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語文教學實驗室論文

一、基於三點認識,我們提出了語文實驗室計劃。

如何建立語文教學實驗室論文

一是目前語文教學的高耗低效的現狀非改革不可;二是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與紮實的語文基礎的形成單靠課堂與課本難以完成;三是文科教學更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近幾年,我們曾經對語文教學進行過反覆探討,可是始終沒能超出“教材、教師、課堂”三中心的範圍,始終沒有突破一面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的工作量在成倍增加,可是學生學習質量卻沒有顯著提高,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豐富的語言材料脫節、課外閱讀少,將學生思想囿於一片狹小的天地,導致了學生視野狹孝知識貧乏,缺少創造力和想像力,學生花了不少功夫,語文能力卻沒有得到多少提高。不少有思想的學生陷入了困惑,他們經常問“老師,你說語文該怎樣學?”已經有幾十年教齡的老師也陷入了困惑,他們也在自問,“是啊,語文到底該怎樣教?”最簡單的問題往往也最複雜,具體的方法也許有成百上千條,但常常注重了教法而輕視了學法;特別是注重了文以載道的相應性教育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健全人格這最根本的一條。在反思我們的教育觀念之後,我們擬定並實施了“語文實驗室計劃”。這項計劃通過創建實驗室,實行開放性語文教育,徹底改革了“一面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的講析式傳統教學模式,衝破了課堂的侷限,讓學生走進浩大的語文世界,積極主動地去探索豐富多彩的語文世界的奧祕,感受語文的美,提高語文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實現了“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發展個性、健全人格”的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

我們在研究這個課題的時候,注意到了近百年的教育實際,像楊振寧、錢學森、蘇步青等老一代的科學家都有着紮實深厚的文學功底,他們在讀書的時候也沒有經過這法那法的訓練,只不過在相應的年齡段多讀了一些書而已。廣泛地閱讀,接受健康書籍之薰陶,對於學生形成同情心、責任感、健康的心理個性至關重要。不同的年齡段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徵,該讀的書籍,錯過了相應的年齡段沒讀,會造成終生的缺憾,而這種閱讀僅靠課堂與書本是辦不到的。因此,我們在實施“語文實驗室計劃”的時候,有效地借鑑了美國“道爾頓實驗室計劃”教學體系的精髓,體現了“創設環境,給學生以獨立學習的自由”“以學生爲中心,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思想。它有效革除了傳統教學中重課內、輕課外,重教法、輕學法,重結果、輕過程,重局部、輕整體的弊端,突出體現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在語文實驗室計劃的醞釀過程中,我們辨明瞭一個道理,統一了一個思想,那就是,語文有語文的特點,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更多地依賴於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因而要在培養學生學的興趣,指導學生學的方法上下功夫,真正發揮教師“導”的作用,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和科學的自學方法,真正實現葉聖陶先生“教是爲了不教”的教育目標,基於這種認識和語文科的'特點,我們要求每一個老師不僅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同時還要扮演學生保護人、諮詢者、裁判、導演、朋友、辯論對手、設計師等,要因事、因人、因時制宜,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只是搞活一個語文課堂,而是創設一個語文世界。

二、語文實驗室計劃的主要內容是

建立實驗室;確定教材與教學目標;確立課時設置辦法;規定管理方式;確定考覈與評估辦法。語文實驗室形同閱覽室,配備中學階段必讀、選讀、參考三個層次的課內外書籍,學生可以根據統一編定的學習目標到書櫥中自由選擇相應書籍進行閱讀學習。另配備與教學相關的音像、軟件資料及投影儀、錄音機、電視機、放像機等教學器材,由專門指導教師就相關知識採用多種渠道將知識信息傳達給學生。在實驗室教學,沒有教師說學生聽,教師教學生學的那種嚴格的形式;學生在自由閱讀、互相切磋、與教師共同討論、共同參與的多向多邊活動中探索、尋覓、汲取知識。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實驗室課時的設置採用大課時辦法,即100分鐘爲一課時,學生可以連續不斷地閱讀學習,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而不必因傳統時間表的規定中斷更換學習內容。實驗室的時間編定相對靈活,大體形成時間安排上的“三一”制:教材學習佔三分之一;閱讀欣賞佔三分之一;寫作實踐佔三分之一。

語文實驗室的教材設置,照顧到了學生水平的差異性,採取由核心層向緊密層和鬆散層輻射的教材結構形式。核心層面向全體學生,完成最基本的要求,包括完成自編語基、文言文、閱讀、寫作4本教材和24本課外讀物;緊密層,面向大多數學生,旨在拓寬視野,豐富知識,提高能力,體現較高要求,主要包括32本課外讀物和一個選讀書目;鬆散層,面向少數在語文方面有特長的學生,旨在培養興趣,鼓勵冒尖,體現最高要求,主體內容是16部中外名著和一個閱讀範圍。教材設置體現了一定的層次性,可以使不同素質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長足進步。

語文實驗室教學強調人的個體發展,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因而採取了目標管理、過程控制、分類推進、雙向評估的辦法。將中學階段的總目標分解爲若干階段性目標(學期目標、月目標、周目標),將完成指標情況用圖表形式表現出來,作爲評價和指導的依據。對學生實行分類推進的質量管理辦法,每學期初對學生情況進行評估,按照學生的基礎程度、學習習慣、興趣、能力、學風、學法等素質,將學生分出層次類別,確立A、B、C三級目標,在此基礎上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逐步推進。學習能力不強、基礎知識不紮實的學生可以從C級目標開始,一學期結束後進行評估,調整學習目標。學生學習過程主要表現爲五個階段:“啓”,教師提示學習目標、方法和要求,激發興趣、創造氣氛;“讀”,圍繞目標閱讀相關書目,做好讀書筆記;“辯”,思考討論遇到的問題;“練”,語言理解與運用及寫作訓練;“知”,檢查反饋學習效果。對質量管理,堅持教師考覈與學生自評相結合的雙向評估辦法。評估的內容根據學習的目標由低層次到高層次,分爲識記、理解、單項應用、分析概括、綜合運用五級水平,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進行考覈,如:口頭測試與書面測試結合;質的測試與量的檢查相結合;學生自測、互測、教師後測相結合;過程測試與終結測試相結合。將測試結果編製成成功率雙向細目表。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調整目標,增強了學習興趣和奮爭力。

三、實施語文實驗室計劃的初步結果表明:

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閱讀量增加了4.2倍,寫作能力比同級非實驗班有顯著提高。語文實驗室計劃的實施,將學生推向了學習舞臺的中心,教師費心的不再是滔滔不絕的講,而是尋找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教師成了學生活動的導演和輔助者。教師因事、因人、因時制宜,扮演着裁判、導演、辯論對手、設計師等不同的角色,達到了教學過程的多向多邊交流的目的。有關學習效果的研究表明,單調會產生壓抑,同樣的知識內容,學生聽一次能掌握10%,讀一次能掌握20%,而在一次雙向多邊活動的學習中,學生能掌握65%,語文實驗室爲學生創造了一個性格、學識發展的寬鬆環境,將更廣泛的內容和更靈活的學習方式引入了課堂,實現了在多邊活動中交流、促進、提高的目標。兩年來的實驗效果表明,學生的閱讀量超出了傳統教學的4.2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尤其是寫作能力,與沒有參與實驗的平行班比較,提高了12個左右的百分點。學生辦的《幼林》季刊獲全國中語會蘇魯豫皖四省研究中心特等獎,有22名學生在省市級以上報刊發表了自己的文章。

通過語文實驗室教學,學生視野有所擴大,想像力鑑賞力得到了明顯提高,擺脫了以本爲本的侷限性,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自己動腦思考,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語文課從學生最厭倦的課轉變爲最受歡迎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