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德國觀後感作文

每當我看《大國崛起德國篇》,我的心中充滿了萬般敬仰,同樣也充滿了萬般沉痛。德國在國家衰敗,領土分裂,民族矛盾惡化,外國勢力入侵,真可謂是內外交困。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到的大國崛起德國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大國崛起德國觀後感作文
  大國崛起德國觀後感(一)

它曾經經歷了多次的跌宕起伏、悲喜交加,它也曾給世界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這個讓世人又愛又恨的民族編織着屬於它自己的神話。德國,作爲歐洲大陸的後起新星,以其無限的魅力影響着整個歐洲大陸以及全世界。相信許多看過大國崛起的人都會對德國這個充滿傳奇的國家印象深刻,不僅僅是感嘆它的強大,更是因爲它對待以前過錯的態度。在當前中日關係緊張的時刻,更是發人深省!

在12集的大國崛起中,德國的主題是“帝國春秋”,作爲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它飽受古典音樂的滋潤,散發着古典哲學的理性光輝。統一和強大一直是德意志發展的最大動力,跌宕坎坷的命運不斷考驗着德意志人。勃蘭登堡國門上的和平女神是德意志神聖的象徵,200年前,當法國席捲整個歐洲大陸時,和平女神被當作戰利品運到了法國,屈辱降臨。又因其地理位置被稱爲歐洲走廊的主戰場,飽受周圍列國的侵犯,德意志人更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殘殺,1648年,最終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分裂狀態。席勒曾感嘆道:德意志,它在哪裏,我找不到那塊土地了;他的朋友歌德也曾嘆道:沒有一個城市,甚至沒有一塊土地使我們相信地指出,這就是德意志。在19世紀,統一和自由這一主題一直貫穿着整個德國,1814年,隨着拿破崙的戰敗,法國交回和平女神,可它卻要再次面對着一個分裂的德意志。可值得慶幸的是,法國大革命統一、自由的思想使人們從禁錮了百年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來,光明的曙光迎面撲來。從經濟學家李斯特提出:先進行經濟上的聯盟再實現政治上的統一到1834年德意志關稅同盟的建立,19世紀中期,德意志的工業總產量已經位居歐洲第三。經濟實力的增長,給德意志帶來了飛速的發展。1871年,稱爲“鐵血宰相”的俾斯麥上臺,不斷增加的軍隊力量使德意志成爲“和平時期的兵營”,俾斯麥以其獨特的外交政策,爲德國爭取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他認爲:沒有任何國家不結盟,也沒有任何國家不會成爲本國的敵人,在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德意志在法國的王宮中宣佈了它的誕生,一個全新的德國正在走來。俾斯麥當政期間,還重視國民教育的培養,建立教育和科研並存的現代大學,大學教授中就有29位獲得過諾貝爾獎,智力成爲了德國發展的重要資源。也因此,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德國展開,1913年,德國經濟躍居世紀第二,經濟的發展刺激它要在世界上謀求更大的利益,於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德國成爲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戰爭摧毀了世界,同時也摧毀了德國,德國再次一分爲二,1970年,聯邦德國勃蘭特來到波蘭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紀念爲二戰付出慘痛代價的猶太人。那天,勃蘭特做出了一個讓世界震驚不已的'動作,他面對死者墓碑,跪倒在地,誠心懺悔。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德國面對二戰的態度與日本大不相同,他們不僅沒有迴避,而是勇敢的承認自己犯下的罪行,這讓世界很快重新接受了德國,甚者對德國更加尊敬。經過多年的努力,1990年10月3日,德國登堡門上的和平女神再次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幕,分裂了41年的德國重新統一了。德國憑藉自身不斷的發展,成爲了繼美國、日本之後的第三大強國,作爲歐盟主要的成員國,它更是找到了通過振興歐洲來壯大自己的強國之路。

歷史的大悲大喜總是發人深省,面對過往,我們不斷感慨。在振興祖國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中國要強大,要自強,要靠我們不斷奮鬥。落後就要捱打的硬道理不是空談,要想屹立於世界之林只有發展!

  大國崛起德國觀後感(二)

剛剛看了央視的《大國崛起》第六集之《帝國春秋》,講述了德國的分裂與統一,衰落與崛起,非常耐人尋味。一個曾經多次遭受分裂的國家,一個曾經給全世界帶來最大的災難的國家,一個擺脫了全部歷史的不幸重新進入歐洲,融入世界,併成爲第三大經濟強國的國家,很讓人敬佩和尊敬。

我這裏想說的是其實很多問題是沒有“對”與“錯”之分的。從德國發動的兩次世界大戰來看,它無疑就是想稱霸世界,主宰所有民族,但是我們看到在當時民主及人權思想還遠沒普及的時代,這樣的想法難道不是所有強大的國家或集權體所共有的嗎?大到發現新大陸的西班牙、葡萄牙及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小到我國曆史上的元朝、清朝的統一,都是一個集權體強大之後對周邊範圍內的征服和侵略,而被稱爲一個擁有高度發達的文明的二十一世紀的“世界警察”美國,因爲礙於“人權”、“民主”等問題,於是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表面君子背後小人的通過發動戰爭、干涉內政、佈置軍力等手段妄圖實現稱霸世界的目的嗎?因此,我們對於這些問題的評價只是由於它們產生的歷史作用不一樣纔對它們褒貶不一,而這些所謂的“歷史作用”卻也是不同民族和人民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當然,這裏要澄清的是我只是對這種自己強大之後的妄圖主宰世界,或者希望能夠實現對近鄰的主權統治的願望的一種理解,並不表示支持,更不是對其殘忍的屠戮、虐殺、侮辱人類的行爲表示絲毫的理解或贊同。

有意思的一點是我們經常會從歷史學家嘴裏聽到說,認爲那些統一民族或者國家的國王、君主或政權,對於歷史的前進起着巨大的作用,有利於民族的融合和進步,那麼我就想知道了,如果哪個民族或國家統一了整個世界,是不是它就能夠促進世界的融合和進步呢??這一點其實真的非常有趣,我們來繼續看德國。在1804年德意志被拿破崙征服之後,一直是處於分裂狀態,又300多個小的邦國構成,彼此相互獨立,最多時有6000多種貨幣,並且彼此之間徵收高額關稅,非常不利於經濟的發展。於是當1871年“鐵血宰相”俾斯麥統一德國之後,促使德國經濟有了巨大的發展,到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超過了英國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俾斯麥的功績也廣爲後世所稱頌。之後的德國國王威廉二世希望能繼續完成“統一大業”,於是開始發展世界大戰,妄圖將全世界統一,然而德國不但戰敗,而且他也廣爲後世所唾罵。都是“統一”,而結果及後人的評價卻是大相徑庭,確實比較有趣。

也許有人會說這其實是民族性和地源性造成的,本來的德意志就是一個國家,它本來就有權統一,而稱霸世界就是侵略別的國家。但我想說其實本來世界就是相對的,“大”與“小”,“高”與“矮”,“美”與“醜”就都是相對的概念,我國曆史上春秋、戰國時期也都是各自混戰割據的情況,後來也都被秦朝統一,實行君主專制,爲什麼就不可能將其複製到“世界地圖”上呢?

可以設想有這樣一天,外星人來侵略地球,整個地球面臨被征服的危機,於是地球上的各個某個國家發動革命,統一了全世界,開始與外星球對抗。也許真的到了那一天,這個統一全世界、稱霸地球的國家也一定會同樣被全人類的後世所歌頌。

又是一個“帝國春秋”!

  大國崛起德國觀後感(三)

第三遍看大國崛起的德國篇,再一次爲這個民族跌宕起伏、悲喜交加的歷史所震撼、感染。它是歐洲的後起之星,卻是給世界歷史添加最多濃重筆墨的國家。從分裂走到統一,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導者走到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它所經歷的風霜雪雨,最終成就了這個民族的挺拔個性,也爲世界上所有正在崛起的國家做着警醒。

分裂之痛一直困擾着德意志,處在歐洲大陸的中心位置,個個歐洲強國都不願看到它的崛起,於是各種阻撓困擾接踵而來,拿破崙的那次襲擊,更是加重了這種分裂痛苦。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批我們如今熟知的人物誕生了——歌德用詩句描述分裂之苦,貝多芬用音符抒發國敗之痛,黑格爾等一些哲學家更是用理論尋找強國之路。這條路最終經歷近70年的時間被德國人走出來了,李斯得、俾斯曼都是使德意志走向統一之路的功臣,在俾斯曼的率領下,新起的德國很快就成爲歐洲大陸的霸主,經濟發展迅速超過法國,而德國發展如此之快的前提正是統一的領土,動力則來自教育。就連在德國最窮的時期,也從未放棄過教育,政府願意把宮殿改造成大學學堂,這也就不奇怪,大學教授中就有29位獲得過諾貝爾獎,其中就有盡人皆知的愛因斯坦。科技的騰飛給德國的經濟帶來希望,政府爲研究人員無私的投入,也使科學家們無私的爲德國服務,他們以“德意志的科學家”身份勤勞的工作,爲德國不斷創造着無盡的財富,這樣的德國是凝聚的團結的。

然而兩次世界大戰把這一切的毀滅了,空前的強大使德國失去了理智,兩次發動了世界大戰,傷害了世界,更傷害了自己,也寫下歷史最爲黑暗的一頁。二戰結束後,德意志又分裂爲兩部分,這種結果又把德國人心中最大痛楚揭開,到底哪裏纔是德國?歷史又回到了這個問題。而德國怎樣面對二戰又是世界對德國的拷問。1970年,聯邦德國勃蘭特來到波蘭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紀念爲二戰付出慘痛代價的猶太人。那天,勃蘭特作出了一個讓世界震驚不已的動作,他面對死者墓碑,跪倒在地。德國面對二戰的態度與日本大不相同,他們沒有迴避,而是勇於承認自己犯下的罪行,這讓世界很快重新接受了德國,甚者對德國更加尊敬,這樣的態度,也讓德國復興容易了許多。

1990年10月3日,德國登堡門上的和平女神再次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幕,分裂了41年的德國重新統一了。統一後的德國又在經濟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經歷這許多年的風霜磨練,德意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找到了他們民族的民族精神,那就是自強不息,敢於面對,堅韌的個性。德國是我除了祖國外第二個喜歡的國家,爲了他的歷史,他的品格,他的智慧,他的力量。

片中,1990年統一的場景很讓我感動,甚至有點想哭,我看着畫面上一個個興奮的臉龐,再想到德國重新走向統一的艱難及德意志歷史的全過程,就能感受到他們的人民再次看到國家統一的欣喜,國家對於一個人是十分重要的,在異國他鄉時,家鄉就是自己的寄託,在夜深人靜時,在孤獨寂寞時最想的也是自己國家的人、事。所以,我們可以想見那時的人們感受到的是怎樣的幸福,和來之不易的心酸,不過是喜悅的心酸,在這種情緒下,看到人們舉着德國的國旗歡呼時,就能感到那個國家強大的凝聚力,就如北京申奧成功的那個夜晚一樣歡騰,不過後者還是沒有前者的分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