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傳·風颭賞析

河傳·風颭賞析1

河傳·風颭

河傳·風颭賞析

河傳·風颭原文

作者:孫光憲

風颭,波斂,團荷閃閃,珠傾露點。木蘭舟上,何處吳娃越豔:藕花紅照臉。

大堤狂殺襄陽客,煙波隔,渺渺湖光白。身已歸,心不歸,斜暉,遠汀鸂鶒飛。

河傳·風颭註釋

⑴風颭——風吹的意思。

⑵波斂——波起皺紋。斂:收,引申爲起皺摺、起波紋。

⑶團荷——圓形荷葉。

⑷珠傾露點——露水如珠,傾滴於荷葉上。

⑸木蘭舟——用木蘭樹所造的船。任昉《述異記》下卷:“木蘭洲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昔吳王闔閭植木蘭於此,用構宮殿也。七裏洲中,有魯班刻木爲舟,舟至今在洲。詩家雲木蘭舟,出於此。”柳宗元《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詩:“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

⑹吳娃越豔——指吳越一帶的美麗姑娘。李白《憶舊遊書懷贈韋太守》詩:“吳娃與越豔,窈窕誇鉛紅。”

⑺大堤——曲名。原指襄陽沿江大堤。宋齊樑時,常以大堤爲題作曲,故稱《大堤曲》。如《續玉臺新詠》中所載王容的'《大堤女》:“寶髻耀明璫,香羅鳴玉佩。大堤諸女兒,一一皆春態。入花花不見,穿柳柳陰碎。東風拂面來,由來亦相愛。”就是描寫大堤美女的詩。狂殺——狂極,感情難以節制。

⑻鸂鶒(xīchì西敕)——水鳥之一種,又稱溪鵡,形如鴛鴦,頭有纓,尾羽上翹如船舵,俗名紫鴛鴦。

河傳·風颭賞析2

原文:

風颭,波斂,團荷閃閃,珠傾露點。木蘭舟上,何處吳娃越豔:藕花紅照臉。

大堤狂殺襄陽客,煙波隔,渺渺湖光白。身已歸,心不歸,斜暉,遠汀鸂鶒飛。

詩詞賞析:

這首詞寫遊覽所見所感。

上片寫遊湖時所見:風微微地吹,波輕輕地蕩,圓荷上的露點如珍珠閃閃,繪出了初秋明麗的背景,“何處”二句,寫出在畫面中的人物,“吳娃越豔”,都是漂亮活潑的南國少女,“藕花紅照臉”,這一句簡潔俊秀,表現了姑娘們的青春的美麗。

下片寫遊客的心情,借用了樂府中《大堤曲》讚美少女的內容,來表示遊客對吳娃越豔的傾慕。“煙波隔”,是說姑娘們漸漸遠去。“渺渺湖光白”,他還留連不捨,目送舟行,直至再也看不見人影兒,只剩下湖光渺渺。“身已歸,心不歸”,出語直率,情真意切。結尾二句,景中有情,有溫庭筠“斜暉脈脈水悠悠”之意。全詞情意真摯,筆墨清麗明快,非湊數之作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