這幅畫面,讓你產生什麼樣的感覺呢?(學生自由作答:溫馨、甜美、幸福等等)

(師滿含深情地)是啊,多麼美好溫馨的畫面啊!想像得出,30年前這段生活,留給魯、週二人的正是這樣一種美好、溫馨的記憶。(投影:“洋火五”突出“好地方”)對他們來說,無錫,正是這段美好生活的見證。

雷雨 二

二、片斷二:你們

1、 提問:那麼,這樣的美好生活有沒有一直持續下去呢?(生齊答:沒有)是的,這段美好的生活不久便被無情地結束了。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師生共同回顧有關劇情)哦,魯被趕出了周家,絕望之中投水自盡。而且,魯是在一種怎樣的情形下被趕出來的呢?(與學生一同回顧,強調)一個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個風雪夜,魯生下孩子才3天。

2、提問:那麼,這段經歷留給他們的又是怎樣的記憶呢?(頓)(投影:“你們一”)

魯 哼,我的眼淚早哭幹了,我沒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是已經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過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仍然的第二個孩子才三天,你爲了要趕緊娶那位有錢有門第的小姐,你們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離開你們周家的門。

3、朗讀:請大家自由朗讀,要注意體會人物此時的心理。(生讀)現在,我們請同學個別地朗讀一下這段文字,好不好?(女生一朗讀,師評)剛纔的同學表現相當出色,我感覺她不是在朗讀,倒像是傾吐自己的心聲。

4、提問:同學們,大家覺得,對周樸園,對30年前被趕前周家那段經歷,魯侍萍內心是怎樣一種感受呢?(向剛纔朗讀的女生1)你的感覺是——?(女生1答:恨,悔)非常好。(投影:“你們二”,突出“恨”)其實你剛纔動情的傾訴,已經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是的,(向全體)面對周樸園,魯侍萍心裏有着無限的怨憤。(周向女生1)因爲,正是周樸園,給你帶來那麼大的痛苦,那麼多年的痛苦。(女生1點 頭表示同意)等了三十年,現在,總算有了一個機會,魯當然要盡情地釋放心中鬱積的怨憤了。(向全體)於是,她聲淚俱下地痛斥周這個卑鄙小人。(頓)是這樣嗎?(生臉上有疑惑之色)那麼,她是怎樣痛斥的呢?我們再來看這段話——(投影:“你們三”,突出四個“你”字。師略述相關的臺詞,重音突出句中的 “你”。調投影:“你們四”,突出兩個“你們”)哎,不對!魯痛斥的是周樸園,怎麼又變成“你們”了呢?是“你們”逼“我”離開?“我”是被“你們”趕出來的嗎?(再面向全體)怎麼回事?搞錯了麼?是因爲魯侍萍情緒激動,所以說話有些語無倫次了嗎?(生議論)

(頓)哦,還有呢——(投影:“你們五”,再次突出“你們”)

樸 從前的恩怨,過了幾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魯 那是因爲周大少爺一帆風順,現在也是社會上的好人物。可是自從我被你們家趕出來以後,我沒有死成,我把我的母親可給氣死了,我親生的兩個孩子你們家裏逼着我留在你們家裏。

樸 你的第二個孩子你不是已經抱走了麼?

魯 那是你們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自語)哦,天哪,我覺得我像在做夢。

全都是“你們”,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你們”,是誰呢?(生自由答出:是周家的人)(師追問)比如說——?(生答:周家老太太)(師與學生一道明確)這“你們”,自然是包括周本人在內,可是,顯然並不中是週一個人。看來,在魯侍萍眼裏,30年前那場悲劇的罪魁禍首,並不只是周樸園,還有他家的.“老太太”等爲代表的封建家長。(提醒學生注意“30年”前的社會現實,“光緒二十年”是1895年,是清王朝時代,魯家,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大家庭)講到封建大家庭,我們很容易聯想到《紅樓夢》中的——(生自由答出“賈府”)對,曹禺先生曾經說過,周樸園與魯侍萍的關係,相當於《紅樓夢》中賈寶——(生接:與林黛玉的關係)(師問)是這樣麼?請問,賈寶玉與周樸園的身份是什麼?是貴族公子。那林黛玉的身份呢?魯侍萍的身份又是什麼呢?(師生共同明確)對,周魯的關係,其實相同於賈寶玉與襲人、睛文的關係。(頓)賈寶玉要想與同爲貴族青年的林妹妹自由結合尚且不能,試想一下,如果寶玉執意非襲人或晴文不娶,他能如願嗎?(生自由答:絕對不可能)沒錯。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當年將魯侍萍趕出家門,周樸園是有着極大的苦衷的,有相當大的被迫的成分。對於他最終的絕情,魯當然是懷着明顯的怨恨的。不過,從魯的這幾個“你們”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她對週一定程度的原諒、寬恕。尤其是——(投影:“你們六”)“我親生的兩個孩子你們家裏逼着我留在你們家裏”一句臺詞,聽起來是如此拗口,如果不是爲了有意識的強調“你們家裏”,是無法解釋的。大家覺得呢?(生點頭表示贊同)

5、補充資料:關於這一點,我們還可以從課文之外的、《雷雨》的其他語言片斷中找到類似的意思。(投影:“人心易變一”)

魯 (落眼淚)鳳兒,可憐的孩子,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太愛你,我生怕外人欺負了你,(沉痛地)我太不敢相信世界上的人了。你媽就是在年青的時候沒有人來提醒——可憐,媽就是一步走錯,就步上走錯了。人的心都*不住,我並不是說人壞,我就是恨人性太軟弱,太容易變了。

這是第三幕中,魯侍萍帶着四鳳離開周公館後,要求四鳳發誓永遠不再和周家人來往時說的話,這是魯30年的苦難換來的生活“經驗”。請大家特別注意最後一句話,(投影:“人心易變二”,突出末句)不難看出,這裏所謂的“太軟弱,太容易變”的“*不住”的人,指的其實就是周樸園。某種程度上,我們不妨這樣說,對於周樸園,最讓魯感到不滿的,與其說是周在感情方面的“絕情”,不如說是他的“軟弱”,不難爲愛情作抗爭,不能爲愛情作犧牲。(生點頭表示贊同)

(頓)那麼,對周樸園的這種寬容,會不會是善良的魯看花了眼呢?我人不妨來看看周本人的表現——

三、片斷三:汗涔涔

(投影:“汗涔涔一”)

魯 這個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個,她手裏抱着一個剛生下三天的男孩。聽人說她生前是不規矩的。

樸 (苦痛)哦!

魯 她是個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聽說她跟那時周公館的少爺有點不清白,生了兩個兒子。生了第二個,才過三天,忽然周少爺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館,剛生的孩子她抱在懷裏,在年三十夜裏投河死的。

樸 (汗涔涔地)哦。

1、提問:我們一起來看周樸園的兩句臺詞,很簡單,兩個“哦”字。但我們可以感覺得出來,他此時的內心卻並不平靜。當魯在敘述往事的時候,周的心理是怎樣的呢?(生1答:愧疚)(投影:“汗涔涔二”,突出“苦痛”)問:爲什麼他心裏會感到苦痛呢?(生2答:爲他自己給魯造成的傷害。)

2、 提問:(投影:“汗涔涔三”,突出“汗涔涔”)(面向全體)同學們“汗涔涔”,是怎樣一種情形呢?(生找出課文的註解明確)此時周爲什麼會冒汗,而且是 “汗涔涔”呢?(頓)是因爲天氣熱嗎?(有學生小聲說“不是”。師追問到底是不是,有學生說天氣是很熱,師生一道找到課文開頭的舞臺說明“午飯後,天氣很陰沉,更鬱熱”的語句。問:)那麼,僅僅是天氣原因讓周滿臉冒汗嗎?

(師 生共同明確,主要是周內心的原因)注意,此時,周並未認出魯侍萍,站在眼前的,只不過是一個下人的母親,可是,即使是一個“局外人”的客觀的講述,也會讓周產生如此強烈的情緒反應,感受到如此強烈的痛苦;我們可以想見,他內心的愧疚與痛苦感有多深。如果周只是一個隨意玩弄女性的封建紈絝子弟,有沒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心態和情緒反應呢?(生紛紛表示不可能是)

小結:同學們,品味了上面這幾個語言片斷之後,你們覺得,眼前的周樸園是怎樣一個呢?是的,在30年前,他與魯有過一段甜蜜的生活,其實的感情,對此,他一直念念不忘,他多年在保留的舊習慣也可以爲證;而對於30年前將魯趕出家門的絕情行爲,他有着發自內心的愧疚與懺悔。呆以說,此時,我們眼裏看到的,是一個有溫情的周樸園,有良知的周樸園。

顯然,這並不是周樸園的全部。隨着劇情的推進,隨着他們兩個人談話的常深入,和魯侍萍一樣,我們對周的認識越來越真切;周樸園的形象,也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完整的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接着往下看。

四、片斷四:半響

周樸園不覺地望櫃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響。

樸 (忽然嚴厲地)你來幹什麼?

魯 不是我要來的。

樸 誰指使你來的?

魯 (悲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樸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

一、提問:這是周樸園認出了眼前這個“四鳳的媽”就是梅侍萍後的一段對話。此時,周樸園的內心世界又是怎樣的?

二、朗讀:請同學們揣摩人物的心理,試着將這段白朗讀一遍。朗讀時,可以採用同桌、鄰桌間兩兩合作的形式。可以是一個讀另一個聽,也可以是兩個分別“扮演”一個角色進行對話。

(學生自由朗讀片刻)現在我們請幾位同學來表演一下好不好?(學生主動舉手,確定男女同學各一人合作朗讀)。

三、提問:在認出錢之前,周熱切地問“別人”打聽梅的消息,並聲稱要爲死去的梅修墳墓,給人的印象是,他深深的懷念着梅。可是,一旦梅真的站在他面前,爲何他的態度突然發生那麼大改變呢?(生1答:他擔心魯來敲詐。生2答:周惟恐自己的財產、名譽受到威脅。)

請大家關注這段文字中的舞臺說明,特別是其中“望”這一動作與“半響”一詞,剛纔同學朗讀時是否將“半晌”的停頓體現出來?

四、提問:他爲什麼要“望”相片,又“望侍萍”,又爲什麼停頓“半晌”未說話?

(討 論明確)當週認出侍萍後,一開始,他很驚訝,蒼老的魯與年輕的梅怎麼也不能對應起來。當週最終確認了這一事實後,他感到有些失望,失望於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滅了。接着涌上心頭的是恐慌,經過“半晌”的電光石火的思想鬥爭事,理智佔了上風,物質利益成爲第一考慮,所以,他忽然嚴厲地開始質問魯到這兒來的目的、企圖。

此時,原行溫情脈脈的周樸園消失得無影無蹤,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又是怎樣一個人呢?

(明確)對,周只考慮自己,不考慮他人;只考慮金錢、地位、物質利益,而把感情拋在一邊。他原先的溫情,良知,頃刻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剩下的只是自私、冷酷。

五、片斷五:支票

(本環節重點探討周開支票的動機,由此窺見周複雜的內心世界)

(同學討論後明確)①爲自己,用錢將魯家人打發走,封住他們的嘴,讓“魯家的人以後永遠不許再到周家來”,免除後患。(自私、冷酷)②爲自己:真正的要彌補罪過,表達懺悔之意,求得內心的安寧。③爲侍萍:想讓魯安度餘生,爲她提供生活保障。(有溫情、有良知)

小結:剛纔的討論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周樸園的內心世界極爲複雜,在他身上,這種多情與絕情、溫情與冷酷、人情味與銅臭味,時時交織在一起。難怪曹遇先生會這樣說——(投影:“曹禺”)

周樸園也是一個人,不能認爲資本家就沒有人性。爲了錢,故意淹死兩千多個小工,這是他的人生;愛他所愛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裏需要感情的溫暖,這也是他的人性。(夏竹《曹禺與語文教師談〈雷雨〉》,《曹禺研究專集》上冊,第197-199頁)

要完全認清周樸園這個人物複雜的、多層次的內心世界,把握周樸園的複雜性格,是有着相當的難度的。(投影:“鄭榕”)

1997年12月11日,北京上演了“北京人藝”排演的新版《雷雨》。劇中周樸園的扮演者鄭榕,此時已是73歲高齡,在此之前他扮演這個角色有400多場。當掌聲響起時,鄭榕自己卻說,到了這次演出,我和剛剛弄明白,周樸園是怎樣一個人。(2002年6月10日CCTV – 10科教頻道《人物》欄目)

連鄭榕先生這樣傑出的藝術家尚且這樣的體會,更何況在座的我們呢?——也許,這恰恰是《雷雨》的魅力所在吧!

結束語:今天這堂課,我們圍繞課文節選部分的第一場戲,即周與魯的情感衝突這部分內容展開探討,主要是選取文中幾個具體的語言片斷加以琢磨品味,初步領略了《雷雨》的語言魅力以及曹禺先生塑造文學典型的高超技巧。課文中另外一場戲,課文中另外兩個人物(魯侍萍、魯大海)的個性,請大家運用今天的方法,從語言的品味入手,在課後去細細地加以咀嚼體味。(投影顯示“研究性站”等資料,具體內容參見課前所發的講義)我們在課前給大家下發了“研究性站”等相關資料,希望大家積極主動參與,把今天課堂上把探討而並未終止的話題繼續探究下去,相信我們都能從《雷雨》這部傑作中不斷獲得新的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