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芳華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芳華讀後感
芳華讀後感1

《芳華》這本書,寫的是我爸爸那個年代的事情,一羣年輕的文藝兵的故事。劉峯,林丁丁,小曼,郝淑雯還有作者本人,以第一視角爲觀察點。多才多藝的,各種標兵,模範加身的樸實的劉峯愛上了“病西施”林丁丁,他以爲是兩情相悅,結果最後被林丁丁哭泣落跑拒絕,因爲在林丁丁的心裏,劉峯不是普通人,是神一樣的存在,神在普通的人心裏是不能有愛慾表露的,而劉峯的表白,讓林丁丁不成熟的心智遭受了重創,天神瞬間坍塌。事件不經意之間發酵,於是人盡皆知。昔日的模範得到了嚴酷的懲罰,先是到伐木連,後到中yue戰場,失去了那隻觸摸過林丁丁脊樑的手臂。從此在命運的波濤中沉浮起來,交過一個做小姐的女朋友,樂於助人的劉峯,感化小姐從良一兩年,最後卻得知她從操就業而分手。。後來回到北京,又被病魔吞噬了生命。可以說,劉峯的一生,以觸摸林丁丁,作爲分水嶺,以前是春風得意的,之後是顛沛流離,相當可悲的。

很容易感受到這一羣紅房子的文藝兵所處的濃濃的時代背景。看完,最讓我深思的一個問題是,到底劉峯是被誰迫害的呢?是林丁丁?是愚昧的那羣文藝兵?還是所處的大時代?時代把人神話,再把這尊神狠狠地摔在地上,四分五裂,無從撿拾。

老實的老幹部劉峯,只因爲對所愛的人表白,從神話後被妖魔化,被人人譴責,批判,而看起來端莊的郝淑雯,卻在由嫉妒生氣的私心促使下,搶了“我”的男朋友,並很長一段時間,夜夜同牀而眠,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會吃人的時代,是一個顛倒是非的時代。最後,郝淑雯在“我”面前,喝多了,道出了一切,這個大反轉,不可謂不驚人。

真相從來不是我們以爲的那樣,善是善,惡是惡。

很多時候,都截然相反。

芳華讀後感2

作者的整個故事都是圍繞着劉峯發展的,唯一一個除劉峯外仔細描寫了成長經歷的人物就是何小嫚,可以從穗子多年後對待小嫚與丁丁的態度差別看出,她是喜歡小嫚的,儘管小嫚當年身上有着諸多小毛病,但作者因爲她對劉峯的尊敬而愛她。在劉峯活着的時代,小嫚是唯一一個識得並且珍視劉峯善良的人。她彌補了作者無能爲力的遺憾,以她自己微薄的能力,爲良知爲理性盡了自己的力,她代表着一個時代對劉峯微薄的彌補,讓人不那麼絕望的唯一一點彌補。

作品中最讓人感到壓抑的還是時代,在那個政治隨意控制那些年輕而不成熟的大腦的時代,很少有人能夠逃避開那些非理性的漩渦,無論你是否理智,最終都難以逃避那些激昂的紅色風暴。或許作品的意義就在於讓多年後的我們去更清醒地看到人性,看到政治鬥爭的可怕。無論是何種思想意識形態,一旦被國家拾起,冠以絕對正確,真理正義的名頭,便有可能變得可怕起來,它會吞噬其它思想,讓人們有話不敢說,當年那般激烈的非理性風潮或許在今日不會再發生,但類似的價值觀灌入,或許至今都沒有停止,正在以一種略微溫和的方式潤物細無聲。

但我們這個時代畢竟進步了,我們有太多的渠道去豐富自己,太多的渠道去了解這個世界,讀史以明智,小說中的歷史也是一種歷史,有時候它會比寫在歷史書上的歷史更加真實,生動,殘酷,活靈活現。

那些年的芳華已逝,但作品依然可以向一代又一代人傾訴當年的故事,故事讓我們多一些思考和理性。但願我們再遇到身邊的"劉峯",能夠珍惜他,善待他,能夠讓他有一個不同的歸宿,也讓我們的心裏不留遺憾,或許這也是對作者最大的致敬。

芳華讀後感3

看了一個片段忽然上癮了。偷翻着手機把小說看完了,感覺蕭穗子本身也是釀成他悲劇的一份子。

看電影的時候感覺沒那麼多傷心,但黃軒其實演的挺好,他始終不苟言笑無利可圖的表情,和小說中的劉峯還是挺吻合的。

只深刻記得去了海南的劉峯在派出所?的門外被一羣壞人狠狠推了一把倒在地上,他的假肢掉在地上。

記得他在越戰的草叢裏滿身鮮血地坐着,擡頭看天的時候眼神裏面的茫然失措。

記得他從文工團離開的時候小曼現在門口送走他的眼神。

記得他那晚被審訊時的憤怒與絕望。

記得那些蔥綠色的芳華在這羣人身上一閃而過,巨大時代的洪流裹挾着所有人,洶涌澎湃地往前跑去,一點掙扎的機會都沒給你。

直到最後,退潮了我們才終於擱淺。

有時候羨慕這種專注單純的年代,他們在一個人造的小世界裏撒歡打滾,然後放肆地去愛去恨,去偶像崇拜,也有道德敗壞,但不自知。我們的時代過分喧囂了,精力和生命長在手機上電腦上多媒體裏,道德觀和價值觀從多元化變扭曲,你很難說服別人什麼是對什麼又是錯。

而劉峯這樣的人,就像一個幻覺造成來的精神偶像,是我們親手把他推上了神探,也是同一批的我們親手毀滅了他。可是被創造出來的他多麼無辜,他只懂的善良,只想有自己的嚮往,這一點小奢望都不被允許。

生而爲人,我很抱歉。

芳華讀後感4

看完《芳華》,想寫個讀後感,僅此獻給我們正在綻放的芳華。先說劉峯,外號雷又峯。正如他的外號一樣,活雷鋒,生活處處爲他人着想,髒活累活搶着幹,軍隊的幹部,全軍學習的榜樣。無時無刻不在爲他人,爲集體奉獻着自己。在外人看起來光彩奪目的他,其實內心也是自卑的,我想正是因爲他的自卑,善良,導致後來“觸摸事件”的結局。

林丁丁,文工團主唱,夢想嫁個首長的兒子,或者富二代,且要有能力。我想這也是後來她被嫌棄的因吧!小曼,一個從小被嫌棄,被犧牲,渴望愛的孩子,自從父親自殺後,一直都在唾棄中長大,外號“拖油瓶”,繼父家中多餘的人,懷揣着擺脫家的夢想來到文工團,以爲再不會受到,然而卻又成爲大家唾棄的對象,直到劉峯的離去,使她徹底對周圍的人寒心。小說中劉峯對林丁丁的追求林丁丁對生活的嚮往小曼對劉峯的心動交織在故事的發展中……

直到觸摸事件之後劉峯在越戰的勇敢小曼對文工團的放棄及在越戰的拼命兩位對生活喪失希望,向死而生的人再次的相遇,想死的遭遇使他們更能理解對方,我想結婚與否也就無所謂,重要的'是互相同情的兩個人能夠扶持,回憶起自己已逝去的芳華里,對方都曾是自己心中的安慰,是生命中的一抹亮點,使痛苦的遭遇回憶起來不再傷人。第一人稱的蕭穗子與郝淑雯在文工團的明爭暗鬥,後來兩人的相遇也是一笑泯恩仇,置身當時仇深似海,放在當前一笑而過,這是她們曾經綻放過的芳華,不過分後悔當初,也不糾結當下。

我想再有回到從前的話,劉峯依然會選擇接受觸摸事件,郝淑雯依然會曖昧蕭穗子男友,小曼依然會向死而生……結尾劉峯的死去,並不代表芳華已經結束,畢竟我們的芳華正在以我們的姿態綻放着,無論結局如何。

芳華讀後感5

讓人百感交集的一本書。還是第一次完整地讀完一本嚴歌苓的書。果然文字功底深厚,很多描寫,我都覺得很神來之筆。

對於書中的她/他們,第一感覺是羨慕,羨慕那麼深邃的,捆綁的,無法從記憶中抹去的芳華。無論如何,這段時光都是她/他們一生的回憶。有回憶,有痕跡總是好的。

同時很悲傷,悲傷於人的難以切割的腹黑和重口鑠金,積毀銷骨的能力。試問自己如果是林丁丁,會如何?會真的不同嗎?我想多半不會。丁丁對於“觸摸事件”的反應,應該說是正常的吧,在我看來。這樣一想,心中更是涼涼的。

同時很心疼劉峯,這麼美好的男孩子,樂於助人,堅毅執着,默默守護自己的感情,也勇於表達。他的好是點點滴滴壘起來的,卻一下了子轟然倒塌。這陰差陽錯的偏差,輕輕地刮落一張多米洛,淚奔……

同時很遺憾,主人公劉峯幫助了很多人,救贖了很多人,比如小曼,比如小慧。可是他沒有完成自我救贖。或許他認爲那是自己對那份最真的,讓他丟了半條命的感情的堅守吧。可是我們旁觀者可以看到他的逃避和他自身的侷限性。難道不是嗎?縱然一切的劇情都如是發展,只要他能和他自己的女兒有一個更親密的父與女的關係,更負責地給女兒一些超出往家寄錢的一點點關愛。那麼即使媳婦跑了,他還是有個女兒的,可以有一個更舒心,幸福的晚年,哪怕還是死於癌症,會不會安詳些?如果,如果可以這樣,總是會讓人在一次次淚奔中,有個暖暖的笑容。

芳華讀後感6

看到後面很壓抑,小說還原了一個我們這一代人沒有經歷過的年代,劉峯這樣的好人還存在在我們這個時代嗎?如果有,這樣無怨無悔付出的對所有人的好現在的人是更不會吃這一套的,只會認爲你傻,你應該的,而不會換來等同的回報。大概劉峯的這種好不是從古至今就沒被人認同過,是吃虧的代表,但他又吃的心甘情願。劉峯是個悲情的角色,因爲愛的人是丁丁導致了他悲劇的開始,不然他得多優秀一個人啊,但我想,就算沒有丁丁的觸摸事件,他這種好在往後的日子保不準也會有其他的事給他當頭一擊,所以,和丁丁有關係也沒有關係。始終覺得他對丁丁的不是愛,是一種青春的情愫,包括後來他打聽丁丁的近況,是他保留的對丁丁的最後一絲幻想,他壓根就沒真正瞭解過丁丁,他只是陷在丁丁製造的那些溫柔表象裏,以爲那就算喜歡了。然而固執的劉峯一刻也沒背叛過這種喜歡,哪怕後來發生的事情哪怕他深知小曼對他的一往深情也都沒有動搖過他心中的這種喜歡,他自己把這種喜歡逐漸放大成愛,不再觸碰,在心裏也從沒責怪過誰。另一個悲情人物小曼,和劉峯的結合是讓人欣慰的,至少在劉峯的後半生,有小曼陪着他。她需要劉峯的陪伴,劉峯也需要一個人陪伴他度過暮年時光,這個人可以不是小曼,如果是小曼,只會更好。其實每個人都沒有做錯,丁丁沒有錯,小曼的母親也沒有錯,只能怪那個年代。看完這本書也不用去看電影了,嚴歌苓的文字要比電影精彩,芳華。書名起的是真好,兩個字貫穿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