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知識

  一、字音

五年級語文上冊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知識

水(滸)傳hǔ (彭)公案pēng (俠)士xá

  二、多音字

接(濟)jì 旺(盛)shang (藏)書cáng (濟)南jǐ (盛)飯ch?ng 寶(藏)zàng?

  三、詞語積累

綠林好漢 滾瓜爛熟 中西貫通 古今貫通 文理貫通

  四、品味語句

1、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裏的桌子底下有一個盛白麪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閒書藏到缸裏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 我的理解:“閒書”指的是《彭公案》《濟公傳》等課外書,“正課”指的是課內要學習的課程。“閒書”與“正課”的.區分源自教師與家長的界定。這句話是季老與苗苗交流課外讀物時,現身說法,列舉了自己童年的例子,表明了自己是支持兒童讀課外書的。

2、三貫通,這纔是21世紀的青年。 我的理解:“貫通”即全部透徹地理解和領悟,達到精通。這句話是季老針對苗苗學習偏科而說的,對21世紀的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學貫中西、博古通今,還要文理兼備。只有具備這種綜合素質的人才,才能適應新世紀發展的需要。

3、倒不一定是12歲,當然早學比晚學好。 我的理解:這句話是季老直接指出有些人的認識是片面的,並表明了自己的觀點“早學比晚學好”。

4、我覺得,一個小孩子起碼要背誦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我的理解:“起碼”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與苗苗的交流中提出古詩文積累的建議,用“起碼”“最起碼”提出了量化的要求,既有季老自身成長的體驗,又有着對中華傳統文化繼承的關注,更是對“古今貫通”的一個註解與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