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備知識點

一、靜力學:

高中物理必備知識點

1.幾個力平衡,則一個力是與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兩個力的合力:F 大+F小F合F大-F小。

三個大小相等的共面共點力平衡,力之間的夾角爲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種等效代換,分力與合力都不是真實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處理力學問題時的一種方法、手段。

4.三力共點且平衡,則F3F1F2(拉密定理)。 sin1sin2sin3

5.物體沿斜面勻速下滑,則tan。

6.兩個一起運動的物體“剛好脫離”時:

貌合神離,彈力爲零。此時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後不等。

7.輕繩不可伸長,其兩端拉力大小相等,線上各點張力大小相等。因其形變被忽略,其拉力可以發生突變,“沒有記憶力”。

8.輕彈簧兩端彈力大小相等,彈簧的彈力不能發生突變。

9.輕杆能承受縱向拉力、壓力,還能承受橫向力。力可以發生突變,“沒有記憶力”。

10、輕杆一端連絞鏈,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二、運動學:

1.在描述運動時,在純運動學問題中,可以任意選取參照物;

在處理動力學問題時,只能以地爲參照物。

2.勻變速直線運動:用平均速度思考勻變速直線運動問題,總是帶來方便:

VtV1V2S1S2 22T2

3.勻變速直線運動:

時間等分時,SnSn1aT , 2

22 位移中點的即時速度V1V2, VSVt S

2222

紙帶點痕求速度、加速度:

VS1S2 ,at

22TS2S1,aSnS1 2Tn1T2

4.勻變速直線運動,v0 = 0時:

時間等分點:各時刻速度比:1:2:3:4:5

各時刻總位移比:1:4:9:16:25

各段時間內位移比:1:3:5:7:9

位移等分點:各時刻速度比:1∶∶∶……

到達各分點時間比1∶∶∶……

通過各段時間比1∶1∶()∶……

5.自由落體: (g取10m/s2)

n秒末速度(m/s): 10,20,30,40,50

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第n秒內下落高度(m):5、15、25、35、45

2v0 6.上拋運動:對稱性:t上=t下,v上v下, hm2g

7.相對運動:共同的分運動不產生相對位移。

8.“剎車陷阱”:給出的時間大於滑行時間,則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時間,確定了滑行時間

小於給出的時間時,用v22as求滑行距離。

9.繩端物體速度分解:對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爲沿繩的分速度和垂直繩的分速度。

10.兩個物體剛好不相撞的臨界條件是:接觸時速度相等或者勻速運動的速度相等。

11.物體滑到小車(木板)一端的臨界條件是:物體滑到小車(木板)一端時與小車速度相等。

12.在同一直線上運動的兩個物體距離最大(小)的臨界條件是:速度相等。

三、運動定律:

1.水平面上滑行:a=g

2.系統法:動力-阻力=m總a

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

時間相等: 450時時間最短:無極值:

4.一起加速運動的物體,合力按質量正比例分配:

Nm2F,與有無摩擦(相同)無關,平面、斜面、豎直都一樣。 m1m2

5.物塊在斜面上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到B點再滑

上水平面後靜止於C點,若物塊與接觸面的動摩擦因數

均爲,如圖,則=tg

6.幾個臨界問題: agtg 注意角的位置!

光滑,相對靜止彈力爲零 彈力爲零

7.速度最大時合力爲零:

四、圓周運動 萬有引力:

汽車以額定功率行駛時,vmP f

mv242

21.向心力公式:FmRm2Rm42f2Rmv RT

2.在非勻速圓周運動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辦法:沿半徑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3.豎直平面內的圓運動

(1)“繩”類:最高點最小速度,最低點最小速度,

上、下兩點拉力差6mg。

要通過頂點,最小下滑高度2.5R。

最高點與最低點的拉力差6mg。

(2)繩端系小球,從水平位置無初速下襬到最低點:彈力3mg,向心加速度2g

(3)“杆”:最高點最小速度0,最低點最小速度。

4.重力加速gGMR2,g與高度的關係:gg 22rRh5.解決萬有引力問題的基本模式:“引力=向心力”

6.人造衛星:高度大則速度小、週期大、加速度小、動能小、重力勢能大、機械能大。 速率與半徑的平方根成反比,週期與半徑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

同步衛星軌道在赤道上空,h=5.6R,v = 3.1 km/s

7.衛星因受阻力損失機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增加、週期減小。

8.“黃金代換”:重力等於引力,GM=gR2

9.在衛星裏與重力有關的實驗不能做。

10.雙星:引力是雙方的向心力,兩星角速度相同,星與旋轉中心的距離跟星的質量成反比。

11.第一宇宙速度:V1,V1GM,V1=7.9km/s

R

五、機械能:

1.求機械功的途徑:

(1)用定義求恆力功。(2)用做功和效果(用動能定理或能量守恆)求功。

(3)由圖象求功。 (4)用平均力求功(力與位移成線性關係時)

(5)由功率求功。

2.恆力做功與路徑無關。

3.功能關係:摩擦生熱Q=f〃S相對=系統失去的動能,Q等於摩擦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功的大小。

4.保守力的功等於對應勢能增量的負值:W保Ep。

5.作用力的功與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符號相反,其總功也不一定爲零。

6.傳送帶以恆定速度運行,小物體無初速放上,達到共同速度過程中,相對滑動距離等於小物體對地位移,摩擦生熱等於小物體獲得的動能。

六、動量:

1.反彈:動量變化量大小pmv1v2

2.“彈開”(初動量爲零,分成兩部分):速度和動能都與質量成反比。

3.一維彈性碰撞:

m1v1m2v2m1v1'm2v2'

111122m1v1m2v2m1v1'2m2v2'2 2222

當v1'v1時,(不超越)有

V1m1m2V12m2V2,Vm2m1V22m1V1爲第一組解。 2m1m2m1m2

動物碰靜物:V2=0, Vm1m2V1,V2m1V1 1m1m22m1m2

質量大碰小,一起向前;小碰大,向後轉;質量相等,速度交換。

碰撞中動能不會增大,反彈時被碰物體動量大小可能超過原物體的動量大小。

當v1'v1時,v2'v2爲第二組解(超越)

4.A追上B發生碰撞,則

(1)VA>VB(2)A的動量和速度減小,B的動量和速度增大

(3)動量守恆 (4)動能不增加(5)A不穿過B(VA。 VB)5.碰撞的結果總是介於完全彈性與完全非彈性之間。

6.子彈(質量爲m,初速度爲v0)打入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塊(質量爲M),但未打穿。從子彈剛進入木塊到恰好相對靜止,子彈的.位移S子、木塊的位移S木及子彈射入的深度d三者的比爲S子∶S木∶d(M2m)∶m∶(Mm) 7.雙彈簧振子在光滑直軌道上運動,彈簧爲原長時一個振子速度最大,另一個振子速度最小;彈簧最長和最短時(彈性勢能最大)兩振子速度一定相等。

8.解決動力學問題的思路:

(1)如果是瞬時問題只能用牛頓第二定律去解決。

如果是討論一個過程,則可能存在三條解決問題的路徑。

(2)如果作用力是恆力,三條路都可以,首選功能或動量。

如果作用力是變力,只能從功能和動量去求解。

(3)已知距離或者求距離時,首選功能。

已知時間或者求時間時,首選動量。

(4)研究運動的傳遞時走動量的路。

研究能量轉化和轉移時走功能的路。

(5)在複雜情況下,同時動用多種關係。

9.滑塊小車類習題:在地面光滑、沒有拉力情況下,每一個子過程有兩個方程:

(1)動量守恆;(2)能量關係。

常用到功能關係:摩擦力乘以相對滑動的距離等於摩擦產生的熱,等於系統失去的動能。

七、振動和波:

1.物體做簡諧振動,

在平衡位置達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動量、動能

在最大位移處達到最大值的量有回覆力、加速度、勢能

通過同一點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覆力、加速度、動能、勢能,只可能有不同的運動方向

經過半個週期,物體運動到對稱點,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半個週期內回覆力的總功爲零,總衝量爲2mvt,路程爲2倍振幅。

經過一個週期,物體運動到原來位置,一切參量恢復。

一個週期內回覆力的總功爲零,總衝量爲零。路程爲4倍振幅。

2.波傳播過程中介質質點都作受迫振動,都重複振源的振動,只是開始時刻不同。

波源先向上運動,產生的橫波波峯在前;波源先向下運動,產生的橫波波谷在前。

波的傳播方式:前端波形不變,向前平移並延伸。

3.由波的圖象討論波的傳播距離、時間、週期和波速等時:注意“雙向”和“多解”。

4.波形圖上,介質質點的運動方向:“上坡向下,下坡向上”

5.波進入另一介質時,頻率不變、波長和波速改變,波長與波速成正比。

6.波發生干涉時,看不到波的移動。振動加強點和振動減弱點位置不變,互相間隔。

八、熱學

1.阿伏加德羅常數把宏觀量和微觀量聯繫在一起。

宏觀量和微觀量間計算的過渡量:物質的量(摩爾數)。

2.分析氣體過程有兩條路:一是用參量分析(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

3.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內能看溫度,做功看體積,吸放熱綜合以上兩項用能量守恆分析。

九、靜電學:

1.電勢能的變化與電場力的功對應,電場力的功等於電勢能增量的負值:W電E電。

2.電現象中移動的是電子(負電荷),不是正電荷。

3.粒子飛出偏轉電場時“速度的反向延長線,通過電場中心”。

4.討論電荷在電場裏移動過程中電場力的功、電勢能變化相關問題的基本方法:

①定性用電力線(把電荷放在起點處,分析功的正負,標出位移方向和電場力的方向,判斷電場方向、電勢高低等); ②定量計算用公式。

5.只有電場力對質點做功時,其動能與電勢能之和不變。

只有重力和電場力對質點做功時,其機械能與電勢能之和不變。

6.電容器接在電源上,電壓不變,EU; d

Q 斷開電源時,電容器電量不變E,改變兩板距離,場強不變。 s

7.電容器充電電流,流入正極、流出負極;

電容器放電電流,流出正極,流入負極。

十、恆定電流:

1.串聯電路:U與R成正比,U1

2.並聯電路:I與R成反比, I1R1R1U。 P與R成正比,P1P。 R1R2R1R2R2R2P。 I。 P與R成反比, P1R1R2R1R2

RE。 Rr3.總電阻估算原則:電阻串聯時,大的爲主;電阻並聯時,小的爲主。 4.路端電壓:UE-Ir,純電阻時U

5.並聯電路中的一個電阻發生變化,電流有“此消彼長”關係:一個電阻增大,它本身的電流變小,與它並聯的電阻上電流變大;一個電阻減小,它本身的電流變大,與它並聯的電阻上電流變小。

6.外電路任一處的一個電阻增大,總電阻增大,總電流減小,路端電壓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