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漁人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及點評

一、教材分析

西沙漁人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及點評

《西沙漁人》(浙教版第七冊)這篇課文記敘了西沙漁人下海捕鯊的情景,讚揚了他們機智剽悍的品格。全文脈絡清晰,語言優美,適宜於學生朗讀。文章圍繞“機智剽悍”,先概括介紹西沙漁人是久經風浪鍛鍊、機智、剽悍的海獵手,再具體介紹西沙漁人是怎樣釣鯊魚的,最後寫西沙少年相約釣鯊。

二、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西沙漁人的剽悍。

2、 積累“剽悍”“風馳電掣”“驚濤駭浪”等好詞,記誦“敢於……敢於……甚至敢於……”這一典範句式。

3、 感受西沙漁人的“剽悍”形象,開展模擬招聘演員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過程

(一)背誦導入 ,激發情趣

1、背誦古詩《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2、教師導語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寫那些出沒風波里久經風浪鍛鍊的西沙漁人。板書課題,齊讀。

【點評:《江上漁者》是《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之一。設計者獨具慧眼,善於尋找詩與文的聯結點,不失時機地把與本文相關的古詩引進課堂教學,同時也使本設計有個別具一格的開頭。】

(二)初讀課文,提煉主題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課文讀準確,不添字不漏字,讀完後用課本里或課外的詞語概括西沙漁人給自己留下的印象,並把這個詞寫在課文插圖邊的空白處。教師巡視,請兩位學生把詞語寫到黑板上(可能會寫:機智、剽悍、聰明、勇敢等)

【點評:閱讀教學的內容包羅萬象,本課的設計試圖提煉一個主題“剽悍”,以“剽悍”爲主線展開教學活動,以達到“把握一詞,帶動全篇”的效果。】

(三)自主研讀,感悟形象

1、“剽悍”是什麼意思?不翻詞典,仔細看這兩個字,你能猜猜是什麼意思嗎?(引導學生思考,讚賞正確的有創意的見解)有沒有同學從詞典裏查過這個詞的意思?(交流後,教師用大屏幕出示詞語意思:敏捷而勇猛)

2、生活中見過的哪些人可以稱得上“剽悍”?如三輪車伕,可讓學生圍繞這個詞來描述一下。

【點評:沒有生活經驗,文字只能是枯燥的概念。文中的“剽悍”一詞,單從詞典中查出它是“敏捷而勇猛”的意思,是不能培養起語感的。通過聯繫生活經驗理解詞語,理解才能到位。】

3、課文說西沙漁人“剽悍”,是怎樣來寫的呢?仔細讀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在詞句旁註上一些自己的理解。

①教師用屏幕出示:西沙漁人真剽悍啊!你看,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③交流研讀結果:漁人的“剽悍”主要表現在“一葉扁舟”“波濤險惡”等詞及三個“敢於”上。

④指導朗讀。你認爲該怎樣讀好“他們敢於……隻身去釣鯊魚”這句話?爲什麼要這樣讀?(明確:應該讀出層次,語勢層層遞進。)學生練讀。

⑤積累句式:“敢於……敢於……甚至敢於……”是一個很常用的.句式,我們一起試着來寫一段話。教師根據實際提供語境,寫完後交流點評。

【點評:每一篇課文中不僅存在着生字新詞,而且存在着不少新的語言圖式。課文教學的一大任務,就是要在學生的語言結構中輸入新的語言圖式,爲語言的輸出構建新的模塊。】

4、 瞭解烘托法的運用

(1)讀了這一段,你還有什麼問題嗎?(如果學生提出:課文是寫西沙漁人的,爲什麼還要寫鯊魚?教師就順勢深入學習;反之則由教師提問。)

(2)課文是怎樣寫鯊魚的?朗讀句子,體會鯊魚的兇猛。再讀句子,“一下子”“立刻”等詞要重讀。

(3)討論課文描寫鯊魚兇猛的用意。明確:這是一種烘托法,意在進一步表現西沙漁人的剽悍。

5、小結:這一段中漁人的“剽悍”主要表現在:船小浪大,海深魚猛。(板書)

6、回讀全文,由點及面除了剛纔我們討論的,課文的其它地方也描繪了西沙漁人的“剽悍”,默讀全文,從文中找一找。如:“小帆船就被強有力的鯊魚拖着在海上風馳電掣般奔馳”“鯊魚一露出水面,還來不及掙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鯊魚頓時斷了氣。”等句子都反映出漁人的剽悍。(讀度句,記住)理解“風馳電掣”“驚濤駭浪”的意思。

7、積累好詞,將這兩個詞寫一遍。

【點評:學生豐富的語言來自於日積月累,來自於讀讀寫寫,這樣纔會在記憶中紮根。當然如果能對這兩個好詞的結構特點作適當的分析,效果可能會更好。】

(四)品畫設境,加深理解

1、教師將事先印好的四幅不同形象的漁人簡筆畫發給學生,讓學生評一評,哪一幅畫與課文的漁人形象比較吻合,爲什麼?如果滿意的話,請根據自己的理解給畫塗上顏色;如果認爲自己能畫得比這幅更好,就再畫一幅。

2、今天我們一起探討學習了西沙漁人的“剽悍”,有一位導演想把這篇課文拍成一個解說片,現要招聘一位演員來演“西沙漁人”,同學們認爲這個演員應該具備哪些條件?組織學生討論,而後屏幕出示:年齡、身材、外貌、性格、髮型等,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梳理。最後表揚學生:你們比這位導演的眼光還準,真有水平。

【點評:通過移植,把招聘演員這一形式引進課堂,引導學生自覺地把課文中抽象概括的語言轉化成生動的藝術形象,活化了語言,嘗試了一種語文實踐活動的新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