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

今天早上7點左右,我就滿懷期待地坐在電視機前,等待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老師的講座——勇敢承擔愛與責任。看完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的感觸很多,猶如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感恩教育》觀後感範文

節目一開始,于丹老師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是孝?”接着講了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一個小男孩和蘋果樹的故事》。故事主要講述了:在很久以前,有一棵蘋果樹。蘋果樹無止境的滿足着小男孩的所有要求,把自己能給小男孩的果子、樹枝和樹幹都給了小男孩,當小男孩老了,蘋果樹依然獻出自己身上唯一的樹樁給小男孩坐。這時,小男孩才明白這棵蘋果樹對自己的真正意義。聽完于丹老師講的這個故事,我猛然醒悟,故事中那棵無止境滿足小男孩願望的蘋果樹多麼像我們的父母啊!難道不是嗎?我們的父母不也是像故事中的蘋果樹那樣儘量滿足我們的願望嗎?

不過,文中的小男孩從未對蘋果樹做些什麼,我們可千萬不能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樣,只會索取,不會回報。同時我也對於丹老師所說的“正爲本孝爲先。”“孝爲德之本”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與《小男孩與大樹的故事》相反,田世國,賴東進等人就是孝中的典範,他們或窮或富,或是打工仔或是大老闆,但他們的孝心是一樣的。是的,孝是一個人最基本也是最應該有的品德。“鴉知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連小動物們都知道回報自己的父母,更何況我們呢?一個人的成就再怎麼偉大,如果他不懂得回報父母,不懂得感恩,那麼他的一切成就都是沒有用的。

“什麼是孝呢?”于丹老師又一次提出了這個問題。隨即,她接着說:“孝是一個倫理的起點和一個人幸福感的安頓。”正對我對這句話的意思有些不解時,于丹老師開始了這句話的講解:“他是因爲對自己的長輩有所承諾,所以他自己才真正有了一種成長中,人能夠負責任的那種快樂。”哦,原來是這樣,我恍然大悟。緊接着,于丹老師又對“責任”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責任不是一種外在的要求,而是發自內心的'願望。”是的,只有當一個人真心希望自己的長輩能過得更好這個願望時,他纔會爲此去努力,並實現這個願望。

通過對責任的說明,于丹老師又把話題引伸到了“仁”。並說“仁”字形雖然簡單,但卻暗含着一個密碼。我心裏納悶了,“仁”不就是由一個單人和一個“二”字組成的嗎?它裏面會有怎樣的玄機呢?我迫不及待地繼續認真聽了下去。“二人成‘仁’,兩個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就構成了仁愛或者不仁愛。”于丹老師解開了謎底。哦,原來“仁”的密碼是指這個意思。

後來,于丹老師又講了人際關係、生活圈子的重要性,講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外出感受大自然比在電腦旁、書桌旁都要好等內容,無一不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于丹老師講的雞蛋、蘿蔔和茶葉,的故事,更是讓我陷入了沉思。並讓我領悟到了生命的價值、活着的意義就是像一片茶葉那樣,在社會這壺“沸水”中充分舒展自己的身體,給社會帶去一陣清香。

今天,于丹老師的講座給了我很大的啓示,在今後的生活或學習中,于丹老師的話將時時迴盪在我耳邊,猶如黑夜中的一盞明燈,指引着我在成長的道路上勇敢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