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師》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嗝嗝老師》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嗝嗝老師》觀後感

《嗝嗝老師》觀後感1

觀看了《嗝嗝老師》這個電影,感觸頗多:

一、是教育不完全是分數,更是育心!這14個孩子都是貧民窟的孩子,一直以來,外界都歧視他們,後來他們自己也自暴自棄。直到納娜老師堅信他們會改變,孩子們纔開始質疑自己,質疑過去,才真正全身心投入學習,並取得滿意成績。納娜老師這一教育方法非常可貴,就連現在的我們,我們作爲家長,是不是大部分認爲成人比學分重要?我們的學校,爲了升學率是不是更注重孩子的品行健康?同樣是14位孩子,前後差別那麼大?爲什麼會這樣?

二、納娜老師提出“爲什麼”和“爲什麼不”的理念。我們不能自艾自怨,我們爲什麼不做出成績來?我們爲什麼不改變現狀?

三、救贖。這是在電影結束時,給我強烈的感受。納娜老師雖然對老師這個職業癡迷,對孩子們容忍,其實她對自己父親是誤解的,父親對她的愛也是有偏見的。直到孩子們找上門來,父親才完全釋然,不再逼女兒做老師這個職業之外的事,而納娜也在父親袒露心思後與父親冰釋前嫌。這是一環套一環的情感遞進,是彼此間救贖。最關鍵的是,納娜老師對孩子們的付出,把孩子們引到更加自信的領域,至少這些孩子們比他們的父母要更好一些。正因爲納娜老師的付出,也改變了聖蒂克學校領導人對這羣孩子們的偏見。在9A班“學霸”用卑鄙手段迫害這14個孩子,9A班老師得知情況後,把學生做的錯事說是自己乾的,既還了這14個孩子和納娜老師的聲譽,又側面教育了自己的學生。“沒有壞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一環扣一環地釋放出人性最美的一面。

四、因材施教,用孩子喜歡的方式教學

五、家訪進一步瞭解孩子的生活環境,從而瞭解行爲原因

看完這部電影,我以後會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用愛點亮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暗淡的生命換髮不一樣的光芒。舉起右手,四指併攏,拇指張開,掌心向外,面向北極星,就能找到前進的方向。

《嗝嗝老師》觀後感2

今天下午觀看了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嗝嗝老師》。

電影的情節大致講的是位患有打嗝症狀的奈娜師勵志要做一名教師,雖然這一生理缺陷讓她在求職時屢遭拒絕,但他從未放棄過自已的夢想,在歷經無數次的失敗後她終於在自己的母校爭取到了一個機會,但她所帶的班級確是全校成績最差來自貧民窟的班,要命的是他們不僅成績差,而且壞毛病多。奈娜老師對於學生對自已的嘲笑和諷刺不僅不責怪還耐心的幫助學生學習。講課時,可以是室內室外是籃球場上甚至是海邊,他會用拋雞蛋來講數學,科學,漸漸地,充滿戾氣的學生被奈娜老師感動,這羣表面叛逆內心脆弱的孩子,最終奮發圖強,變成了努力向上熱愛活的好孩子。

最後嗝嗝老師成了特級教師,是因爲嗝嗝老師的堅持,有愛心,所以她成功了。

《嗝嗝老師》觀後感3

影片《嗝嗝老師》中,主人公女教師奈娜從小患有圖雷特氏綜合症,這一罕見病讓她說話時不停發出類似打嗝的怪聲,這也是片名“嗝嗝老師”的由來。 她不僅從小受到同學的嘲笑,讀書時還被12所學校拒之門外。最終,一位校長的一句“我們會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對待你”,這讓奈娜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平等待遇,同時也在心中種下當一名好教師的夢想。

長大後的她終於成爲一名中學老師,然而卻被指派教全校最頑皮的班級。對於被這個世界冷眼嘲笑的學生而言,奈娜的出現就像一道曙光,照亮每個孩子的人生。片中另一位老師擁有一流的教學水平,卻沒有給學生良好的引導。相反,奈娜即使飽受質疑,依然堅持因材施教,除了教書,更重視學生的成長,這纔是真正的爲人師表。

奈娜的成功在於:她心中有個標杆,榜樣的力量;她有一個夢想,回報社會;她獨特的教育方式;面對問題,展現出積極的一面,樂觀向上,心裏充滿的正能量。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老師們的感言,對自己的人生保持足夠的耐心,一路向下紮根,向上生長,人生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作爲教師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弟子,是培養孩子完整人格的沃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奠基石,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高尚情操,是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普通教師,教知識;

好的教師,教做人;

更好的教師,拯救他人性靈。

《嗝嗝老師》觀後感4

這部電影改編自布拉德·科恩的傳記小說《叫我第一名》。影片中,患有圖雷特綜合症嗝嗝老師,帶的是全校墊底的9F班學生,所有人都不看好她和這個班級,但她覺得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和別人不一樣的天賦與特長,都有着獨一無二的閃光點。於是她引導學生,其實,惡作劇也需要計劃、智慧與遠見,打賭的學生計算能力比計算機還快,應該將這樣的才能專注在股票市場或者投資銀行上,而不是在路邊打賭。就這樣,嗝嗝老師幫助每一位學生都找到了各自擅長的領域,教導他們別再怨天尤人,放下恐慌,放飛夢想,讓夢想與恐懼一起飛翔。在這裏,我學到了一種智慧。

當學生自暴自棄,家長無視孩子的教育,家長會上"5杯奶茶和0個家長"的挫敗,她依然沒有放棄。她一家一家走訪,一次一次改變教育方法,一個一個跟學生談心,一次一次與校長和意見不同的老師談判,努力爲學生博得權益。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過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對於9F班的學生,嗝嗝老師也一個都不曾放棄。在這裏,我看到了一種堅持。

這樣一個偉大又渺小的人,讓我們對她的成長過程產生了好奇,其實她是幸運的,她的媽媽從來都沒有想過放棄她,就像成年後的她,也沒有放棄過任何一個學生一樣。 還有一位在她人生中很重要的人,22年前在一次大會上,她發出了怪異的聲音,一位校長把她叫到了臺上並和她交流了一番...當大家都認爲這位校長要對她進行嚴厲指責的時候,他卻對年幼的嗝嗝老師說道:我的孩子,這裏是學校,今天你就教會了我們什麼是圖雷特綜合症,我代表學校向你保證,你在這裏會受到同樣的教育,就是這樣一番話,影響了她的一生。在這裏,我感受到了一種愛。

電影放到後半部分,一位女學生對那個犯了錯誤的男孩子指責道:"她不過是嘴上口吃而已,可是你呢,你的口吃在你心裏",我想,其實從那個時候開始,學生們不僅從心裏接受了嗝嗝老師,她已經也慢慢成爲了學生們心中的燈塔了吧。這大概就是教育的意義,它能讓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能讓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更能使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普通的老師只會教書,優秀的老師會教你做人,偉大的老師會讓你知道師者的真諦,還有一些老師會給我們深深的啓迪,開創我們的人生。" 我想,影片中的嗝嗝老師老師就是這樣的老師吧!

影片放到故事最後,看到嗝嗝老師當年教的9F班的學生都已長大成爲自己理想中的人,我不禁感慨,也許教育的魅力就在於此,它在一代又一代不停地循環着,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嗝嗝老師》觀後感5

週末看了《嗝嗝老師》,我是分兩次看完的,由於前半部分太感動,讓我不得不停止觀看,待情緒緩和後又接着看完的。有人在感嘆命運不公的時候,有人卻在默默的努力改變着命運。

故事中小時候奈娜因爲打嗝讓她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她的同學嘲笑她,而她只想像平常人一樣。而在一次彙報演出的時候,她們學校的校長在全校師生面前給了奈娜一個承諾,這時候的奈娜是幸福的,也正是因爲這樣的承諾讓奈娜覺得她也要做像校長一樣做個老師。長大後爲了當老師她一直都在面試,而面試她的學校都因爲她的打嗝而拒絕了他。雖然別人拒絕了她,但沒有打消她的念頭,她還在不停的投簡歷,直到遇到F9班。F9班只有14名同學,這14名同學來自貧民窟,他們的生活境地讓他們遭受了不公的待遇,因此面對生活學習他們自暴自棄。當他們遇到嗝嗝老師時他們只想把她嚇跑,一切的惡作劇只爲趕走嗝嗝老師。他們用說唱的形式諷刺挖苦她,而她卻和他們一起唱起來,這樣的自嘲讓孩子們停了下來。他們雖然停下了了,當沒有停止製造麻煩,直到學校想開除他們,而奈娜卻替他們頂了黑鍋,他們的內心被奈娜感動了,一個處處爲學生着想的老師怎會不打動人呢?奈娜用她不一樣的教學風格吸引着孩子們,也讓A9班的孩子們十分羨慕。他們也想在實踐中學習,而不是死記硬背。嗝嗝老師的課堂活潑而生動,與生活息息相關,他們在實踐中獲得了知識。

一次家長會,當別班孩子的家長帶着孩子來開家長會時,嗝嗝老師班一個學生家長也不見,而另一位老師的一句你的家長會不應該在這裏,讓奈娜來到了孩子們居住的地方進行家長,當她來到這裏時她瞭解了每個孩子的生活狀態,回去以後他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給他們進行了交流,告訴他們你們可以活的不一樣。這樣的老師就是孩子的指路燈,照亮着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故事的結尾也是令人感動了,她所教的孩子們都有了很好的發展,真的是桃李滿天下。作爲一名老師這樣的人生足矣。

這部影片讓我看到了一位爲了教育夢想不斷努力的人,她雖然遭受了許多挫折,但每次都能自信的面對,他讓我看到了她的樂觀與努力,很值得我學習。

《嗝嗝老師》觀後感6

20xx年影院觀影第98部《嗝嗝老師》,片長115分鐘。頭一次見把這麼多免責聲明放在片頭的,怕被人誤會是影射多少個方面,其實就意味着戳中了多少個痛點。

印度跟教育有關的電影貌似不管現實有多殘酷,總會給人一個亮堂的結局,低到塵埃也能讓人看到希望,這比我們的校園題材暗黑系強太多了,都是讓人內牛滿面,看人家的電影是感動的心潮澎湃,看咱們的一般是難過心塞。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人人身上都有病,只是有的藏不住盡人皆知,有的暗戳戳不爲人知罷了……你看得到的是妥瑞氏症(一種神經系統疾病,人的身體會不受自身控制地不時產生運動性抽動和聲帶抽動,會隨時發出“呃,呃”或者“哇,哇”等聲音,伴隨着頭部或其它部位的晃動)給女主帶來的麻煩,從小被人嘲笑,被12所學校勸退。

求職18所學校被拒絕,就連親生爸爸都受不了因此和母親分開……你看不到的是她如何與疾病鬥爭,如何與殘酷的現實和解,如何習慣和接受別人的不習慣和不接受,如何在逆境之下把自己修煉成殘缺的完美,她的勵志並不在於呼籲普通人與不普通的人和平相處,而是在於生活就發了你一把爛牌,你怎麼能打成人生贏家。

你看得到的是在印度政府強調的“受教育權”的政策理念下,貧民窟的孩子也可以和家境優渥的孩子在同一所學校裏接受教育的事實……你看不到的是這些孩子想獲得公平公正的待遇所面臨的艱難,口袋的乾癟帶來了自尊的萎縮。

也帶來了暴戾的增長和仇富的心態,我沒有的,你也別想有,我得不到的,毀了也不給你,就算得到了同等的知識,也未必會成爲一個身心健康的好人。你看得到的是學霸全方位立體化的優秀得體積極表率,你看不到的是爲了維護這高高在上的位置和榮譽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

面對困境時,他們可能會比學渣更脆弱,更難以接受微小的打擊和挫折,也會更容易選擇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你看得到的是貧民窟的家長對孩子的殷殷期望,你看不到的是他們拼盡全力都無法掙脫的底層生活,我們習以爲常的擁有。

對他們來說都是遙不可及,我們用時間用來享受生活,他們用時間來努力生存,而當子女被竭盡所能送進了新世界,能否將父母帶出底層給他們一個舒適的晚年,將是每個走出貧窮的孩子所面臨的難題。無論經過了多少曲折,影片中每一個人的結局都是幸運的,而現實的殘酷遠遠超過了片中的美好。

我們被感動落淚的同時,是否可以思考一下當這些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又怎樣可以避免,哭一鼻子只能緩解感同身受的情緒,不要被生活揍的鼻青臉腫天天哭纔是目標,10分,反正我是沒挑出啥毛病。

《嗝嗝老師》觀後感7

下午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嗝嗝老師》,依然延續了我對印度電影的好感。雖然看的印度電影不多,但《摔跤吧,爸爸!》《猴神》看過之後都不得不佩服,原來印度電影甩了國產電影幾條街!這些電影總能從小故事出發,逐步放大成人性的大主題,讓人充滿感動。

本片《嗝嗝老師》也不例外,影片主角奈娜是不幸的,患有圖雷特綜合症,從小就給她的生活和學習帶來巨大困擾,但她又是幸運的,校長在衆人面前給了她莫大的鼓勵,讓她可以平等、自信的和之前用異樣眼光對她的人相處,她得以成功獲得高學位。而後充滿艱辛萬苦,謀得一份老師工作,教授差生班並最終完成逆襲,功成身退。

電影表達了很多信息,讓我很有感觸的是,導演借奈娜之口所傳達的理念:學會和恐懼做朋友。最感動我的一刻是在樓頂上同學們放飛了寫滿自己害怕和恐懼的紙飛機,電影的鏡頭雖然短暫,但依然給人深深的觸動。

奈娜恐懼自己的怪病引起旁人嘲笑的眼光;奈娜的父親恐懼女兒的怪病讓家人蒙羞;9F班差生恐懼自己的階層出身而自暴自棄;瓦迪亞老師恐懼差生變好等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恐懼,恐懼是人性的一部分。你的恐懼在哪裏,你的邊界就在那裏。如何克服恐懼?奈娜給出的答案是直面恐懼,和恐懼做朋友。

奈娜正視了自己的缺陷,和怪病做朋友,將傷害降低到最小;奈娜的父親最終懂得了女兒的想法選擇了支持;9F班的同學放飛了恐懼選擇去努力變的更好;瓦迪亞老師沒有逃避,承認了9F班同學的努力。

電影的結局是美好的,每個人都變的更好了。但生活中可能不盡相同,有點人沒有挺過去,而另外的一些人選擇了改變,正如古希臘德爾菲神廟上的格言:認識你自己。是的,認識你自己的恐懼,選擇面對,選擇眺望遠方,希望就在腳下。

《嗝嗝老師》觀後感8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

作爲一個老師,深深地感受到了若想成爲一名優秀的老師,任重而道遠。

教師作爲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教師道德品質不僅是教師自身的行爲規範,而且還是作用於學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與否,關係到素質教育能否正確順利地實施。通過這次的影片,十分深刻的瞭解到稱爲一名老師,一名好老師,一名優秀的老師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

首先,自身知識儲備一定要淵博,需要不斷地學習。

當今社會不斷的發展,經濟不斷的增長、世界不斷的變化。我不如若不加強自身的學生,很難做到不被社會所淘汰!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觀。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對於教師來說,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豐富個人的知識儲備,在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麼教學就會膚淺,學生學習就無法深入。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爲名師。

其次,要有一顆有愛的心,去包容和關心、愛護學生。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是孩子?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改正錯誤的過程。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學生長期生活在和諧、溫暖、相互信任、相互讚賞的氛圍中,就能養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境,使學生的妊娠旅途充滿着掌聲笑聲。充滿着決心和信心。善與美是緊密相連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作爲一名老師,如果能時時以飽滿的精神、欣賞的眼光、鼓勵的話語對待學生,必能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讓學生在學校裏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經常體驗被愛感、成功感、自豪感和愉快感,從而形成開朗活潑、樂觀向上的性格。

最後,因材施教,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這是教育者對學生的一種責任與信念,是教育者基於這種責任與信念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學生的發展具有個體性、差異性、發展性,作爲一個老師應該善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閃光點。在今後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有多少個學生就有多少個獨特的世界”,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優勢智力領域,有其獨特的創造潛力,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方法,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了他們爲人處事方法的不同,導致了他們的個體差異。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正確的尊重每個學生的特點,正確對待差異,把差異當作一種資源開發。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前路慢慢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嗝嗝老師》觀後感9

馬圖老師是一個患病者,這種病會讓人打嗝,甚至一句話都說不完整,但她卻接受了一個最差的班——9F班。

9F班是一羣貧民窟的孩子:的、打架的、臭美的……各樣的都有。馬圖老師還是毅然接受了這個班級。

有了新老師,學生們開始惡作劇,想把這位老師趕走。一次,惡作劇的事被鬧到了校長室,學生們以爲馬圖老師會把他們供出去,但她沒有這麼做,而是說自己給他們做科學實驗,沒想到會打碎了玻璃。

裏面的故事一環扣一環,最後的結局令人感動:馬圖老師從校長之位即將退休,這所學校的學生排成兩列,爲他送行,走到了盡頭,是她的第一屆學生——9F班,他們都長大了,也生活得很體面,他們快樂地和馬圖老師擁抱在了一起。

我們就像九F班的學生一樣,會惹老師生氣。記得有一次,全班同學對待作文週報的態度都變差了,包括我也在內。侯老師說了一句話:“這是我用心血換來的,這是我用心血換來的作文週報!你們若珍惜,就不要踐踏她!”是我們一次又一次辜負了老師對我們的真心。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敢胡亂對待作文週報,每一次都全力以赴地寫作文週報。

9F班能夠爲嗝嗝老師改變,我們就不能爲侯老師改變嗎?

《嗝嗝老師》觀後感10

恰好看完朱曦老師課上推薦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一直想寫點什麼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朱曦老師推薦並贈票看了今晚的這場電影,我心中生髮一念——選擇做一名教師需要勇氣,教學更需要勇氣。今天我想就這部電影談談我觀後的思悟。

當銀幕漸漸暗去,奈娜老師教書生涯的傳奇隨着滾動的字幕逐漸地飄遠了。我不知道這個故事圓滿的結局裏飽含着多少作者或導演理想主義的呼喚,但它也分明向我們悄聲耳語着這世上千千萬萬所學校裏有着這樣幸運的孩子,一定也有畸變的教育的細菌在滋生感染。

嗝嗝老師因爲患有妥瑞士綜合徵而不受控制地發出怪聲,30多年來她一直飽受生活的玩弄和他人的嘲諷,在以有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立志成爲教師後整整五年都找不到工作。我對她在求職中所面臨的挫折並不抱有義憤填膺的感情,校方的顧慮的確是情有可原的,活潑好動、模仿性極強的學生們薄弱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不得不說現實教師求職中面臨的歧視從身高到性別要更加嚴重。

我認爲,我們的關注點應放在奈娜讓人欽佩的勇氣上——她成爲一名教師的勇氣、做好一名教師的勇氣。我認爲大多數教師們心中都曾燃着和正在燃放着教育信念的小小火苗,並希望積攢放出簇簇煙火,但畢竟現實不是理想的溫室,曾經夜以繼日高唱的頌歌都在一盆盆冷水後漸弱爲夢中的囈語,能爲了成爲老師堅持整整五年的奈娜,能在面試中面對各種質疑還笑着證明自己能成爲一個老師的她,最寶貴的就是這種貫徹教育信念的勇氣。這種勇氣於學生們而言是一種人格魅力,這也是陪伴了奈娜老師一生的“嗝嗝”給她的別樣的禮物。

由於家庭處於社會底層而成爲弱勢羣體的9F班學生,需要的或許正是這樣一位與他們同一立場的並能與他們一起從逆境翻盤的老師。正是外界的不公正的對待讓孩子們柔弱的內心長滿自我防禦的刺,他們的叛逆表現實際上是一種無奈的反抗也是害怕接受自己的表現,是一種深到骨子裏但怕觸及靈魂的自卑。然而這所貴族學校的許多老師們由此戴上有色眼鏡早早放棄了這一羣羣平民窟來的孩子,有些老師放不下自己高高的自尊和身段,認爲孩子刺傷了他就要加倍報復回去從而加深師生之間的對立關係。隨之他們教出來的部分學生爲迎合老師的喜惡也會對這羣同學產生牴觸、厭惡和打壓心理和行爲。

奈娜向校長證明即使語言有缺陷她也能成爲一名教師,有時候對於身體健全的人來說成爲一名教師還要更簡單一些,你只需要合理的履歷、優雅的談吐和麪試裏恰當的反應,然而更多學生需要的東西是入職要求裏完全無法涵蓋的。“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大多數教師滿足於“教之以事”而沒有下文了。

奈娜老師從第一節課就向孩子們展現了一種悅納的姿態,她逐漸讓學生們在周圍嘲笑、歧視和敬而遠之的態度之中得到了久違的信任和關懷。在教學方法的運用方面,奈娜也是一個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教師。在傳統教學觀念統治的校園裏敢於在教學場所、教學用具、教學手段等方面大膽創新,注重做中學的方法,注重結合生活實際的跨學科教育方法。且不說這種和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孰優孰劣,但這確實是更適合這些孩子學習的方法和更適合奈娜老師教學的方法,她可以用更多的演示實操代替語言傳授。但實際上從熒幕裏跳到現實中又能有多少老師願意或敢於爲學生做這些嘗試呢?

奈娜老師接納自己不足和學生不足的勇氣不僅沒有影響她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反而樹立起自己更堅實的自尊和充滿魅力的形象。我對奈娜老師更多的是由衷的敬佩之感。

整個影片最令我動容的反而是瓦迪亞先生,他代表的或許正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所最感親切的形象。他對一部分學生戴着有色眼鏡並在多次的執迷不誤後卻向我們展現了身爲一個教師的溫暖的底線,在他得知真相後那一瞬間的表情給我最深的震撼和感動。導演似乎大聲嚷着,你們認識的老師們可都不是什麼壞人哦,雖然他們有些人可能有點迂腐,存在偏見。現實中有多少如瓦迪亞先生一般有勇氣否定自己、改變自己的老師也未可知。

瓦迪亞先生說他認識到學生纔是最難做的。而我覺得做老師還是更難的,這是由教育給教師們賦予的責任決定的,奈娜老師多少次叫着“未來”這兩個字,沒有勇氣支撐之人怎麼能在這份責任下行走呢?社會對弱勢羣體的有色眼鏡是可怕的,但老師對學生的有色眼鏡是可悲的,這可能最終使孩子們對自己產生懷疑,可能剝奪了他們今後的幸福人生。雖然這種有色眼鏡在我們的學校裏還是潛伏的、隱形的,但仍然需要奈娜老師這種教師勇氣的灌注。他們需要的不是被告知那無法逾越的藩籬,而是敢在被別人不看好的時候堅持下去,這是幸福人生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