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物《莖的結構》教案

教學目標

國中生物《莖的結構》教案

1、通過實驗觀察,掌握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1、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是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作爲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了木本莖的結構,可以更好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併爲瞭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是由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木本植物莖)。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可自制維管束教具或利用多媒體制作三維立體圖像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週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爲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爲: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rdquo 國中地理;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建議

《莖的結構》一節,由於名詞較多,可以用兩課時講授。本節是這一章帶有關鍵性內容的一節。

關於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教師可以利用楊樹或柳樹的枝條或木本植物莖的立體結構模型進行教學。教學時,可以按層次觀察。使立體感增強,形象清楚,學生容易理解。而韌皮纖維,可以準備一些麻的纖維(剪幾段麻繩,搓開後備用),讓學生體會到韌皮纖維的柔韌性。

關於草本植物莖的結構,要指出它在結構上的特點,一是要指出它在表皮以內有幾層機械組織;二是要指出它的維管束分散排列,而且它的維管束裏沒有形成層。在指出這些特點的時候,還應該與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相比較,以便使學生獲得鮮明的印象。

由於要求學生用肉眼觀察木本植物的莖,課前應該採集1~3年生的新鮮的椴樹莖,切成長約5釐米的莖段,供學生觀察。如果沒有椴樹,楊樹、柳樹、木槿、泡桐、臭椿、月季等都可以代用。楊樹、柳樹的樹皮易於剝開,便於觀察形成層。泡桐、臭椿、月季等顏色較深。認清三部分結構以後,可以讓學生剝下一部分樹皮,看到木質部表面粘滑的一薄層,這就是形成層。因爲形成層只有幾層細胞厚,所以用肉眼在橫斷面上看不到。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樹皮內層和木質部從上到下撕下一些纖維狀細絲,從而爲講述韌皮纖維和木纖維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