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總結學生語文課堂總結怎麼寫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總結學生語文課堂總結怎麼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總結學生語文課堂總結怎麼寫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總結學生語文課堂總結怎麼寫1

根據教體局的統一安排,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競賽3月22日開始,3月29日結束,期間有33位各單位選拔來的優秀教師彙報了他們對新教材的認識的處理,國小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競賽總結。現從兩個方面總結如下:

一、成績方面:

(1)參賽教師基本上都是新面孔,是在新課程實驗中涌現出來的教學新秀,他們理念新,素質高,角色定位準確,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二年級這個學習的特殊階段把握較好,注意了複習和教學新知相結合,注意了逐步由識字向讀寫的過渡,注意了習慣的連續培養。對同一內容的處理各有千秋,使人明顯感到,課堂上離“教參”漸“遠”,離學生更近,在組織中激發興趣,在參與中因勢利導,在評價中總結方法,學生學習環境更爲寬鬆,主體性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自主體驗,有效合作,探究創新在課堂上隨處可見,惜時增效、輕負高效的教育思想也得到較爲充分的貫徹。

(2)這次活動的評委仍和過去一樣,由教學骨幹和教研員共同擔任。23位評委大多數參加了去年的教學競賽,是我市新課程實驗的排頭兵,他們用課堂教學的實踐經驗看待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既是評判者,又是學習者,教育論文《國小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競賽總結》。在當天最後一位教師教學完畢,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感受,總結得失,獨立打分,並且都寫出了文字總結,我們相信賽講中教師的經驗首先會很快在評委們所在的學校推廣。

(3)隨着新課程實驗的深入進行,我們的教學對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儘管只是二年級學生,但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比過去更濃了,思維更活躍了,愛讀書了,愛寫字了,愛積累了,敢於發言,特別是敢於表達自己獨特的學習感受,能提出一些有質量的問題,甚至還能給老師出一點“難題”。教改着眼於學生,落腳於學生,由此我們對今後的實驗更加充滿了信心。

(4)教學競賽不是隻爲了給參賽教師分出個名次,而是要通過活動推動和引導我們整個實驗能有效的向縱深進行,這是主辦者的意圖,也是廣大教師的願望。從第一天開始,就有大批來自各鄉鎮及局直學校的老師踊躍聽課,我們既爲這種現象高興,同時也爲安置他們做了不少工作,好幾天都是人滿爲患。聽課秩序井然,他們認真的做記錄,不但關注教師的教學設計,還特別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有時也積極參與了教學互動。除了主辦學校的老師上完課就趕來聽課外,尹莊、焦村等地的老師積極性更高。在市一小賽點我們發現,有不少人是站着聽課,還有人在連站都沒有地方時,又匆匆趕往實驗國小去聽數學課。

(5)據我們瞭解的一些情況,很多單位都以非常積極的心態看待競賽活動。有不少學校都是校長直接抓選拔和參賽,他們放大了教學的準備過程,做到了一人蔘賽,大家提高,可以說任何一節好課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一節好課就是“研”出來的。試想,搞一次活動,我們的領導和教師在新課程的旗幟下更加凝聚,我們對課改的認識更趨統一,我們整體隊伍的水平能更上一個層次,這不就是最大的收穫嗎?

二、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1)要遵照語文教學的規律辦事,不能隨心所欲的搞教學“拼盤”。比較突出的表現是有的教師故意的混淆了課時的概念,取第一課時之頭,用第二課時之尾,用意十分清楚,是想展示自己創設情境和拓展訓練的水平,想給聽者一個“亮點”,殊不知這樣做違背了學習的規律,淡化了教學的主體,其實也不會收到多少效果。

(2)要真正的面向全體學生,在教師的眼中,不能有死角。我聽課坐在比較靠後的位置上,比較多的看到了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被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總結學生語文課堂總結怎麼寫2

西方學者德加默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提問得好即教得好”。事實上,在問題的解答過程中,我們調查發現:有的學生覺得問題太簡單,提不起興趣:有的學生認爲問題太複雜,甚至不舉手、不發言,彷彿置身於課堂之外。很顯然這兩種情況都容易讓學生滋生厭學情緒,這不是課堂提問者的初衷。如何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提問的質量,這是擺在廣大國小語文教師面前非常現實而有意義的問題。爲此我校的幾位教師組成了一個小小的課題組,對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進行了由淺入深的研究。經過前幾次的總結和提升和最近半年的研究實踐,我們總結了幾點:

一、比較成功的提問策略

語文課堂提問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它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合理地運用課堂提問,使其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很好的實施,並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那麼教師要在哪些地方設問呢?我們經過組內實踐研究總結了一下幾點:

1、在主要內容上設問,預想設計富有整體性的問題。

學生閱讀課文時,往往感到一讀就懂,但又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和結構線索,因而對課文的理解是含混不清的。教師從全篇的主要內容入手,精心設計提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在矛盾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啓發性的問題。不少課文從內容上看起來似乎“自相矛盾”其實這正是誘發學生思維的亮點。在此發問,會促使學生思維興奮,弘揚自主探求的學習方式。如《窮人》一文,先寫古老的鐘嘶啞的敲了十下,十一下後說“睡覺還早”。已經深夜,睡覺還早嗎?在此預想設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從而讓學生在對矛盾的探求中,進一步體會到桑娜的善良。在這樣一個暴風雨的夜晚,對出海打魚未歸丈夫的`牽掛之情,擔憂之心。

3、在課題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吸引力的問題。

課題往往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它是一篇課文的高度濃縮,彷彿是文章的眼睛。圍繞課題設計富有吸引力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如《落花生》一文,簡介作者時,告訴同學們文章的作者許地山,筆名就叫“落花生”爲何用自己的筆名來做文章的題目呢?簡潔的問題恰到好處,爲引導學生如何做人打下了伏筆。再如《草船借箭》一文題中的“借”字,箭明明是“騙”來的,爲什麼偏偏用“借”呢?這不但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暗示了這些“箭”在以後的對曹作戰中是要“還”的。抓一字而動全篇,一石激起千層浪。

4、在反覆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想象力的問題。

許多課文,作者運用了反覆的表現手法,以強調某種感情的強烈和深沉。在這裏設問,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感情內涵,也可促使學生體會悟情,提出富有想象力的問題。如《林海》一文中。三次出現“親切、舒服”一詞,分別表現老舍先生不同情境下的感受。教學中,我預想緊扣反覆處發問,既可突出重難點,又能進一步感悟文章思想內容,

5、在關鍵處、空白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統領性的問題。

學習一篇課文,如果設計的問題過多,缺乏針對性,不僅費時低效,而且學生的能力也得不到發展。教師若抓住教材的關鍵,在關鍵處設問,提出富有統領性的問題,則教學事半功倍。如《草船借箭》文末,周瑜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緊扣“神機妙算”設問,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默讀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則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紮實。

二、課題研究成果

1.通過在課堂中注重提問方法與技巧的運用,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得意較大程度的提高,課堂有煥發出勃勃生機。

2.自開展課題以來,課題組成員公開課,將在課題研究中的經驗融入教學設計中,使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得到了組員和學校領導的肯定。

三、語文課堂提問仍然存在的不足

經過課題研究,課題組成員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課堂提問的方法,學生在個性化學習過程中,問題的發現、探究、解決方面的能力也有可喜的進步,師生關係融洽,學習趣味增強,有更多的空間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生較之採用傳統教學法時更爲樂學。但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課題研究過程中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1.問題切入點不合適導致提問的目的不明確,不能準確把握知識本質。

課堂上,有時老師的問題範圍太廣,學生不知道從何入手;有的問題太長,往往使學生抓不住重點;有的問題沒有思考價值,偏重於機械的盲目記憶;問題和問題之間沒有組織性和系統性,想到什麼就問什麼。

2.教師提問多,學生主動提問少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之所以高耗低效,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提問主體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學生隨老師的意旨學習課文,用老師想聽到的話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堂上表面熱鬧,實際上無論是語言訓練還是思想感情陶冶都是沒有生命力的。偶爾有學生髮問,也只是問問詞語解釋,句子含義之類沒有思維深度的問題。教師很多時候不敢把課堂提問權力放手給學生,怕學生打亂了教學進程,這其實是一種畫地爲牢。

3.不充足的期待時間

期待時間是指一個問題被提出之後與由這個問題引起的回答之間的時間量。大量研究揭示,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後的期待時間平均只有1秒,如果一名學生不能迅速地思考問題,教師通常會重複剛剛提出的問題,或重新表述這個問題,要麼就叫另一個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教師留給學生組織答案的時間太少。一再如此,學生就失去了使他們的思路趨於完善的

四、今後的設想

當然,本次課題研究僅僅只是一個開端,還有許多深層次的任務和問題有待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索與解決,更需要教師在這次課題研究中認識的提高和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與完善。轉變觀念是一個艱難而複雜的過程,而渡過這個階段的惟一途徑只能是教師對新理念的不斷學習理解、實踐反思、總結提高。當然,事物是在發展中不斷地完善、充實、提高的,我們由衷地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促進自身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