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讀後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稀缺》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稀缺》讀後感

讀了《稀缺》這本書,終於知道我們爲什麼總是不停的忙眼前的事,沒有時間來考慮別的。下面是讀了以後的一點感受:

眼看開會的日子(或者交稿的日子)就要到了,沒有時間了這時候——稀缺,會迫使我們做出選擇,所有應該做的事都會變得具體。一旦時間不夠用我們就會開始集中精力。不論各種工作還是娛樂,只要時間有限(很緊迫),我們都會盡量將時間利用得淋漓盡致。這就是稀缺俘獲大腦產生的積極效果——“專注紅利”。

專注紅利能夠讓我們抓緊時間完成工作,如放下手機、不刷微信、不再想晚餐吃什麼……稀缺會自動將干擾和誘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讓我們憑一己之力完成很難做的事情。

這不是很好嗎?回答是不一定哦。專注一件事情就意味着我們會忽略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形成“管窺(也叫隧道視野)”。讓我們一門心思地專注於管理手頭的事情,不會通過得失利弊的謹慎思考來進行權衡。

“我上了速讀課,用20分鐘讀完了《戰爭與和平》,然後知道這本書與俄國有關。——伍迪˙艾倫”

想一想也挺有趣的,用速讀的方式來讀《戰爭與和平》雖然用的時間很短但是隻是知道了和俄國有關。如果用普通讀書方法20分鐘,至少是可以讀完前面的序言、作者的介紹或目錄,甚至第一章也讀完了。記住的遠遠要超過速讀所獲得的東西(至少會了解一些背景資料吧,本人也沒看過純粹猜的)。

引用書中的原話;“稀缺會改變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讓我們做出不同的選擇。這種現象會讓我們變得更有成效;但同時也會讓我們爲此付出代價:這種‘專心致志’會令我們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

稀缺會導致人的認知能力下降,削弱分析、判斷和邏輯推理能力;同時還會導致執行力下降,削弱抑制行爲和控制衝動的能力。

故事:一位最重要的大客戶通知你,他要將業務轉移到其他公司去。你請求他最後聽一次你的推介,他答應了但只有第二天有時間。於是,你推掉了所有的應酬,暫緩了其他工作。將所有時間都用於推介的準備上,但有一件事沒有辦法推掉:女兒當天晚上要參加城市冠軍盃壘球賽。不去看比賽的念頭劃過腦海,但一番掙扎後,“好爸爸”的一面還是戰勝了這個念頭:對於女兒來說,她的這場比賽就像第二天的推介會一樣重要。在趕往比賽的`路上,女兒突然想起自己的幸運符落在家裏了。還沒掉頭回家取幸運符,你就開始衝女兒大發雷霆。等你的情緒穩定下來時,已經太晚了。女兒對當天晚上的比賽感到惴惴不安,現在你的脾氣讓她更害怕了。本來很有樂趣的一件事情,現在卻讓你們之間充滿了緊張氣氛。看比賽時,你一點也不享受。腦子裏一直想着第二天要做的PPT。你也知道,現在根本沒有辦法做PPT,可就是不能集中精神觀看比賽——你很是心不在焉。女兒在比賽間歇偷瞄了你一眼,她看出了你的心不在焉。但你很走運,女兒的球隊獲得了勝利,慶祝的歡樂掩蓋了你犯下的錯誤。但不可否認,當晚得你,肯定不是一位合格的家長。

稀缺會減少帶寬——減少其當下用得上的容量。就像故事中說的,你總想着做PPT這件事,它佔用了你大腦思考的帶寬,你的憤怒、心不在焉把整個晚上的都搞糟了。

稀缺的本質——沒有餘閒。

試想一下,如果是下星期做推介的話還會發生這些事情嗎?

稀缺來自資源相對寬裕階段所犯下的錯誤。要控制好餘閒不能太多,多了會產生拖延和分心;少了會管窺和帶寬不夠。通過外力將環境進行小小的改變,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窺”視野,就能緩解稀缺帶來的不良後果。當帶寬有限時,讓“疏忽”等同於“默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對應稀缺,要在富足和寬裕時開始行動。重要的是,要留有應對突發事件的餘閒(追着事情做比被事情追着做要好很多)。

書裏還說了窮人爲什麼窮,富人爲什麼富。還有大量有趣的心理學案例和作者做的心理實驗。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