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書匠》讀後感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不做教書匠》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15篇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1

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管建剛老師的著作一共分爲8章,每一章都是精髓、至理,生動精彩的故事,精確的解讀,留戀於每一章,這是一本指引我們教師的著作,如同燈塔照亮遠方的船舶,使我們行駛到大洋的彼岸,我們不止是教書匠,我們也是學生學習的啓明燈。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做一名有方向感、約束感、責任感、上進感、奮鬥感、專業感……的教師,才符合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在教育的十字路口,既然選擇了教師,就要無怨無悔,誨人不倦,甘爲人梯,關愛尊重學生。我們對教育充滿憧憬,可能教學中遇到坎坷,但是教師要有理想,不忘初心,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管建剛老師的著作,使我對教學充滿了信心,一段時間的教學,雖有歡聲也有苦惱,教學就是這樣,班級裏那麼多的學生,每一個都是一個哈姆雷特,他們好奇的面對着老師,老師需要理解他們,而不能一味的批評,以老師的標準去呵斥,這樣學生的叛逆情緒會加重,累了老師苦了學生,一節課效率大打折扣,只因部分同學的批評,影響了全班同學的上課。

學生上課走神,課後作業不完成……作爲老師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教師的愛是無私的,教師的付出是值得的,教師的責任是艱鉅的,學生的成績有着老師辛勞的汗水,學生知錯就改的態度有着老師的諄諄教誨。

管建剛老師的著作深深的觸動了我們讀者,他是教育的精華,使我們感到自身有許多的不足,是我們教學的啓明燈!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2

初爲人師,我沒有過多地感受到教育的樂趣。因爲缺乏經驗,我似乎對工作充滿恐懼和厭惡,在挫折面前往往力不從心,即使在工作之外享受生活的時間,也往往不能完全放鬆下來,因爲一想到接下來的工作,就會渾身不舒服、不自在,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感。我不明白別人是怎樣讓教育工作快樂起來的?

可是,快樂往往就是這樣,在你爲着一個明確的目的忙得無暇顧及其他的時候突然來訪。當我全身心地投入教育,無論是領導請我開課,還是請我做經驗交流,又或者是交給我一個所謂的差班,我都勇敢接受挑戰,心中閃亮着教育,工作的快樂已悄然而至。

當然,現在的我還是能感受到教育的煩惱,但是煩惱的背後也存在着價值和意義。當那些淘氣的學生開始變得懂事了;當成績不好的學生願意開始認真了;當那些努力的學生開始有進步了,你總會領悟教育的幸福,實踐教育的幸福。

當我越用心的投入教育,我才發現,教育原來有那麼多令人流連忘返的領域。節日裏收到孩子的祝福,生病時得到孩子的關懷,進校門時聽到孩子真誠的問候……我永遠忘不了當我第一天上班時,學生們用那純真、熱情的眼光迎接我,那眼光支付了我工作的幸福和快樂。

投入是一種智慧,當你投入地工作,你纔會感受到這份工作的意義和樂趣,正像你投入地戀愛,會覺得戀人是那麼可愛,連那些缺點,也一併爲你所疼,爲你所愛。你越投入,付出越多,越是深入其中,工作就越有價值,你就越有快樂。

我很幸運,在自己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發現了《不做教書匠》這本書,管老師在這本書裏和我們談人生、講教育,他將道理寓於故事,針對教育現狀和年輕教師的思想言行談經論道,他的話語宛如一波波漣漪,盪滌明澈着我們混沌的心靈,又像一聲聲響鼓,促動我們猶豫乃至一度停息的腳步,讓我們平添成長的勇氣,感受教育的幸福和快樂。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執着於名利,他們整天患得患失,憂心忡忡,怎麼可能有機會邂逅快樂呢?人,應該放下心靈的包袱。不然,它們將迷失我們前進的方向,遲滯我們前進的腳步。

那麼,在人生這個大行囊中,我們該放下些什麼?

放下榮譽吧!曾經聽說過居里夫人把自己的獎牌給自己的孩子當玩具玩的故事。這位偉大的女性以她最樸素的做法昭示了一個真理:榮譽只屬於過去,別讓榮譽成爲枷鎖!誰要是一味地陶醉在昨天榮譽的甜蜜之中,他必將收穫明天生活的苦澀!在各類“評先“最爲頻繁的教育界,我們更不應該過分看重榮譽,沉溺於榮譽,把追求榮譽看作生命價值的全部意義之所在。

放下自卑吧!自卑與自負就如一對孿生兄弟,都表現爲個體對外部世界缺乏一個完整而精準的認識。無數事實證明,這種心理往往會使我們錯失掉很多機會,從而一次次與成功的體驗擦肩而過。走出自卑的陰影吧,讓自己的靈魂站立於天地之間!只要我們對教育的愛是真誠的,只要我們對學生的愛是發自內心的,只要我們對教育的愛是熱烈而持久的,只要我們的教育態度是不缺乏努力和勤奮,即使我們有缺點,即使我們不夠優秀,我們也能將缺點化爲自己的特點,成爲教育的亮點。

放下抱怨吧!如果你追求的是物質生活,那麼在教育的行業裏你絕對成不了物質上的大亨。有的教師選擇了在生活的激流前裹足不前;有的人牢騷要發,事情照做;而明智的人則會拒絕抱怨,選擇一門心思做教育。他們明白,很多事情不以個人的意志爲轉移。我們往往很難改變事情本身,但是我們卻我們完全有能力改變自己對待這件事情的態度。一味地抱怨,你是在爲失敗找藉口;果敢地行動,纔是在爲成功做鋪墊;果敢的行動不一定換來成功的甜蜜,而一味的抱怨卻只能品嚐失敗的苦澀!

放下對金錢的貪戀,放下對名利的執着,放下對不幸的回味,放下對悲傷的咀嚼……放下一切影響我們感知幸福快樂的不良習慣和負面的情緒!

放棄是一種艱難的智慧,人習慣追求,習慣去擁有,有的時候,我們身上揹着一無是處的東西,卻依然“敝帚自珍”。“敝帚自珍”的慣性,使人失去了珍寶般閃亮的智慧。

我們總在追尋幸福和快樂,其實答案就在我們手中,投入了就有價值,放下了便是擁有。讓我們輕裝上陣,在教育的路上走得更深、更遠!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3

教師是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教師是人類的工程師,培育着祖國未來的希望,教師是陽光底下最崇高的職業。近期讀了《不做教書匠》,感受頗深。他給我的教師成長路上點亮了一盞盞希望的燈,書中一共有八個章節詳細的講述着怎麼做一名成功的教師。我想先從以下兩點開始做起。

做一名自信的教師。書中引用蓋叫天先生的一句話“凡事總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擔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沒有勇氣了。”想着自己的行爲,回憶起我每去做一件事情,我總會怕,總覺得自己不是很會,怕自己做錯,所以,我決定當不確定的時候,就去問,問確定了再做,這也使我發現,我的問題越來越多,做事的速度也變得慢了。管建剛老師的一句話提醒了我“缺點不是問題,缺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抱住自己的缺點不放。”所以,不能再畏懼每一件事,你越怕它,它就會越強大。而當你把“怕”它的精力放在努力完善自身上,使自己變得更強大,那麼,成功就離我們不遠了!

做一名微笑的教師。“有人說,是金子總會發亮的。但金子被埋在沙裏久了,就不認爲自己是金子,而認爲自己是沙子,從而自願地過起沙子的生活。這樣金子也就成了沙子。更何況,學生正處於一個從沙子到金子或從金子到沙子的可塑期呢?”當看到這段話時,我的心被震了一下,教師,這真是一個“可怕”的職業,你的教育過程、甚至是微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你批評他、教訓他,或是誇讚他、鼓勵他、欣賞他,都會左右他的成長。教師們,我們在學生面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讓教師成爲“陽光下最崇高的職業”!讓我們微笑着欣賞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就像卡耐基所說的:“微笑,它不花費什麼,但卻創造了許多成果。”

《不做教書匠》這真的是一本爲青年教師量身定做的勵志書,管老師,我想我也不要用手去做老師,而要用心做好老師,我會明確教育的方向,相信自己,我行,我可以的!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4

“我有一個信念:一個沒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遠;一個沒有理想的學校,也不可能走的多遠;一個沒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遠。”翻開管建剛老師寫的《不做教書匠》,這幾行字便印入了我的眼簾。

書中說“教育是朵帶笑的花。”,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就是讓每個學生心中充滿陽光。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教育智慧就是讓學生心中充滿陽光的原動力。

“改變以往粗暴的做法,讓孩子感受到生命的溫暖,用愛去修正孩子的行爲,一個眼神、一次撫摸、一點微笑,都會讓學生心中充滿陽光。”

我們班的陽陽上學期上課總是愛亂動,沒事還愛不自覺地站起來,要不就腳踩在椅子上蹲着;玩鉛筆、書包帶...這些我們在低年級課堂經常遇到的情況他都有。看到這樣的情形我的心裏總是有一股無名火,特別想狠狠地教訓他一頓。可是我也知道,他這樣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批評對他來說根本就是無濟於事,怎麼辦?我邊聽着學生的發言邊不動聲色地走到他的座位旁邊,下意識地用左手摸了摸他的腦袋。小傢伙擡頭看了看我,我微笑着看他,並用眼神示意他把腳放下來,還用手拉着他的小手,示意他放好。孩子一一照做,沒有以往的倔強。看着他如此溫順,我心中的漣漪開始盪漾,是不是還可以給他一點甜頭呢?於是,當那個學生回答完畢時,我故意說:“你說得真好,聲音又響亮,你看陽陽聽得多認真呀。我看誰也能和他一樣坐得端端正正又認真聽呢?”這話還真管用,他得意地笑了,還把身子挺了挺!接下來的時間,我發現他的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我,而且有好幾次把手舉到我身前,一副你不叫我,我決不罷休的架勢。

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老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陽光的心靈需要陽光的教育,老師們試想一下,當某位同學微低聲發言時我們通常會怎樣做?是把手放在耳旁,伸着頭,做出認真聽狀,然後笑着說:“回答得真好,可惜老師聽不清,你能大聲些,讓大家都聽清嗎?” 還是大喊一聲:“大聲些,你早上沒吃飯吧!”我想肯定會選擇前者。一個有魅力的教師,就應該懂得如何用微笑來感染學生。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我們不能輕易地踐踏屬於他的自尊,學習上有困難是理所當然的,生命需要陽光,也只有在老師的精心呵護下,生命才能健健康康地長大。”

看着一臉疑惑的昊昊,我的心又被揪了起來,已經四次了,可他手中的字母本依然是錯誤的。我真的很想怒問他上課爲什麼沒有認真聽,可我沒有這樣做,只是連做了兩個深呼吸,慢慢地說:“剛纔我和你說的,你還是沒聽明白,對嗎?(他點點頭)所以,我再跟你說一遍,這次你一定要聽仔細,回去才能做出來。(他又點點頭)”當然,接下來的第五次,他終於寫對了。當我在他的字母本上畫上一個大大的勾時,我感覺到了他的如釋重負。於是,我微笑着對他說:“其實寫字母並不難,是你太緊張了,沒看清楚寫法,纔會改錯,對嗎?”孩子看着我,靦腆地笑了,轉過身輕鬆地回到座位上。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如何教出陽光、有個性的學生,還需要教師的智慧。智慧來自學習,生命如樹,學習就是生命的根鬚,教師只有讓學習成爲生命的狀態,才能讓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永駐。

“人生真正的幸福在於內心時常盪漾起一股輕柔充盈的暖流。有了這股暖流,不管是陽光燦爛或是陰霾滿天,我們始終能漾起微笑;有了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個物慾橫流的地方,我們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內心的祥和與平靜;有了這股暖流,我們便能抵擋一切寒冷與飢餓,風再大、浪再猛,我們腰不彎,步不亂,目光穿越喧囂與浮躁,清澈依舊。”願所有老師都能體會到教育的幸福,不做“教書匠”,讓陽光灑滿學生心房,讓我們的學生“陽光”成長!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5

責任心是一個人必備品質。社會學家戴維斯說:“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着放棄了自己在這個社會中更好地生存機會。”一個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應該心中常存責任心,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現出忠於職守,盡心盡責的精神,這纔是真正的敬業。

教師更需要責任心。沒有教育責任心,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教師的工作是憑良心的工作,做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對待教育,不做機械重複的事,作出靈氣來,不做不動腦子的事,做出思想來,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個性來,不做應付檢查的事,做出實效來。

同時還要對家庭負責,對學生負責。對我們教師來說,也許一屆學生未教好,還會有下一屆,還可以重頭再來;而對於家長,只有一個孩子,根本不可能重頭再來。也就是說一個學生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是百分之一,可對於家庭來說他就是百分之百。

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就對我們報有希望。我們要想贏得家長的信任,贏得社會的讚譽,實現學校的發展和老師的自身價值提升,就必須把我們的責任心分解在平凡、普通、細微甚至瑣碎的日常教學每一個細節之中去,讓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手中都得到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成功。

學生也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會犯錯誤,因此,我們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允許學生在改正錯誤和缺點過程中的反覆和反彈,要能細緻觀察到學生的變化,那怕是細微的進步。

作爲一名教師更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對學生體貼入微的愛心、寬廣的容人之心和鍥而不捨的耐心。或許很多人只把教育當做職業來做,而不能當成事業來從事。但是“在其位某其政”這是最起碼的職業道德,當我們走在校園,站在講臺上,面對着孩子純淨如水的雙眸,我們一定要謹記自己是一名教師,清楚自己應該說什麼,做什麼,不能說什麼,做什麼。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6

這些日子我讀了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感悟頗深,今天應該怎樣做教師?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

做教師,就是做學問,想從學問裏去找黃金屋,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古訓,絕不是真的叫你到書中去搜尋黃金,而是從中找到像金子一樣珍貴的精神世界。

做教師就是做學問,就是從學問中感受生活的快樂,教育的幸福,人生價值的輕舞飛揚。人要生存,要有一定的物質資料作保證,衣食足而知榮辱,對大多數人來說,精神是在物質得到基本滿足的情況下去追求的`。今天,教師在物質上的生活已經超越衣食足,大多數教師的收入在本地區已進入中上水平,發達地區已有越來越多的教師籌劃購買私家車。但,我還是必須告訴年輕的你,教師這個工作是以精神追求爲主的。我們的物質由國家保證供給,有了它,不是圖安逸,而是能使我們更好發沉下心來,做一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

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沒有答案的選擇中永遠地迷失,在沒有答案的選擇中不斷地消耗。而且,我相信,不管未來怎樣變遷,暫且坐定目前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這是無愧於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行動。而當你心無旁騖地工作時,工作的樂趣也就離你不遠了,即便你還是沒有機會走向你夢想的那條道路,但那個時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爲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並非是無病呻吟的讚譽。

知識都像人的衣服一樣,會舊,會過時,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瞬息萬變,知識和信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的爆炸過。作爲教師,如果你不睜大眼睛,不以積極的心態去關注和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你就會被淘汰。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7

進入教師崗位多年來,我讀過一些有關教育方面的書,但當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心中就冒出這樣的疑問:教書匠不就是老師的意思嗎,不做教書匠,那我不是得放棄這份職業了?看到封底朱永新先生的推介語大致知道了書名不做教書匠的意思:“匠人只會教書,不會育人,貴人不但教書,而且育人。育人的貴人會受到學生終生的惦念,並將愛的教育傳承下去,而教書的匠人猶如舊日私塾的先生,他們教授學生以知識,家長回饋他們以衣食。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是學生心目中的貴人,而非匠人”。管老師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當下的教師,特別是新教師,如果你想成爲學生心中的貴人,應該具備以下八個品質:要有方向感,要有約束感,要有責任感,要有上進感,要有奮鬥感,要有專業感,要有親和感,要有智慧感。

通讀《不做教書匠》這本書,我對書中部分章節有着強烈的共鳴,可以說我身上正經歷書中提到的問題。書中《上下班時間,業餘時間》一文提醒到:要做一名好老師,要注重自身發展,要好好利用課堂外的時間,靜下心來讀書、備課。課堂教學時間是教師課堂之外智慧勞動的一種必要展現,這種展現是水到渠成的,是課下大量的準備工作做基礎的。回想過去的一年:作爲班主任的我,起得比學生早,睡得比學生晚,相比較其他任課教師,我有更多的課下時間,而我去並沒有很好的利用起來。課下的時間更多是作爲班主任處理班級裏問題以及和學生談心。所以我的純粹工作時間就沒有多少了,更多的是零碎時間。魏書生老師提倡的“用好殘邊料角的時間”,書中羅列了很多三分鐘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記幾個單詞,理提綱和思路,雜誌目錄看一遍等等。雷拔柯夫說:用“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了59倍!時間需要積累,需要我們爭分奪秒。

書中還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當前教師的五項專業能力》一文中提到的試卷編制能力:“如果教師有了試卷編制能力,知道哪些題有做的必要,從而堅決不讓學生不做沒有意義、沒有價值的試題,由此讓學生省出寶貴的時間去做更有益的事”。學校考察教師的優良很大程度上看的就是學生期會考試和期末考試的學科成績,考察班主任的好差較大程度看班級學生期會考試和期末考試的總成績。管建剛老師給予了一個可以縮小與優秀教師差距的方向—試卷編制能力,要在這個方向上不斷實踐,提高自己的認識深度。

“成爲有思想的教師”一直是我理想的境界,有時感覺教師就像演員一樣,無論你演的角色是重是輕,是好是壞,只要演出了自己的個性,演出自己的思想,你就一定能塑造出一個完美的角色,這個角色也將深入人心,教師也是一樣,教師必須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如果一個教師沒有自己的東西,成天人云亦云,那他的學生是非常不願意去學習他的課的,前不久剛剛讀過一位優秀的歷史老師的教育心得,她從教20多年,從未給學生布置過作業,但她教的學生大學聯考成績卻比那些成天做作業的班級要高出很多,可見課堂的魅力是多麼的重要,而課堂的魅力實際上就是教師帶給學生的,我想這位老師一定很有自己的思想,同時她的思想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她的學生,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和她平日裏不斷反思很有關係,就是在這種日復一日的反思和沉澱中形成了她獨有的思想和風格,而失去了思想,也就失去了脊樑,沒有脊樑就不可能有湛藍的天空和潔白的雲朵。

讀完這本書感觸真的挺多,讓我的視野開闊了,以前總認爲事情爲什麼會這樣,現在我懂了原來都要經歷這個過程,也只有這個過程才能讓我更加進步,更加成熟,這種鍛鍊是值得的,也是一生的精神財富,每當走完一段路程,或曲折或失敗的道路,都要學會去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在反思中去尋找教育的真諦,還是在反思中慢慢改變必須改變的,《不做教書匠》值得我去珍藏,值得我去深刻反思自己,我想這種反思會讓我進步更快!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8

“我有一個信念:一個沒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遠;一個沒有理想的學校,也不可能走的多遠;一個沒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遠。”翻開《不做教書匠》,這幾行字印入了我的眼簾。這是朱永新先生對教育的呼喚,更是多少偉人之所以成爲偉人而得出的人生精諦。我感慨頗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身爲教育工作者的我也不例外。而我爲什麼在這一行中的進步緩之又緩呢?苦苦反思、追尋這幾年來我走過的路,結論是:我爲自己尋找了太多的“藉口”,而教育,正是不允許有任何藉口!

有句名言:成功的人永遠在找方法,而失敗的人永遠找藉口。的確,許多教師不假思索就能拎出一籮筐的藉口,我也不例外。記得有一次家訪回執調研結果不理想,分管校長找到了我們幾位年輕教師談話,而我們的藉口是:身背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再加上繁事瑣碎的班主任工作,被壓的透不過氣來了,哪還有什麼時間個個上門家訪。再說了,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又不非得上門,還有電話與網絡呢,一切“證據”顯示,並不能說明我們工作不到位,我們已經盡力了。其實呢?這只是一個藉口。似乎沒有把工作做完善、做完美,出現問題開動腦筋找尋各種藉口說明自己沒做好是有充分理由的。現在想想可稱之爲慚愧。而這種藉口就是一種不負責任,它預示着在工作中始終不會全力以赴,在勞動——收穫這一因果關係中猶豫着。

我們應該如何克服它呢?

方法一:改變不良的工作習慣,以便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習慣一好,藉口自然會少。良好的工作習慣可以分爲(一)把辦公桌理乾淨,只保留與目前工作有關物品。(二)按事情的輕重程度逐一去做,立即行動。(三)當碰到問題時,我馬上解決或做個決定,決不擱置一旁。

方法二: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倦怠,而應當使之充滿樂趣。因爲事情本身並沒有厭惡和歡喜,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隨之產生的效果。所以我們應當去儘量想的開心,做的開心,而結果呢,我們真的會很開心的完成這件事情。這正驗證了實用心理大師威廉.詹姆士的心得:行動似乎跟着感覺走,其實行動與感覺是並存的,多以意志控制行動,也就能間接控制感覺。

還有一次,教導主任讓我參加一個市級評優課,就說是鍛鍊鍛鍊,問是否願意。我拒絕了。藉口是:我現在兩個畢業班的數學教學再加上班主任,太忙太累,下次吧,下次我不做班主任了,再多參加一些這類比賽。理由又似乎很充分。仔細想想卻是可笑,班主任與參加評優課有什麼關係,如下次還做班主任那是不是就還不參加這類比賽?忙、累那都是藉口,這種藉口,實際是一種憂慮、恐懼和自我意識的困難。而我爲什麼會有這種憂慮和恐懼的呢?因爲對自己沒有把握,怕比賽出醜……而遭人取笑。如果任憑煩惱與恐懼佔據我的心靈,恐怕始終無法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業務,那就完了。

漸漸地,我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常常想,我該如何解決這個憂慮呢?

方法一:保持熱誠與積極的心態。我想我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一定能做完並做好,而且不斷改善。因爲智者不光是從他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更是從自己的失誤中總結原因。

方法二:閱讀與反思。要增加自己的業務底氣,只有慢慢積累,絕無它法。

方法三:當我們憂慮或碰到困難時,第一反應不能再是逃避,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逐一滲透。(一)問自己,我擔憂的是什麼?(二)我能怎麼辦?並列舉出所有可行措施(三)我決定怎麼辦?即選擇你認爲最適合或最熟練的方法。(四)立即着手行動。結果,真的很有效。

“不做教書匠”給我的觸動很大,它讓我領悟到:藉口就是惡習,它會使你徹底平庸。有這麼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科羅拉多州朗峯的山坡上躺着大樹的殘軀,它有400多年的歷史。在它漫長的生命裏,曾經被閃電擊中14次;400多年來,無數狂風暴雨侵襲過它,它都戰勝了它們。但是最後,一小隊甲蟲的攻擊了這棵樹,使它倒在了地上。那些甲蟲從裏往外咬,就只靠它們很小但持續不斷的攻擊,漸漸傷了它的元氣,使它終於倒了下來。而藉口,正像是這些小甲蟲的咬噬——即使你曾經是一棵身經百戰的大樹。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9

每個人心底都會有一個從小就做的夢,夢閃閃發光,就像一盞彼岸的燈火,看似可望不可及,促使着我們不斷向前追逐。

有這樣一句話:彼岸燈火,夢之所引,心之所向。

前段時日,拜讀了一本書,名爲《不做教書匠》。

書中講述的是管老師在教育路上行走多年的心得,更確切的說是對初入教育行業的新教師的一些忠告。此階段閱讀對於我來說,再適合不過。

文中說:教育是神聖的,其偉大並非是職業本身所賦予,而是因爲有一羣無私的人在默默爲之努力。當我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選擇了這條路,接下來便是勇敢的走到底,絕不回頭。

而我所思考的是:什麼樣的教師纔是一名合格的教師?在前行的道路上我們該以怎樣的心態纔會不淪爲一名平庸的教書匠?在教育這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什麼指引着我們前行才能做到勇敢的走到底不回頭?

我在書中尋找到了答案。

既然我們的夢想是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那便以此爲方向,夢之所指,便是我們心之所向。

彼岸的燈火,我們以信念爲燈芯。我們要堅信能作爲一名教師,這是無上的榮耀。因爲在孩子眼中,我們無所不能,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成長。故想要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迷茫,初始之段我們就要堅定我們的信念,我們屹立於這樣的世界:物質上我們成爲不了大亨,但精神上的財富是他人所不能比擬的。教育,它值得我們去爲之付出。因爲沒有哪一個工作會預先支付給你工作的幸福,除了教育。當我們早晨來到班級、走進教室、見到學生,同學們用那純真、熱情的眼光迎候你時,那眼神就支付了一切。

彼岸的燈火,我們以拼搏爲火種。明確了信念,接下來要做的便是擺正心態,想好以怎樣的姿態去努力。我認爲,年輕是我們最大的優勢,猶如烈日當空、雄鷹翱翔天際,不拼何爲年輕?我們不畏懼失敗與平庸,我們只是不甘於失敗和平庸!故讓我們趁自己還年輕,拼搏行動起來吧!重要在行動!我們要打破“多做多錯”的庸人思想,不犯錯誤,沒有嘗試,目前不錯,今後一定會錯;嘗試了,錯了,不要緊,只要善於總結,吸取教訓,再付諸於行動,一定能成功。把公開課上砸了,處理學生問題不到位等,對於年輕的我們來說,都不是大問題,我們要有接受失敗的勇氣,並再次嘗試,學會享受這過程中的快樂。我們在挫敗中拼出成功!我們要理解:在大海上航行,沒有不帶傷的船!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教育還做了詳細的介紹。在我們看來哪怕我們堅定了信念,有拼搏的幹勁,可教育之路畢竟漫長,教育的大海一望無際,雖有彼岸燈火的指引,但終歸有距離,我們該怎樣堅持下去呢?

關鍵在於愛!發自內心的愛教育、愛孩子!有愛才有教育,有愛我們纔不會在工作中抱怨、心靈不會感到疲憊。哲學家說,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愛的東西活着;教育家說,一個熱愛教育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愛的教育活着。當我們深愛着我們的職業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這路也不是那麼長了、這海也不是那麼廣博了,在這過程裏不再枯燥、乏味。看着孩子們因考試優異而喜悅;交到一個談的來的朋友而高興;做錯了事而慌張;打架輸了而發脾氣,突然間你就會覺得其實啊,教育充滿了樂趣。就像小時候捏陶泥,很是期待最後的作品,我們用心期待着它成型,並且用心---守護它。

教育就是這樣,它需要信念、需要拼搏、需要堅持、需要愛。初始你會覺得繁瑣、無趣,甚至你可能會想過放棄,但當你用心去感受,感受孩子、感受平凡教育中的不凡,你會入迷,你會漸漸的愛上這項事業,你會感受到擋在你前方的迷霧突然散開後遠方的美景是如此的迷人。你會從心底裏感嘆:能從事教育,挺好!

於此末尾,我想說的是:彼岸燈火,不再遙不可及,它是我們心底的夢,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只要我們願意走,總會走到,且一路風景美好!夢之所指,便是我們心之所向!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10

在這次新教師培訓中,有幸拿到《不做教書匠》,這是管建剛老師的一部教育隨筆,是一線青年教師的心靈雞湯,是第一本爲青年教師量身訂作的勵志書籍。翻開書本,我第一眼是被管老師的介紹所吸引,一年大病,兩年養病,三年經商,八年村小,七代務農,八面無書,九九寒冬,十年板凳,第一個感覺就是感到管老師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人一樣,沒有那麼遙不可及,是經歷過很多苦難挫折,他來自鄉間,來自教育一線,他曾經跌倒過迷惘過,但他終於看到了教育的本質和幸福,現在正將他畢生的經驗向我們娓娓道來,讀他的書,就像在聽一位成功長者在娓娓講述他的成長經歷,他的教學、生活心得。他以深入淺出、寓理於事的方式,引導我們青年教師要去做一名有方向感、約束感、責任感、上進感、專業感、奮鬥感、親和感以及智慧感的老師,一切都是那麼親切、一切都是那麼自然!

翻開這本書的序言,序中有這樣一段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個不愛惜自己、不尊重個性成長、不謀求自主發展和人生幸福的教師,卻居然可以“以學生的發展爲本” 這是不可想象的。我深以爲然,是的,如果一個教師連自己都不關注,怎麼能去關注學生呢?不謀求自主發展的教師,自己的教育生活都談不上幸福,因此無法使自己享受到教育學生的幸福,偏偏我們大部分又無能力從事另一個職業,於是,每天消極地上班教書,變得身心俱疲,教無可趣。所以關注教師自身發展,提高教師素質應該是我們教師努力的方向,簡而言之具體的做法就是——終身學習。爲此,我爲自己定下以下具體目標:1、多讀書,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素養。2、多聽課,多向他人學習。3、多上公開課,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每學期至少開一次公開課。4、多反思,及時總結教學經驗,積極撰寫教學案例和論文。

這本書一共有八章,每一章都有自己的主題,記錄的都是教育隨筆及教育問題的思考,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和做一名有奮鬥感的教師。在第四章中寫道"成功的人永遠在找方法,失敗的人永遠在找藉口。"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教育不要找藉口。現在想想確實如此, 我們不要去埋怨班級的好壞,因爲每一個孩子都是可愛的,我們要去發現他們的優點,表揚他們,不是說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嗎,放寬心,耐心教吧,找藉口只能給自己,別人帶來更多的煩惱,因爲事情總得做下去。因此,我的做法是:從小事做起,不找藉口。教育原本也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教育只是一些小事,我們每天做的就是這樣一些小事,例如:1、早上到學校,進班級,看一看學生是否都到齊了,誰沒來,又是什麼原因。2、把回家作業本收上來,誰沒及時交,又是爲什麼。3、如果來得及,馬上批改作業,誰錯了,爲什麼錯了,怎樣輔導他。4、晨讀已經開始,儘管有學生幹部組織,但還是去看一下,如果學生很認真,笑着表揚一句。5、上晨會課了,也許講個故事,也許回顧昨天或上週的班級常規管理的考覈情況。組織大家一起去做操,跟着同學們一起甩甩胳膊踢踢腿。6、馬上要上課了,準備一些教學用具。7、下課了,利用課間和學生交談幾句,問一問上課開小差的同學有什麼原因,課堂作業有問題的學生,此時也需要點撥一下。等等很小的事情。

同樣的在第五章中寫道:"在挫敗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貶值。"是的,不管我們經受何種失敗,我們都不會貶值,只會升值。失敗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對於一個勇敢的人來說,惟有失敗,真正帶來進步的思索。或許這次評優課我們失敗了,或許這次論文評比我們名落孫山了,或許這堂研討課我們上砸了,或許這學期我們的教學質量不高。但是,我們沒有貶值,在這些磨練中我們是升值的,只是這些價值還沒有適當的方式和機會展露出來,它需要在下一輪的實踐中帶給我們驚喜,我們可以把每一次看似‘失敗’的嘗試當作力量的集聚,就像我一直堅信有‘運氣守恆’原則一樣。因此,我們要有亮出自己的勇氣、有徵服課堂的勇氣、有接受失敗的勇氣、有否定自我的勇氣。

讀着這些文字,我好像在和一位智者娓娓交談。腦海中慢慢浮現出過去的一切,心靈在漸漸舒展。我認同了管老師的觀點,也在這觀點中讓自己再次找到了激勵和做教師的初心。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11

淡雅的封面、蘭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讓我在悠閒的暑假裏選中了它——管建剛老師著的《不做教書匠》。拿了《不做教書匠》一書,覺得道出了大多數一線教師的心聲。書裏引用了一個個小故事,激勵着我們年青教師,也有不少年青教師的心理分析,看了深有感觸。管校長的每詞每句通俗但含義非常深刻,讀來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佩服他的文學功底,佩服他對教育現象的透徹分析,佩服他對當今教師心理的完美剖析,佩服他精闢的教育理念。

書中八個篇章給我們指明瞭成功教師的八個目標:“做一個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個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個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個有專業感的教師、做一個有奮鬥感的教師、做一個有親和感的教師和做一個有智慧感的教師”。

《做一個有上進感的教師》一章中《教育,從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觸良多。文中說:只有願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無數小事組合而成的嗎?確實,作爲教師,我們每天面對的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林林總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等着我們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教育無小事,正是細節,使真正的教育進入了人的心靈,持續影響了一個人的成長。細節決定成敗,“小事”終成就“大事”。認真教書一輩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後來,一定會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這樣教一輩子書,及時起初是不純粹、有雜質的,到後來,也一定會清澈起來,純淨起來,永遠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脫

文中說,說到底,一個人的成功,固有的專業知識或技術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年輕的你一定要注意發展這個85%。這個85%裏至少含有責任感、工作態度以及自我發展的能力和習慣。 所以,我們要做一名有目標感的教師。

讀到第三章時,對“第三種態度”感觸頗深。文中說到教育的三種態度:第一種態度,把教育的事當作學校的事來做;第二種態度,把學校的事當作自家的事來做;第三種態度,把自己的事當作教育的事來做。作者推崇的是第三種態度。

上學時,經常會聽到老師對我們這樣說:端正你的學習態度。以前的老校長也常說: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他的高度。的確,態度對於一個人的學習和工作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一個教師如果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並且能朝着這個方向矢志不渝地進行探索、堅持下去,終將有守得霧開見日出的一天。

威廉·詹姆斯說:“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經由改變態度而改變生命”。這句話爲所有準備具有第三種態度的教師揚起希望的風帆。

讀完這本書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教育不要藉口。“在工作中,不願多花一點力氣,不想盡可能的作完善、做完美;馬馬虎虎地做,出現問題,開動腦子找各種藉口開脫。”這不就是說的我嗎?看著書上列舉的一條條的藉口,是那麼的耳熟,又是那麼得讓我面紅耳赤。每次學校佈置寫案例或總結之類,總是毫不耐煩的發牢騷,然後再不得不交的頭一天晚上寥寥幾筆完事,併爲自己的應付了事尋找藉口“頭上有毛不算禿。”之後便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就在爲自己的小聰明暗自慶幸的時候,是它提醒了我,告訴我已經到危險邊沿:懶惰、貪安逸、不思進取、對學生不負責任……,這是多麼的可怕啊!記得邢校長曾問過的:你有什麼壓力?工作穩定,教學成績不好,學校也不會開除,備課也多是看着教參來了,學生流失也不會與老師有關係,那麼,還有什麼壓力呢?

“一些我們看起來頭疼的事情,在有經驗的老師眼裏可能是一件並不嚴重的事;一個在我們看來很費神的研究工作,在有經驗的教師的幫助下,可能一點就通了;一個令我們傷神的課堂設計,在教學技術高超的教師那兒,一下子就化繁爲簡了”。只要我們善於學習和請教。這也許是能夠使我們迅速轉變爲“成熟教師”的唯一途徑。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12

粗粗讀完前四章,對第三章中的第三種態度感觸頗深。文中說到教育的三種態度:第一種態度,把教育的事當作學校的事來做;第二種態度,把學校的事當作自家的事來做;第三種態度,把自己的事當作教育的事來做。作者推崇的是第三種態度。

說起態度,我對一些老教師總是充滿敬意。記得徐善英老師退休前夕,將一套口算卡片贈送給我。那完全是手工製作,原本潔白的卡紙經過多年使用已泛黃。可以想象得出有多少小朋友曾使用過,徐老師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可見一斑。我們除了要繼承上一輩人認真踏實的優良傳統之外,還需要發揮年輕人愛學習、愛不拘一格的特點,不做機械重複的事,做出靈氣來不做不動腦的事,做出思想來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個性來不做應付檢查的事,做出實效來。這是作者向我們提出的四條建議。

在學生時代,時常聽到老師這樣批評人:端正你的學習態度。以前也曾聽人說: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他的高度。的確,態度對於一個人的學習和工作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一個教師如果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並且能朝着這個方向矢志不渝地進行探索、堅持下去,終將有守得霧開見日出的一天。

我們每天和學生打交道、授課、批改,周而復始,天天如此,看起來很機械瑣碎的事,但在有想法、敢作敢爲的老師手裏,每天的精彩就會各不相同,而在另一些老師手裏,就是別有滋味在心頭。

要試着去改變自己,做一些嘗試。嘗試,並不總會成功,但失敗也是一次寶貴的經驗,如同愛迪生在一次次電燈實驗失敗後的態度,他說:至少我知道這是不適合做燈絲的。擁有超然、豁達態度的人怎會和成功失之交臂?

威廉·詹姆斯說: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經由改變態度而改變生命。這句話爲所有準備具有第三種態度的教師揚起希望的風帆。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13

《不做教書匠》一書,對我有很大的感觸。管老師在《不做教書匠》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我們要使教育人生充滿快樂,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樂起來;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樂起來,你就一定要投入與付出。”

教師的快樂在哪裏?冰心曾說,在她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最使她眷戀和感到快樂的是學生們和她成了知心朋友 。回想這多年的教師生涯,自己卻總被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爲了孩子們那些微不足道卻又反覆重演的磕磕碰碰嘮叨來嘮叨去,似乎總也沒個頭。煩瑣,嘮叨,似乎成了老師的代名詞。同行閒聊開玩笑說,做教師的每天從進教室的那一刻起,就註定得板着臉,不苟言笑,要不,那幫調皮的傢伙鐵定沒大沒小,一發不可收拾。真是如此嗎?不然。管老師說“教育在欣賞中微笑”,一個成功的教師,應該善於發現學生的美好,找出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一個不快樂的人,絕不會是一名好教師,因爲他缺乏熱情和自信。

教師的快樂在哪?當我獨自在燈下細細回想,其實爲人師者無時不在享受着孩子們給我們帶來的無限快樂。當我們喉嚨嘶啞時,孩子會給你送上一片小小的潤喉片,這是感動的快樂;當你看見課桌歪了,準備動手排一排時,你會發現,很多孩子早已站起身瞄着眼線在跟着你一起幹,這是一種欣慰的快樂;當你給孩子的作業圈上個笑臉或畫上個大拇指時,孩子們歡呼雀躍,銀鈴般的笑聲不時傳進你的耳朵,這是被感染着的快樂;當你帶着孩子們郊遊的時候,他們會從自己的包裹裏爭先恐後地拿出自己喜愛的零食塞進你的手心裏,那是被寵的快樂……和孩子相處慣了,也許只要你的一個眼神,一個不經意的小小舉動,孩子都會會心地瞭解你的心中所想。這是多麼美妙的感覺呀。

不做教書匠,做一個學生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教書匠!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14

在書店的時候看到《不做教書匠》這本書,題目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了想讀的念頭。這是管建剛老師這本書的標題。當聽到楊校長跟我們推薦《不做教書匠》這本書時,腦海中就有一個疑問:“不做教書匠,做什麼?”我開始閱讀這本書,漸漸瞭解了這是一本針對青年教師的心理而寫的書,深入淺出,有如青年教師的“聖經”,一些西方油畫的插圖更增加了這種感覺。隨着閱讀的深入,也開始明瞭作者的觀點是要求老師們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做“教書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奮鬥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專業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

書中親切生動的語言,一個個鮮活靈動的小故事來說理,來引領着我們走向自己美麗的教育人生。激勵着我們廣大青年教師。通過細細的品讀,讓我的確是受益多多。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段是“年輕的老師們,不管你經受何種失敗,你不會貶值,只會升值。失敗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對於一個勇敢的人來說,惟有失敗,真正給你帶來進步的思索。或許這次評優課你失敗了,或許這次論文評比你名落孫山了,或許這堂研討課你上砸了,或許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許你的教改實驗沒有預期的效果,或許這學期你的教學質量不高。請記得,你沒有貶值,在這些磨練中你已經升值,只是這些價值還沒有適當的方式和機會展露出來,它需要在下一輪的實踐中帶給你驚喜。”這對於剛上崗並沒有幾年的我來說,看到這樣的語句,這樣深入我們年輕人內心的語言,這樣貼心地爲我們分析失敗,鼓舞進步,怎能不讓人激動?我缺少的就是對失敗的正確認識,我很多時候在失敗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這本書,給了我啓發,給了我無限的鼓舞。讓我有勇氣去面對失敗,讓我有勇氣去接受失敗,讓我有勇氣去挑戰失敗,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勇於創新與改變,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教學之路。

《不做教書匠》是一本催人奮進的好書,讀的越多就越感到看晚了。我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繼續往下看“每個孩子的心靈就像荷葉上晶瑩剔透的露珠,年輕的你要盡一切可能,想辦法呵護她、保護她……”是呀!小孩子是無暇的。我不禁想起我現在的一幫可愛的孩子們,和他們一起遊戲的快樂情景。真是一副和諧的畫面!年輕的我有理想、有憧憬、有許多作爲教師作爲青年應該有的。突然耳邊響起熟悉的聲音“這個小孩我一點都不喜歡”,“真巴不得早點送走他們”云云。剛舒張的笑容立刻收斂了下來。我在問自己,爲什麼?是在我身上缺少了些什麼?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丟了教師該有的親和力。管校長說:“教育是朵帶笑的花。”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們微笑的價值,將超越經濟的總和。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歡老師能把微笑掛在臉上。當你能微笑着傾聽學生講述,微笑着讚許,微笑着撫摩孩子的頭,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快樂。反之如果老師板着一張嚴肅的臉,動輒就批評教育,那學生肯定是大氣不敢出,戰戰兢兢的坐在課堂裏。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所有的學生,都十分需要老師的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我感謝這本書,它讓教師們從中汲取力量,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實踐中去。

我國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之漁。當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話,即“教是爲了不教”,並把它視爲教學的最高境界。國外教育界提出“遷移而教,爲遷移而學”。可見重視學生的後天學習、後天發展,是最科學的教學方法。回顧自己的教學,大部分時間只是比較機械的傳授學生以知識。正的成了管老師所說的教書匠了。

《不做教書匠》只要我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學生,我們每天都很努力地學習着,工作着,始終跟着時代的腳步在前進,我們就能成爲學生心目的好教師。這是最重要的!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15

拿到《不做教書匠》的那刻起,我的腦海中就有一個疑問:“不做教書匠,做什麼?”但隨着閱讀的深入,漸漸明白了作者的觀點是要求老師們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終極目標,正如同樣的匠人,一個說在工作,一個說在建房子,第三個說自己在蓋教堂。如此看來,第三人就不僅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懷的老師也不是教書匠了。

這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個章節是——教育是朵帶笑的花。作者認爲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們微笑的價值,將超越經濟的總和。的確,微笑是筆財富,每個人都能容易擁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麼重要。管校長說得好:“我們對孩子微笑,生活就對孩子微笑,孩子也就微笑着面對生活。”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師的微笑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悅;老師的微笑可以給孩子增添信心;老師的微笑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其實,老師的微笑還可以打開孩子封閉的心扉;老師的微笑同時也讓自己收穫幸福!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歡老師能把微笑掛在臉上。當你能微笑着傾聽孩子講述,微笑着讚許,微笑着撫摸孩子的頭,那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快樂。反之如果老師板着一張嚴肅的臉,動輒就批評教育,那孩子肯定是大氣不敢出,戰戰兢兢的坐在課堂裏。

作者還說:“教育在欣賞中微笑。”一個成功的教師,應該善於發現孩子的美好,找出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一個不快樂的人,絕不會是一名好教師,我們要使教育人生充滿快樂,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樂起來;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樂起來,你就一定要投入與付出。”所謂“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向着我們心中理想的目標進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