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稀缺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稀缺讀後感

稀缺讀後感1

第一次看到書名的時候,我就被這本書的小標題所吸引。在這個快節奏時代,我們似乎每一天都在忙碌中度過,安排滿滿的行程計劃,依然覺得時間不夠用,我們開始學習各種理財知識,在生活中精打細算,依然覺得錢包不夠鼓,因此時常會感到焦慮和不幸福,那造成貧窮和忙碌現象的背後原因是什麼呢?我希望能夠從這本書中尋找答案。

按以往我們對於稀缺的理解,大多傾向於經濟學的觀點,即資源方面的稀缺。而本書的作者從行爲經濟學和心理學的視角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釋,這裏所指的稀缺,可以被理解爲一種由於時間、金錢等資源的稀缺而引起的心態問題。稀缺,是擁有少於需要的感覺,即想要的太多,擁有的太少,這是一種主觀感受。

首先,稀缺會影響人們的思維和決策方式,它導致的結果就像是硬幣的兩面,有利有弊。比如,當時間稀缺時,有利的一面是人們可以獲得短期的專注紅利,在臨近截止日期的一段時間內專注高效地完成任務。比如一場臨近飯點的會議,論文送審前的挑燈夜戰,都生動形象地詮釋了deadline纔是第一生產力;不利的一面是這種“專心致志”會令我們忽略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這種負面後果稱爲管窺負擔。管窺心態會使視野變窄,使我們只關注那些緊迫的事情。比如消防員趕赴火災現場時不繫安全帶,職員忙於工作耽誤了身體鍛鍊。由於存在稀缺,人會有管窺心態。管窺心態會導致短視,導致忽視未來。

其次,稀缺會直接減少帶寬。帶寬在本書中指的是心智容量,它包括人的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就像人的精力一樣,帶寬也是有限的。帶寬支撐着我們的各種行爲,不論是讀書、學習新技能、控制情緒或是產生富有創意的想法。幾乎人類所有高級活動都需要帶寬。帶寬減少,進而導致人們的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的下降。在工作中,帶寬不足最明顯的後果就是工作成效和工作質量的下降。稀缺會增加帶寬負擔,例如窮人的大部分帶寬都用於打理生計,便無法像富人一樣,有餘力進行理財和投資,創造更多的收益。

當作者探索稀缺的根源時,他發現,稀缺的本質是沒有餘閒。具體表現可能是沒有餘閒的時間、金錢或者是心智資源。稀缺來自於資源相對寬裕階段所犯下的錯誤,比如,拖延症就是典型的由於浪費時間而導致餘閒不足的現象。餘閒的不足,進而會產生借用行爲。借用包括借用時間和借用金錢,這類行爲實際上都是拆東牆補西牆,依然會造成新的稀缺。當我們瞭解了稀缺的根源和稀缺心態的利弊,是否就有了應對之法?作者對此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並列舉了留有餘閒、節省帶寬、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中、保持警覺等方法幫助我們從稀缺走向富足。其中,留有餘閒和節省帶寬是有效擺脫稀缺陷阱最重要的方法。

這本書在我眼裏,並不是一本方法論。它只是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幫助我們看待生活中困擾着每個人的疑難雜症,由稀缺心態其實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我們正在關注和思考的話題,比如拖延症、自控力和衝動消費等等。看完這本書再回過頭來觀察我們自身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決策方式和行爲,或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稀缺讀後感2

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定義了稀缺並描述了陷入貧窮和忙碌的原因,書的最後幾章還給出我們解決的方法。窮人總是陷入貧窮,忙碌的人總是沒有時間,都是因爲金錢或者時間的稀缺,而稀缺會導致人們進入“管窺”心態,帶寬佔用增多,認知和執行能力下降,這樣會使窮人越來越窮,忙碌的人越來越忙,形成惡性循環。

稀缺會帶來帶寬負擔,而帶寬負擔會導致認知和執行能力下降。作者舉了幾個例子,其中有些例子我也有親身體驗。在我們做需要動腦子的工作時,需要帶寬資源,當肚子餓了時也會佔用部分帶寬,有時候思考的時候正好肚子餓了,就很難進行專心的思考,即使硬着頭皮思考,也會比不餓的時候持續的思考時間短。當我們缺錢或者缺時間的時候,會佔用我們的帶寬資源,總的帶寬資源不變,因而可使用的帶寬就會減少,進而影響我們的認知和執行能力。

稀缺的本質就是沒有餘閒。作者用一個醫院住院病牀舉例的。一個牀位緊張的醫院,平時急診數也很多,急診總是佔用計劃中的牀位,醫院總是處於牀位不夠用的狀態。而提出空出一個牀位的方案後,留出餘閒,可以專門應對急診的情況,這樣大大提高了醫院的住院效率。

稀缺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後,要調整自己的行爲,利用我們的理性思維去應對稀缺。作者提出的方案中有幾個印象深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用。

第一,留一些餘閒。如果把時間排的太近,一個事情緊接着另一個事情,中間沒有空餘時間,一旦發生緊急事件,將會使整體的計劃打亂。比如路上堵車,第一個會議不能按時參加,延長會議時間,而第一個和第二個會議中間又沒有餘閒時間,導致第二個會議也受影響,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平時做計劃或者工作的時候要留有一些空餘時間,不需要把事情安排的太緊,人也需要放鬆下,有鬆有馳,任何事情都不要要求太“滿”,這樣纔能有個好的狀態。

第二,少佔用帶寬資源。平時會有體會,在心裏有什麼事情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做其他的事情會心不在焉,不能全力以赴,專心致志,這就是因爲我們部分帶寬資源被沒有解決的事情佔用了。如果事情可以解決,則要儘早的解決,不讓它佔用我們的帶寬,如果事情不容易解決,暫且放下,以後有了條件再解決。還有一些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可以在一開始設置一個自動提醒之類的,如健身,有時候我們會忘記或者偷懶,如果設置提醒,會增大我們堅持健身的概率。同樣的,信用卡還款可能會忘記,也設置提醒,這樣就不用每到還款日自己主動去想這件事情,節省我們的帶寬。

第三,化整爲零。我們在接近截止日期的時候,效率會更高,而在有截止日期前的很長時間,會浪費時間,沒有什麼效率。如果我們將一個大的任務分成幾個小任務,每個小任務一個截止日期,分階段完成,這樣會大大提高效率。

稀缺讀後感3

首先,能讀到這本書是一種滑稽的緣分。自告奮勇又自不量力。自告奮勇的是參加了農經1班的讀書會,自不量力的是讀不通《稀缺》的大部分內容。其實我以爲還讀《活着》諸如此類的書呢。所以當拿到老師拿來這本嶄新的《稀缺》時,我真的嚇了一跳。不是失望,是驚嚇,我怕我讀不好,對不起書。

沒有個性鮮明的人物,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逼真的環境描寫,我會沉醉嗎?我會激動嗎?讀完《稀缺》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使沒有觸人心動的文學描寫,一本書它也是可以充滿着人文情懷,它同樣可以給你感動,給你熱淚。

當我看見作者研究“稀缺”是想解決貧困問題時,當我跟着作者走進那些窮的人愚昧無地陷入稀缺心態死循環時,當我看見作者真誠地發出“改變心態,逃離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時;我不在自卑於自己對“稀缺”的理解有多深,我不在糾結到底在讀書會上會不會丟人,我更多的是沉醉在一種新的看事情的角度,沉思在爲什麼他們就這麼無知。

結果,我開始彷徨,我也是一個無知的人,我也有着稀缺心態,我正在一步一步地落入稀缺陷阱,我即將變得貧窮,荒廢我的人生。

稀缺是“擁有”少於“需要”的感覺,我好像是這樣啊!我好像總是覺得時間不夠沒有滿足我自己想做去的事,我好像總在埋怨各種無聊的`會議,各種繁雜的社團活動,然後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後知後知覺地明白,我有稀缺心態,稀缺俘獲了我的注意力,在改變着我的思維方式,在改變我的決策和行爲方式,在俘獲我的大腦!我過於專注那一兩場的會議,那一兩個活動,我忘記了自己在宿舍無聊摳腳打遊戲,然後當事情扎堆,我開始抱怨沒有時間!正應了一個朋友說的那樣,窮人活該受窮,我活該平庸。

長沙地下通道買襪子的窮人就和書裏印度賣菜的窮人是一樣的,他們總是專注於今天多買點就好了,卻總是沒有發現這樣改變不了現狀。就好像我總是在抱怨,卻總不去改變一樣。所以看見作者說:“窮人會一直貧窮下去,而孤獨者也註定會繼續形影單隻;繁忙之人永遠會日理萬機,而節食者的計劃也總是會以失敗告終。稀缺造就了一種心態,而這種心態會令稀缺長存。

如果這種說法讓你覺得太過殘酷,那麼就來看看這個觀點:窮人之所以貧窮,是因爲他們缺乏技能;孤獨者之所以孤獨,是因爲他們不受人歡迎;節食者之所以失敗,是因爲他們缺乏意志力;繁忙之人之所以整天忙碌,是因爲他們沒有能力過上井井有條的生活。這種觀點認爲,稀缺是深層次個人問題引發的後果,很難改變。”我就在想我也就是這後一種觀點的心態,然後前一種觀點的結果,說白了就是在逃避,不敢面對。

想起了千年前孟子說的“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句話其實和作者指出的那樣,稀缺並非個人特質,而自身創造的的環境條件所引發的結果,而這些條件是可以進行管理的。就看我們能不能動心忍性,改變心態,曾益其所不能,逃離稀缺陷阱。我在路上,你呢?

稀缺讀後感4

爲什麼窮人會更窮、富人會更富,而拖延症患者永遠沒時間?針對這一現象,社會學家稱之爲馬太效應,經濟學家稱之爲稀缺現象,經濟學家穆來納森和心理學家沙菲爾用心理學的實證研究重新解讀了經濟學的核心概念“資源稀缺”,發現貧窮和忙碌並不是簡單地因爲缺少金錢和時間,而是一種心態和能力的匱乏;也就是,不只是缺魚,而是缺漁,而缺漁會導致更加缺魚,如此循環惡化;稀缺這本書引用了大量的實驗數據和案例分析,主要闡述了以下幾個方面:稀缺心態、資源稀缺的利弊、專注紅利與管窺之見、帶寬負擔的負面影響、權衡式思維、借用與短視、稀缺陷阱、餘閒的重要性;稀缺心態:稀缺並不僅僅只是資源和慾望之間的鴻溝,也是一種心態。作者提出,資源的稀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的心態。稀缺俘獲注意力,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所見和所見的速度,還會影響我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無論它的存在是以毫秒計,還是以小時、天或星期計。對稀缺的感覺會縈繞在大腦中揮之不去,從而影響我們所關注的事物,影響對選擇的權衡,影響思維方式,並最終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爲。比如“專注紅利”,更容易集中力量解決當前的難題。但由於“目標抑制”,會令我們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只看眼前突出的矛盾,而不看廣闊的全局;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損失更大,我們會忽視其它需要關注的事項,並且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不那麼有成效。

落入稀缺的陷阱原因:稀缺陷阱並不限於實物資源的短缺。它的根源在於對資源的錯誤利用,從而出現了實際的短缺。稀缺陷阱就是一直在落後一步,一直在償還上個月的支出。用這種方法管理和使用資源會讓我們感覺所擁有的資源變得更少了。當我們爲了解決眼下的難題而極度專注時,就無法有效地規劃未來。規劃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問題,而稀缺則令這一問題變得更爲嚴峻。缺少正確的長遠規劃以及借用,導致稀缺進一步放大,就像複利一樣,使最初的稀缺變本加厲;避免稀缺的陷阱:建立起應對突發事件的緩衝機制;同時調整心態,避免稀缺影響到自己的思維模式,這是逃離稀缺陷阱的希望。餘閒可以應付突發事件,心理上可以較爲放鬆,不會加重帶寬負擔,也不會導致管窺和短視。人們可以考慮長遠,不用打補丁,有效的規劃和利用資源,製造適量餘閒。(計劃不要太滿);若有可能,應當先思考,首先尋找一次性解決的方案;集中注意時,不忘被忽略的;根據時間的寬緊,安排任務的順序;將一次性截止日期改成階段性截止時間。(把我們的任務分段)

稀缺作爲一個客觀存在,無處不在,且常伴人們左右。它不會因爲我們的意志而消失,但我們可以通過對其的深刻理解來掌握靈活應對的方法,培養足夠的認知和技能與之共舞;《孫子兵法》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守正出奇,規規矩矩打仗能打和;用多餘的兵馬創新變通,增加餘閒帶寬,出奇方可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