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博物院觀後感

河南省博物院觀後感

3月27日上午,在圖書館阮春新館長、信息中心郭麗娜主任的帶領下,我們圖書館和信息中心的全體員工參觀了具有歷史悠久的河南博物院。在參觀過程中,聽着導遊小姐的講解,我們彷彿置身在了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博大精深。回想起一雙雙充滿極強求知慾的眼睛,我深切的感覺到人們對文化的強烈的追求,而且意識到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也體現了人們更加註重精神文明建設。博物院裏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歷史的縮影,是中華文明門庭裏藏匿着的厚實的靈魂,正是這些靈魂千百年來以積聚久遠的固執使中國文化保存了風韻的核心,有什麼樣的起點,就有什麼樣的延續。古代文化的燦爛,現代文化的繁榮,必將帶領我們踏上未來文化的新臺階!

以漢代建築明器爲主,在上古地面建築早已湮滅的今天,這些作爲古代建築模型的明器顯得更加珍貴,它們直觀地再現了當時建築的形制特徵和建造技巧,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文化與風俗。我們以近些年出土的歷代建築明器爲基礎,分五個部分串連起特色性建築明器。

以河南淅川縣楚國貴族墓地出土的青銅器精品爲展示主體。按照青銅器用途分類,集中表現楚國青銅藝術的精美絕倫。

王子午鼎的華美裝飾和85字銘文,是研究楚國公卿的重要實物;雲紋銅禁,作爲我國迄今發現的用失蠟法鑄造的年代最早的鑄器,五層鏤空透雕,二十四隻龍形怪獸的攀緣伏撐,工藝之精湛,令人歎爲觀止。另有“王孫誥編鐘”博大雄渾,青銅神獸詭麗奇巧,以及雲紋方壺、克黃升鼎、捲雲紋填漆鼎等一大批沉寂二千五百年的驚世之作,鐘鳴鼎食,煌煌穆穆,都聚於這一方天地。

展示明清時期各類工藝珍品。分爲金銀器、牙雕、漆器、琺琅器、織繡、瓷器六部分。多數是當時的宮廷用器,高雅華貴中透出濃郁的民俗特色。河南靈寶所出繪彩銅俑,再現明官府各色人物;牙雕白菜蘿蔔的綠葉昆蟲幾可亂真;青花束蓮大盤、粉彩萬蝠瓶,都是不可多得的明清瓷中之萃。

河南博物院所藏的玉器、骨器、金銀器、石刻造像、錢幣、書畫等,均有值得稱道的地方。所藏的玉器,上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代,下迄明清,其中不泛精美絕倫、玲瓏剔透之作。尤其是永城僖山漢墓出土的金鏤玉衣,是目前時代最早的一件。館藏的.古代雕刻藝術品,諸如漢畫、佛教造像、磚雕和其他浮雕、圓雕作品等,是古代工匠藝人智慧的結晶。其中著名的戲車畫像磚、田延和造像碑、劉根造像碑、魯道明造像碑、十一面六臂觀音像、盤龍石硯等等,都是中國美術史上的精典之作。骨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舞陽賈湖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的骨笛,有“中華第一笛”之美譽,是中國最早的樂器。與之同出的刻符龜甲、龜腹石子,與我國文字的起源、八卦的起源有着密切的聯繫。金銀器中,河南登封出土的武則天除罪金簡、鄧州福聖寺塔地宮中出土的金棺銀槨,堪稱稀世珍寶,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賈湖骨笛不只是中國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更被專家認定爲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實驗證明,賈湖骨笛不僅能夠演奏傳統的五聲或七聲調式的樂曲,而且能夠演奏富含變化音的少數民族或外國樂曲。它的出土,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價值。它的橫空出世,無疑爲我們研究中國音樂與樂器發展史。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更重要的是它作爲罕見的史前神器、作爲中華民族必須翻越的從矇昧走向文明的第一高峯,其對此後聞名於世的中國禮樂制度,土生土長的中國道家教家道教,乃至整個中華文化、文明都有重大影響!

玉柄鐵劍1990年出土於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虢季墓),身長20釐米,莖長13釐米,西周晚期器物。劍身爲鐵質,鐵質劍身與銅芯相接,銅芯部嵌入玉莖內。劍首及莖身接合部均鑲以綠松石片。出土時已折爲兩段,劍身外包一層絲織品,並被裝在用皮革精心製作的劍鞘內。考古學將漫長的人類社會劃分爲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三個時代,分別對應於歷史學上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三種社會形態。玉柄鐵劍玉柄、銅芯、鐵身,它的發現,把中國冶鐵史向前推進了200年,標誌着作爲社會生產力新代表的鐵器已經萌芽,宣告封建社會即將來臨。稱的上是"中華第一劍"!

中原大地,羣雄逐鹿,演繹了多少風雲變化,河南這片土地上,承載着無數的英雄史詩!

河南博物院還收藏有二千多枚恐龍蛋化石,在世界各博物館中首屈一指。另有部分珍貴的近現代文獻、文物,其中如太平天國的佈告、義和團的旗幟、吉鴻昌烈士就義時的血衣、彭雪楓烈士的遺物、《響導》週報、《紅旗報》、《中州評論》《拂曉報》等,這些珍貴的革命文物與古代歷史文物一樣,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之,觀光過河南博物院之後,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中華歷史文化的燦爛和厚重,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時下,我們正在進行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際行動,此時,我們可以很驕傲的說我是一名中國人,我們可以很自豪的說我是已經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