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書匠讀後感

一本書,一面鏡子,不做教書匠就是我們大家的一面鏡子。通過閱讀不做教書匠後,你都有哪些感受呢?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推薦了不做教書匠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篇一

讀了《不做教書匠》之後,感受頗深,書中八個篇章給我們指明瞭成功教師的八個目標:“做一個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個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個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個有專業感的教師、做一個有奮鬥感的教師、做一個有親和感的教師和做一個有智慧感的教師”。裏面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

還記得踏上工作崗位時我的目標是:“所教的班級學生成績要在年級中名列前茅,這樣纔對得起所教的學生、對得起家長,這樣纔是一位好教師。”於是就朝着這樣的目標孜孜不倦的努力着,這時我的一位恩師說了這樣一句話意味深長的話,他說:“如果只從考試的角度組織教學,是無法讓學生真正喜歡你所教的學科,如果僅僅滿足於學生的考試成績,則對不起終生爲業的教育。這樣的教師至多隻能算是一名優秀的教書匠。”我茫然了,那怎樣的教師纔是學生歡迎的好老師、怎樣的教學纔是學生終生受益的教育呢?這個學期根據學校的安排閱讀了部分書籍,其中教育隨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深深的吸引着我,似乎也能在書中找到我要的答案。這本書裏作者用清晰的筆觸將社會轉型期教師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一一指出來,其中的每一個事例、每一個建議,似乎就在我的身邊,在我的工作中都能找到原形。也許是心靈效應,我一遍又一遍的品味着,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穫和體會。 其中,《做一個有上進感的教師》一章中《教育,從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觸良多。文中說:只有願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無數小事組合而成的嗎?確實,作爲教師,我們每天面對的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林林總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等着我們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教育無小事,正是細節,使真正的教育進入了人的心靈,持續影響了一個人的成長。細節決定成敗,“小事”終成就“大事”。認真教書一輩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後來,一定會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這樣教一輩子書,即使起初是不純粹、有雜質的,到後來,也一定會清澈起來,純淨起來,永遠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脫

在我們的意識中,教書匠總是板着臉、苛刻嚴厲、毫無生氣的那種,有時在我心情不好、對學生訓話時也總是板着臉,這樣看自己,我不就是一名教書匠嗎?

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所有的學生,都十分需要老師的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當學生離開校園後,再與他們談心交流時,在他的記憶深處不是你教給他的一個解題方法、一篇課文,恰恰是你的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輕輕的撫摸。

當然,首先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你並不缺少愛,缺少感情。但是,你是否原意爲別人花費你心中的愛,你心中的感情?你能象愛自己的家一樣去愛學校嗎?你能象愛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每一個學生嗎?“一個真正的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深刻的,不只關注今天,更關注其明天;不只關注其智力,更關注其情感;不只關注其基石,更關注其創造。”。我想,這種愛不僅是深刻的,更是持之以恆的,需要你以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爲基石。

下班的鈴聲響了,並不一定意味着工作的結束。

▲一個事業是否高尚,不是因爲事業本身,而是因爲有一羣高尚的人在爲這個事業勤奮耕耘。

▲如果你偷懶,你一定會被察覺,如果你敬業,你遲早也會被發現,因爲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信息發達,不是隻有眼睛才能看到,也不是隻有一種直接的方式才能使人明白。

▲他們從來不想是否對得起學生,是否對得起自己的青春,是否對得起來之不易的人生,是否對得起家人和朋友永遠的期待和關懷。

▲藉口對於人的成長,就像惡狼對羊羣的威脅。

▲每一個教師只要投入地工作,都能把這樣的小事做好,做到位;每一個把這樣的小事做好的老師,就是中國教育的脊樑;大家一起來把這樣的教育的小事做好,做到位,就能把中國教育的大事做得讓政府放心,讓百姓滿意。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篇二

拿了《不做教書匠》一書,不經意的翻着,不經意的看着,句子很短,文字很美,字字扣人心絃,道出了大部分老師的心聲。於是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以前在教育教學書籍中看到的大多是關於課堂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強調教學的藝術性,課堂教學的效率問題。而這本書用一個個鮮活靈動的小故事來說理,來指引,激勵着廣大教師。本書裏面對教師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給一些教師指明瞭方向。

《不做教書匠》一書中,我時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樣熠熠發光的思想做教師,就是做學問,想從學問裏去找黃金屋,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古訓,絕不是真的叫你到書中去搜尋黃金,是從中找到像金子一樣珍貴的精神世界。

閱讀《不做教書匠》,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師應當具有心靈的力量。教育就應該是給學生營造一種人文的氣氛,人文的課堂,讓課堂成爲生命相遇、心靈相約的場域,成爲質疑問難的場所和通過對話探尋真理的地方。

閱讀《不做教書匠》,我更懂得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應當要有一份責任感。我們常常想教給學生更多,用自己的一杯水去滋潤學生.因爲不放心的緣故而講了又講,讓學生做了又做.我們願意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來爲學生補課,素不知事倍往往功半,只會苦幹是不行的。教師應有啓發學生思想,引領學生感情的素養。今天的教師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須懂得如何教會學生取水,帶着責任心走進課室,走上

講臺,讓孩子們在你的點撥下受到啓發,從而步入知識的殿堂。

閱讀《不做教書匠》,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今天的教師要不斷地發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教師只有肚裏有貨,纔有生產的本錢;教師只有讓肚中之貨日趨壯大,纔有生命的產生,才能讓教育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教師最忌孤陋寡聞、眼界狹窄、知識結構單一。爲了當好今天的教師,您可能會捨棄很多,失去很多,但無疑您是快樂的,因爲您生活在充滿童真的孩子中。

一本好書,就是一面鏡子。《不做教書匠》,就是我們大家的一面鏡子。當我們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時候,別忘了捧起它;當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時候,別忘了照照它。我想,它會給我們一種力量,一種使我們勇往直前的力量。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篇三

不做“教書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奮鬥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專業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

書中親切生動的語言,一個個鮮活靈動的小故事來說理,來引領着我們走向自己美麗的教育人生。通過細細的品讀,讓我的確是受益多多。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段是“老師們,不管你經受何種失敗,你不會貶值,只會升值。失敗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對於一個勇敢的人來說,惟有失敗,真正給你帶來進步的思索。或許這次評優課你失敗了,或許這次論文評比你名落孫山了,或許這堂研討課你上砸了,或許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許你的教改實驗沒有預期的效果,或許這學期你的教學質量不高。請記得,你沒有貶值,在這些磨練中你已經升值,只是這些價值還沒有適當的方式和機會展露出來,它需要在下一輪的實踐中帶給你驚喜。”我們缺少的就是對失敗的正確認識,很多時候在失敗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這本書,給了我們啓發,讓我們有勇氣去面對失敗,讓我們有勇氣去接受失敗,讓我們有勇氣去挑戰失敗,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勇於創新與改變,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教學之路。

《不做教書匠》是一本催人奮進的好書。管校長說:“教育是朵帶笑的花。”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們微笑的價值,將超越經濟的總和。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歡老師能把微笑掛在臉上。當你能微笑着傾聽學生講述,微笑着讚許,微笑着撫摩孩子的頭,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快樂。反之如果老師板着一張嚴肅的臉,動輒就批評教育,那學生肯定是大氣不敢出,戰戰兢兢的坐在課堂裏。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所有的學生,都十分需要老師的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我感謝這本書,它讓教師們從中汲取力量,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實踐中去。

我國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之漁。當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話,即“教是爲了不教”,並把它視爲教學的最高境界。國外教育界提出“遷移而教,爲遷移而學”。可見重視學生的後天學習、後天發展,是最科學的教學方法。回顧自己的教學,大部分時間只是比較機械的傳授學生以知識。正的成了管老師所說的教書匠了。

《不做教書匠》只要我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學生,我們每天都很努力地學習着,工作着,始終跟着時代的腳步在前進,我們就能成爲學生心目的好教師。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