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三篇

自從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後,我知道盲人是多麼希望得到光明。他們是那麼痛苦,永遠只能在黑暗的深淵中掙扎。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三篇,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三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1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最近我讀了一本關於海倫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海倫的不幸與堅強。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講述了海倫凱勒在兒時,一場大病使她成爲了一個聾盲人。但她並沒有爲此放棄。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海倫憑着自己毅力克服了陰影並學會了讀書和說話。最後成爲一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被海倫的毅力而震撼。更爲她的不幸而傷感。當其他人在享受着兒時的歡樂時,她卻只能待在家中,面對眼前的黑暗和耳邊的寂靜。這是誰能感受得到的,又有誰能明白這種寂寞。可她,卻在寂寞中挺了過來,並珍惜着身邊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個事物,用自己唯一的觸覺去感受生活。是什麼促使她堅持的活下來的呢?這正是她的夢想。她因爲夢想希望重新看見光明,所以她爲自己的夢想而奮鬥,當他失落的時候,是夢想和希望促使她繼續活了下來。因爲活着纔有希望,活着纔有可能完成夢想。

在生活中,我也有過爲夢想而奮鬥的經歷。我的夢想其實很簡單,就是想考出好的成績,考入好的大學。我爲我的夢想而奮鬥着。記得有一次,我做奧數題,做到一半,一道難題擋在了我的面前,手中的筆不由得停了下來,這太難了,我左思右想,想了好一會也沒一個結果。怎麼做呢?我不禁皺起了眉頭,用手托起下巴,冥思苦想起來。正當我準備放棄抄答案之時。一個發自內心的聲音傳到了我的耳邊:你不是要考出好成績嗎?想考出好成績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去做,遇到困難怎麼就能輕易放棄呢?又怎麼能抄答案呢?你這樣還怎麼完成你的夢想啊?這時,我的手不由自主的停了下來,又進入了思考中。好長時間過去了,我憑着自己的實力。終於解除了答案。

珍惜時間,把握生活,我相信,只要我們堅守自己的夢想,併爲夢想努力奮鬥,總有一天,夢想就會實現。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2

德國著名作家歌德先生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在今年的五一假期裏,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的心被海倫·凱勒的永不放棄的精神深深地震撼到了!

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的女作家,盲聾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塔斯喀姆比亞。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7歲,卻有86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裏。在此時間裏,海倫·凱勒的先後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被譽爲“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小海倫在十九個月時因突患急性腦充血病,成了失明又聾啞的人。這種沉痛的打擊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承受的,在那懵懂的年紀裏,海倫·凱勒對於生活是失望的,她情緒暴躁,常常發脾氣,亂扔東西,感覺不到愛的'存在。在她父母的尋求下,幫海倫找到了一位老師——安妮·莎莉文,這位老師成爲了海倫新生活的引導者,使海倫對生活重新有了希望。在莎莉文老師耐心的指導下,海倫學會了閱讀,認識了許多的字,學習的過程異常艱難,在又聾又盲的缺陷下,她要付出超出常人幾倍的努力才能完成看似很簡單的一件事。但海倫憑着自己自強不息、積極樂觀的精神,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佛大學,成爲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一時的困難和逆境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學習海倫·凱勒的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3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誰都不會陌生,正是因爲主人公海倫凱勒在無光、無聲、無語的歲月中堅強地活着,並有所成就,纔會讓人如此無法忘記這位女作家。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作者海倫凱勒的自傳。她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在其中卻只有19個月的光明。然而,如果再給她三天光明,她會把整個包羅萬象的世界看透,看人的善良、淳樸,看光的變化和日出,想探索和研究。

海倫凱勒無疑是個堅強不屈的人:在87個盲聾啞的歲月中,海倫凱勒並沒有因爲自己的身體缺陷而放棄一切,而是熱愛生活,會騎馬、下,愛參觀名勝古蹟,從中得到各種各樣的知識,學會讀書、說話、與別人交流,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與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

再來看看我們,我並沒有殘疾,比海倫凱勒健康得多,但是海倫凱勒熱愛生活,會許多我不會的,她喜歡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蹟,而我卻喜歡光顧遊樂園,她會英、法等五種文字,而我卻英語都學不好……我有太多不足,我要向海倫凱勒學習。

殘疾人能如此優秀,看來我們也要加把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