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化學第三單元知識點歸納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國中化學教學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除了上課之外,平時我們也要自覺複習學過的內容,第三單元的化學知識點你複習了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中化學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國中化學第三單元知識點歸納

  國中化學第三單元知識

一、分子與原子

1.定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2.性質:體積小、質量小;不斷運動;有間隙。

3.聯繫: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4.區別: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化學反應的實質: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裂爲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二、原子的構成

1.原子的結構

(1)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認識

(2)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決定元素種類

(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決定原子的質量

(4)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5)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化學性質

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其化學性質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層電子數爲2)

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其化學性質有可能相似(He,Ne均爲穩定結構)

2.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1)表示方法及意義

如Fe3+ :一個鐵離子帶3個單位正電荷

(2)離子結構示意圖的認識

注意:與原子示意圖的區別

質子數= 電子數則爲原子結構示意圖

原子數≠電子數則爲離子結構示意圖

(3)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繫

粒子的種類

原 子

離 子

陽離子

陰離子

粒子結構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粒子電性

不顯電性

顯正電性

顯負電性

符 號

用元素符號表示

用陽離子符號表示

用陰離子符號表示

三、元素

(1)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一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別:質子數不同

注意: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如由O2、O3組成的混合物或金剛石與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號

①書寫方法: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如 H,N,Mn,Si,Ca

②意義:表示該元素;表示一個該原子。如:H:氫元素,一個氫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號還可表示一種單質 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號前加上數字後只能有微觀意義,沒有宏觀意義,如3O :只表示3個氧原子

③有關元素週期表

發 現:門捷列夫

排列依據:按原子的質子數一次遞增,並按一定的變化週期排布

注:原子序數=質子數 =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④元素分爲:金屬元素 (最外層電子數﹤4;易是電子形成陽離子)

非金屬元素 (最外層電子數≧4:易得電子形成陰離子)

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爲8、氦爲2;相對穩定結構)

⑤元素之最:

地 殼:O、Si、Al、Fe、Ca

生物體內:O、C、H、N

空 氣 中:N、O

海 洋 中:O、H、Cl、Na、Mg

  九年級化學基礎知識

1. 物質的變化及性質

(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① 宏觀上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沒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質狀態的變化、形狀的改變、位置的移動等。

例如:水的三態變化、汽油揮發、乾冰的昇華、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叫化學反應。

① 宏觀上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學變化常常伴隨一些反應現象,例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生成沉澱等。有時可通過反應現象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或者產物是什麼物質。

(3)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① 物理性質也並不是只有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質,並不要求其改變形狀時才表現出來。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氣味等。

③ 需要藉助儀器測定的物理性質有: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導電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例如:物質的金屬性、非金屬性、氧化性、還原性、酸鹼性、熱穩定性等。

2. 物質的組成

原子團:在許多化學反應裏,作爲一個整體參加反應,好像一個原子一樣的原子集團。

離子: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3. 物質的分類

(1)混合物和純淨物

混合物:組成中有兩種或多種物質。常見的混合物有:空氣、海水、自來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氣、爆鳴氣及各種溶液。

純淨物:組成中只有一種物質。

① 宏觀上看有一種成分,微觀上看只有一種分子;

② 純淨物具有固定的組成和特有的化學性質,能用化學式表示;

③ 純淨物可以是一種元素組成的(單質),也可以是多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2)單質和化合物

單質: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可分爲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及稀有氣體。

化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3)氧化物、酸、鹼和鹽

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有一種元素爲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爲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還可分爲酸性氧化物、鹼性氧化物和兩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爲氫離子的化合物。酸可分爲強酸和弱酸;一元酸與多元酸;含氧酸與無氧酸等。

鹼:在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鹼可分爲可溶性和難溶性鹼。

鹽:電離時電離出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 鹽可分爲正鹽、酸式鹽和鹼式鹽。

  國中化學知識重點

溶液的酸鹼性

1、顯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硫酸氫鈉、硫酸氫鉀等)

2、顯鹼性的溶液:鹼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碳酸鈉、碳酸氫鈉等)

3、顯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數的鹽溶液 三、國中化學敞口置於空氣中質量改變的

(一)質量增加的

1、由於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於跟水反應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於跟二氧化碳反應而增加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二)質量減少的

1、由於揮發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於風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化學物質的檢驗

(一) 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干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溼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並加熱,把溼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澱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澱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含有NaCl。

17、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隻試管中分別滴加Ba(NO3)2 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2SO4;再分別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

18、澱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