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梅蘭芳》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梅蘭芳》觀後感

《梅蘭芳》觀後感1

12月4日晚,剛剛很有幸看了《梅蘭芳》在瀋陽的首映,兩個半小時的作品,卻絲毫不顯得冗長,感覺很欣喜,同時這是今年自己看到的最好的一部片子。

《梅蘭芳》按照時間順序分別講述了三個故事,每個故事均爲50分鐘左右長度,互相的關聯性比較小,展現了梅蘭芳先生三個的不同人生側面。

概括來講,第一個故事講述的是梅蘭芳(黎明 飾)背叛了長輩,取得了藝術上的輝煌;第二個故事講述的是梅蘭芳捨棄了愛情,達到了事業的頂峯;第三個故事講述的是梅蘭芳放棄了演戲,成全了愛國的理想。三個故事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成的《梅蘭芳》電影。

又是一個與京劇有關的影片,又是一個描繪“名伶”的曠世傳奇,也許本片最大的看點就在陳凱歌如何突破《霸王別姬》,講述一個與以往完全不同,卻又同樣經典的故事。

但自己看完整部電影,才發現原來被導演給“算計”了,因爲在這部影片裏,梅蘭芳已經完全不是那個“不封魔不成活”的程蝶依,而完完全全變成了一個簡單到像一張白紙的人物——梅先生骨子裏只是個普通人,他只是想演好戲給大夥一個樂和,同時他要活的正直,活的單純,活的簡單——在衆多對梅蘭芳先生的描述方式中,陳凱歌選擇了最保險的一種,你可以說他講述得不夠經典,但是絕對不會說他講述得不夠好。

對生活最簡單的追求——我們誰能夠否認如此的一種生活態度?這恰恰是生命最高的存在狀態也說不定。正因爲梅蘭芳先生致真致純,才能夠將人間百態演繹得惟妙惟肖,成爲“伶人之首”——誰敢站出來反駁如上觀點?

但是影片僅僅這樣演是完全不夠的,因爲沒有足夠的看點。這樣一羣不比主角遜色的配角人物就顯得尤爲重要。

其中最爲出彩的是邱如白(孫紅雷飾)一角,這個人物貫穿全戲的始終,也是整部戲裏邊最有看點的一個人。他是梅蘭芳人生的啓蒙老師,是梅蘭芳事業的指導者與開創人,這個人物爲了對藝術的追求,可以拋棄事業、拋棄命運、拋棄家庭、拋棄情感、拋棄生命,拋棄尊嚴,到了最後一個章節,他甚至爲了對藝術的無止境追求而拋棄了整個的國家與民族——他纔是《梅蘭芳》裏那個“不封魔不成活”的程蝶依!只是他與程蝶依不同的地方在於他不會唱戲,他只能陶醉地在臺下欣賞,然後大聲地鼓掌叫好,這也就註定了他人生最後的悲劇。邱如白這個人物其實探討的是藝術的最終存在價值與意義的問題,值得每一個人都來深思。

然後比較重要的角色是梅蘭芳的妻子福芝芳(陳紅飾)與紅顏知己孟小冬(章子怡飾)。這兩個人物整體刻畫得中規中矩,雖然出彩但是卻略顯淡薄,這和少年時代福芝芳(阿嬌 飾)的戲份被刪有着很大的關係,也可以說這是此部《梅蘭芳》的最大遺憾所在,它直接削弱了整部影片梅先生的愛情線索!

福芝芳作爲童養媳成爲了梅蘭芳的妻子(影片這點沒有說明),她深知自己存在的意義——維護一個公衆的梅蘭芳,成就他的藝術是高於一切的,她就是爲此而存在的人。雖然她知道自己沒有辦法與梅蘭芳心心相應,但是卻清楚如何做纔是對他最有利的,她窮盡自己的一生維護了梅蘭芳的藝術與名譽。

孟小冬在影片中的出現猶如驚鴻一瞥,同樣作爲京城名角,她與梅蘭芳在藝術領悟上心心相印,具有着天然的親近感,梅蘭芳也在孟小冬身上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愛情。兩人人彼此欣賞,彼此相愛,可是卻又不能在一起,因爲梅蘭芳不屬於某一個人,他甚至不屬於他自己,他只屬於藝術,屬於大家。

“梅蘭芳的孤獨成就了他的藝術,誰奪走了他的孤獨,誰也就毀掉了梅蘭芳。”——這是整部影片裏我最爲感動的地方。這樣的臺詞只有理解藝術,理解生命,理解理想與理解現實的人才能夠寫得出來。它講述了梅蘭芳這個人身上真正的矛盾所在,它也講到了藝術的真正矛盾所在——離藝術越近,離幸福越遠。不知道這是藝術的幸運,還是人生的悲哀。

《梅蘭芳》與《霸王別姬》不同,主角形象不再渾圓豐滿,而是變得簡單純粹,京劇演出甚至也不是重點的表現內容,這雖然避免了對前作的重複,開拓了創新的渠道,但是同時也註定了此部影片不會成爲陳導的最經典作品。不過回頭想來,1000個觀衆心中有1000個梅蘭芳的形象,也許這樣講述一個如此複雜如此豐富的梅蘭芳形象,也不失爲一個聰明的方法。畢竟作爲《無極》之後陳導的翻身仗,此部作品已經綽綽有餘了。

作爲今年黃金賀歲檔的首部影片,《梅蘭芳》的整體表現還是很不錯的,更多的精彩還是留待大家到影院去慢慢體會吧。

《梅蘭芳》觀後感2

首先表現在影片的選材上,編導者巧妙地選取了最能表現梅蘭芳先生人生軌跡、精神境界和藝術成就的幾個情節。

從敘事的角度看,影片大致可以歸結爲四部分:即少年梅蘭芳與十三燕的新舊戲碼之爭,所謂鬥戲;梅蘭芳與紅顏知己、梨園同行孟小冬的相識相知,一段沒有結果戀情;梅蘭芳在邱如白的鼓勵、遊說下赴美演出,國粹京劇首次走出國門;最後,在上海與日軍蓄鬚抗爭,表現了梅蘭芳作爲一箇中國人的愛國氣節。

從表情的角度看,影片以梅蘭芳的人生軌跡爲線索,爲我們展現了他一生中“死別”、“生離”、“聚散”三個重要片段,分別以親情、愛慾和愛國之情爲情感內核,階段分明、層層遞進,感人至深。從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形象飽滿、活生生的一代京劇大師兼凡人的梅蘭芳。

其次,影片中的亮點與看點足以令觀衆爲之傾倒。

我認爲,影片的前半部分是本片的亮點,是最能吸引觀衆眼球的部分,是《梅蘭芳》作爲傳記性藝術片最爲成功的部分。

說它最爲成功,首先表現在劇情感人。在梅蘭芳與十三燕鬥戲一節中,跌宕起伏的情節讓人懸念層生。十三燕鬥戲失敗,遭辱受挫、被逼致死,讓人同情、深省。少年梅蘭芳時刻不忘“大伯”遺訓,爲伶人地位的提升做着不懈的努力,令人感動。其次是主要演員表演到位、出彩,將各色人物演繹得活靈活現、形神兼備、惟妙惟肖。其中最爲出彩的是飾演“十三燕”的老戲骨王學圻、飾演少年梅蘭芳的餘少羣、扮演孟小冬的章子怡。再次是畫面美,舊時的戲園子、四合院、音樂、舞臺動作、梅派唱腔都在這一部分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讓我們大飽眼福。

我相信,看過《梅蘭芳》的人不會忘記十三燕。這位被譽爲“伶界大王”的京劇名角,與梅家有着三代情誼,梅蘭芳叫他“爺爺”。在梅蘭芳的`大伯去世之後,實際上是他擔負起了培養梅蘭芳的責任。對梅蘭芳來說,十三燕既是師父、前輩更是親人,是一個影響了梅蘭芳一生的人物。同時,他又是一個充滿了矛盾的人物:與看不起伶人的權貴矛盾,與時代矛盾,與梅蘭芳矛盾,與他自己矛盾。而飾演十三燕的王學圻,不愧是老一派的實力演員,無論是作爲“伶界大王”該有的扮相、身段、手勢,還是略帶黑色幽默讓人笑中帶淚的演繹,都把這個血肉豐滿而複雜的十三燕給演活了。他的那句“輸不丟人,怕才丟人 ”,顯示了一個血性爺們的豪邁之氣,也成了影響梅蘭芳一生的箴言。

由青年演員餘少羣扮演的少年梅蘭芳,形象俊朗、清純、楚楚動人,將一個初露頭角、不負衆望、謙虛好學、渾身充滿了靈氣的“名旦”演活了。

由大牌影星章子怡飾演的孟小冬的出場,讓觀衆眼前爲之一亮。這不僅是劇中人物孟小冬以及劇情本身(紅顏知己、婚外戀情)的魅力,更是演員本身的魅力。章子怡不愧爲國際巨星,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給人以美感。在她身上,外在的形象美與內在的真誠、靈動與大氣達到了完美的結合。由此,人們會更加理解並原諒梅蘭芳的婚外戀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這就是明星的效應。

另外,影片還有幾位人物對梅蘭芳的塑造也舉足輕重。譬如孫紅雷飾演的邱如白、英達飾演的銀行經理六爺、陳紅扮演的梅蘭芳妻子福芝芳等都很出彩,但相對來說,這些角色的扮演着,並不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換了別人也可能會演出同樣的效果;而上述幾位卻不然,劇中人物就是爲他們設置的,非他們莫屬,只有他們才能將人物演繹到極致。《梅蘭芳》一劇若沒有他們,真不知會是個什麼樣子。

最後說說黎明飾演的成年梅蘭芳。如前所說,黎明飾演的成年梅蘭芳有點不盡人意,特別是與上面提到的那幾位熠熠生輝的角色相比,顯得有些遜色。這或許會成爲影片製作中的一個不可挽回的遺憾。

由於有了上面講的亮點與看點,讓觀衆在審美欲求上有了一定的滿足,並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對主要演員黎明的苛求。這樣,觀衆既可以較爲全面看待《梅蘭芳》的得失,又有可能以寬容、體諒的心態來看待黎明的表演。

正像有的網友所說的,就整體來看,黎明的表演還是極用心的,只是很難達到人們的預期值,畢竟他飾演的是一代大師梅蘭芳。所有人都會給他很高的要求,所以黎明面臨的壓力很大。

在片中,黎明舉手投足都在向真實人物靠攏,梅蘭芳面對感情時的脆弱,面對敵人時的無所畏懼,還有面對朋友時的堅貞,黎明的表演都是非常用心的,他發揮出了自己的最高實力。但是,人們要求他的不僅是這些,而是要求他將俊朗、儒雅、溫潤如玉的外在形象與剛柔並舉、形神兼備、技壓羣芳、光彩耀人的靈動氣質相結合,塑造出一個更爲完美、理想的梅蘭芳形象。顯然,這是一個很難達到的高度。不少觀衆對影片的後半部分不夠滿意,認爲黎明的表演過於沉悶、拘謹、拖沓,以至影響了劇情的發展,與前面相比,不夠流暢,不夠協調等等。我想,這不僅僅是演員一個人的責任,恐怕與整個劇情的設置,導演的藝術理念等等有關。這是一個較複雜的問題,不是幾句話可以說清楚的。

對於黎明飾演的梅蘭芳,正如有評論者所言:說他好,真不完美;說他不好,真不公平。

黎明雖然沒有完全再現梅蘭芳的全部魅力,但值得欣慰的是,他沒有倒塌梅蘭芳的基本高度,也盡力詮釋了梅蘭芳的迷人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