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1

晚上看湖南某電視臺節目《尋情記》,見一男子面對即將離去的女友,竟然下跪懇求其留下一件穿過的舊衣服作日後安慰,以便在某個孤獨的時刻還能夠回味這段曾經美好的感情。但這女人卻毫不動容,最後糾纏不過,留下舊衣服奪門而去。我替這男人感到悲哀,他心裏寶貴的東西在別人眼裏看來不過是垃圾一堆,完全不值得留戀。這樣單方面的愛情,要之何用。

曾經極度熱門的美劇《越獄》裏面的sucre同樣是癡情的典範,這個西班牙壯漢一心迷戀女友maricruz,而這女人卻無法面對生活的壓力,決定與sucre的侄子成婚。得知這一消息後的sucre心急如焚,不得已加入了scofield的越獄隊伍,在僅有一年多就可假釋的時候亡命天涯。

又或者是《雲海玉弓緣》裏面的金世遺,在經歷了無窮無盡的波折之後發現已經身故的厲勝男纔是自己無法忘懷的真愛,決定終身不娶,在孤獨中了卻殘生,以彌補心中的悔恨。 但是我今天看過了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才發現蓋茨比才是癡情悲劇的典型。一直活在自己美好夢想中的蓋茨比,爲了與富家小姐黛西再續前緣,努力奮鬥,獲得了大筆財富,而黛西心中只有金錢,是一個空洞的美女。在黛西撞死了她丈夫湯姆的情人後,蓋茨比爲了保護黛西主動承擔起責任,最終被湯姆陷害至死。而他所鍾愛的黛西,依舊和湯姆幸福的生活着,彷彿這個闖入他們生活的人從來也不曾存在過。

在這部被稱爲美國“爵士時代”輓歌的經典著作中,蓋茨比的悲劇讓人心情鬱結,他的死去代表着純真感情的滅亡,他與自己追求的夢想如此的接近,卻又無奈的漸行漸遠。一開始我以爲作者對於蓋茨比派對狂歡的描寫只是爲了烘托出當時人們心靈的空虛和上流社會的華麗和虛僞,但是後來才發現蓋茨比不遺餘力的讓自己的家裏變成潮流的中心只是爲了有朝一日能夠吸引自己的舊日情人前來,我不禁爲之感嘆。如此用心良苦,終究南柯一夢。蓋茨比的深情用錯了對象,滿身銅臭氣息的黛西就是他痛楚人生的始作俑者。

作者用這樣的一段話來哀悼蓋茨比:“我想象着蓋茨比在黛西的碼頭上,第一次認出那盞綠燈時所感受到的驚奇。他走過了漫長的道路纔來到這片藍色的草坪,他的夢想曾經顯得僅在咫尺,唾手可得,幾乎伸手就可以抓住。他不知道那個夢已經遠他而去,把他拋在後面,拋在這個城市以外那片無垠的混沌之中,在那裏合衆國的黑黝黝的原野在夜色中綿亙起伏。”

看到這段文字,我的心情無限淒涼,這不是蓋茨比一個人的悲劇,而是所有癡情人的悲劇。在這部書裏面透出出來的虛無讓人感到深深的絕望。莎士比亞《麥克白》中有句著名的臺詞:“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着喧譁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充分解釋了我所體會到的虛無感。

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蓋茨比的身影早已不見,他的悲劇卻在這世上無窮無盡的上演。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2

文章摘要:不能輕言軟語地安撫她?正當我爲母親仍然活着暗自慶幸時,醫生的談話再次讓我們絕望——母親是徹底沒救了。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作文見到你很歡喜,可是我不會告訴你,見到你,你也不會想到我多喜歡你。900字作文是不能擁有的遺憾讓我們更感戀眷?她呆呆地站在原地。’ 這是一堂成功的素質教育課,學生們通過摔碎的咖啡杯懂得了,人在無法改變失敗和不幸的厄運時,要學會接受它、適應它,學會轉換自己低落的情緒。

懷揣着對黛茜的愛和對理想憧憬,他發誓要成爲百萬富翁,滿足物質女黛茜,以便和她回到往昔,長相廝守。而當湯姆揭穿蓋茨比精心設置的這個謊言,他叫他閉嘴,他的緊張和失控的舉止真像是欲蓋彌彰,或像是個道貌岸然的牛津人。而當蓋茨比的屍體躺在城堡中時,卻沒有人來祭拜。整個城堡死氣沉沉像秋葉埋入泥土一樣然後悄無聲息。

往日的一切熱鬧景象不復。所有人像不喜歡他往日的熱情一樣。更加讓人忍無可忍的是這時的黛茜正和湯姆在歐洲度假,享受着他們的“美好人生”。我突然覺得他只不過是有一個美好的幻想。

或影響我的小說的第一句話:“每逢你想要批評什麼人的時候,你切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即使現實把他折磨的殘破不堪,他也不會輕易放棄心中理想的世界。他只不過不敢對自己說黛茜已經變了,她的熱淚中流露的除了愛戀之外還有金錢。他只不過是太愛黛西,執着等了5年,到死都還在等黛西的電話,等黛西和他去隔絕利慾薰心的地方。

名師點評:

引用或概括不當,不能聯繫實際,語言欠流暢,表述不清晰

在那樣一個人們都爲利益瘋狂的時代,愛情也不那麼純粹的時代裏,蓋茨比這樣的人竟能保持那種對純真的柏拉圖式愛情的執着追求,他仍能保持一顆很寧靜的心,這也是爲什麼他讓維拉既覺得很神祕,有不得不佩服的原因。黛茜,因爲物質,放棄了自己的愛情。黛茜的丈夫湯姆生性暴虐,做了種種對不起黛茜的事,黛茜很絕望,但是她又能怎樣,歇斯底地大吼大叫?可是這是她自己的選擇,別無他法,而後在物質的驅動下又將逝去的愛情重拾了起來,然後在犯罪的恐懼下又再次地放棄,完結了蓋茨比的悲劇人生。威爾遜,或許是書中最悲劇的人物,無錢,無地位,工作不努力。

渾渾噩噩混日子,連老婆出軌也不知道,直到最後被人利用,結束了別人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尼克,整個過程的見證者,也是最後的承擔者,承擔着這個冷漠的世界。夢想與現實的距離究竟有多遠?就如同人心與人心的距離那麼遠。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3

本週看完了《了不起的蓋茨比》小說,今天又把電影版的小說也看了一遍,選擇這部小說,還是因爲它是財經主持人芮成鋼在一檔節目中提及的,說這是一部不錯的小說。今天看完後,果真不假。

這部原著小說被選入美國高中語文教材。所以在美國,但凡受過中學教育的人,沒有不熟悉這個故事的。作者菲茨傑拉德(簡稱菲氏)創造了尼克。卡拉韋這一角色,他既是敘事者,又是故事中的人物。有了這樣一個“身兼二職”的人物,也使作品具大的客觀性,效果更集中。

1922年春天,尼克離開中西部來到東部,偶然住在了富豪蓋茨比的隔壁。他發現蓋茨比的巨型豪宅中日夜歡歌縱飲,而他本人卻心事滿腹,總隔水凝望對岸住所夜裏閃耀的綠光。因爲那裏住着他初戀的愛人黛西。蓋茨比走過漫長的道路才站在這豪宅的草坪上,他第一次認出黛西家的綠光時,覺得自己的夢似乎近在咫尺,幾乎不可能抓不到。他沒想到,其實那個夢早已離他遠去,把他拋在後面,拋在這個城市後面那一片無垠的混沌中……

在故事開展的整個過程中,尼克只記事,而不作評論,他對蓋茨比本人及其生活態度一直抱着矛盾的心態,既吸引又反感。但是在故事結束時,他又站到了蓋茨比這一邊。他讚美他,認爲湯姆等等一夥人都比不上他。蓋茨比所迷戀的黛西根本無力擔任起和蓋茨比一樣的夢想,她不過是一個以享樂爲人生最高目標的資產階級小姐,沒有思想,沒有情操,淺薄虛假,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她絕不可能爲實現蓋茨比的夢想去犧牲自己的既得利益。

蓋茨比本人也是咎由自取,也許他並不是什麼上帝之子,有的只是某種了不起的品質,即爲自己誤導的夢想頑強拼搏的意志。他和黛西的丈夫湯姆。布坎南都擁有財富,兩人的不同之處是他至少用他的財富去追求一種“美”,並竭盡全力得到它,然而並沒有贏得它。最後,喬治。威爾遜,也就是湯姆情婦的丈夫在黛西夫婦的合謀和挑唆下殺死了蓋茨比。多麼可悲啊!蓋茨比一心向往的未來已經不復存在,他那個在農業社會培育的夢想——美國夢-已經煙銷去散。

雖然這部小說的結局帶有懷舊傷感的情調,但我們也能感受到作者菲氏所在的美國當時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完成,原來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準則都必須改變。不管他的夢想如何高尚,帶有“美國夢”的特色,但它是荒誕的,城市中無美可言,而出自蓋茨比的柏拉圖式自我觀念中的美也是不可企及的。

以前,我對美國夢都只有一個很模糊的概念,直到看到《了不起的蓋茨比》葬禮上,蓋茨比的父親小心保管的那張少年蓋茨比認真執行的日程表,我突然領悟到,所謂美國夢,就是隻要你努力,你就可以過得更好。自詡爲上帝之子的蓋茨比,堅信自己命裏有非凡的安排。他是愚者中的愚者,也是勇士中的勇士。他是真正以夢爲馬一路披荊斬棘的人,他當然了不起。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4

和很多人一樣,是因爲村上知道了菲茨傑拉德,知道了蓋茨比。雖然喜歡村上,然而我並沒有追隨喜愛的作家讀書的習慣,於是雖然暗自確信我將會喜歡這本書,卻遲遲沒有找來看。還有一個原因,便是籠罩在此書頭上的那個陰雲般的碩大詞語:“美國夢”。正如翻譯者施鹹榮那番令人作嘔的序言導致了我始終沒有看過《麥田裏的守望者》,正如電影《美國美人》的海報一映入眼簾大腦裏便浮現出“中產階級”一詞,“書寫了美國夢的幻滅”這樣的定性也使得我對《了不起的.蓋茨比》產生了由衷的排斥。美國作家向來具有密切關照社會生活的傳統,所以,美國作家的作品是很符合某些評論家的口味的吧。

看過之後,小說的故事本身並沒有引起我很深的感觸,也許,是這樣的感觸已經經歷太多——表現“資產階級的勢利虛僞冷酷”的作品,從巴爾扎克到卡夫卡,已經堆積如山。打動我的,是此書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的菲茨傑拉德身上那股純真的頹靡味道。美國文學幽默輕快的傳統到了他這裏,添加了濃重的抒情和感傷,添加了東方式的悲憫和關懷,從而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滋味。小說中的對話很多,細節很多,這樣的小說很難寫得不乏味,到了菲茨傑拉德這裏,卻被處理得津津有味。神經質的女人活靈活現,妙趣橫生的比喻層出不窮,辛辣的議論一針見血,然而,那些令小說節奏停滯下來的長句的感懷,又具有抒情詩一般的氣質。人如其文,寫出這樣文字的作者,究竟有過怎樣的人生經歷?這讓我深感興趣。

於是找來菲茨傑拉德的生平資料,果然符合我的猜測。如果把作家的生活和創作之間的關係分幾種類型的話,菲茨傑拉德無疑屬於人生經歷和小說一樣精彩的那種。出身貧寒,飛黃騰達,生活糜爛,蒼涼死去,他不僅是一個作家,更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理想主義者,一邊迷醉於塵世享樂一邊仰望天空的孩子,他是污泥中綻放的黑色玫瑰。其實他是詩人,或者說,他是那種詩人氣質濃郁的小說家,這決定了他作品的質地。他小說中細節的出彩來源於詩人那種爲人間事物重命名的能力。

我堅信,那些積累在人類文明大廈角落的沉甸甸的作品,其內核都是一樣的。世世代代,大家書寫着同樣的主題,只是用不同的結構和語調。文學的魅力,就在於那種種美妙的說話方式;文學,保存着人類言說的能力。

“美國夢”這樣一個詞怎麼可以概括《了不起的蓋茨比》所具有的全部內涵,衝破現實陰雲的籠罩,我看到的是大海彼端那隱約可見的綠色燈光,那是蓋茨比看到的,那是廣告牌裏的大眼看到的,那是菲茨傑拉德看到的,那是很多很多人都可以看到的。有的人,隨着時光的消逝漸漸看不到了,有的人能看到卻不再相信自己看到了,有的人一直都看得到,一直都在指着燈光的方向喃喃自語。那是一個恆久的姿勢,那個姿勢是美麗的。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5

說實話,讀這本書,沒有與之產生共鳴。原因可能是自己沒文化,不瞭解故事的歷史背景。另外這個故事的荒誕彷彿現在又在中國發生着,好像又很熟悉,因此沒感覺驚訝。天天發生的事,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如果把它當作一本愛情小說看,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又不是那麼羅蔓蒂克。如果把它當作一本社會小說看,批判社會的精神又不是那麼犀利。它也不是一本自傳體小說,雖然故事由第一人稱敘述,但卻講着別人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920年的紐約,在當時,經濟飛速發展,流行爵士樂、輕佻文化、販賣私酒、犯罪率高,都在小說中刻畫出來。看看,這不就是當下的中國。

男主人公蓋茨比在紐約長島有一處超級大的的莊園,每天燈紅酒綠地舉辦着各種宴會聚會,客人來自全紐約,很多人根本不認識蓋茨比,或者從沒見過蓋茨比,因爲蓋茨比很少公開與大家見面,很多人就像故事的敘述人尼克一樣,不知道蓋茨比長什麼樣。但是他們仍然樂此不疲地到這裏來享樂。蓋茨比這麼有錢,他就這樣奢侈無度地浪費着,他爲了什麼呢?

原來他是爲了追求真愛。他去當兵前認識了故事的女主人公黛西,兩人相愛,但因爲要去當兵而被迫分開。蓋茨比去當兵了,而黛西把自己嫁出去了,嫁給了一個她不愛的人。黛西現在就住在蓋茨比的莊園對面,隔海相望。蓋茨比希望與黛西再續前緣。他希望通過自己奢迷的放蕩的狂歡聚會吸引黛西的注意,讓她回心轉意。

黛西的生活其實並不幸福。她不愛自己的丈夫,而他也有自己的新歡,並頻繁與自己的情人約會。

黛西終於通過故事的敘述人,也是她的表弟再次見到了蓋茨比,兩人重歸於好。這件事情被黛西的丈夫湯姆發現了。雖然湯姆自己也有情婦,但他還是對妻子的出軌倍感憤怒。湯姆逼迫大家前往紐約市,在廣場酒店的套房裏與蓋茨比對峙,告訴他二人間的故事是蓋茨比所不能領悟的。不僅如此,他揭露蓋茨比販賣私酒,從事其它見不得人的勾當,纔得到了今日的財富。黛西感覺自己無法承受,只想離開,湯姆叫蓋茨比驅車送她回家。

尼克、湯姆驅車回家時經過“灰燼谷”,發現湯姆的情婦默特爾被蓋茨比的車了。事後,尼克從蓋茨比那裏得知是黛西在開車,但蓋茨比不願揭發自己的愛人。默特爾的丈夫喬治誤以爲車主就是自己妻子的情人,對此展開搜索。湯姆誤導喬治,後者發現車主是蓋茨比後,來到豪宅,開槍行兇,隨後自盡。尼克爲蓋茨比舉辦葬禮,看破了東部的生活方式,回到了中西部的老家。

故事有些荒誕,但是又好像在現實生活中上演。這個故事在1920年的美國曾經上演過,如今又在中國的土地上上演着。多少富豪每天花天酒地,家裏有個看家卻不愛的老婆,自己還在外面招惹情婦,又容不得自己的老婆移情別戀。多少人崇拜金錢,不擇手段的掙錢,而沒有了生活,並喪失了人生的目標。在愛情,家庭,金錢面前,人們變得面目猙獰。

本書的電影拍的好像還不錯,找機會一定看一看,說不定比小說好看。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6

學生適合看什麼書,我也困惑。閱讀經典感悟思想的魅力,鍛鍊思考能力,我國也有爲中學生推薦的經典名著,跟着新課標推薦的書單,我的孩子們接受能力要比推薦書目的要求慢一拍,國中喜歡看爲國小生推薦的書目,到了高中,纔看爲國中生推薦的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大加讚賞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真正想認真讀一回這本書,因爲看到《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高中生的必讀書目。

前兩天,我在書店遇見一場爭吵,一位父親罵咧咧地要退掉他女兒買回的一包書,理由是,他認爲她不適合讀那些書籍,並抱怨書店不該爲學生出售那些書,書店老闆反過來怨那位父親不管好自己的女兒。我隨意看了看,有《意林》雜誌社的連載小說,還有一些漫畫書,瞬間,我很想知道那位父親想讓他的女兒看什麼樣的書。

我不瞭解美國的中學教育,《了不起的蓋茨比》作爲美國中學生的必讀書,必定有它存在的背景。

蓋茨比爲了少年時期喜歡的女孩黛西,一路奮鬥,最終擁有了財富,並把別墅建在黛西的對岸。別墅裏聚會不斷,熱鬧非凡。熱鬧是別人的,蓋茨比是孤獨的,他常常在黑暗中遙望黛西家那盞綠色的燈,渴望與心中的女神分享奢華,然而,黛西不是他理想中的女神,她是十足的拜金女,不惜利用蓋茨比的感情,最終把自己的過失嫁禍於他,導致蓋茨比被殺。蓋茨比生前,家裏幾乎夜夜笙歌,死後卻門庭冷落,平時那些湊熱鬧的人們都遠離他的葬禮。夢想與現實強烈碰撞,待一切真相大白,蓋茨比曾經的奢華如煙花般幻滅。

一個癡心的追夢人,一個夢想破滅的故事,中學生應該感受到什麼樣的心靈震撼?評論家說,它有能力用一段文字抓住一個時代的韻味,一個夜晚的芬芳和一首老歌的情緒。中西文化背景的差異加上我的領悟能力,還因我沒能力讀英文原版,我在反覆感受它到底好在哪裏。村上春樹本人就擔心他的翻譯會使小說失去光彩。在他心目中,《了不起的蓋茨比》具有獨特的美感和韻律,像音樂作品,部分文字更是美得令人窒息。

文學作品成爲經典,不僅僅靠它優美的文筆,它必然有獨特的思想,對此,村上春樹隻字未提,或許他知道,讀者心中自有標準。

也可以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蓋茨比,人人心目中都可能有一束綠光,它存在於看得見卻難以企及的彼岸,可能是希望、信仰、事業、財富、感情或種種目標。有夢想,爲之不懈努力,不迷失自我,不畏孤獨,堅守着出發時的初衷,一直堅持,如小說末尾所說:

蓋茨比信奉這盞綠燈,這個一年年在我們眼前漸漸遠去的極樂的未來,它曾經從我們身邊溜走,不過那沒關係……明天我們跑得更快一些,把胳膊伸得更遠一點……總有一個美好的清晨……

於是,我們奮力前行,小舟逆流而上,不斷地被浪潮推回到過去。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7

蓋茨比,曾經是一個窮得一無所有的青年,被他最心愛的女人拋棄,嫁作他人婦。他飛黃騰達之後,爲了能再見她一面,故意在她家的對面買下一座別墅,他夜夜笙歌,爲的是她能像其他客人一樣參加一下他的派對。而當他們真的如他所願重逢,隨後的舊情復燃,讓蓋茨比幾乎以爲她會放棄她現在所有的生活,跟她一起回到從前。但是,她無法承認自己從沒愛過自己的丈夫。在一個瘋狂、悶熱的午後,她開車撞了她丈夫的情婦,當然了,蓋茨比會替她頂罪的。這個引來了情婦丈夫的復仇,一槍命絕蓋茨比於自家泳池。而黛西——蓋茨比這一生最鍾情的女人,卻與丈夫在這一刻悄然地離開了這個城市。

《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喜歡的一本書。因爲蓋茨比代表着一種希望,他未必不知黛西就是一個物質女郎,但他已然將黛西當做他生命中的那盞“綠燈”,爲了這個容易幻滅的夢想,他甘願付出所有的代價。而蓋茨比的做法,恰恰會給人留下詬病,正如書中的敘事者和旁觀者尼克所說,“我從頭到尾都不贊成蓋茨比,但偏偏是蓋茨比,他代表了我真心所鄙夷的一切,他一個人比那一堆爛人加起來還要強!”那一堆爛人是一羣不懂夢想可貴的庸衆,蓋茨比是那個爲了一個懷揣了太久的夢想而付出沉重代價,到最終也還只是夢碎的天真小孩。

喜歡蓋茨比的理由很簡單,當你還是很年輕,你會和蓋茨比感同身受的。你會覺得擁有夢想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孤軍作戰,只爲更接近夢想一步。可是當夢想就快能實現的時候,在熠熠生輝的夢想之光面前卻膽怯了,一步一步退縮,寧願縮到一個不被看到的角落,也不願看見夢想變成真實時的猙獰面容。你未必不遇到一個黛西式的人,她所有的美、所有的光環,都只是爲了迎合你的欲求,你毫無理由的付出卻得不到結果。

讓我想想,蓋茨比的遭遇,就像是我們在情感最朦朧的時期,偷偷摸摸地愛着一個人,你不敢隨便申張,只能假裝不經意地瞥一眼他看的書,走他走過的路,呼吸着他所透露的氣息。你還會以爲將這樣子度過一輩子,永遠生活在他的陰影當中。不料,時間的魔爪偷走了最初的情愫,你要坦然地跟逝去的時光道別了,你纔沒有變成跟蓋茨比一樣,爲了重溫舊夢,最後被夢想“殺死”的人。

所以這個世上有太多的爛人,太少的蓋茨比。但我們曾經都像蓋茨比一樣做過夢,雖不能像他一樣爲理想奮不顧身,至少能做他一名無名的粉絲。或許很多人都在哀嘆蓋茨比的結局,但我不得不說,對於蓋茨比來講,這或許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在他還未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他還在等着黛西的電話,這個天真可憐的人還在擔心黛西因撞人而帶來的恐懼無法去除,而不知道黛西已收拾行李跟着丈夫離開了。蓋茨比,輸了。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8

看完蓋茨比的遭遇,不禁爲他感到唏噓不已。當他還是一個窮小子時,卻不合時宜的遇上了一個上流社會女子黛西,並把她作爲一個理想的追求對象,到頭來卻是一場空,真情變爲了俗物,甚至當蓋茨比撞了黛西后來的丈夫的情婦時,黛西竟然把責任毫不猶豫的推給了蓋茨比,蓋茨比後來被殺後她也不爲所動。蓋茨比把愛情想的過於理想化了,任何東西都不能太過於理想化和程式化,必須與相應的現實相結合,更何況是在那麼一個充滿頹廢感和無目的感,人們傳統的信仰已經不復存在的美國。

每個人都必須有理想,理想是一個人努力和奮鬥的動力,沒有理想,大部分人都會被內心的那種原始的慵懶和惰性給拖垮,加上浮誇的環境,會使自己變得玩世不恭,也會失去原來的那份純真。有理想終究是件好事情,但理想必須引導你走向一個正確的方向,並不斷根據現實的變化來不斷修改理想,使理想更加切合實際,符合情理。一旦現實與夢想出現偏差,那麼理想就像一個失去了的磁性的指南針,指南針所指的方向就完全只憑借你自己的感覺與方向了,你接下去所走的方向也許都會是錯的,這時你會怎麼辦呢?

毫無疑問的,你會買一隻新的或是借一隻,總之你不會再去用那一隻指南針了,具體到一隻指南針,大部分人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但一旦抽象到人的理想,人就不那麼容易會發現自己的錯誤,因爲人大多都不想放棄自己已經爲之奮鬥過一段時間的理想,人們害怕改了之後仍然是錯的,但是,不要忘記你改變了一次,就表示你又多嘗試了一次,殊不知那一次的改變就正確了呢,你明知自己已經定錯了方向,卻因害怕或其他原因而不敢嘗試,這不是得不償失嗎?與其一味的錯下去,還不如主動的尋求不同的方式去改變自己的方向,機會不是用來隨便浪費的,而是用來給又準備且又能夠理性思考自己的人來不斷提高自己的。

儘管有人爲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失敗,就像愛迪生,他爲了自己發明電燈的理想,不斷地堅持,也不斷的嘗試,嘗試了1000多種材料,纔給人類帶來了最後的光明,試想如果愛迪生只嘗試了其中幾十次,或是隻對一種材料而不斷反覆研究,不求改變和嘗試,那麼電燈的發明恐怕要推遲個好幾十年,有人趁在他做實驗時問他:“你試驗那麼多材料有意義嗎?”愛迪生回答:“當然有意義,至少我證明這幾種材料都不適合於製造電燈。”一語驚人,道破了嘗試和改變的重要性。

也許愛迪生的發明是美國那個時代浮誇和墮落的社會氛圍的催化物,但其本人卻絲毫沒受當時社會風氣影響,從這點上來講,蓋茨比甚至於菲茨傑拉德都和他有差距,蓋茨比理想的單一化和追求錯誤理想,都使他的結果和遭遇可悲,蓋茨比也是那個時代美國的一種本質的概括和詮釋。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9

哦,難得!這是一本優美的書,一本涉及到靈魂的書。菲茨傑拉德用詩意之筆鑄造了堅硬而又柔軟的靈魂——主角蓋茨比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巨大成功,他有錢有勢;而他爲了他的愛情(或者說他的理想?)卻將自己的靈魂高高地置放在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之上。這不禁讓我想起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它們竟然如此相似。只不過,《呼嘯山莊》的故事是呼嘯在荒原上,希思克里夫堅強而粗鄙,靈魂受難的時候可憐得像野獸——“我能寬恕愛我的人,而我愛的人呢?我怎能寬恕?”;而《了不起的蓋茨比》故事是誕生在美元上,蓋茨比干了非法的生意,活在他並不快樂的名利場裏,卻爲了一個類似的女子獻出了自己的名譽和生命。

如果允許我簡單地概括一下這部小說的故事,那麼我必須說這是一個“三角戀愛”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業已在電視劇中氾濫。也許這樣說對於一個期待新意的人來說是個遺憾,人們因此有理由質疑:《了不起的蓋茨比》憑什麼吸引我們?我在初次接觸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這樣的困擾。我在一個大城市的書城買到了這本書,買書的動機如今已然忘卻。我肯定是受到某種感覺的誘惑:書香?語言?包裝?評論?或許兼而有之,但一開始肯定和裏面的故事無關。

小說的主人公是蓋茨比,作者通過蓋茨比的鄰居尼克的視角演繹他的經歷與最後的沉淪。蓋茨比在很久之前愛上自己的遠房表妹黛西,在一次宴會上他與黛西重逢,此時的他已家財萬貫,從前因爲窮酸而未與黛西在一起的傷疤終於癒合,他們又一次墜入愛河。然而此時的黛西已結婚生子,在其丈夫的阻擾下,兩人的關係再次僵局。蓋茨比一直是一個忠於愛情的人,他對黛西的愛是真正的至死不渝,可惜在他生命結束的那一刻,黛西仍未回頭。

蓋茨比的生命就此終結,但人們對他的思考從未停止。作者筆下的蓋茨比是個深具傳奇色彩的人物——繼承萬貫家產,遊歷四方,甚至還有人說他曾殺過人,但他見到黛西的時候也會緊張得像個孩子,有着天真、單純的一面。在別人熱鬧的時候,他總是孤身一人冷眼旁觀,超然於一切俗世的喧囂之上。爲什麼這樣的人最終卻被人遺忘?只能說人在社會中是渺小的,渺小到瞳孔再清澈也會被人看做冰穹;光明站在身邊,卻無法被庇護。或許作者生活的就是這麼一個你爭我奪,弱肉強食的時代,用老舍的話就是“不給好人留出路”。蓋茨比是可悲的,他將愛獻給了一個拜金,被時代腐化的女人,他並沒有發現有時愛恨離愁並沒人想像的那麼簡單,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被人無情的背離。

縱然作者是心有酸楚得寫的,但我相信他並沒有抹去光明。蓋茨比雖然悲劇,但他的純真與熱情一如往日,在我們這個時代正需要這種正能量,或許這部小說折射現實的背後渴望人們像在仲夏夜看細水長流那樣的樸實,若人世皆爲此人,相信黑暗永遠不會降臨。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10

我喜歡小說開頭出現的,父親教導兒子的一段話,“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那些優越條件。”這些都是封底上描述的本書的偉大之處。這些文學範疇內的概念,我不是很懂。《了不起的蓋茨比》,被評爲“華麗的爵士時代的輓歌,如詩般夢幻。”是美國文學史上墨色濃重的一筆,百年英語文學排名,高居第二位。文學真是個永遠不過時的東西,寫在85年前的這段句子,它甚至與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沒有太多的關係,卻讓人爲之長久的思考與反思。就像《詩經》中的“人而無儀,不死何爲?”在幾千年後的今天,依然讓人內心震動。我還喜歡小說的最後一句話,“於是我們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後推,被推入過去。”令人嘆息的深深的一股無力感,人們,積極努力,向前邁步,邁向的終是,時光的過去。

在小說中,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夜夜舉辦着歡歌縱飲的派對,然後他內心唯一的牽絆卻是住在河對岸的黛西——他曾經的戀人和如今的女神。“然而,冰冷的現實容不下飄渺的夢,他心中的女神也不過是凡塵俗世的物質女郎。”蓋茨比在真相大白後,選擇了隨夢一起幻滅的歸途。生的孤獨,是吉光羽片,死的孤獨,是永恆。這本書的文字也是如介紹所說的“詩般夢幻”,唯美的很,就連車禍,槍殺,死亡這些與美沾不上關係的場景,菲茨傑拉德仍然能以詩一般的手法展現。

喜歡《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理由有很多:喜歡開頭那句父親的忠告:你在評論他人的時候,要記住並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這樣優越的條件。喜歡看着蓋茨比站在海邊遙望黛西家碼頭上的綠燈,喜歡看着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歡那種驚奇和熱切;喜歡蓋茨比豪宅上徹夜不明的燈光,和從花園裏隨風飄至的音樂和笑聲,那樣聲色犬馬,醉生夢死。以及蓋茨比躲在這一切繁華背後的孤獨和被壓抑的慾望。喜歡死後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歡看着那輛來自另一個世界盡頭的汽車來到豪宅門口,卻沒有發現美好的宴會早已散場。也喜歡書中的語言、隱喻、講故事的方式,和精緻卻縝密的結構。只有在反覆閱讀之後,你纔會發現原來書中的每個人不僅豐滿、獨立,而且在無形之中又被歸攏在情節的網羅裏,成爲情節的一部分。

正因爲如此,我們都會站到了黛茜的一邊,而蓋茨比則會永久的站在我們的對岸,憂傷但並不哀怨的注視着等待的哀歌無盡的包圍古老的悲劇。我們都曾堅持過什麼,也許已經忘記,也許仍舊銘記卻無力實現。

這僅僅是一個夢碎的故事,所有的情節所有的人物所有的跌宕也不過是爲碼頭盡頭的那盞綠燈的熄滅鋪墊的。

這本書讓我感到一種委屈。爲我們自己。大人們稱我們是“浮躁的一代”。美國人稱爲“迷惘的一代”。作文