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書匠》讀後感

《教書匠》這本書講述了講述的是弗蘭克邁考特,這位偉大的教書匠從教30年的苦澀與甘甜。走上講臺的第一天,童年受盡飢餓的邁考特,撿起學生擲落在地的三明治撿起並吃下,結果令路過的校長大爲光火;第二天,他又因出言不慎,招致衆多將行的投訴。但邁考特真誠而執着的擁抱學生,與學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將自己作爲學生成長的最好素材……這個本來似乎糟糕透頂的教書匠,終於贏得學生們發自內心的尊重,20年後,成爲美國“最佳教師”。

關於《教書匠》讀後感

讀過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邁考特先生並非用老套內容去教授學生,而是用現實中的實例去教育他的學生,教他們怎麼做人,而從中學生們得到的並非單純的理論知識,而是做人的道理。在他的引導下,每件事情都變得有意義,而同樣正是因爲邁考特先生這種對學生平等尊重的態度,讓他擁有了可以與學生親密交談的資本。他的學生可以在他面前毫不拘束,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可以講出自己的困惑,來幫助這位和藹的老師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時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讓這些渴望得到知識學到更多,讓那些厭惡學習的學生們發現學習的樂趣。他一直都在用一種平靜的心態去面對他的學生,因爲他們年輕,他們會犯一些錯誤,但是作爲一個教書匠,你要用你的大度去寬恕和容忍他們的錯誤,讓你的學生有所進步,在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明瞭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社會人,如何做一個有用的社會人,而不是去抱怨,去發泄。

有時我會有這樣一種擔憂,與學生走得太近會不會影響到上課時的效果,以及自己在學生面前沒有威信。但是,有時如果學生對老師產生了“畏懼”感,或者是“厭煩”感,會對教學產生相反的作用。我試圖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瞭解他們在想什麼,喜歡什麼樣運動,厭煩什麼樣的運動。倒是有時自己對他們發脾氣了,效果卻不好,引起了學生的逆反情緒,特別是個性比較強的學生。感情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就必然存在反作用力,爲什麼不用邁考特先生那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周圍所發生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